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伟红 牛瑞 郝琳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 :分析特发性室上速 (ISVT)患者的心率变异特点 ,研究 ISVT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 3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 ISVT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记录分析系统软件 ,测定自主神经的功能。结果 :3例均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 ,交... 目的 :分析特发性室上速 (ISVT)患者的心率变异特点 ,研究 ISVT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 3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 ISVT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记录分析系统软件 ,测定自主神经的功能。结果 :3例均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 ,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迷走神经活性降低。结论 :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 ISVT发作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 ISVT 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梅 马天容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6年第12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的变化规律,比较动态血压和偶测血压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4例健康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与偶测血压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偶测血压值均...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的变化规律,比较动态血压和偶测血压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4例健康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与偶测血压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偶测血压值均高于动态血压均值(P<0.01),而健康人动态与偶测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24h血压节律均显示出两峰一谷及昼高夜低的特点,但高血压病患者第1峰更为突出。结论动态血压较偶测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更为准确,对临床合理用药及护理指导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血压 动态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马伟红 林兴凤 +1 位作者 粱颖韫 孙俊华 《中国微循环》 2002年第6期357-358,共2页
目的 分折更年期患者的心率变异特点,研究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CS)患首与自主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5例更年期患者及100例健康女性做24 h 长程心率变异(HRV)比较,分析CS患者HRV的变化。结果CS患者与健康女性相比较... 目的 分折更年期患者的心率变异特点,研究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CS)患首与自主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5例更年期患者及100例健康女性做24 h 长程心率变异(HRV)比较,分析CS患者HRV的变化。结果CS患者与健康女性相比较,其迷走神经活性明显增强,交感神经活性相对降低。结论 CS患者与迷走神经活性增强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自主神经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迟发性癫痫的临床与背景脑电图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玉莲 许继平 牛瑞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234-235,238,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癫痫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背景EEG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 98例≥ 6 0岁临床确诊为癫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辅助检查进行统计。结果 :病因明确 85例 (86 73% ) ,单纯部分性发作 12例 ,复杂性部分性发作 32例 ,复... 目的 :探讨老年人癫痫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背景EEG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 98例≥ 6 0岁临床确诊为癫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辅助检查进行统计。结果 :病因明确 85例 (86 73% ) ,单纯部分性发作 12例 ,复杂性部分性发作 32例 ,复杂性部分性发作发展为全部性发作 2 4例 ,全部性发作 2 6例 ,不能分类的发作 4例。EEG异常 77例 ,有痫波放电 9例 ,4 7例睡眠诱发中 11例 (2 3 4 % )出现痫样波放电。结论 :老年人迟发性癫痫多数病因明确 ,发作形式为复杂部分性发作 ,EEG异常率高 ,但痫样波异常放电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癫痫 病因学 脑电图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中重度二尖瓣反流隐匿性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静 陈昕 《转化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前及术后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探讨可以早期提示左心室功能异常的相关指标。方法选择拟行二尖瓣成...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正常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前及术后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探讨可以早期提示左心室功能异常的相关指标。方法选择拟行二尖瓣成形术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30例,根据术后2周较术前的LVEF减低是否大于10%,分为2组:A组(LVEF减低<10%)15例,B组(LVEF减低≥10%)15例,并选取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A、B 2组分别于术前3 d及术后2周测量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ystolic strain,GLS)及整体纵向应变率(global longitudinal systolic strain rate,GLSr),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ystolic strain,GRS)及整体径向应变率(global radial systolic strain rate,GRSr),整体圆周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ystolic strain,GCS)及整体圆周应变率(global circumferential systolic strain rate,GCSr),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将术前2组的各应变指标与LVEF的改变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术后LVEF减低≥10%定义为因变量1,术后LVEF减低<10%定义为因变量0,应用Logistic回归找到预测术后LVEF减低≥10%最强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结果A组术前GLS和GLSr较对照组升高(P<0.05);B组术前GLS和GLSr较对照组减低(P<0.05)。术后2周A、B组的GLS、GLSr,GRS、GRSr,GCS、GCSr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且术前GLS、GLSr与术后早期LVEF改变之间存在中等程度负相关关系(r=-0.74,r=-0.57,P<0.01)。将可能影响术后早期LVEF减低≥10%的相关超声参数进行Logistic逐步向前回归分析发现术前GLS、GLSr是预测术后早期LVEF减低≥10%的预测因素。对比GLS、GLSr的ROC曲线下面积,发现GLS参数曲线下面积最大,截断点为-19.69,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7%和87%。结论B组患者的术前GLS及GLSr较正常人减低,尽管术前LVEF正常,但已存在隐匿性的左室收缩功能异常。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得的GLS可以独立预测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隐匿性的左室收缩功能异常,对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应变 二尖瓣反流 二尖瓣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的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及预后 被引量:10
6
作者 许继平 李玉莲 +2 位作者 苗丰莲 徐爱红 冯延秋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神经系统损害 表现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