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特征列线图模型在乳腺导管原位癌和导管内乳头状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隆雨卿 吴海燕 +2 位作者 李媛 周星辰 吴梅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6期447-452,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临床及超声特征,构建DCIS与IDP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56例(212个)DCIS和158例(238个)IDP的患者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超声诊断DCIS的影响因素,建立诊...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和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临床及超声特征,构建DCIS与IDP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56例(212个)DCIS和158例(238个)IDP的患者资料,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超声诊断DCIS的影响因素,建立诊断模型,明确各超声征象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病史、结节长径、体积、边缘、后方回声、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及阻力指数(RI)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周围导管无异常、后方回声衰减、出现微钙化及RI≥0.70时,倾向于DCIS;结节周围导管为单纯性扩张或乏血供时,倾向于IDP。将这些指标纳入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显示出较高的预测性能、校准和临床价值。结论:超声特征列线图模型可以便捷鉴别DCIS和IDP,当结节周围导管无异常、后方回声衰减、出现微钙化、RI≥0.70时应警惕DCI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导管原位癌 导管内乳头状瘤 超声特征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分析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腰椎与股骨近段骨密度的相关性
2
作者 卜令贤 徐肖肖 +1 位作者 刘鹏 刘晓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定量CT测量分析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腰椎与股骨近段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髋部脆性骨折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定量CT测量骨密度,同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 探讨定量CT测量分析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腰椎与股骨近段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髋部脆性骨折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定量CT测量骨密度,同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腰椎与股骨近段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腰椎L_(1)、L_(2)、L_(3)、L_(4)定量CT骨密度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骨近段CT骨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股骨近段定量CT骨密度与腰椎L_(1)、L_(2)、L_(3)、L_(4)定量CT骨密度检测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定量CT可给予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较精确的骨密度检查,其中腰椎与股骨近段骨密度的关系为正相关,即腰椎骨密度低则股骨近段骨密度越低,髋部脆性骨折发生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脆性骨折 腰椎与股骨近段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多技术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丽 邵广瑞 +1 位作者 纪宇 赵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TOF MRA)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53例为病例组,同期另选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3D-TOF MRA)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53例为病例组,同期另选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行MRI常规扫描(T_1WI、T_2WI、T2-FLAIR)、DWI、3D-TOF MRA和3D-ASL扫描。根据扫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3例入选者DWI序列均未见高信号显示,3D-TOF MRA、3D-ASL及两者联合诊断TIA准确性分别为63.4%、71.1%、88.0%;敏感性分别为49.1%、58.5%、83.0%;特异性分别为90.0%、93.3%、96.7%。3D-TOF MRA与3D-ASL联合检查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两者单独检查(P<0.05)。病例组中,3D-TOF MRA阳性+ASL阳性的患者13例(24.5%);3D-TOF MRA阳性+3D-ASL阴性患者13例(24.5%);MRA阴性+ASL阳性的患者18例(34.0%);3D-TOF MRA阴性+3D-ASL阴性的患者9例(17.0%)。结论 3D-ASL、3D-TOF MRA和DWI检查方法各具优缺点,可从不同方面反映脑的特征,将三者联合应用可更好确诊TIA,追踪病情改变,应该作为TIA诊断的常规扫描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流入敏感反转恢复MR血管成像在移植肾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宁 仲海 +3 位作者 赵晨 邵广瑞 张德健 李海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868-1871,共4页
目的探讨肾动脉流入敏感反转恢复MR血管成像(IFIR-MRA)在移植肾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因病情需要行移植肾动脉IFIR MRA检查及DSA检查的24例患者资料。结果24例中1例经IFIR-MRA检查后诊断为移植肾动脉动脉瘤,23例为移植肾动脉... 目的探讨肾动脉流入敏感反转恢复MR血管成像(IFIR-MRA)在移植肾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因病情需要行移植肾动脉IFIR MRA检查及DSA检查的24例患者资料。结果24例中1例经IFIR-MRA检查后诊断为移植肾动脉动脉瘤,23例为移植肾动脉狭窄。由2名副高职称放射科医师单独阅片,分别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获得的图像行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对2名医师所给出的移植肾动脉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采用Kappa分析。IFIR-MRA和DSA检查在移植肾动脉病变检查结果分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移植肾动脉IFIR-MRA检查简便无创,与DSA检查存在高度一致性,可作为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成像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移植肾动脉病变 流入敏感反转恢复 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在脑膜瘤中的对比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娟 黄玲 +3 位作者 纪宇 邵纯纯 苏凯 邵广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726-730,共5页
目的分析比较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膜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41例在我院行磁共振检查的脑膜瘤患者的影像资料,... 目的分析比较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和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DSC)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膜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41例在我院行磁共振检查的脑膜瘤患者的影像资料,除颅脑MRI常规序列外,均行ASL及DSC灌注检查,采用定量法及视觉分析法对两种灌注资料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ASL CBF和DSC的rCBF、rCBV相关性;将两种灌注方式的图像分为三个等级进行评分,用Fisher检验分析两种灌注方式图像评分的差异。结果ASL CBF与DSC rCBF之间、ASL CBF与DSC rCBV之间存在显著相关,ASL与DSC图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评价脑膜瘤脑血流灌注方面,ASL与DSC具有相似的诊断价值,但与DSC图像相比,ASL图像磁敏感伪影明显减少,同时无需使用对比剂,可重复性好,尤其适用于多次复查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的MRI评价及其与神经源性功能障碍间的关系探讨
6
作者 纪宇 黄玲 +2 位作者 崔勇 王若义 张淑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8期1355-1358,共4页
目的探讨MRI对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神经源性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95例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患儿的MR图像,分别评价其脊髓、腰骶椎的发育状况以及任何存在的椎管及骶尾部占位性病变;同时观察泌尿系统及肛直肠的发... 目的探讨MRI对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神经源性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95例腰骶部先天发育异常患儿的MR图像,分别评价其脊髓、腰骶椎的发育状况以及任何存在的椎管及骶尾部占位性病变;同时观察泌尿系统及肛直肠的发育状况。结果 95例患儿中,脊髓发育异常86例,其中脊髓栓系79例,脊髓发育不全7例;另外9例为骶尾部畸胎瘤。有29例患儿伴随腰骶椎发育不全,末端分别终止于骶1-尾1的不同水平。在神经源性功能障碍方面,13例患儿表现为单纯排尿功能障碍,18例单纯排便功能障碍,64例二者兼有,其中23例合并下肢功能障碍。脊髓发育异常及畸胎瘤造成的神经损害与神经源性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显著地相关性,而腰骶椎发育不全与脊髓发育异常及神经源性功能障碍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脊髓发育异常及骶尾部畸胎瘤可能是造成儿童神经源性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MRI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发育不良 骶尾部畸胎瘤 神经源性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腘动脉陷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晨 张德健 +4 位作者 赵宁 徐卓东 邵广瑞 吴梅 仲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5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artery entrapment syndrome,PA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的13例患者(16条患肢)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检查...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opliteal artery entrapment syndrome,PA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的13例患者(16条患肢)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检查显示16条患肢腘动脉均出现走行异常或受压,其中6条腘动静脉分离,腘动静脉之间可见肌束回声显示。9条患肢腘动脉管腔狭窄,其中1条局部瘤样扩张;激发试验后,9条管腔狭窄的腘动脉均可见受压征象,其中1条腘动脉表现为管腔受压闭塞伴血流中断。7条患肢腘动脉管腔闭塞,其中5条可见侧枝循环形成。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检查,不仅可以显示腘动脉狭窄、闭塞及侧枝循环形成,同时可以显示周围肌肉走行情况,结合激发试验,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 超声检查 激发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在肝脏增强CT成像中改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杨硕 别依凡 +2 位作者 庞国栋 李行超 刘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85-789,共5页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DLIR)对肝脏增强CT延迟期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因可疑肝肿块行腹部增强CT扫描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A组)35例和低剂量组(B组)35例,对A、B两组患者延迟期数据分别进行30.0%迭代重建算...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算法(DLIR)对肝脏增强CT延迟期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因可疑肝肿块行腹部增强CT扫描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A组)35例和低剂量组(B组)35例,对A、B两组患者延迟期数据分别进行30.0%迭代重建算法(ASIR-V 30.0%)、中等级DLIR(DLIR-M)、高等级DLIR(DLIR-H)重建,亚组分别命名为A_(AS-30)、A_(DL-M)、A_(DL-H),B_(AS-30)、B_(DL-M)、B_(DL-H)。比较A_(AS-30)、A_(DL-M)、A_(DL-H)算法间,B_(AS-30)、B_(DL-M)、B_(DL-H)算法间,以及A_(AS-30)与B_(DL-M)、B_(DL-H)算法间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在A组间和B组间,DLIR算法图像噪声、SNR、CNR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优于ASIR-V 30.0%图像(均P<0.01),以DLIR-H图像噪声最低,SNR、主观评分最高。在有效辐射剂量降低81.0%时,BDL-M算法图像噪声、SNR、CNR与AAS-30算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仍略高于A_(AS-30)算法(3.00±0.41 vs 2.32±0.47,P<0.01),B_(DL-H)算法图像噪声、SNR、CNR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优于A_(AS-30)算法(均P<0.01),且B_(DL-M)、B_(DL-H)算法图像主观评分均能基本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主观评分≥3分)。结论DLIR算法可显著提高肝脏增强CT图像质量,并可在保证临床诊断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扫描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重建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炎症的表皮样囊肿的超声特征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庞坤坤 张飞雪 +2 位作者 吴梅 张玉青 魏修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433-436,442,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伴有炎症和不伴有炎症表皮样囊肿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超声表现,探讨超声诊断伴有炎症的表皮样囊肿的特征性影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行超声检查的272例浅表组织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 目的:对比分析伴有炎症和不伴有炎症表皮样囊肿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超声表现,探讨超声诊断伴有炎症的表皮样囊肿的特征性影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行超声检查的272例浅表组织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病变组织均经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表皮样囊肿。按照病理结果是否伴有炎症分为两组,对比其临床特点和超声表现。结果:两组病灶处的皮肤颜色、与皮肤的关系、形态、超声后方回声、长/厚、CDFI及超声诊断准确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肤颜色异常和超声显示病变伴有血流信号有助于诊断伴有炎症的表皮样囊肿。结论:超声对伴有炎症的表皮样囊肿容易误诊;结节表面皮肤颜色异常、超声显示结节内部和/或周边伴有血流是诊断伴有炎症的表皮样囊肿的重要特征,可以帮助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浅表组织 炎症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O CE-MRA在上肢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申云凤 乔青 +1 位作者 申丽 仲海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笛卡尔采集的K空间共享三维容积(DISCO)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CE-MRA)在上肢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入院治疗的20例临床诊断上肢血管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DIS... 目的:探讨基于笛卡尔采集的K空间共享三维容积(DISCO)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CE-MRA)在上肢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入院治疗的20例临床诊断上肢血管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DISCO CE-MRA检查,其中11例患者行DSA检查,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将所有患者的DISCO CE-MRA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合MRI常规序列,以DSA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DISCO CE-MRA检查在上肢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20例患者经DISCO CE-MRA检查,共发现海绵状血管瘤10例,动静脉畸形2例,多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伴动静脉瘘1例,单纯动静脉瘘1例,多指伴血管发育异常1例,右锁骨下动脉近端闭塞1例,舟骨骨折术后1例,非血管性病变3例。其中10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8例经DSA证实,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未进行下一步诊治。1例动静脉畸形,1例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伴动静脉瘘,1例单纯动静脉瘘均经DSA证实。1例多指畸形伴血管发育异常者经手术证实。结论:DISCO CE-MRA技术是一种准确的无创性成像技术,在上肢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结合MRI常规序列,有助于医师全面评价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等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疾病 上肢 DISCO CE-MRA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时相PET/CT扫描在脑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佳琦 崔勇 +2 位作者 栾琨 李晨光 张艺宝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究双时相PET/CT扫描在脑肿瘤初诊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采用双时相18F-FDG PET/CT扫描的脑肿瘤初诊及随访病例,在以病理或影像检查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两期扫描病变SUV_(max)值进行半定量分析,并根据ROC分析确... 目的:探究双时相PET/CT扫描在脑肿瘤初诊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采用双时相18F-FDG PET/CT扫描的脑肿瘤初诊及随访病例,在以病理或影像检查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两期扫描病变SUV_(max)值进行半定量分析,并根据ROC分析确定FDG PET/CT双期扫描的特定临界值,以区分肿瘤的活性。结果:延迟扫描对诊断病变有无活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有显著提升(常规扫描期:灵敏度80.6%、特异度99.9%、准确度96.3%;延迟扫描期:灵敏度88.9%、特异度100%、准确度97.9%,P<0.001),说明延迟扫描可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对于病灶有活性患者,对侧尾状核头(CCH)延迟扫描较常规扫描SUV_(max)值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侧脑白质(CWM)、同侧小脑皮质(ICC)与病变(T)的靶本比(T/CWM、T/ICC),有活性病变组以及整体(有活性病变组与无活性病变组)延迟期较常规扫描期半定量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变化百分比ROC分析得到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综合3个参数可知,ICC>CWM>CCH(ΔT/CWM:灵敏度77.8%、特异度72.7%、准确度90.9%;ΔT/CCH:灵敏度88.9%、特异度54.5%、准确度91.1%;ΔT/ICC:灵敏度83.3%、特异度72.7%、准确度93.4%。结论:脑肿瘤双时相PET/CT检查对于提高脑肿瘤活性诊断准确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时相18F-FDG PET/CT 脑肿瘤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半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腔肿瘤放疗后骶骨衰竭骨折的^(18)F-FDG PET/CT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亚如 张艳红 +2 位作者 郑劲松 崔勇 栾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放疗后骶骨衰竭骨折(SIF)的18F-脱氧葡糖糖(FDG)PET/CT显像特征。方法选取行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且经确诊为SIF的49例患者,分析其^(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结果49例SIF患者共发现75处骨折,盆腔原发肿瘤以宫颈癌最为... 目的探讨盆腔肿瘤放疗后骶骨衰竭骨折(SIF)的18F-脱氧葡糖糖(FDG)PET/CT显像特征。方法选取行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且经确诊为SIF的49例患者,分析其^(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结果49例SIF患者共发现75处骨折,盆腔原发肿瘤以宫颈癌最为常见。SIF患者以绝经期女性为主,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髋部疼痛或不适。49例患者中左侧骶骨翼单发17例,右侧骶骨翼单发8例,双侧骶骨翼14例,左侧骶骨翼合并骶骨峡部5例,右侧骶骨翼合并骶骨峡部2例,双侧骶骨翼合并骶骨峡部3例。41例患者CT表现为近骶髂关节处骨质密度不均匀增高,35例患者发现纵行骨折线。骨折处^(18)F-FDG摄取增高,SUVmax为1.8~5.9,平均SUVmax为3.3,高代谢模式以平行于骶髂关节为主。结论盆腔肿瘤放疗后SIF以绝经期宫颈癌患者多见,临床症状不典型,^(18)F-FDG PET/CT检查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瘤 放射治疗 骶骨 衰竭骨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肌外侧头附属第三头的MRI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午博 冷媛 +2 位作者 梁宇 邵广瑞 仲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8期1396-1399,共4页
目的探讨腓肠肌外侧头附属第三头变异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MRI解剖。方法选取因外伤、膝盖疼痛或肿胀在我院行膝关节MRI检查的患者1755例,患者均无间歇性跛行的症状。根据MRI资料,评估腓肠肌外侧头附属第三头变异的发生率,并对其位置、... 目的探讨腓肠肌外侧头附属第三头变异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及其MRI解剖。方法选取因外伤、膝盖疼痛或肿胀在我院行膝关节MRI检查的患者1755例,患者均无间歇性跛行的症状。根据MRI资料,评估腓肠肌外侧头附属第三头变异的发生率,并对其位置、形态及走行进行分析。结果在1755例患者中,存在腓肠肌外侧头附属第三头变异的38例(2.2%),均起自股骨远端后面、内外侧髁上方水平,止于腓肠肌外侧头的内侧面,形态从细线状肌束到粗大状肌束不同。所有患者腓肠肌第三头均走行于腘动静脉的外侧,无走行于腘动脉和腘静脉之间者。结论腓肠肌外侧头附属第三头变异并非罕见,膝关节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变异第三头的起点、走行及其与腘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外侧头 解剖变异 腘动脉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I不对称静脉评估急性脑梗死血流灌注状态及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玉丹 邵广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SWI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受损脑组织灌注状态,梗死增长及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0例AIS患者分别于发病48 h内及7天后行MRI检查。采用梗死后2个月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采用改良阿尔... 目的探讨应用SWI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受损脑组织灌注状态,梗死增长及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20例AIS患者分别于发病48 h内及7天后行MRI检查。采用梗死后2个月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采用改良阿尔伯塔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定量评估SWI不对称静脉区域并进行分级。统计分析SWI不对称静脉分级与灌注状态、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SWI-DWI不匹配与梗死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SWI-ASPECTS不对称静脉分级0级70例,1级36例,2级14例,不对称静脉分级与灌注状态(r=0.525,P<0.001)及临床预后(r=0.387,P<0.001)呈正相关。SWI-DWI不匹配阳性组40例,25例出现梗死增长,SWI-DWI不匹配阴性组80例,12例出现梗死增长,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I不对称静脉可以反映脑梗死区及周围微循环血流动力学信息,对评估患者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SWI-DWI不匹配预示梗死风险增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不对称静脉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内外浆液性囊腺纤维瘤的超声检查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真 邵纯纯 +1 位作者 张璐璐 张飞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9期1676-1679,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内、外浆液性囊腺纤维瘤(ovarion serous cystadeofibroma,OSCAF)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8例卵巢内与23例卵巢外SCAF的临床及超声资料,分析超声特点。结果卵巢内组好发于年长及绝经后妇女,卵巢外组好... 目的探讨卵巢内、外浆液性囊腺纤维瘤(ovarion serous cystadeofibroma,OSCAF)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8例卵巢内与23例卵巢外SCAF的临床及超声资料,分析超声特点。结果卵巢内组好发于年长及绝经后妇女,卵巢外组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两组超声表现相似,均为囊性多见,其中单纯囊性和囊性含乳头为最常见型,乳头突起内一般无血流信号。阴影征是超声特异性表现。合并症复杂多样,术前误诊率高,不同表现的SCAF需要与不同类型的卵巢肿瘤相鉴别。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为卵巢内、外SCA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卵巢 输卵管 囊腺纤维瘤 阴影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阑尾黏液性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包亚君 魏修良 +2 位作者 王春亭 李媛 张飞雪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6期466-469,共4页
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超声特征性图像。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2年2月16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病理结果显示12例为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4例为阑尾黏液腺癌;其中7例合并腹膜假黏液瘤。特征性超声图像主要包括:(1... 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超声特征性图像。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2年2月16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病理结果显示12例为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4例为阑尾黏液腺癌;其中7例合并腹膜假黏液瘤。特征性超声图像主要包括:(1)右下腹或腹盆腔囊性或囊实性肿物;(2)呈盲管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型;(3)短径≥2 cm;(4)囊内透声差,呈“洋葱皮”样或“胶冻样”改变;(5)囊壁见强回声钙化;(6)合并“胶冻样”腹水。阑尾黏液性肿瘤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黏液性肿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DH18A1调控神经母细胞瘤MYCN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玉青 刘文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8期1141-1145,共5页
目的探究乙醛脱氢酶18家族成员A1(ALDH18A1)与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调控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8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ALDH18A1和MYCN的表达以及同神经瘤恶性程度的关系,用转染ALDH18A1过表达和敲低载体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 目的探究乙醛脱氢酶18家族成员A1(ALDH18A1)与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调控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检测88例神经母细胞瘤患者中ALDH18A1和MYCN的表达以及同神经瘤恶性程度的关系,用转染ALDH18A1过表达和敲低载体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进行干预,Western blot检测MYCN蛋白表达;定量PCR检测MYCN的mRNA水平。结果在神经母细胞瘤组织中,ALDH18A1的表达在不同发病时间、肿瘤分期以及转移程度的患者中均呈显著差异(P<0.001),同时MYCN同ALDH18A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01)。在ALDH18A1过表达组的SH-SY5Y细胞中,MYCN的蛋白及mRNA水平均大于ALDH18A1敲低组(P<0.001)。结论ALDH18A1能够通过促进MYCN的表达而加剧神经母细胞瘤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DH18A1 MYCN 神经母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tleman病临床病理与超声表现特点的对照分析
18
作者 魏修良 吴海燕 +2 位作者 张璐璐 李凤周 张飞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2074-2078,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Castleman病(CD)在全身不同位置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病理特点,总结其超声表现特点,提高超声诊断该病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8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术前行超声检查并且术后病理证实为Castleman病的14例患者... 目的通过分析Castleman病(CD)在全身不同位置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病理特点,总结其超声表现特点,提高超声诊断该病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8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术前行超声检查并且术后病理证实为Castleman病的1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结果及超声表现,通过超声诊断结果与临床分型、病理分型之间的对照分析,明确不同临床和病理分型的超声特点。结果14例患者中,局限型12例,病理结果均为透明血管型,多中心型2例,病理结果均为浆细胞型,两者共有17处病灶。超声表现具有以下特点:1)单发病灶、局限型多见,11处不具有淋巴结形态;多中心型5处病灶均具有淋巴结形态;2)16处病灶是实性低回声,15处内部回声不均质,17处病灶边界均清晰且有包膜;3)1处病灶内有钙化灶,8处有高回声分隔;4)16处病灶可见血流信号,10处有大血管穿入。结论不同临床和病理分型的Castleman病超声表现复杂多样,但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在不均匀的实性低回声内出现高回声分隔、钙化灶和大血管穿入时,可以对该病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斯特曼病 临床病理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片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治疗尘肺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戴平 刘悦梅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5年第1期81-83,87,共4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片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治疗尘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收治的100例尘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予以乙酰半胱氨...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片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治疗尘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收治的100例尘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同时对照组予以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治疗,试验组采用汉防己甲素片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症状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咳嗽、咳痰、胸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取汉防己甲素片联合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治疗,可使尘肺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改善,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咳嗽症状,提高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片 乙酰半胱氨酸颗粒 尘肺 肺功能 治疗有效性
原文传递
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和超声特征分析
20
作者 邢晶波 郑霞 +2 位作者 庞坤坤 张飞雪 魏修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分析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临床及超声特征,提高青年女性乳腺IDC的超声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3年6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手术的女性ID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临床信息、术前超声特征及术后病理结果... 目的:分析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临床及超声特征,提高青年女性乳腺IDC的超声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23年6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手术的女性IDC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临床信息、术前超声特征及术后病理结果等。根据年龄分为两组,≤35岁为青年组,>35岁为对照组,利用单因素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两组间特征差异。结果:超声诊断正确率(青年组81%,对照组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82,P=0.001);对比对照组,青年组病史较短,多发病变比例、病变后方回声改变比例及乏血供病变比例均较高(P<0.05);而在乳腺癌家族史、其他肿瘤家族史、临床症状、病变大小、病变分型、触诊、位置、纵横比、病变回声、形态、边缘表现、亮环征、钙化特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及Ki67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女性乳腺IDC的发病率较低,超声误诊率偏高,当病史较短、病变多发、病变后方回声改变及内部乏血供时应考虑到IDC可能性,特别是后方回声衰减或增强时更要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青年女性 超声检查 临床特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