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总脂联素和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媛 毕宏生 +4 位作者 潘华伟 潘雪梅 冯月秋 刘力 王束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403-40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总脂联素及两者比值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共374例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包括88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PDR)、124例非增殖性糖尿病... 目的:探讨血清高分子量脂联素、总脂联素及两者比值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共374例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包括88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PDR)、124例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NPDR)、78例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DR)和84例健康对照志愿者(对照组)。收集人口学资料、体检及实验室指标,ELISA方法测定血清总脂联素和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协方差分析和累积logit模型。结果:对照组的总脂联素水平高于其他三组(修正均数:5.717、3.310、3.288、3.822 ug/ml,F=18.792,P<0.01),PDR组的总脂联素水平高于NPDR组(P<0.05)。对照组的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高于其他三组(修正均数:2.490、1.425、1.409、1.633 ug/ml,F=14.025,P<0.01),其他三组的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子量脂联素与总脂联素的比值在四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50,P>0.05)。服药史、高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脂联素和高分子量脂联素是NPDR的保护性因素,年老、糖尿病病程长、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是NP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低浓度的血清总脂联素和高分子量脂联素水平可能参与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总脂联素水平可能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高分子量脂联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医生对中青年髋痛的临床认知与诊疗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殷庆丰 刘文广 +4 位作者 张媛 赵恒 高笠博 张晋 王雪松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9年第4期208-212,共5页
目的 调查分析骨科医生对中青年髋痛的临床认知与诊疗现状.方法 自行设计中青年髋痛诊疗问卷.对参加2017年髋关节运动医学学术沙龙的133名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生的一般情况、髋痛的临床认知、髋痛的辅助检查以及髋关节... 目的 调查分析骨科医生对中青年髋痛的临床认知与诊疗现状.方法 自行设计中青年髋痛诊疗问卷.对参加2017年髋关节运动医学学术沙龙的133名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生的一般情况、髋痛的临床认知、髋痛的辅助检查以及髋关节镜相关情况.回收问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从年龄分布、学历水平以及临床工作时间等数据可以发现.参与此次调查的对象代表了具有较高学历、经验丰富、学术活跃的中年骨干医生群体.55.6%的医生认为临床工作中中青年髋痛较常见.75.9%的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曾诊断过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或盂唇损伤.在影像学检查方面.骨盆X线和单髋MRI的拍摄和阅片均存在不足.76.7%的医生认为骨盆X线的拍摄不够标准.56.4%的医生所在医院不能完成单髋MRI扫描.与其他关节相比.髋关节镜手术普及相对滞后.仅39.1%的医生所在医院能够开展髋关节镜手术.具备10例以上髋关节镜手术经验的医生仅有9名(6.8%).结论 多数骨科医生认为中青年髋痛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对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普遍知晓.但认识深度还不够.髋痛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是薄弱环节.髋关节镜手术普及率不高.髋痛的诊疗是未来骨科和运动医学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股骨髋臼撞击 中青年髋痛 认知 院内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机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段宝敏 洪凡真 +5 位作者 徐永萍 辛刚 孙文娟 陈丽宇 肖娟 刘娣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8-531,共4页
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机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孕妇共502例。根据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的宫口扩张程度分为3组Ⅰ组(宫口<2cm,49例),Ⅱ组(2≤宫口&l... 目的:分析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机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孕妇共502例。根据硬膜外分娩镇痛时的宫口扩张程度分为3组Ⅰ组(宫口<2cm,49例),Ⅱ组(2≤宫口<3cm,284例),Ⅲ组(宫口≥3cm,169例)。分析3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分娩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中转剖宫产率I组>Ⅱ组>Ⅲ组(P=0.009)。宫口<2cm行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率明显升高(OR>1,P=0.012)。3组孕妇产程中或产后发热、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Ⅰ组>Ⅱ组>Ⅲ组,产程中使用缩宫素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29)。结论:宫口扩张≥2cm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率、产程中缩宫素使用率相对较低,为较为适宜分娩镇痛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初产妇 镇痛时机 分娩方式 分娩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孕妇1005例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帅 张媛 +4 位作者 徐永萍 辛刚 武园歌 孙文娟 洪凡真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2-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10月30日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1005例高龄孕妇。按年龄分组:35~40岁组、40~45岁组和≥45岁组,比较3组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高龄孕妇...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10月30日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住院分娩的1005例高龄孕妇。按年龄分组:35~40岁组、40~45岁组和≥45岁组,比较3组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高龄孕妇的分娩次数、子宫肌瘤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45岁组孕妇的羊水过多发生率(20.0%)、剖宫产率(90.0%)、足月低出生体重发生率(20.0%)、新生儿转入NICU占比(40.0%)明显高于35~40岁组(1.9%,62.3%,0.8%,12.4%)、40~45岁组(1.9%,62.3%,2.6%,17.5%)。年龄越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发病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经阴分娩孕妇再次生育时,剖宫产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高龄孕妇的孕期管理工作,对妊娠相关并发症做到早发现、早评估、早干预,指导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保障母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年龄因素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某三甲医院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分娩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邵纯纯 张媛 +4 位作者 洪凡真 肖娟 刘焕娣 贾红英 张英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92,124,共6页
目的分析山东省某三甲医院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分娩住院费用及其构成,探究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瘢痕子宫再次分娩住院的产妇3 495例,对住院费用及其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山东省某三甲医院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分娩住院费用及其构成,探究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瘢痕子宫再次分娩住院的产妇3 495例,对住院费用及其构成进行描述性分析,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014、2015、2016年瘢痕子宫再次分娩产妇住院费用中位数分别为9 045. 7元、9 703. 6元和10 612. 4元。住院费用构成中,耗材费占比最高,其次为西药费和手术费;总药占比为24. 98%,总耗占比为25. 84%;产妇年龄、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贫血、分娩方式、抗生素使用和住院天数为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控制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分娩住院费用,应从积极鼓励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分娩时进行阴道试产、规范抗生素使用、加强高龄产妇孕期保健、缩短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再次分娩 住院费用 多元线性回归 二孩政策 三甲医院
原文传递
结直肠锯齿状息肉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珊妍 刘岚 +4 位作者 吴洪磊 辛玉 肖娟 朱孔锡 郭建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9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究结直肠锯齿状息肉(SP)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5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内镜中心检出的232例结直肠SP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对SP不同病理分型的内镜特征进行比较。结果232例SP患者,... 目的探究结直肠锯齿状息肉(SP)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5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内镜中心检出的232例结直肠SP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采用χ~2检验对SP不同病理分型的内镜特征进行比较。结果232例SP患者,男153例,女79例;年龄18~86岁,平均(52.38±12.67)岁。共检出251枚SPs,增生性息肉(HP)165枚(65.7%)、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85枚(33.9%)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SA)1枚(0.4%)。HP和SSA/P在息肉分布部位、大小及形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8、37.98和74.83,均P=0.000)。85枚SSA/P中,伴和未伴细胞异型增生型分别为66枚(77.6%)和19枚(22.4%)。两者息肉形态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P=0.015),而息肉分布部位及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和1.56,P=0.932和0.211)。结论HP和SSA/P有其自身的内镜特点,结合息肉部位、大小及形态有助于区分。而SSA/P不同病理分型的内镜特点,仍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锯齿状息肉 增生性息肉 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 传统锯齿状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发生产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武园歌 张媛 +3 位作者 徐永萍 辛刚 徐帅 洪凡真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2-604,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PE)患者发生产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PHUS)的临床危险因素,为重度PE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发生PHUS的重度PE患者6例和未发生PHUS的重度PE患者24例,记录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术中情况、麻醉用药和临床用...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PE)患者发生产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PHUS)的临床危险因素,为重度PE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发生PHUS的重度PE患者6例和未发生PHUS的重度PE患者24例,记录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术中情况、麻醉用药和临床用药情况,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PHUS组水肿≥++占83.3%,尿蛋白≥+++占100%。水肿≥++、腹水、视网膜动静脉比缩小、尿素氮和肌酐值位于正常范围上限、尿蛋白≥+++、术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可能是重度PE患者发生PHUS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重度PE患者,应高度警惕PHUS发生,并针对上述可疑高危因素实施重点防护,以降低PHUS的病死率及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重度子痫前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钙化上皮瘤的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斌 邵纯纯 +2 位作者 张玉青 张飞雪 魏修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572-1576,共5页
目的对照分析钙化上皮瘤(CEM)和表皮样囊肿(EC)的临床特点与超声表现,了解CEM的临床与超声特点,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术前超声检查并术后病理证实的45例CEM和178例EC患者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超声诊断CEM的危险... 目的对照分析钙化上皮瘤(CEM)和表皮样囊肿(EC)的临床特点与超声表现,了解CEM的临床与超声特点,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术前超声检查并术后病理证实的45例CEM和178例EC患者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超声诊断CEM的危险因素,建立诊断模型,明确各超声征象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两组在年龄、发病时间、皮肤颜色、位置以及病变长、宽、厚、回声、实质回声、边界、后方回声、钙化特点、CDFI、特殊征象、结节周围是否有低回声晕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2=142.956,P<0.001,R 2=0.746)。后方回声衰减、结节周围低回声晕是钙化上皮瘤的危险因素(OR=9.277,10.254),年龄、厚径、后方回声增强是保护性因素(OR=0.936,0.302,0.156)。结论患者年龄越小,结节厚度越小、后方回声衰减并伴有低回声晕时,诊断CEM的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上皮瘤 表皮样囊肿 LOGISTIC回归模型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居民原发性肝癌生存状况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邓阳 陈清梅 陈睿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9,共5页
目的我国为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的高发地区,且山东省1970—2005年肝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探讨影响山东省泰安市居民PLC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为PLC防治和预测PLC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9—2014... 目的我国为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的高发地区,且山东省1970—2005年肝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本研究探讨影响山东省泰安市居民PLC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为PLC防治和预测PLC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9—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辖区内监测登记报告的PLC发病及死亡患者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性别、职业、家庭住址、TNM分期、发病年龄和手术治疗与否对PLC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856例PLC患者,其中男性349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60.94±13.49)岁;女性135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69.01±14.29)岁。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11,P〈0.001;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之间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86,P〈0.001;家庭住址位于城市和农村患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52,P=0.245;TNM高(Ⅲ+Ⅳ期)和低(Ⅰ+Ⅱ期)分期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28,Pd0.001;高(〉65岁)、中(44~65岁)和低(〈44岁)发病者年龄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22,P〈0.001;手术和未手术治疗者的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94,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NM高分期、高发病年龄与未手术治疗是影响PLC患者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TNM高分期、高发病年龄与未手术治疗是影响PLC患者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和肿瘤早发现是改善PLC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危险因素 生存时间 预后 山东
原文传递
子痫前期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的水平变化 被引量:21
10
作者 柳相珍 张媛 +3 位作者 徐成伟 于超 冯晓丽 马德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83-785,共3页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属于妊娠期妇女所特有,发病率约2%-8%,一般发生于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子痫前期 水平变化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血浆 患者
原文传递
分娩方式对初产妇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文娟 洪海洁 +2 位作者 李苏 张媛 徐永萍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对初产妇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0年1月至6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单胎初产妇1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分为非会阴侧切阴道分娩组(简称非侧切组,n=42)、会阴侧切阴道分娩组(简称侧切组,n=77)和剖... 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对初产妇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10年1月至6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单胎初产妇1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分为非会阴侧切阴道分娩组(简称非侧切组,n=42)、会阴侧切阴道分娩组(简称侧切组,n=77)和剖宫产组(n=79).采用自制问卷及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问卷,调查产后3、6和9个月时的性功能情况,FSFI总分≤26分认为存在女性性功能障碍.采用方差分析及x2检验比较组间FSFI评分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产后3个月:侧切组阴道润滑、性满意度、性交疼痛的评分和FSFI总分分别为(3.91±0.74)、(4.02±0.61)、(3.78±0.57)和(23.23±3.19)分,显著低于无侧切组[分别为(4.36±0.87)、(4.30±0.72)、(4.92±0.58)和(25.64±3.91)分];性满意度、性交疼痛的评分和FSFI总分低于剖宫产组[分别为(4.46±0.55)、(4.78±0.53)和(25.42±2.75)分](SNK检验,P值均<0.05).(2)产后6个月:侧切组性高潮、性满意度、性交疼痛的评分和FSFI总分显著低于剖宫产组;性交疼痛评分和FSFI总分低于无侧切组(SNK检验,P值均< 0.05).(3)产后9个月:侧切组性交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无侧切组和剖宫产组(SNK检验,P值均< 0.05).(4)产后3个月时,侧切组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69%(53/77),显著高于无侧切组[43%(18/42)]和剖宫产组[46% (36/79)](x2值分别为7.618和8.611,P值均< 0.05),6个月时发生率依然高于无侧切组和剖宫产组[47%(36/77)与26%(11/42)和30%(24/79),x2值分别为4.809和4.417,P值均<0.05].结论 产后性问题普遍存在,会阴侧切和剖宫产均会导致性问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生 产科 产后期 性欲 性功能障碍 心理性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对扁桃体摘除术患儿安全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磊 娄锋 +1 位作者 张媛 赵鑫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对扁桃体摘除术患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60例(ASAⅠ级),随机分到高剂量H组、低剂量L组和对照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40 min,H组鼻腔滴入2μg/kg右美托咪定(加生理盐水至0.3 m L...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对扁桃体摘除术患儿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60例(ASAⅠ级),随机分到高剂量H组、低剂量L组和对照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40 min,H组鼻腔滴入2μg/kg右美托咪定(加生理盐水至0.3 m L),L组鼻腔滴入1μg/kg右美托咪定(加生理盐水至0.3 m L),C组鼻腔滴入0.3 m L生理盐水。观察三组患儿用药后镇静、分离状态、血流动力学、呼吸、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监测不同时点血清炎性因子TNF-α和IL-6水平。结果 H组和L组的术前镇静及分离状态明显优于C组,C组患儿心率和血压随时间变化明显,且高于H组和L组(P<0.001),三组患儿各时间点血氧饱和度及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和L组的患儿呛咳、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24,P=0.025);H组和L组在拔管后即刻、术毕4 h、12 h和24 h的TNF-α、IL-6血浆浓度均低于C组(P<0.001)。结论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能提高患儿镇静水平,改善亲子分离状态,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呼吸抑制,不影响拔管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减少围术期炎性因子释放,增加安全性;且使用2μg/kg剂量较1μg/kg更能维持循环稳定,降低炎性因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术前滴鼻 扁桃体手术 儿童
原文传递
健康管理人群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敏 王春霞 +5 位作者 夏冰 朱茜 孙苑潆 王淑康 薛付忠 贾红英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97,103,共6页
目的构建20岁以上健康管理人群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依托山东多中心健康管理纵向观察大数据库,构建20岁以上人群的脑卒中发生队列。采用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性别分别构建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结果观察期间共新发生脑卒中患... 目的构建20岁以上健康管理人群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依托山东多中心健康管理纵向观察大数据库,构建20岁以上人群的脑卒中发生队列。采用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性别分别构建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结果观察期间共新发生脑卒中患者1 299例,其中男829例,女470例,发病密度为4.51‰。男性预测模型纳入变量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史、糖尿病、吸烟、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女性预测模型纳入变量为年龄、高血压、冠心病史、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男性与女性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95%CI:0.828~0.864)、0.878(95%CI:0.858~0.898)。结论成功构建的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在健康管理人群中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风险预测模型 健康管理人群 纵向队列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血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秦祥德 杨春云 +4 位作者 张媛 倪一虹 于超 冯晓丽 徐成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5-58,63,共5页
目的探讨骨折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糖尿病骨折组,n=90)、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n=90)及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均有可比性的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n=90... 目的探讨骨折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骨折患者(糖尿病骨折组,n=90)、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n=90)及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均有可比性的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n=90)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血小板膜颗粒糖蛋白140(GMP-140)、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等含量或活性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糖尿病骨折组Fib、D-dimer、v WF、GM P-140、F1+2和TAFI的测定值分别为(5.3±1.4)g/L、(1 350.1±88.3)ng/m L、(161.9±6.6)IU/d L、(21.8±2.5)μg/L、(1.6±0.5)nmol/L、(30.5±3.8)μg/m L;糖尿病组的相应测定值分别为(4.1±1.2)g/L、(880.5±35.6)ng/m L、(123.6±5.5)IU/d L、(18.9±2.3)μg/L、(1.3±0.3)nmol/L、(28.3±2.9)μg/m L,正常对照组的相应测定值分别为(2.5±0.6)g/L、(145.7±22.5)ng/m L、(96.8±4.5)IU/d L、(13.8±2.1)μg/L、(0.8±0.2)nmol/L、(26.4±2.5)μg/m L,糖尿病骨折组和糖尿病组的测定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F=141.70、10 396.17、3 072.95、277.67、116.05、39.06,P<0.001),且糖尿病骨折组较糖尿病组显著增高(18.5±2.7);糖尿病骨折组和糖尿病组的血浆TFPI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16.2±1.3,17.3±2.1,18.5±2.7,U/m L),且糖尿病骨折组较糖尿病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8,P<0.001)。结论骨折可导致糖尿病患者的凝血活性增强,高凝状态加剧,进而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骨折 凝血分子标志物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足月选择性剖宫产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洪海洁 孙文娟 +1 位作者 张媛 徐永萍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61,73,共7页
目的分析足月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行选择性剖宫产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产妇和新生儿的基本资料。新生儿不良结局包括需转入... 目的分析足月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行选择性剖宫产的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产妇和新生儿的基本资料。新生儿不良结局包括需转入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和患呼吸系统疾病。利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 29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纳入研究,其中250例新生儿需转NICU治疗,110例新生儿患呼吸系统疾病。影响新生儿转NICU的因素为:产妇产次、体质量指数(BMI)、分娩孕周和新生儿性别;影响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因素为:产妇产次、分娩孕周和新生儿性别。有3次及其以上分娩史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的风险明显升高。BMI较低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需转NICU的风险降低。37+0~6周分娩的新生儿转NICU的发生风险是39+0~7周的1.9倍(OR=1.9,95%CI=1.2~3.0);37+0~6周和38+0~6周分娩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分别是39+0~7周的2.5倍(OR=2.5,95%CI=1.4~4.7)和1.8倍(OR=1.8,95%CI=1.1~2.7)。男性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和转NICU的发生风险分别是女性新生儿的2.2倍(OR=2.2,95%CI=1.4~3.4)和1.3倍(OR=1.3,95%CI=1.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选择性剖宫产的最佳分娩孕周为39~40周;短时间出现产兆后进行的剖宫产未能减少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男性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增加;BMI较高和有3次及以上分娩史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 剖宫产 选择性 新生儿不良结局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支气管超声下经引导鞘肺活检术诊断肺周围性疾病的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华楠 王超超 +3 位作者 张媛 徐少华 王莹 王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38,共5页
目的评价支气管超声下经引导鞘肺活检术(EBUS-GS-TBLB)对肺周围性病变(PPL)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考察提高EBUS-GS-TBLB诊断阳性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在不同引导设备下行经支气管肺组织活... 目的评价支气管超声下经引导鞘肺活检术(EBUS-GS-TBLB)对肺周围性病变(PPL)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考察提高EBUS-GS-TBLB诊断阳性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在不同引导设备下行经支气管肺组织活检的67例PP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引导设备的不同分为传统组(n=38)和支气管超声导向鞘(EBUS-GS)组(n=29);比较两组间的诊断率及影响EBUS-GS-TBLB诊断阳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传统组和EBUS-GS组在性别、年龄、病灶大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传统组、EBUS-GS组的诊断率分别为47.4%(18/38)和75.9%(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P=0.018)。EBUS-GS组中EBUS-GS-TBLB对病灶直径>2 cm的诊断率为94.1%(16/17),病灶直径≤2 cm的诊断率为50.0%(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EBUS-GS-TBLB中超声探头能穿过病灶的诊断阳性率为89.4%(17/19),探头不能穿过病灶的诊断阳性率为50.0%(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EBUS-GS-TBLB诊断率与病灶的位置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EBUS-GS-TBLB可提高肺周围性疾病的诊断率,并发症少,用于诊断PPL安全有效。EBUS-GS-TBLB诊断的阳性率与病灶的大小、超声探头及病灶关系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超声介入 活组织检查 肺周围性病变
原文传递
糖尿病及其合并视网膜病变者特质应对方式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毕宏生 潘华伟 +4 位作者 刘力 沙晓娟 张媛 潘雪梅 王束玫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目的了解糖尿病及其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特质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自编的基本情况问卷对51例正常对照者和331例糖尿病及其合并视网膜病变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特质应对得分情况,通过广义线性回归分... 目的了解糖尿病及其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特质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自编的基本情况问卷对51例正常对照者和331例糖尿病及其合并视网膜病变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特质应对得分情况,通过广义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及其合并视网膜病变者消极应对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广义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病情越轻的患者易采取积极应对(P均<0.05);年龄越小、文化程度和家庭人均月收入越低、病情越重的患者则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P均<0.05)。结论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病情是影响患者特质应对的主要因素。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其积极应对疾病,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特质应对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慢性HBV感染患者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与肾性低磷血症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秋霞 王磊 +5 位作者 刘峰 曲云东 叶茜 钱钰 张媛 张立新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78,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阿德福韦酯(ADV)相关肾性低磷血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开始接受ADV或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抗病毒治疗并随诊1年以上的慢性HBV感染患...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中阿德福韦酯(ADV)相关肾性低磷血症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开始接受ADV或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抗病毒治疗并随诊1年以上的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血清磷酸盐水平、血清肌酐和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 GFR),采用Kaplan Meier方法计算低磷血症的累积发生率。结果 24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中,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和乙型肝炎肝硬化(乙肝肝硬化)分别是171例和72例,服用ADV的中位数时间为66(12~120)个月,有24例患者发生低磷血症。在2~10年时慢乙肝和乙肝肝硬化的低磷血症累计发生率分别为:0.6%、0.6%、0.6%、3.2%、6.2%、11.2%、14.2%、14.2%、19.9%和1.5%、3.3%、7.9%、10.4%、13.7%、23.9%、32.3%、49.3%、49.3%(χ~2=6.685,P=0.010)。Cox多因素分析提示,ADV联合LAM(HR=2.661,P=0.010)、乙肝肝硬化(HR=2.886,P=0.020)是低磷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HBV感染患者长期服用ADV可引起低磷血症。LAM联合ADV以及肝硬化患者更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阿德福韦酯 低磷血症
原文传递
影响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丽宇 肖娟 +2 位作者 吕仙忠 段宝敏 洪凡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8-42,共5页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进行预后随访,探讨影响孕产妇DVT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DVT孕产妇(n=37)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栓是否消失将其分为血...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进行预后随访,探讨影响孕产妇DVT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产科产检并分娩的DVT孕产妇(n=37)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栓是否消失将其分为血栓完全消失组(n=13)和血栓机化残留组(n=24),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静脉血栓栓塞(VTE)危险因素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血栓完全消失组D-二聚体为1340.50(659.00,2447.75)ng/mL,血栓机化残留组D-二聚体为3105.00(1709.50,6146.0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VTE危险因素评分:血栓完全消失组为(3.31±1.11)分,血栓机化残留组为(4.96±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本次妊娠并发子痫前期例数:血栓完全消失组0例(0%),血栓机化残留组6例(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D-二聚体高浓度、VTE危险因素高评分、并发子痫前期是孕产妇DVT患者血栓机化残留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VTE危险因素评分 预后随访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帕金森病血压调节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艳圣 张媛 周庆博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47-851,共5页
帕金森病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可早于运动症状5-20年出现。血压调节异常是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长期的血压异常会严重影响患者... 帕金森病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可早于运动症状5-20年出现。血压调节异常是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长期的血压异常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运动症状。正确认识帕金森病伴血压调节障碍的病因、机制及临床特点及诊治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减轻医疗健康负担。本文就帕金森病伴血压调节障碍的影响因素、特点、机制及管理方面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体位性低血压 卧位高血压 餐后低血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