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氏小体案例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凡国 侯丙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3-508,共6页
细胞遗传学在染色体水平上有3个经典问题,即巴氏小体、多线染色体和灯刷染色体的形成机制和遗传学效应。其中巴氏小体因其与哺乳动物在两性间X染色体的剂量补偿效应、人类性别鉴定和某些人类疾病的相关性而引起科研和教学工作者的持续... 细胞遗传学在染色体水平上有3个经典问题,即巴氏小体、多线染色体和灯刷染色体的形成机制和遗传学效应。其中巴氏小体因其与哺乳动物在两性间X染色体的剂量补偿效应、人类性别鉴定和某些人类疾病的相关性而引起科研和教学工作者的持续关注。在遗传学教学过程中,作者尝试将国外的案例教学方式引入教学实践,将巴氏小体这一经典遗传学问题作为一条线贯穿于遗传学教学的部分环节,例如伴性遗传、基因表达调控、癌症发生以及遗传学实验,最后通过课堂讨论会的形式全面总结相关的遗传学知识。结果发现,这种改进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优化遗传学教学内容,拓宽并巩固学生的遗传学基础知识,形成了对一个经典遗传学问题的系统观、发展观;还能引导和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 巴氏小体 研究进展 案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刷染色体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遗传学教学中的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凡国 李晴晴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7,共8页
灯刷染色体是存在于除哺乳动物以外几乎所有动物雌配子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双线期的一种暂时性巨大转录体,因状如灯刷而得名,但在细胞遗传学三大经典染色体研究中关注度最低。它是研究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的结构、组织形式、转录和转录过... 灯刷染色体是存在于除哺乳动物以外几乎所有动物雌配子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双线期的一种暂时性巨大转录体,因状如灯刷而得名,但在细胞遗传学三大经典染色体研究中关注度最低。它是研究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的结构、组织形式、转录和转录过程的好材料。本文一方面对以上研究及形成机制作一简要综述,另一方面探讨灯刷染色体可能的作用,也即从已有文献表明卵细胞核的灯刷染色体或多倍化为相关生物胚胎发育提供足够的转录产物。最后探讨将其作为一个案例用于遗传学教学的可能性,以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 灯刷染色体 研究进展 遗传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研究进展及其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刚 陈凡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5-612,共8页
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是细胞遗传学的3大经典染色体之一,从1934年至今因其具有显著的特点已经作为一个优异的模型用在不同的遗传学研究中。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最大的贡献就是为研究间期染色体结构和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了一个非凡的视角;另... 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是细胞遗传学的3大经典染色体之一,从1934年至今因其具有显著的特点已经作为一个优异的模型用在不同的遗传学研究中。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最大的贡献就是为研究间期染色体结构和基因的表达调控提供了一个非凡的视角;另外,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还可以用于解释一些特殊的遗传现象,例如剂量补偿效应和花斑位置效应。文章一方面就以上进展作一简要总结,另一方面尝试将这一典型案例系统地用于遗传学教学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遗传学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学 细胞遗传学 果蝇唾腺多线染色体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EMS突变体种子品质鉴定 被引量:7
4
作者 冯悟一 王楠 +1 位作者 李朔 向凤宁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22-26,共5页
大豆(Glycine max(L.)Merill)作为重要的粮食及油料作物,是植物蛋白和油脂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甲基磺酸乙酯(EMS)是一种稳定、高效的诱发点突变的诱变剂。本实验室采用EMS诱变剂对荷豆12号及鲁豆11号进行诱变... 大豆(Glycine max(L.)Merill)作为重要的粮食及油料作物,是植物蛋白和油脂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甲基磺酸乙酯(EMS)是一种稳定、高效的诱发点突变的诱变剂。本实验室采用EMS诱变剂对荷豆12号及鲁豆11号进行诱变,构建了大豆EMS诱变突变体库,获得了遗传稳定的不同突变表型的突变体,对M4、M5代大豆突变体种子进行无损近红外透射光谱法分析,发现约40%-50%的"荷豆12号"M4代突变体籽粒的水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植株,可初步判断为高蛋白突变体材料。"鲁豆11号"M4代突变体籽粒的粗脂肪含量高于对照组植株,属于一级高油脂大豆籽粒。而在"荷豆12号"、"鲁豆11号"M5代突变体中约70%-90%的籽粒水溶性蛋白及粗油脂含量低于对照组植株,这一结果为寻找大豆籽粒中蛋白、油脂关键基因为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质改良 植物油 脂肪含量 EMS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抗病基因对番茄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惠敏 石竹 +2 位作者 邵洪伟 李玮 侯丙凯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7,共5页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LGC转入番茄子叶外植体。经过共培养、卡那霉素筛选和分化再生,获得了23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有7株呈阳性检测反应...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LGC转入番茄子叶外植体。经过共培养、卡那霉素筛选和分化再生,获得了23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有7株呈阳性检测反应。通过病原真菌接种试验证明,有3株转基因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反应。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番茄抗病性和培育抗病番茄新品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番茄 几丁质酶 葡聚糖酶 抗病性 遗传转化
原文传递
毛白杨糖基转移酶基因PtGT3的克隆与遗传转化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惠敏 王艳文 +1 位作者 任天莹 侯丙凯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2-688,共7页
通过RT-PCR从毛白杨克隆了一个木质素单体糖基转移酶候选基因PtGT3。该基因编码由46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在其C-端含有一个保守PSPG框,并与拟南芥木质素单体糖基转移酶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推测此酶在杨树中负责木质素单体的糖基化... 通过RT-PCR从毛白杨克隆了一个木质素单体糖基转移酶候选基因PtGT3。该基因编码由46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在其C-端含有一个保守PSPG框,并与拟南芥木质素单体糖基转移酶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推测此酶在杨树中负责木质素单体的糖基化修饰。利用组成型CaMV35S启动子,构建了PtGT3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建立毛白杨高效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发现叶柄分化再生率最高,其次是茎段和叶片。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获得了高表达PtGT3基因的转基因杨树。获得的糖基转移酶转基因杨树为在木本植物中研究木质素单体的糖基化修饰与木质素合成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 糖基转移酶 糖基化修饰 木质素 遗传转化
原文传递
农杆菌介导的双价抗虫基因对番茄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俊杰 于惠敏 +1 位作者 侯丙凯 王兴智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13,共5页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CryIAc)与半夏凝集素抗虫基因(Pta)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转入番茄品系Micro Tom的子叶外植体中。经过共培养、除草剂筛选和分化再生,获得了24个具有除草剂抗性的株系。再将转...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毒蛋白基因(CryIAc)与半夏凝集素抗虫基因(Pta)的高效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转入番茄品系Micro Tom的子叶外植体中。经过共培养、除草剂筛选和分化再生,获得了24个具有除草剂抗性的株系。再将转化后的番茄植株经过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检测,确定检测后呈阳性反应的株系为8个。通过小菜蛾幼虫初步抗性试验证明,转基因株系表现出较强的抗虫性。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番茄抗虫性和培育抗虫番茄新品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番茄 杀虫蛋白基因 遗传转化 抗虫性
原文传递
植物Msr(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基因家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舒 李刚 +3 位作者 朱建堂 李翔 陈凡国 夏光敏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13-319,共7页
全球性气候变化使植物遭受多样的极端环境胁迫更加频繁,在这种条件下植物体积累超量的活性氧(ROS)会氧化损伤细胞内多糖、DNA、脂类和蛋白质等大分子。为了维持体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和防止环境胁迫的破坏,植物体内进化出清除超量活性氧的... 全球性气候变化使植物遭受多样的极端环境胁迫更加频繁,在这种条件下植物体积累超量的活性氧(ROS)会氧化损伤细胞内多糖、DNA、脂类和蛋白质等大分子。为了维持体内的氧化还原平衡和防止环境胁迫的破坏,植物体内进化出清除超量活性氧的系统,这其中就包括Msr(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家族酶系统。蛋白质中的蛋氨酸(Met)极易被活性氧氧化为甲硫氨酸亚砜(Met SO),从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构型和活性的改变,幸运的是这种改变可以被Msr家族逆转。根据作用底物的不同,植物体内Msr家族可以分为A和B两个亚家族。本综述首先分析了Msr的发现历史、蛋白质特性和催化机制,其次综述了植物中Msr基因家族的组成,再次对Msr基因家族的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最后对下一步研究做一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Msr基因家族 活性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