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P3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徐忠凯 郑春宁 +2 位作者 孙少川 姜永胜 赵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研究Tat作用蛋白30(Tat-interactive protein 30,TIP30)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及4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IP30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 目的:研究Tat作用蛋白30(Tat-interactive protein 30,TIP30)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及4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TIP30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TIP30在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8%和85.1%,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P﹤0.01),TIP30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无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VD值分别为27.37±2.68和21.87±4.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P<0.01),胃癌组织中TIP30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MVD值显著降低(t=-3.18,P=0.003)。结论:TIP30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其可能通过抑制胃癌血管生成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Tat作用 蛋白30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倩 汪素文 +5 位作者 高薇 田斌 曹烨华 程慧 尹朝 刘国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62例胃癌组织中Rab25和CLIC3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目的:探讨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62例胃癌组织中Rab25和CLIC3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4%、74.2%,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ab25和CLIC3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而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5,P<0.01)。结论: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并在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AB25 CLIC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00预防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建波 孙少川 +2 位作者 刘国勤 郑春宁 徐忠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S-100防粘连冲洗液预防腹腔粘连的效果及其对血清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包括模型组(A组)、透明质酸钠组(B组)、0.5%S-100组(C组)、3%S-100组(D组)、5%S-100(E组)和泰陵组(F组...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S-100防粘连冲洗液预防腹腔粘连的效果及其对血清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包括模型组(A组)、透明质酸钠组(B组)、0.5%S-100组(C组)、3%S-100组(D组)、5%S-100(E组)和泰陵组(F组)。通过粘连分级、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羟脯氨酸测定观察S-100预防腹腔粘连效果的同时,测定血清TGF-β1水平。结果:B、C、D、E及F组在粘连分级、HE染色及羟脯氨酸测定方面均优于A组(P<0.05);B、C组之间,D、E、F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F3组与B、C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C、D、E、F组粘连组织内CollagenⅠ含量比A组低(χ2=11.098,P=0.049)。各组大鼠血清TGF-β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61,P=0.976)。结论:S-100防粘连冲洗液具有明显预防腹腔粘连形成的作用,其作用优于透明质酸钠,最佳作用浓度区间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防粘连冲洗液 腹腔粘连 转化生长因子 透明质酸钠 泰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5和E2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磊 汪素文 +2 位作者 高薇 田斌 尹朝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11期943-946,共4页
目的:观察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和转录因子1(E2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57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进行检测,分析MCM5、E2F-1蛋白表达及... 目的:观察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和转录因子1(E2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57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进行检测,分析MCM5、E2F-1蛋白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CM5在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9%(41/57),显著高于正常组0(0/2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2F-1在正常胃组织、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7/20)、66.7%(3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M5和E2F-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MCM5和E2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5,P=0.000)。结论:MCM5和E2F-1在胃癌细胞中阳性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MCM5和E2F-1可能共同作用于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转录因子E2F-1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质粒pDsRed1-C1-TRAIL的构建及鉴定
5
作者 孙念峰 孟庆义 +3 位作者 田爱玲 王瑞华 刘兆轩 李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11期849-851,857,共4页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DsRed1-C1-TRAIL并鉴定,为下一步利用纳米载体介导FL基因移植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的体内实验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基因合成和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DsRed1-C1-TRAIL,并进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以检测其核苷酸序列与设计...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DsRed1-C1-TRAIL并鉴定,为下一步利用纳米载体介导FL基因移植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的体内实验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基因合成和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DsRed1-C1-TRAIL,并进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以检测其核苷酸序列与设计是否完全一致。结果:重组质粒pDsRed1-C1-TRAIL经酶切鉴定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可见清晰地切出与TRAIL基因大小相符的片段并与DNA marker相符,同时进行序列测定,证实其核苷酸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DsRed1-C1-TRAIL并得到正确鉴定,为下一步结肠癌的基因治疗打下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质粒 TRAIL基因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质粒pEGFP-c1-FLT3L的构建及鉴定
6
作者 孙念峰 孟庆义 +3 位作者 田爱玲 王瑞华 刘兆轩 李博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9期684-686,706,共4页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FLT3L并鉴定,为下一步利用纳米载体介导FL基因移植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的体内实验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基因合成和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FLT3L,并进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以检测其核苷酸序列与设计的是...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FLT3L并鉴定,为下一步利用纳米载体介导FL基因移植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的体内实验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基因合成和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FLT3L,并进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以检测其核苷酸序列与设计的是否完全一致。结果:重组质粒pEGFP-c1-FLT3L经酶切鉴定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可见清晰地切出与FLT3L基因大小相符的片段并与DNAmarker相符,同时进行序列测定,证实其核苷酸序列与设计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GFP-c1-FLT3L并得到正确鉴定,为下一步结肠癌的基因治疗打下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质粒 FL基因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并肝转移患者生长抑素Ⅱ型受体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涛涛 郑春宁 +2 位作者 殷宗秀 蒋秀玉 孙少川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生长抑素Ⅱ型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 typle Ⅱ,sst2)在大肠癌并肝转移患者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生长抑素治疗该类患者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两种方法测定32例大肠癌患者原发灶... 目的:通过研究生长抑素Ⅱ型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 typle Ⅱ,sst2)在大肠癌并肝转移患者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生长抑素治疗该类患者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两种方法测定32例大肠癌患者原发灶及相应肝转移灶中sst2的表达,采用方差分析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位置、组织学分型、生长方式、术前CEA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sst2在所有检测的原发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与肿瘤的位置、生长方式、组织学类型不相关(P>0.05);肝转移灶中表达的sst2量与原发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21);伴有CEA升高(>5ng/mL)的患者,其肝转移灶及原发灶均较术前CEA较低(<5ng/ml)患者sst2表达下调(原发灶,CEA升高vsCEA降低P=0.0027;肝转移灶,CEA升高vs CEA降低P<0.0001)。结论:sst2在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原发灶及肝转移灶中均有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t2表达与患者术前CE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肝肿瘤 肿瘤转移 受体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OC患者血清胆囊收缩素与直肠肛管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化岭 汪素文 +4 位作者 真岩波 李秀贤 田斌 尹朝 巩林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5期356-358,384,共4页
目的:研究直肠肛管压力及血清胆囊收缩素(CCK)的改变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通道环状固态压力传感器测压导管测定50例OCC患者直肠肛管压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其中20例血清CCK水平,并... 目的:研究直肠肛管压力及血清胆囊收缩素(CCK)的改变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OOC)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四通道环状固态压力传感器测压导管测定50例OCC患者直肠肛管压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其中20例血清CCK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CC患者的肛管静息压、最大缩榨压明显降低,引起直肠初始感觉、初始便意感觉和最大感觉阈值的容积均明显升高(P值均<0.01)。OCC组血清CCK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最大感觉阈值呈负相关。结论:OCC患者存在直肠肛管压力异常、直肠感觉功能下降及血清CCK的异常。直肠容量的感知能力与血清CCK含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功能性·肛管直肠测压·胆囊收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7与hRad17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启娟 王德荣 +2 位作者 曲飞 朱晓妍 孙少川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8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Mcm7和hRad17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60例结肠癌和28例癌旁组织中Mcm7及hRad17的表达情况。结果:Mcm7在结肠癌中高表达,阳性率为76.6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Rad17在结... 目的:探讨Mcm7和hRad17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60例结肠癌和28例癌旁组织中Mcm7及hRad17的表达情况。结果:Mcm7在结肠癌中高表达,阳性率为76.6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Rad17在结肠癌组织中同样为高表达,阳性率为71.6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17.86%,Mcm7与hRad1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cm7与hRad17之间具有相关性,共同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CM7 HRAD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30在胃癌及其肝转移灶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春宁 姜永胜 +2 位作者 张磊 徐忠凯 孙少川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1-1033,I0001,共4页
目的检测TIP30蛋白在胃癌及其肝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86例胃癌及22肝转移标本中TIP30表达。结果TIP30蛋白在胃癌及其肝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 目的检测TIP30蛋白在胃癌及其肝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86例胃癌及22肝转移标本中TIP30表达。结果TIP30蛋白在胃癌及其肝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5%和45.5%,与正常组织(8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P30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TIP30在肝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较原发灶中偏低(P〈0.05)。结论TIP30在胃癌及肝转移组织中表达降低,提示其在胃癌发生及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TIP30 转移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兴华 雷畅 郑春宁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555-558,共4页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前哨淋巴结在结直肠癌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前哨淋巴结、结肠癌和直肠癌"等为关键词,检索1977-01-2009-06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56条,中文文献62条。纳...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前哨淋巴结在结直肠癌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前哨淋巴结、结肠癌和直肠癌"等为关键词,检索1977-01-2009-06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56条,中文文献62条。纳入标准:1)前哨淋巴结的起源及特点;2)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3)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的应用研究;4)前哨淋巴结在结直肠癌领域的应用发展。根据纳入标准,纳入分析28篇文献。结果:前哨淋巴结状态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对前哨淋巴结行集中分析有助于发现传统组织病理学检查遗漏的微转移灶及异常淋巴引流途径,从而使部分患者肿瘤分期上调。结论: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有望为临床判断区域淋巴结群受累状况提供一种新的手段,从而有助于更准确的肿瘤分期。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溃疡型胃癌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永胜 郑春宁 +1 位作者 高兴华 孙少川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50-1351,共2页
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同大部分恶性肿瘤一样,胃癌患者血清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较正常人降低,少数研究认为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溃疡型胃癌患者术前血清TC、LDL、HDL水平及与胃癌分期的关系,胃癌患者... 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同大部分恶性肿瘤一样,胃癌患者血清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较正常人降低,少数研究认为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溃疡型胃癌患者术前血清TC、LDL、HDL水平及与胃癌分期的关系,胃癌患者血清TC与LDL、HDL的相关性,以及手术前后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脂蛋白 胃癌患者 蛋白水平 血清总胆固醇 溃疡型 临床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 血清TC
原文传递
纳米脂质体介导酪氨酸激酶受体3配体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13
作者 孙念峰 孟庆义 +3 位作者 田爱玲 王瑞华 刘兆轩 胥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12-1914,共3页
目的观察利用阳性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基因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对结肠癌细胞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分别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并依据静电吸附原理制备携带基因的阳离子纳米脂质体,再将转染阳性的树... 目的观察利用阳性纳米脂质体介导的基因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对结肠癌细胞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分别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并依据静电吸附原理制备携带基因的阳离子纳米脂质体,再将转染阳性的树突状细胞(DC)移植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结果成功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重组质粒,并得到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证实。携带酪氨酸激酶受体3配体(FL)基因的阳离子纳米脂质体成功转染DC,发现基因在细胞内得到很好表达,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72h时表达量最高。基因移植后发现对照组肿瘤体积增长最快,FL基因组肿瘤体积增长较慢;FL基因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EGFP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离子纳米脂质体作为基因载体具有一定优越性。基因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在结肠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纳米脂质体 FL基因 基因治疗 结肠癌
原文传递
抗凋亡Bag-1基因RNA干扰载体构建及内源性筛靶研究
14
作者 孙念峰 田爱玲 +2 位作者 徐伯栋 田玉玲 胡三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03-2506,共4页
目的构建Bag-1短发卡RNA(shRNA)干扰载体并通过内源性筛靶实验检测Bag-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筛选出最佳的干扰靶序列。方法应用干扰技术构建Bag-1shRNA干扰载体,在细胞转染预实验中将构建好的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转染Lovo细胞... 目的构建Bag-1短发卡RNA(shRNA)干扰载体并通过内源性筛靶实验检测Bag-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筛选出最佳的干扰靶序列。方法应用干扰技术构建Bag-1shRNA干扰载体,在细胞转染预实验中将构建好的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转染Lovo细胞,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来判断转染的效率,分别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Bag-1在LoVo细胞中的表达。在shRNA干扰序列筛选实验中,通过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来检测构建的干扰载体在LoVo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分别经双酶切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可见清晰地切出与Bag-1及pGPHl/GFP/Neo载体大小相符的片段并与DNAMarker相符。用带绿色荧光基因的pGPHl/GFP/Neo-shNC质粒转染LoVo细胞,在转染后的第24、48及72小时分别观察到逐渐增强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Bag-1在LoVo细胞中的表达,可见Bag-1在LoVo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高。在Bag-1有效shRNA干扰序列筛选实验中,综合定量PCR及Westernblot内源筛靶结果,筛选出Bag-1-homo-825作为最佳干扰靶序列。结论成功构建针对小鼠Bag-1基因的特异性shRNA质粒,获得稳定转染的结肠癌Lovo细胞株,结果证明所构建的pGPHl/GFP/Neo—Bag-1-homo-825作为最佳干扰靶序列,显著抑制Lovo细胞Bag-1mRNA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BAG-1基因 基因治疗 结肠癌
原文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相关靶向治疗与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丹云 彭忠民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1期56-62,共7页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进展主要以分子靶向治疗为主导地位。依据组织和分子学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已成为靶向治疗时代的准则,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是目前肺癌众多驱动基因中研究最多、证据最充分、了解最透彻的一... 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进展主要以分子靶向治疗为主导地位。依据组织和分子学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已成为靶向治疗时代的准则,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是目前肺癌众多驱动基因中研究最多、证据最充分、了解最透彻的一个分子靶点。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已广泛应用于EGFR突变的NSCLC。该文将EGFR相关靶向药物在NSCLC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分子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磁性金纳米基因载体的制备及结合DNA研究
16
作者 孙念峰 徐伯栋 +5 位作者 胡三元 田爱玲 钟孝斌 孟庆义 王瑞华 刘兆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1-702,共2页
目的制备1种高分子材料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磁性金纳米粒子作为新型基因载体,观察其表征及结合DNA的能力。方法应用原位合成法合成稳定的复合磁性金纳米微粒(Au-MP-PEI),将适量FeCl3和FeS04制备纳米磁颗粒(MP-CA)分散液,加人... 目的制备1种高分子材料聚乙烯亚胺(PEI)修饰的磁性金纳米粒子作为新型基因载体,观察其表征及结合DNA的能力。方法应用原位合成法合成稳定的复合磁性金纳米微粒(Au-MP-PEI),将适量FeCl3和FeS04制备纳米磁颗粒(MP-CA)分散液,加人适量PEI溶液及氯金酸(AU-C14 ·3H20)溶液沸腾制得Au-MP-PEI;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磁性金纳米粒形态,并检测该纳米粒的粒径及电位分析;采用原液及稀释1 倍的纳米载体进行磁性金纳米载体-DNA的结合实验。结果对PEI包敷的纳米磁颗粒(MP-PEI)做磷钨酸染色后电镜扫描可见每1个团聚体都有数个纳米颗粒构成,笼罩在薄薄一层灰黑色分子下,大小在90 nm左右,而在磁性金纳米颗粒电镜照片中磁颗粒表面可见较多黑色点状颗粒,此即为合成的胶体金。通过不同浓度的金磁纳米载体凝胶阻滞电泳证明磁性金纳米原液能将DNA完全结合。结论成功制备粒径均一的磁性金纳米粒子作为新型基因载体,并且凝胶电泳实验证明该基因载体对DNA具有完全结合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纳米粒子 基因治疗童 DNA
原文传递
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2020年度报告 被引量:35
17
作者 李梦伊 刘洋 +41 位作者 张松海 赵象文 汪泳 刘雁军 蔺宏伟 吴良平 丁明星 李震 杨威 王兵 刘少壮 姜涛 韩建立 梁晓宇 朱利勇 孙培春 尹剑辉 吴建林 艾克拜尔·艾力 白日星 吕金利 康建省 徐东升 孙少川 王军 李智飞 吴立胜 张能维 王冰 张频 宋京海 谭志军 孟凡强 姚琪远 庄建彬 王知非 王志军 胡三元 朱晒红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张鹏 张忠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3-542,共10页
目的统计分析中国多地区2020年度减重与代谢手术开展情况。方法基于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数据登记工作,统计分析2020年度各地区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情况,并对病人人口学信息、肥胖相关疾病、手术信息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2... 目的统计分析中国多地区2020年度减重与代谢手术开展情况。方法基于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数据登记工作,统计分析2020年度各地区开展减重与代谢手术情况,并对病人人口学信息、肥胖相关疾病、手术信息等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2020年度来自18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共38家中心上传临床数据至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登记有效病例3693例。术前体重指数(BMI)为37.2(22.9,87.5)。女性病人2975例(80.6%),年龄中位数为31(12,74)岁;男性病人718例(19.4%),年龄中位数为32(14,66)岁。胃袖状切除术(SG)占84.88%、Roux-en-Y胃旁路术(RYGB)占5.88%、胃袖状切除联合空肠空肠旁路术(SG-JJB)占5.74%、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占1.60%、胃袖状切除术联合单吻合口十二指肠回肠旁路术(SADI-S)占1.38%、胆胰分流并十二指肠转位术(BPD-DS)占0.17%、胃袖状切除联合袢式十二指肠空肠旁路术(SG-Loop DJB)占0.02%、其他手术方式占0.33%。25%的病人在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58.3%的病人术前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22.2%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9.5%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结论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的搭建为我国减重代谢手术的大数据登记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基于目前数据,尽管手术方式呈现多样性,LSG仍是本年度我国多地区减重与代谢手术的主流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与代谢手术 数据库 年度报告 肥胖
原文传递
早期肺腺癌患者高分辨率CT特征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丹云 杨旭东 彭忠民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19年第2期97-105,共9页
目的 探讨早期肺腺癌患者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早期肺腺癌患者208例。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EGFR热点突变基因(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将患... 目的 探讨早期肺腺癌患者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早期肺腺癌患者208例。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EGFR热点突变基因(18、19、20、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将患者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结果、HRCT特征纳入数据库。采用χ 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利用多变量Logistic模型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HRCT特征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和HRCT特征进行多因素分析;绘制EGFR基因突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208例早期肺腺癌中EGFR基因突变98例(47.16%),且多见于女性( P =0.008)、非吸烟( P =0.006)、贴壁为主型腺癌( P =0.032)的患者。HRCT特征中,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病变含有磨玻璃影(GGO)( P =0.018)和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 P =0.00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吸烟、贴壁为主型腺癌及病变含有GGO和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是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影响因子;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为0.746( P <0.001)。结论 早期肺腺癌HRCT特征中含有GGO及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与EGFR基因突变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结合HRCT特征有助于预测EGFR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高分辨率CT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磨玻璃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