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Tat作用蛋白30(Tat-interactive protein 30,TIP30)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及4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IP30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目的:研究Tat作用蛋白30(Tat-interactive protein 30,TIP30)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及4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IP30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TIP30在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8%和85.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P﹤0.01),TIP30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无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VD值分别为27.37±2.68和21.87±4.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P<0.01),胃癌组织中TIP30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MVD值显著降低(t=-3.18,P=0.003)。结论:TIP30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其可能通过抑制胃癌血管生成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展开更多
目的 探讨早期肺腺癌患者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早期肺腺癌患者208例。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EGFR热点突变基因(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将患...目的 探讨早期肺腺癌患者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早期肺腺癌患者208例。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EGFR热点突变基因(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将患者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结果、HRCT特征纳入数据库。采用χ 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利用多变量Logistic模型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HRCT特征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和HRCT特征进行多因素分析;绘制EGFR基因突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208例早期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98例(47.16%),且多见于女性( P =0.008)、非吸烟( P =0.006)、贴壁为主型腺癌( P =0.032)的患者。HRCT特征中,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病变含有磨玻璃影(GGO)( P =0.018)和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 P =0.00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吸烟、贴壁为主型腺癌及病变含有GGO和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是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影响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为0.746( P <0.001)。结论 早期肺腺癌HRCT特征中含有GGO及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与EGFR基因突变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结合HRCT特征有助于预测EGFR基因突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Tat作用蛋白30(Tat-interactive protein 30,TIP30)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及4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IP30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TIP30在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8%和85.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P﹤0.01),TIP30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无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VD值分别为27.37±2.68和21.87±4.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P<0.01),胃癌组织中TIP30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MVD值显著降低(t=-3.18,P=0.003)。结论:TIP30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其可能通过抑制胃癌血管生成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
文摘目的 探讨早期肺腺癌患者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早期肺腺癌患者208例。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EGFR热点突变基因(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将患者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结果、HRCT特征纳入数据库。采用χ 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利用多变量Logistic模型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HRCT特征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和HRCT特征进行多因素分析;绘制EGFR基因突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208例早期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98例(47.16%),且多见于女性( P =0.008)、非吸烟( P =0.006)、贴壁为主型腺癌( P =0.032)的患者。HRCT特征中,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病变含有磨玻璃影(GGO)( P =0.018)和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 P =0.00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吸烟、贴壁为主型腺癌及病变含有GGO和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是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影响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为0.746( P <0.001)。结论 早期肺腺癌HRCT特征中含有GGO及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与EGFR基因突变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结合HRCT特征有助于预测EGFR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