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CM5和E2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磊 汪素文 +2 位作者 高薇 田斌 尹朝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11期943-946,共4页
目的:观察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和转录因子1(E2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57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进行检测,分析MCM5、E2F-1蛋白表达及... 目的:观察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和转录因子1(E2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57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进行检测,分析MCM5、E2F-1蛋白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CM5在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9%(41/57),显著高于正常组0(0/2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2F-1在正常胃组织、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0%(7/20)、66.7%(3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M5和E2F-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MCM5和E2F-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5,P=0.000)。结论:MCM5和E2F-1在胃癌细胞中阳性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MCM5和E2F-1可能共同作用于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转录因子E2F-1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LF4和SPAR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志平 王洲 +5 位作者 刘相燕 史墨 陈钢 张波 李哲 宋亮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20-724,共5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证实KLF4基因(Krüppel-like factor4)和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KLF4和SPAR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证实KLF4基因(Krüppel-like factor4)和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KLF4和SPARC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来探讨KLF4和SPARC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9例NSCLC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KLF4和SPARC的表达。结果 KLF4在癌旁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为88.8%,NSCLC组织为42.7%(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KLF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3%和56.1%(P<0.05);KLF4的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0.05),随着临床分期等级的增加,KLF4表达呈现递减趋势。SPARC在NSCL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0.8%,癌旁正常肺组织为7.9%(P<0.05);低、高分化癌的SPARC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SPAR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3%和58.5%(P<0.05);其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相关(P<0.05)。KLF4和SPARC的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SPARC和KLF4在NSCL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45,P<0.05)。结论 KLF4低表达及SPARC的过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可能作为NSCLC诊断及分期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KLF4 SPAR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C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乔丽 刘杰 +2 位作者 高薇 林文俐 孙玉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71-2173,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FOXC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TM一步法检测86例NSCLC组织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FOX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FOXC1蛋...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FOXC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TM一步法检测86例NSCLC组织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FOX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FOXC1蛋白表达定位于NSCLC癌细胞的胞质及胞核内;其在NSCLC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2.79%(54/86)和25%(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FOXC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中的高表达率为81.25%(39/48),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高表达率为39.47%(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Ⅲ期NSCLC组中高表达率为77.8%(28/38),明显高于Ⅰ~Ⅱ期组中高表达率(52%,26/50)(P=0.015);而与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性别、年龄、吸烟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FOXC1蛋白可能在肺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能为抑制NSCLC的侵袭转移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C1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腺癌中Sox17蛋白表达及其与β-catenin、cyclin D1蛋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潘盼 邝钢 +3 位作者 郭艳丽 郭炜 董稚明 杨飞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06-110,120,共6页
目的:检测贲门腺癌中Sox17蛋白表达及其与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相关性,探讨三者的表达状态与贲门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贲门腺癌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Sox17、β-catenin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贲门腺癌中Sox17蛋白表达及其与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相关性,探讨三者的表达状态与贲门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贲门腺癌及相应癌旁非肿瘤组织中Sox17、β-catenin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在贲门腺癌组织中,Sox17、β-catenin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37/78)、83.3%(65/78)和70.5%(55/78);在癌旁非肿瘤组织中,三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54/78)、62.8%(49/78)和44.9%(35/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ox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β-catenin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均呈负相关(r=-0.264,P<0.05;r=-0.287,P<0.05);β-catenin与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r=0.913,P<0.05)。Sox17在Ⅰ、Ⅱ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0.05)。结论:Sox17蛋白在贲门腺癌中低表达,其可能通过异常活化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上调β-catenin蛋白及其下游靶蛋白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参与了贲门腺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17 Β-CATENIN CYCLIN D1 WNT信号转导通路 贲门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增视冲剂对PVR视网膜上PDGF及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鹿麓 郝延蕾 +2 位作者 满晓飞 赵东 李志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8-180,共3页
目的研究活化增视冲剂对兔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模型视网膜中PDGF及IL-6表达的影响,探讨活化增视冲剂防治PVR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5只10只眼,模... 目的研究活化增视冲剂对兔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模型视网膜中PDGF及IL-6表达的影响,探讨活化增视冲剂防治PVR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5只10只眼,模型对照组、活化增视冲剂组各20只40只眼,通过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同种异体巨噬细胞的方法建立PVR的动物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空白组与模型对照组均予温生理盐水灌胃,5 ml/kg,2次/d。活化增视冲剂组,予活化增视冲剂灌胃0.75 g/(5 ml.kg)(含生药0.25 g/ml)灌胃,2次/d。每周用间接眼底镜检查玻璃体眼底,观察PVR的形成与发展情况,空白组于3、7、14、21、28 d时处死1只兔,余各组各处死4只兔,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兔视网膜PDGF及IL-6表达。结果活化增视冲剂组在14、21、28 d时2级以上PVR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视网膜上PDGF与IL-6的表达在14 d时达到高峰,活化增视冲剂组在7 d时能够明显降低视网膜上PDGF与IL-6的表达,14 d以后下降平缓,视网膜上PDGF与IL-6在7、14、21、28 d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化增视冲剂能够在PVR的早期通过降低视网膜中PDGF及IL-6的表达,抑制增殖细胞过度增生,从而抑制PVR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活化增视冲剂 PDGF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倩 汪素文 +5 位作者 高薇 田斌 曹烨华 程慧 尹朝 刘国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6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62例胃癌组织中Rab25和CLIC3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 目的:探讨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62例胃癌组织中Rab25和CLIC3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4%、74.2%,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ab25和CLIC3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而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5,P<0.01)。结论: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并在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AB25 CLIC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霉菌病致阴茎、尿道坏死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宗武 张士宝 +4 位作者 刘双庆 周蕾 张波 潘盼 张龙洋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683-683,共1页
患者男,农民,42岁。因“阴茎头皮疹1月、包皮肿胀半月、加重及阴茎皮肤变黑7d”收入院。1月前患者发现阴茎头皮疹,约豆粒大小,红色,突出于阴茎头皮肤,未予诊治。半月前患者阴茎包皮红肿、疼痛,自服氧氟沙星无好转,7d来肿胀加重... 患者男,农民,42岁。因“阴茎头皮疹1月、包皮肿胀半月、加重及阴茎皮肤变黑7d”收入院。1月前患者发现阴茎头皮疹,约豆粒大小,红色,突出于阴茎头皮肤,未予诊治。半月前患者阴茎包皮红肿、疼痛,自服氧氟沙星无好转,7d来肿胀加重,伴阴茎腹侧皮肤变黑,疼痛加重,来我院就诊收入院。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6年,曾服用二甲双胍治疗,近半年来血糖控制不佳加用胰岛素。查体:中年男性,精神差。阴茎包皮红肿(图1A),包皮不能上翻,阴茎中远段腹侧皮肤颜色黑暗(图1B),无波动感,挤压远端包皮包皮外口无脓液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菌 阴茎坏死 尿道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7与hRad17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启娟 王德荣 +2 位作者 曲飞 朱晓妍 孙少川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8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Mcm7和hRad17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60例结肠癌和28例癌旁组织中Mcm7及hRad17的表达情况。结果:Mcm7在结肠癌中高表达,阳性率为76.6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Rad17在结... 目的:探讨Mcm7和hRad17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60例结肠癌和28例癌旁组织中Mcm7及hRad17的表达情况。结果:Mcm7在结肠癌中高表达,阳性率为76.6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Rad17在结肠癌组织中同样为高表达,阳性率为71.67%,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17.86%,Mcm7与hRad1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cm7与hRad17之间具有相关性,共同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CM7 HRAD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晓妍 王德荣 曲飞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4,98,共4页
目的探讨在胃癌发生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10,PDCD10)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正常胃粘膜,2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66例胃癌组织标本中... 目的探讨在胃癌发生过程中凋亡相关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factor 10,PDCD10)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正常胃粘膜,2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66例胃癌组织标本中PDCD10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组织中PDCD1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1.5%、31.8%和63.6%,呈现上调趋势。相关分析表明,PDCD10的表达上调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肿瘤生长部位无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DCD10表达较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明显上调,其表达程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及侵袭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 胃肿瘤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山东省乙型血友病患者的基因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敏 陈昀 +4 位作者 丁卜同 常亚丽 周亚伟 赵爱平 郭农建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2,共6页
目的分析乙型血友病患者FⅨ基因的突变类型,初步探讨乙型血友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扩增目的片段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19个家系24例乙型血友病患者FⅨ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检测,并与国际FⅨ基因突变数据库相比对。结... 目的分析乙型血友病患者FⅨ基因的突变类型,初步探讨乙型血友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扩增目的片段结合直接测序方法,对19个家系24例乙型血友病患者FⅨ基因的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检测,并与国际FⅨ基因突变数据库相比对。结果 24例患者FⅨ基因共检测出18种不同突变类型,其中c.200del A、c.306del T、c.688-690del GGA、c.1025C>G、c.1157C>A等5种突变类型为首次发现。结论 FⅨ基因突变是导致乙型血友病的根本原因。FⅨ基因突变分散,呈高度异质性。研究发现5种新突变,丰富了FⅨ基因突变谱,为乙型血友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血友病 凝血因子Ⅸ 基因突变 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共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文俐 张楠 +4 位作者 曲飞 刘杰 王婧男 解田燕 孙玉萍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1-115,共5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NSCLC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NSCLC患者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GF和VEGF-C的表达,用... 目的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NSCLC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NSCLC患者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GF和VEGF-C的表达,用D2-40标记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HGF和VEGF-C共表达情况及与LMVD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HGF和VEGF-C在NSCLC中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31.94%vs15.00%、48.65%vs25.00%,P均<0.05),且两者存在明显正相关(r=0.170,P<0.05);HGF或VEGF-C阳性表达的LMVD显著增高[HGF:(16.98±4.31)vs(13.06±4.28),P<0.05;VEGF-C:(19.43±3.24)vs(14.66±3.51),P<0.05],且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P均<0.05)。结论 HGF和VEGF-C在NSCLC中存在共表达,且两者均与肿瘤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道的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肝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生成
原文传递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odoplanin在非小细胞肺癌间质中的表达与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文俐 刘杰 +4 位作者 李哲 张楠 刘传勇 刘金锋 孙玉萍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Podoplan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间质中的表达与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NSCLC患者间质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间质中PD...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Podoplan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间质中的表达与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80例NSCLC患者间质及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间质中PDGFR-β、Podoplanin的表达,用肌动蛋白α(α-SMA)标记CAFs,D2-40标记微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PDGFR-β、Podoplanin表达情况及与CAFs、LMVD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中PDGFR-β、Podoplanin在间质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均<0.05)。NSCLC间质中PDGFR-β与Podoplan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0,P<0.05),且其表达与CAFs密切相关。癌组织中L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且淋巴结转移组LMVD更高(P<0.05);PDGFR-β或Podoplanin阳性表达组LMVD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P均<0.05)。间质中PDGFR-β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0.05)。Podoplanin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的转移相关(P均<0.05)。结论 PDGFR-β、Podoplanin在NSCLC间质中的表达与CAFs有关,且与肿瘤淋巴管的形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 PODOPLANIN 淋巴管生成
原文传递
体内活化血小板表达CD40L及其对内皮细胞表达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渠晶 赵爱平 +3 位作者 丁卜同 陈昀 常亚丽 郭农建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体内活化血小板表面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对内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n=20)和健康人(正常对照组,n=20)血小板表面CD62P、CD40L的表达水平;体外分离AMI组及正常对照组血小板... 目的探讨体内活化血小板表面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对内皮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n=20)和健康人(正常对照组,n=20)血小板表面CD62P、CD40L的表达水平;体外分离AMI组及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分别与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培养,应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HUVECs膜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选择素(E-selectin)和可溶性白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结果 AMI组CD62P和CD40L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血小板作用于HUVECs后,能促进HUVECs表达ICAM-1、E-selectin和IL-8(P均<0.01),应用特异性CD40L单抗可显著抑制HUVECs炎性因子的表达(P<0.01),而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对HUVECs表达炎性因子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AMI患者体内活化血小板可高表达CD40L,并对内皮细胞表达炎性因子具有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内活化 血小板 CD40L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 炎症
原文传递
PI3K/AKT及其相关因子在结肠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雪群 高卫 +1 位作者 潘盼 高骏逸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细胞因子PI3Kp110α、p-AKTser473、p-m TORser2448、Cyclin D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各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5例结肠癌组织(结肠癌组)和15例结肠腺瘤组织(结肠腺瘤...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中相关细胞因子PI3Kp110α、p-AKTser473、p-m TORser2448、Cyclin D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各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5例结肠癌组织(结肠癌组)和15例结肠腺瘤组织(结肠腺瘤组)的PI3Kp110α、p-AKTser473、p-m TORser2448、Cyclin D1的表达,分析各指标在结肠癌组的表达与临床各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I3Kp110α、p-AKTser473、p-m TORser2448、Cyclin D1在结肠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结肠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p110α、p-AKTser473、p-m TORser2448在结肠癌组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在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TNM分期的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同性别、年龄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I3Kp110α、p-AKTser473、p-m TORser2448、Cyclin D1在结肠腺瘤组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I3Kp110α、p-AKTser473、p-m TORser2448、Cyclin D1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结肠癌的预后评估及新靶点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p110α 磷酸化蛋白激酶B ser473 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ser2448 细胞周期蛋白D1 结肠癌
原文传递
伴13号染色体缺失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差异表达miRNAs的筛选
15
作者 翟珊珊 丁卜同 +4 位作者 李海霞 陈昀 常亚丽 桑坦 郭农建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84,共5页
目的初步筛选伴13号染色体缺失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差异表达显著的microRNAs(miRNAs)并探求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从29例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中筛选出13号染色体缺失和核型正常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各3... 目的初步筛选伴13号染色体缺失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差异表达显著的microRNAs(miRNAs)并探求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验从29例多发性骨髓瘤初治患者中筛选出13号染色体缺失和核型正常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各3例;应用miRNA芯片技术获得差异表达miRNAs,并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应用在线软件预测差异miRNAs的潜在靶基因,并建立miRNAs与靶基因的调控网络。结果检测出5个在伴13号染色体缺失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4个表达下调,1个表达上调;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MAD3基因位于miRNAs-靶基因调控网络的关键节点上。结论伴13号染色体缺失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中存在特异性表达的miRNAs;SMAD3基因可能在该类型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多发性骨髓瘤 芯片 靶基因 SMAD3
原文传递
p-JN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6
作者 李欣 王晓 曲飞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研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活性形式p-JN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研究6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癌旁组织切片中p-JNK的表达,并探讨p-JNK与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 目的研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活性形式p-JN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研究6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癌旁组织切片中p-JNK的表达,并探讨p-JNK与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和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表达的相关性。结果p-JNK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高于癌旁组织的3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p,MRPP1,LR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81.7%,83.3%,均高于癌旁组织。LRP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该指标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p-JNK表达与P-gp和MRP1表达呈正相关(r=0.272,0.348;P<0.05),与LRP表达无关(P>0.05)。结论p-JNK高表达在乳腺癌发生中发挥了作用,与P-gp和MRP1的协同表达提示p-JNK与乳腺癌多药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JNK P-糖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肺耐药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