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镇静方法用于儿童泌尿系统磁共振成像检查的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王少超 王磊 +3 位作者 赵文 昝云雷 李全德 林晓莉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方法用于儿童饮水后行泌尿系统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1日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镇静中心接受镇静行泌尿系统MRI检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电子病历系统和镇静管...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方法用于儿童饮水后行泌尿系统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1日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镇静中心接受镇静行泌尿系统MRI检查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电子病历系统和镇静管理系统收集患儿病历资料,按照镇静方法不同分为口服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滴鼻组(PO组)和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组(IV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对相关变量进行匹配,成功匹配到88对,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一次镇静成功率、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检查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并分析用药前(T_(0))、入睡后即刻(T_(1))、检查开始时(T_(2))及苏醒后即刻(T_(3))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和呼吸频率(RR)。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一次镇静成功率及检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O组入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长于IV组(均P<0.05)。VI组T_(3)时心率明显低于PO组(P<0.05),各时点RR均低于PO组(均P<0.05);两组患儿各时点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_(0)时比较,T_(1)~T_(3)时两组心率、SpO_(2)和RR均降低,除IV组T_(3)时的RR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_(1)时比较,T_(3)时PO组SpO_(2)、RR及IV组RR均升高(均P<0.05);与T_(2)时比较,T_(3)时两组患儿RR均升高(均P<0.05)。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MRI检查,PO组出现4例心率下降和1例苏醒期烦躁,IV组有1例心率下降,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口服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滴鼻镇静和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镇静两种方法用于儿童饮水后行泌尿系统MRI检查均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未发生反流误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 儿童 咪达唑仑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重复输尿管端侧吻合术治疗重复肾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桂萌 张磊 +4 位作者 贺庆豹 王浩 张玲玲 贺红嘉 李开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9-473,共5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重复输尿管端侧吻合术治疗完全型重复肾上输尿管扩张或异位开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8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采用腹腔镜下重复输尿管端侧吻合术治疗的23例完全型重复肾患儿临床资料。女14例、...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重复输尿管端侧吻合术治疗完全型重复肾上输尿管扩张或异位开口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8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采用腹腔镜下重复输尿管端侧吻合术治疗的23例完全型重复肾患儿临床资料。女14例、男9例,年龄15(8,26)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漏尿、发热性尿路感染。测量手术前后上肾肾盂前后径以及上输尿管直径,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3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手术时间100(90,120)min,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36(32,41)d。术后所有患儿漏尿症状消失,无一例出现发热性尿路感染。所有患儿手术前后血压均正常,手术前后无一例出现下输尿管扩张。术前上肾盂前后径(15.22±9.19)mm,上输尿管最宽直径(13.91±5.98)mm;术后6个月上肾盂前后径(6.87±6.36)mm,上输尿管最宽直径(3.83±1.95)mm;手术前后上肾盂前后径、上输尿管最宽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重复输尿管端侧吻合术治疗完全型重复肾上输尿病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输尿管端侧吻合术 完全型重复肾 重复上输尿管扩张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应用于尿道下裂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3
作者 张洪美 于暘 陈志鸿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0期85-88,93,共5页
目的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应用于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尿道下裂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开展横裁包皮... 目的探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应用于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尿道下裂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开展横裁包皮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开展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远期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长对阴茎外观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远期治疗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39,P<0.05)。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15.79±1.45)mL、手术时间(120.46±1.60)min及住院时间(10.45±1.07)d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40、60.333、14.069,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3,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阴茎外观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应用于尿道下裂治疗中有助于提升患儿的远期疗效,改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对阴茎外观的满意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 尿道下裂 横裁包皮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 远期疗效 并发症 阴茎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舒芬太尼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儿童意识消失的药效学
4
作者 王少超 王磊 +4 位作者 王超 赵文 昝云雷 李全德 林晓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评价复合舒芬太尼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儿童意识消失的药效学。方法拟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患儿,性别不限,年龄3~6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所有患儿入室后心电监护,缓慢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3 min后静脉注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目的评价复合舒芬太尼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用于儿童意识消失的药效学。方法拟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患儿,性别不限,年龄3~6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所有患儿入室后心电监护,缓慢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3 min后静脉注射甲苯磺酸瑞马唑仑。采用Dixon改良序贯法进行试验,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初始剂量为0.30 mg/kg,根据意识是否消失确定下一例患儿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的剂量,相邻剂量梯度为0.05 mg/kg,意识消失标准: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注射完毕1 min后睫毛反射消失且改良警觉/镇静评分达到0分,直至出现8个意识未消失-意识消失的交叉点。采用probit法计算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使儿童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复合舒芬太尼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使儿童意识消失的ED50及其95%CI为0.461(0.429~0.493)mg/kg,ED95及其95%CI为0.515(0.487~0.689)mg/kg。结论复合舒芬太尼时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使儿童意识消失的ED50为0.461 mg/kg,ED95为0.515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二氮类 舒芬太尼 儿童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成形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洪美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4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成形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隐匿阴茎患儿,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行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成形术,对照组行Brisson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监... 目的探讨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成形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隐匿阴茎患儿,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行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成形术,对照组行Brisson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监护人对阴茎外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监护人对阴茎整体外观、阴茎长度、勃起时阴茎伸直状态、阴茎头外形、尿道口位置和形状、包皮分布评分分别为(2.83±0.56)、(2.78±0.30)、(2.88±0.25)、(2.80±0.24)、(2.73±0.54)、(2.79±0.3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13±0.36)、(2.40±0.29)、(2.42±0.29)、(2.38±0.22)、(2.37±0.35)、(2.29±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成形术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的理想术式,操作简便,外观理想,能够显著增强疗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儿监护人对阴茎外观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隐匿阴茎 经阴茎腹侧松解固定成形术 Brisson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H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的苗勒管永存综合征1例
6
作者 玄海鹏 王玉雯 +2 位作者 于旸 李郝爽 李贺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9-651,共3页
患儿男,1岁2个月,因"发现双侧阴囊空虚1年余"于2023年9月收治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患儿系生后即发现双侧阴囊空虚,入院前定期随访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其他治疗,既往无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病史... 患儿男,1岁2个月,因"发现双侧阴囊空虚1年余"于2023年9月收治于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患儿系生后即发现双侧阴囊空虚,入院前定期随访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其他治疗,既往无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病史,其父母否认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入院后查体发现双侧阴囊扁平空虚,左侧阴囊及腹股沟区未触及睾丸样肿物,右侧腹股沟近内环口处可触及一睾丸样肿物,按压可进入腹腔,阴茎发育尚可(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腹股沟 附属儿童医院 家族遗传病史 鞘膜积液 腹股沟斜疝 左侧阴囊 阴茎发育 腹股沟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