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A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文广 王韶进 +2 位作者 王兴山 段元涛 刘胜厚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5,199,共5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受累强直时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9例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受累患者全部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7例使用生物型假体)。术后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观察6~26个月(...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受累强直时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9例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受累患者全部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7例使用生物型假体)。术后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观察6~26个月(平均18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有无松动、脱住及异住骨化等。结杲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屈曲畸形基本矫正。根据术后X线评定均未出现假体脱位、松动、折断。最近一次Harris评分59~90分(平均76.4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强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nseti方法对6个月以上婴幼儿与小婴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延宙 王卫红 王爱英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311-1313,共3页
[目的]比较Ponseti方法对6个月以上婴幼儿(大龄组)与6个月以内婴儿(小龄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的不同。[方法]应用Ponseti方法治疗大龄组患儿157例227足,小龄组患儿221例317足。对所有患足进行Pirani评分,将0~0.5分判为优良... [目的]比较Ponseti方法对6个月以上婴幼儿(大龄组)与6个月以内婴儿(小龄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的不同。[方法]应用Ponseti方法治疗大龄组患儿157例227足,小龄组患儿221例317足。对所有患足进行Pirani评分,将0~0.5分判为优良,比较两组的优良率、应用石膏次数及跟腱切断的病足数,并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儿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龄组应用石膏次数及行跟腱切断的百分比较大龄组多,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随访2年5个月,两组间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onseti方法对6个月以上婴幼儿及小婴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均可取得优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畸形 PONSETI方法 年龄 聚酯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天友 郭锋 +3 位作者 李龙 田凯旋 贾伟伟 王延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34-38,49,共6页
目的探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采用Bernese三联截骨治疗DDH 29例(33髋),平均年龄8岁8个月(3... 目的探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中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采用Bernese三联截骨治疗DDH 29例(33髋),平均年龄8岁8个月(3~16岁),其中男童8例,女童21例;左侧18髋,右侧15髋;髋臼发育不良14髋,半脱位14髋,全脱位5髋。29例患儿中11例(13髋)曾行保守治疗(石膏和/或支架),7例(7髋)曾行切开复位联合骨盆截骨和(或)股骨截骨术。所有患儿术后定期随访,按照Mckay临床功能评分和改良Severin影像学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分析临床功能分类和影像学分级与手术年龄、病理类型、既往治疗等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 26例(30髋)获得中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6年6个月(4年5个月至7年6个月)。按照McKay临床功能评分,优12髋(40. 0%)、良14髋(46. 7%)、中1髋(3. 3%)、差3髋(10. 0%)。按照改良Severin影像学评分,Ⅰ级9髋(30. 0%)、Ⅱ级18髋(60. 0%)、Ⅲ级0髋、Ⅳ级1髋(3. 3%)、Ⅴ级2髋(6. 7%)。临床功能优秀率在不同手术年龄、病理类型、既往有无治疗方面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年龄≤8岁、髋臼发育不良和既往治疗者影像学优秀率更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DDH中期临床效果良好,年龄≤8岁和髋臼发育不良者影像学结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生长和发育 骨盆 截骨术 股骨头坏死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样骨切除术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继孟 张敏刚 闫学翔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唇样骨切除术后患儿的短期临床疗效,探讨儿童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我们收治4例(4髋)股骨头坏死患儿,男、女各2例。均曾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接受保守治疗,后遗留髋关节半脱位伴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 目的观察股骨头坏死唇样骨切除术后患儿的短期临床疗效,探讨儿童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我们收治4例(4髋)股骨头坏死患儿,男、女各2例。均曾因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接受保守治疗,后遗留髋关节半脱位伴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中因股骨头畸形使复位困难,遂用刀切除外翻的唇样骨及向外突出的赘骨部分,修整股骨头,达到满意的中心性复位。结果4例患儿均随访2~3年,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3例无跛行,1例跛行改善;4例术前髋外展仅5°~10°,术后3例恢复至正常,1例获改善。头臼指数(AHI)术后平均达84.3%,CE角术后改善到25°。Sharp角恢复到31.5°。短期疗效评估:3例为优;1例为良。结论唇样骨切除术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短期疗效较好,髋部疼痛减轻,活动范围受限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并发症 股骨头坏死 外科学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重叠征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后再脱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凯旋 李天友 +2 位作者 朱立超 张敏刚 王延宙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提出坐骨重叠征(ischium overlap sign,IOS)的概念,并分析其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手术后再脱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治疗的88例(105髋)DDH患儿... 目的提出坐骨重叠征(ischium overlap sign,IOS)的概念,并分析其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手术后再脱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治疗的88例(105髋)DDH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童16例、女童72例;平均年龄12(5~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4(15~59)个月;双侧17例,左侧63髋,右侧42髋;1髋为髋臼发育不良,11髋半脱位,93髋全脱位。术中行髋关节造影检查,按照Bowen标准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石膏固定术。IOS是指在人类位髋关节造影平片上股骨头软骨内缘与坐骨外缘的重叠关系,二者重叠为Ⅰ度,相接为Ⅱ度,分离为Ⅲ度。将93髋全脱位按照IOS分度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再脱位发生率。结果 1髋髋臼发育不良和11髋半脱位者IOS均为Ⅰ度。93髋全脱位中IOSⅠ度14髋,Ⅱ度39髋,此两组均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无再脱位病例;Ⅲ度40髋中,闭合复位石膏固定17髋,6髋再脱位;切开复位石膏固定23髋,1髋再脱位。本研究发现Ⅲ度组的再脱位发生率(7/40,17.5%)高于其他两组(P=0.006)。IOS为Ⅲ度的40髋中,闭合复位的再脱位发生率(6/17,35.3%)高于切开复位(1/2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8,P=0.034)。结论 IOS与DDH术后再脱位有一定的关系,IOS为Ⅲ度的髋关节如行闭合复位,再脱位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疾病 发育性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手术后并发症 坐骨重叠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nseti方法在6个月以上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中的应用(英文)
6
作者 王延宙 王晓雯 +1 位作者 张鹏 王兴山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2-455,共4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nseti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 (CTE) in children older than 6 months. Methods:Ponseti method was used to treat 157 cases (227 feet) of CTE ...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onseti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 (CTE) in children older than 6 months. Methods:Ponseti method was used to treat 157 cases (227 feet) of CTE in children older than 6 months. All cases were classified by age and by the degree of deformity severity. The age group classification was:(1)ⅠGroup (6 months to 12 months),113 feet in 81 cases; (2)Ⅱ Group (1 to 3 years old),78 feet in 52 cases; (3) Ⅲ Group (>3 years old),36 feet in 24 cases. The degree of deformity of CTE was evaluated with Pirani scoring system. The cas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eformity degree:(1) Mild Group (scoring 1-2.5),85 feet in 56 cases; (2) Moderate Group (scoring 3-4.5),104 feet in 71 cases; (3) Severe Group (scoring 5-6),38 feet in 30 cases. A Pirani score of 0-0.5 is regarded as an excellent result. For each group,we evaluated the number of casts used,the percentage of excellent result according to the Pirani score,and the percentage of percutaneous achillotenotomy. The result was compared among different groups. Results:The overall percentage of excellent result among all cases was 96.92%. Among the age groups,the percentage of excell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ⅠGroup andⅡGroup (P>0.05). The percentage of excellence was lower in the Ⅲ group than the other groups (P>0.01). Among the groups classified by deformity degree,the percentage of excellence was the lowest in severe group (P<0.05),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ild group and moderate group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P>0.05). The number of casts used among different groups were different (P<0.01). Among different groups,the percentages of percutaneous achillotenotomy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1). 209 feet in 148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or average time duration of 3 years and 11 months. Relapse was observed in 40 feet in 29 cases. The percentages of relaps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among different groups (P>0.05). Conclusion:Using Ponseti method to treat CTE for children older than 6 months can achieve excellent results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畸形 PONSETI方法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治疗儿童距下关节脱位1例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王佳琦 王延宙 李天友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98-400,共3页
距下关节脱位(subtalar joint dislocation,STJD)是指高能量暴力(坠落伤、车祸伤等)作用下,足过度内翻或者外翻,导致距舟关节和距跟关节脱位,而胫距关节和跟骰关节位置关系保持正常。因涉及到多个关节,STJD又称为距周关节脱位[1]。STJD... 距下关节脱位(subtalar joint dislocation,STJD)是指高能量暴力(坠落伤、车祸伤等)作用下,足过度内翻或者外翻,导致距舟关节和距跟关节脱位,而胫距关节和跟骰关节位置关系保持正常。因涉及到多个关节,STJD又称为距周关节脱位[1]。STJD发生率很低,约占全身关节脱位的1%,儿童更为罕见[2]。儿童STJD需注意鉴别是否合并撕脱性骨折,必要时可行CT检查明确诊断,如无明显禁忌证(开放性外伤、血管神经损伤、多发骨折),首选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禁止反复暴力复位。儿童STJD在国内外鲜有报道,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6年11月收治了1例STJD患者,手法复位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脱位 撕脱性骨折 省立医院 手法复位 胫距关节 开放性外伤 坠落伤 距跟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不全症体外胶原合成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李虎 韩金祥 +3 位作者 王延宙 李天友 石贤龙 鲁艳芹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1例成骨不全症患者胶原合成的特征。方法应用3H-脯氨酸掺入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成骨不全症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两种来源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及分泌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组相比成骨不全症患儿细胞内及细胞... 目的:探讨1例成骨不全症患者胶原合成的特征。方法应用3H-脯氨酸掺入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成骨不全症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两种来源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及分泌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组相比成骨不全症患儿细胞内及细胞外胶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提示该例成骨不全患者胶原合成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不全症 成纤维细胞 胶原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敏刚 王恒冰 +2 位作者 王延宙 张鹏 王继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6期2549-2551,共3页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所有病例均施行了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术,并且获得1.2~8.7年的随访(平均5.3年),主...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所有病例均施行了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术,并且获得1.2~8.7年的随访(平均5.3年),主要比较患儿手术前后Cobb's角的变化.结果 术前脊柱侧凸Cobb's角为(42.5±6.7)°,术后纠正到(16.2±3.2)°,平均纠正率64.7%.14例明显后凸的Cobb's角由(33.5±5.2)°纠正到(13.3±5.6)°,平均纠正率53.2%.手术时间210~280 min,平均240 min.术中出血量80~200 ml,平均120 ml.最后随访时侧凸和后凸分别为(15.6±5.8)°和(14.2±3.3)°,与术后相比,无纠正丢失.无死亡和神经系统并发症.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结论 一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节段性内固定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术式,能够通过较短节段的融合获得满意的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内固定器 半椎体切除
原文传递
三维CT辅助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帅 张敏刚 +2 位作者 李天友 田凯旋 王继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165-1174,共10页
目的通过CT扫描三维重建模拟手术计划并预判治疗效果,分析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的大龄儿... 目的通过CT扫描三维重建模拟手术计划并预判治疗效果,分析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的大龄儿童DDH病例共12例(19髋),其中男5例(7髋),女7例(12髋);患儿年龄(11.14±1.98)岁(范围:8岁~13.33岁);12例中左侧4例,右侧1例,双侧7例。根据Tonnis分型,Ⅰ型8髋,Ⅱ型11髋;6髋0.20≤Reimers指数(Reimers’s indexes,RI)<0.33,为髋臼发育不良,13髋0.33≤RI<1为半脱位。患儿术前均行骨盆-双股骨全长CT扫描及三维重建,并进行模拟手术、制定手术计划,根据模拟手术所预期达到的矫形效果应用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并同期行股骨近端内翻去旋转截骨术。比较手术前后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nter-edge angle,CEA)、RI和骶棘韧带长度的变化;应用改良Severin分类评价术后影像学效果,应用改良McKay分级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19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57±33)min(范围:290~410 min);术中出血量(784±112)ml(范围:550~1000 ml)。12例随访时间(34.84±8.39)个月(范围:16~48个月)。19髋的Sharp角由术前55°±3°改善至末次随访的36°±3°,同时CEA由-8°±14°改善至末次随访的22°±3°,Reimers指数由0.50±0.17改善至末次随访0.14±0.03,骶棘韧带模拟长度由(48.40±10.00)mm减小至术后的(41.60±10.47)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9髋中的12髋Shenton线不连续,随访时均恢复连续性。根据改良Severin分类,优12髋、良4髋、可3髋,优良率84%。根据改良McKay分级,优12髋、良6髋、可1髋,优良率95%。随访时2髋存在坐骨骨不连,2例患儿存在<2㎝的双下肢不等长。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感染、断钉和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儿童DDH短期效果良好,在CT扫描三维重建模拟手术的辅助下可以更为精确地判断手术指征、量化操作细节并直观判断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 三维 截骨术 儿童 髋脱位 先天性
原文传递
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天友 李龙 +3 位作者 刘帅 王恒冰 张敏刚 王延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介绍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随访其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本院采用切开复位联合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病例资料,纳入患儿共30例(30髋),均为单... [目的]介绍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随访其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本院采用切开复位联合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病例资料,纳入患儿共30例(30髋),均为单侧髋关节全脱位,其中男2例,女28例,年龄13~24个月,平均(18.57±2.66)个月;左侧19髋,右侧11髋。记录手术时间、髋臼指数、临床功能恢复情况及再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时间50~75 min,平均(60.23±8.76) min,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术中并发症。术中失血约10~30 ml,平均(21.17±6.91) ml,均未输血。除1髋术后1 d再脱位,经更换石膏后复位良好外,其他患儿均达到同心复位。髋臼指数由术前(38.03±6.27)°减少至术后(28.49±5.63)°,平均矫正[(9.75±7.31)°,95%CI (7.11~12.28)°]。随访16~46个月,平均(28.33±7.57)个月,随访期间3髋(10.00%)发生I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ckay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26髋(86.67%),良4髋(13.33%),优良率100.00%。在影像方面,所有病例手术侧均无再脱位,均未发生髂骨翼畸形,手术侧髋臼指数随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与非手术侧相等,甚至优于对侧,因为非手术侧有8髋髋臼发育不良。[结论]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微创优效,有助于加速髋关节脱位的髋臼重塑,减少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SALTER骨盆截骨术 残余髋臼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超声评价软骨性髋臼、盂唇及髋臼内组织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闭合复位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史淼 班永光 +5 位作者 王延宙 王大伟 钱静 辛兆芹 赵庆华 滕剑波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分析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吊带治疗前后的超声检查结果,探讨软骨性髋臼、盂唇及髋臼内组织对DDH闭合复位的影响。方法治疗之前采用Graf法进行超声检查,记录31例脱位型髋关节(D型、Ⅲ型、Ⅳ型,3... 目的分析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吊带治疗前后的超声检查结果,探讨软骨性髋臼、盂唇及髋臼内组织对DDH闭合复位的影响。方法治疗之前采用Graf法进行超声检查,记录31例脱位型髋关节(D型、Ⅲ型、Ⅳ型,36髋)软骨性髋臼和盂唇的位置及股骨头的移位方向,Pavik吊带治疗后1~2周采用髋关节内侧超声检查法进行随访复查,测量髋臼内组织最大截面的左右径、前后径及面积,评估复位效果。结果软骨性髋臼位于头侧的脱位髋关节复位成功率明显高于足侧(P<0.000 1),盂唇位于头侧的脱位髋关节复位成功率明显高于足侧(P=0.001 6),不同型别的髋脱位(D型、Ⅲ型、Ⅳ型)复位成功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 7)。可复位组与未脱位组、不可复位组与未脱位组、不可复位组与可复位组间髋臼内组织最大截面的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检查在DDH患儿的诊断及治疗随诊中有重要的意义,髋关节软骨性髋臼和盂唇的位置、髋脱位的分型以及髋臼内组织的测量对于DDH闭合复位是否成功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髋脱位 髋臼 闭合复位 盂唇 髋臼内组织
原文传递
血红蛋白<80g/L作为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术后输血指征安全性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天友 王延宙 +2 位作者 王恒冰 张敏刚 王继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初步观察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80g/L作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行髋关节切开复位联合Pemberton骨盆截骨以及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后输血指征的安全性。[方法]对在本院行切开... [目的]初步观察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80g/L作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行髋关节切开复位联合Pemberton骨盆截骨以及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后输血指征的安全性。[方法]对在本院行切开复位联合Pemberton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的DDH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儿术前及术后第1、4d,6周行血常规检查测定Hb,配对t检验比较各时间点之间Hb的差别。以Hb〈80g/L为输注红细胞的指征,统计输血患儿比例,分析影响输血的相关因素。[结果]2010年11月~2011年8月共有52例DDH患儿行切开复位联合Pemberton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其中男5例,女47例,平均年龄(2.43±1.37)岁。术前Hb平均为(124.35±11.13)g/L;术后第1d平均为(101.57±10.71)g/L,较术前低(22.77±10.47)g/L(P=0.00);术后第4d降至(93.98±8.74)g/L,较术后第1d低(9.02±6.20)g/L(P=0.00);术后6周回升至(118.88±9.39)g/L,较术后第1d高(17.31±9.90)g/L(P=0.00)。本组患儿均未发生失血性休克,共4例(7.69%)输血,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是否需要输血与性别、年龄、体重、侧别、脱位程度以及手术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Hb〈80g/L作为DDH切开复位联合Pemberton骨盆截骨、股骨短缩旋转截骨术后输血指征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输血 截骨术 血红蛋白测定
原文传递
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DDH与DDH残留畸形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天友 刘振兴 +1 位作者 马勇 王延宙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随访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以及DDH残留畸形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Bernese三联截骨治疗DDH29例(33髋)。其中11例(13髋)为大龄DDH,未曾接受任何治疗,男5例,女6例,... 目的随访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以及DDH残留畸形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Bernese三联截骨治疗DDH29例(33髋)。其中11例(13髋)为大龄DDH,未曾接受任何治疗,男5例,女6例,年龄7~15岁,平均11.2岁;按照Tonnis分级标准,I级8髋、Ⅱ级2髋、Ⅲ级2髋、Ⅳ级1髋。18例(20髋)为DDH治疗后残留畸形,男3例,女15例,年龄3~16岁,平均7.3岁;11例(13髋)曾行保守治疗(石膏/支架),7例(7髋)曾行切开复位+骨盆截骨/股骨截骨术;按照Tonnis分级标准,I级15髋、Ⅱ级5髋,其中7髋合并股骨头坏死。结果26例(30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4个月,按照McK—ay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优17髋、良9髋、中1髋、差3髋。按照Severin评分标准,x线片结果优15髋、良12髋、差3髋。臼头指数术前平均(44±21)%,术后较术前升高,为平均(8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3,P〈O.00)。结论Bernese骨盆三联截骨术治疗大龄DDH及DDH残留畸形短期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截骨术 股骨头坏死
原文传递
Dega截骨术治疗学龄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帅 张敏刚 +3 位作者 李天友 徐跃 葛军涛 王继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3-189,共7页
目的分析Dega截骨术治疗学龄前(1.5~6岁)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疗效,总结髋臼成形术的个性化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行Dega截骨术治疗的28例(34髋)学龄前DD... 目的分析Dega截骨术治疗学龄前(1.5~6岁)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疗效,总结髋臼成形术的个性化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行Dega截骨术治疗的28例(34髋)学龄前DDH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术时平均年龄(28±10)个月(18~65个月)。34髋均为完全脱位,根据术前X线片上假臼形态分为4组。A组3例3髋,曾行保守治疗,无明显假臼形成;B组7例7髋,未行保守治疗,无明显假臼形成;C组6例9髋,假臼形成明显,压迫侵蚀真臼;D组12例15髋,真假臼广泛融合(融合臼)。分析手术前、后髋关节形态变化、功能改善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的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7±14)个月(48~9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儿平均年龄(95±15)个月(73~126个月)。平均髋臼指数由45°±6°(32°~57°)改善至10°±7°(-6°~27°);平均Reimer指数由0.95±0.12(0.53~1.00)改善至0.15±0.11(-0.20~0.42);平均中心边缘角术前均视为0,术后为23°±7°(11°~4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75、26.253和-18.781,P均〈0.01)。术前34髋Shenton线均不连续,随访时31髋恢复连续性,2髋仍中断,1髋反向不连续。根据改良Severin影像学分类,Ⅰ类20髋、Ⅱ类12髋、Ⅲ类2髋,优良率为94%(32髋/34髋)。根据Kalamchi & MacEwen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型,Ⅱ型9髋,余25髋无坏死,坏死率为26%(9髋/34髋)。根据改良McKay临床功能分级,优29髋、良4髋、可1髋,优良率为97%(33髋/34髋)。A、C组行高水平Dega截骨术的5髋均未发生AVN,行低水平Dega截骨术的7髋中5髋(71%)发生AVN,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AVN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B、D组行高水平Dega截骨术的3髋均发生AVN,行低水平Dega截骨术的19髋中仅1髋(5%)发生AVN,比较两种术式的AVN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Dega截骨术治疗学龄前儿童DDH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高水平Dega截骨术铰链位置高、截骨远端下压幅度小,适用于矫正保守治疗后的残留髋臼发育不良和假臼形成明显的患儿;低水平Dega截骨术铰链位置低,下压幅度大,适用于真臼或融合臼的矫正。获取满意的覆盖并打造头臼匹配性包容是髋臼成形术的基本要求,个性化治疗DDH必须针对不同的髋臼形态选择相应术式;不同截骨术各有适用范围,不应混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脱位 截骨术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原文传递
3DCT辅助Dega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再脱位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帅 张敏刚 +1 位作者 李天友 王继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71-1076,共6页
目的通过3DCT观察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的病理改变,模拟和预判Dega截骨术的治疗效果,探讨DDH术后再脱位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Dega截... 目的通过3DCT观察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的病理改变,模拟和预判Dega截骨术的治疗效果,探讨DDH术后再脱位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采用Dega截骨术治疗的儿童DDH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27例28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9髋,女19例19髋;再手术时患儿年龄2岁4个月至8岁,平均4岁3个月;左侧17例,右侧9例,双侧1例。Tönnis分型Ⅱ型17髋,Ⅲ型8髋,Ⅳ型3髋。20髋初次手术为Salter截骨术,1髋为Dega截骨术,3髋为"保留内板完整的Dega截骨术",4髋为Pemberton截骨术。患儿术前均行骨盆-双股骨全长CT扫描并模拟手术,据此行Dega截骨术,并同期行髋关节切开复位关节囊成形及股骨近端截骨术。比较手术前后髋臼指数和Reimer指数变化,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评价术后影像学结果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7例28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6个月至3年2个月,平均2年9个月。髋臼指数由31°±8°改善至11°±4°,Reimer指数由0.78±0.21改善至0.16±0.03,再手术前与末次随访时髋臼指数和Reimer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所有Shenton线均不连续,随访时均恢复连续性。所有病例均无再脱位发生。根据改良Severin分型,优19髋,良7髋,可2髋,优良率为93%(26/28)。根据改良McKay分级,优20髋,良7髋,可1髋,优良率为96%(27/28)。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出现感染、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Dega截骨术联合髋关节切开复位关节囊成形及股骨近端截骨,治疗DDH骨盆截骨术后再脱位短期效果良好,在3DCT模拟手术的辅助下可更为精确地设计截骨方案、量化操作细节并直观判断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成像 三维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原文传递
经皮空心钉原位固定治疗股骨头骨骺滑脱七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天友 刘振兴 +1 位作者 马勇 王延宙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5-237,共3页
股骨头骨骺滑脱(slipped capital femoral epiphysis,SCFE)是青少年最常见的髋部疾病之一,发病率介于0.2/100000~10.8/100000[1,2]。自2003年1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7例(8髋)SCFE患儿,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 股骨头骨骺滑脱(slipped capital femoral epiphysis,SCFE)是青少年最常见的髋部疾病之一,发病率介于0.2/100000~10.8/100000[1,2]。自2003年1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共收治7例(8髋)SCFE患儿,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组共7例8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9~14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骨骺滑脱 经皮空心钉 固定治疗 髋部疾病 临床资料 青少年 发病率
原文传递
3DCT模拟手术辅助治疗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既往手术后残余畸形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帅 张敏刚 +1 位作者 田凯旋 王继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通过3DCT观察大龄(≥8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手术后残余畸形病理改变,模拟手术预判治疗效果,探讨多种手术方式综合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骨科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综合运用多种截骨术治疗的大龄... 目的通过3DCT观察大龄(≥8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手术后残余畸形病理改变,模拟手术预判治疗效果,探讨多种手术方式综合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骨科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综合运用多种截骨术治疗的大龄DDH治疗后残余畸形病例资料共27例35髋,手术时患儿年龄8岁至13岁9个月。根据Tonnis分型,Ⅰ型7髋,Ⅱ型22髋,Ⅲ型6髋。根据Kalamchi&MacEwen股骨头坏死分型,Ⅱ型6髋,Ⅲ型11髋,Ⅳ型8髋,10髋未见坏死。根据Ponseti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2级3髋,3级6髋,4级4髋,5级12髋,6级10髋。根据改良Severin分类,Ⅱ型3髋,Ⅲ型13髋,Ⅳ型12髋,Ⅴ型7髋。术前摄骨盆-双股骨全长CT。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建立3D骨模型。根据患儿年龄和头臼匹配情况模拟相应截骨术,观察截骨后股骨头覆盖和关节匹配情况,据此行手术治疗。以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Reimer指数和Sharp角的变化,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评价随访时影像学效果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改良Severin分类评价影像学效果,以Ponseti标准评价关节功能。结果随访时间13~36个月。末次随访时Reimer指数由0.54±0.24改善至0.19±0.08,Sharp角由53°±8°改善至38°±6°,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按改良Severin分类,Ⅰ型5髋为优,Ⅱ型19髋为良,Ⅲ型11髋为可,优良率为68%(24/35)。按Ponseti标准,1级17髋,2级11髋,3级7髋,优良率80%(28/35)。结论在3DCT模拟手术的辅助下,综合运用多种手术方式治疗大龄DDH手术后残余畸形可缓解关节疼痛并改善跛行步态,早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三维 手术
原文传递
“三线一点”法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X线分型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天友 王延宙 +4 位作者 张敏刚 田凯旋 王佳琦 马邦振 王继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7期516-520,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线一点”法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X线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其组间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6月间我院收治的69例DDH患儿(90髋).其中,男17例,女52例,平均年龄21个月(5... 目的 探讨“三线一点”法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X线分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其组间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6月间我院收治的69例DDH患儿(90髋).其中,男17例,女52例,平均年龄21个月(5~75个月).将双侧病例分别计算,共有左侧46髋,右侧44髋.调取所有病例的术前骨盆正位片,随机从我科选取3名医生,分别以吉士俊分型、“三线一点”法、T(o)nnis分型以及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协会分型对其进行测量和分型.不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比较采用Kappa检验.“三线一点”指Hilgenreiner (H)线、Perkin(P)线、Superolateral(S)线、Hilgenreiner(H)点.H线是双Y形软骨中心上缘连线,自髋臼外上缘作H线的垂线为P线,自髋臼外上缘作H线的平行线为S线,H点指股骨颈干骺端上缘中点.H点位于P线或其内侧为髋臼发育不良;H点位于P线外侧,且股骨颈干骺端内上缘位于P线或其内侧为髋关节半脱位;股骨颈干骺端内上缘位于P线外侧为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时,H点位于H线或其下方为Ⅰ度;位于H线和S线之间或S线为Ⅱ度;位于S线上方为Ⅲ度.结果 本组90髋均为髋关节脱位,其中17髋股骨头骨骺核未出现,不适合采用T(o)nnis分型.上述四种分型的组间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523±0.173、0.786±0.223、0.674±0.164、0.727±0.296,P值均为0.000.结论 “三线一点”分型法组间高度一致,易于理解,对DDH的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股骨头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原文传递
髋关节三线诊断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继孟 张敏刚 阎学翔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7-599,共3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三线测量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传统的体检方法,对180例疑诊者,摄双髋正位X线片,除众所周知的Shenton氏线、CE角等指标外,以股骨干骺端中点为起点,分别至髋臼外上缘、下缘、中心做连线,然后... 目的 探讨髋关节三线测量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传统的体检方法,对180例疑诊者,摄双髋正位X线片,除众所周知的Shenton氏线、CE角等指标外,以股骨干骺端中点为起点,分别至髋臼外上缘、下缘、中心做连线,然后对此三线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本组180例,单侧髋关节脱位122例(122髋),两侧髋脱位58例(116髋),总计238髋.通过髋关节三线测量,238髋此三线均不等长,确诊为DDH.对122例单侧髋脱位者的正常侧测量,120髋(98.3%)显示三线等长.同时对闭合复位欠佳者,此关节三线显示也不等长.结论 髋关节三线的定位都是骨性标志,清晰可鉴,定位准确,操作简单.髋关节三线测量,是婴儿时期诊断DDH一种比较准确的方法,特别在股骨头骨骺未出现前的小婴儿,更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诊断DDH的可靠依据.另外对治疗中的婴儿,髋关节三线测量也是确定髋关节是否达到同心圆复位的一种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髋脱位 髋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