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点钩钓技术在中药药理与毒理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1
作者 陈思祎 生立嵩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2期1321-1328,共8页
目的综述近年来靶点钩钓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针对中药成分复杂、靶点成分不明的现状,探讨靶点钩钓技术在中药药理学、中药毒理学的研究意义,突破机制复杂造成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瓶颈。方法检索近15年来中医药领域靶点钩钓相关文献,... 目的综述近年来靶点钩钓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针对中药成分复杂、靶点成分不明的现状,探讨靶点钩钓技术在中药药理学、中药毒理学的研究意义,突破机制复杂造成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瓶颈。方法检索近15年来中医药领域靶点钩钓相关文献,总结常用靶点钩钓技术研究方法,分析这些技术在揭示中药药效、毒性靶点方面的研究优势与局限性。结果目前中医药领域应用的靶点钩钓技术类型以亲和钩钓为主,常与质谱等多种技术联用,用于中药药效成分/毒性成分在明晰效毒机制基础上的直接作用靶点研究。但该技术难以应用于构效关系紧密的小分子或对复杂中药体系进行快速、无偏倚蛋白质靶点鉴定;现有研究对中医药理论的诠释尚薄弱,后续验证研究或深入挖掘方面也缺少与中医药理论的深入融合。结论靶点钩钓技术从分子层面上为解析中药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也为中药“效-毒”整合研究从效毒物质与作用靶点上提供了研究策略,下一步应充分挖掘中医药理论,从整体、系统角度对其研究予以验证与升华,以期为中药“效-毒”整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点钩钓技术 靶点识别 中药药理学 中药毒理学 “效-毒”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肝脂调控和肝毒性的大黄蒽醌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颖 宋绪钰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2期1432-1440,共9页
目的针对肝脂代谢异常疾病,细分大黄的效-毒物质基础,对大黄蒽醌的肝脂调控及其肝毒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肝脂代谢异常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建库至2024年9月5日使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Wiley、Google schola... 目的针对肝脂代谢异常疾病,细分大黄的效-毒物质基础,对大黄蒽醌的肝脂调控及其肝毒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肝脂代谢异常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建库至2024年9月5日使用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Wiley、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对各数据库所收录近10年内发表的有关大黄蒽醌调控肝脂及其导致肝毒性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整理和总结。结果大黄蒽醌中的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为大黄调控肝脂的物质基础,其作用机制主要与降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相关I型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抑制肝纤维化,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表达水平、抑制肝脏氧化,降低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炎症介质的表达、减轻肝脏炎症等相关。同时,蒽醌类化合物的肝毒性作用机制主要与改变线粒体膜电位、破坏氧化磷酸化通路;增加ROS水平、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引起胆红素代谢异常等相关。结论大黄蒽醌类化合物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来调控肝脂代谢和诱发肝毒性。因此,应进一步探究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在改善肝脂代谢相关疾病中的安全剂量范围,尽量减少潜在风险,以期优化其临床应用并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大黄酸 芦荟大黄素 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 肝脂调控 肝毒性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技术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中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8-860,共3页
网络药理学研究思路与中医辩证整体观相似,近几年被广泛用于中药药理学研究、方剂组方配伍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筛选、药理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中也呈现明显优势。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片彩色处理在医学电镜实验教学和临床科研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辉 张向红 +1 位作者 陈艳雯 王立言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555-556,F0003,共3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具有极高的分辨本领和放大倍数,可以揭示物质内部的超微结构,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已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本校医学院电镜室自20世纪80年代起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医学超微结构》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教... 透射电子显微镜具有极高的分辨本领和放大倍数,可以揭示物质内部的超微结构,在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已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本校医学院电镜室自20世纪80年代起承担本科生、研究生的《医学超微结构》选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教材中的基础原理、基本结构加以讲解,同时还需要借助大量的电镜图片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修课程 基础原理 分辨本领 放大倍数 超微结构 临床科研 研究生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郭文鹤 黄娜娜 +4 位作者 张晓亮 李晓宇 张家祥 齐晓甜 孙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2-41,80,共10页
目的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病证结合的大鼠模型,为相应中药复方的药效学研究提供评价工具。方法参照相关资料及文献研究,抽提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大鼠模型的诊疗指标,并以辛伐他汀片和通脉颗粒作为反证药物。结合动... 目的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病证结合的大鼠模型,为相应中药复方的药效学研究提供评价工具。方法参照相关资料及文献研究,抽提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大鼠模型的诊疗指标,并以辛伐他汀片和通脉颗粒作为反证药物。结合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的演变规律、发病机制的现代研究,拟选用冰水浴、灌胃脂肪乳和尾静脉注射牛血清蛋白复合诱导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大鼠病证结合模型。实验期间,考察各组别大鼠的症状、体征状况并赋分。造模8周后,检测各组别大鼠血脂、凝血四项水平,升主动脉病理变化,进行成模预检测。造模成功后,用反证药物干预,并测定大鼠的血脂、凝血四项水平,检测升主动脉和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造模21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症状和体征变化明显,血脂水平和纤维蛋白原含量非常显著升高,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显著降低。升主动脉内膜下出现脂质沉积,肝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基本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反证组大鼠血脂水平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下降,升主动脉内膜和肝组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冰水浴、灌胃脂肪乳及尾静脉注射牛血清蛋白复合诱导方法连续造模21周,可建立模拟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的大鼠模型,并具备成模率高、与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相近等特点,这将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气滞血瘀证)中药复方的药效学研究提供评价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气滞血瘀证 病证结合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医学共享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培训方法探索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美玲 刘尚明 《山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3期193-195,共3页
为探索有效的大型仪器设备培训方法,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升科研服务水平,通过对我校转化医学共享平台显微表征中心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发现:现场培训与慕课培训的有效结合可极大提高培训的效率与质量,... 为探索有效的大型仪器设备培训方法,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升科研服务水平,通过对我校转化医学共享平台显微表征中心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发现:现场培训与慕课培训的有效结合可极大提高培训的效率与质量,以平台通用性较好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M880为例,年培训考核通过的人数由85人次增加至260人次;年有效使用机时由1200 h增加至2700 h,极大推进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开放共享,是当下大型仪器设备高效高质培训的可行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 现场培训 慕课培训 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补骨脂水提物对不同性别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潇 蔡涛涛 +2 位作者 郭欣 黄娜娜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5期438-443,共6页
目的研究盐补骨脂水提物对不同性别Wistar大鼠的长期毒性反应。方法将80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盐补骨脂低剂量(L)组(0.56 g/kg)、盐补骨脂中剂量(M)组(1.12 g/kg)、盐补骨脂高剂量(H)组(5.6 g/kg),连续给药90 d,恢复期45 d,观察大... 目的研究盐补骨脂水提物对不同性别Wistar大鼠的长期毒性反应。方法将80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盐补骨脂低剂量(L)组(0.56 g/kg)、盐补骨脂中剂量(M)组(1.12 g/kg)、盐补骨脂高剂量(H)组(5.6 g/kg),连续给药90 d,恢复期45 d,观察大鼠毒性反应程度、毒性靶器官、作用特点及恢复情况。结果连续给药90 d后,各药物组大鼠体重、每日摄食量、饮水量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与肝相关的指标变化较为显著,其余指标不同程度升高或降低,恢复期结束几乎恢复至正常水平,无重要的毒理学意义;雌性大鼠与雄性大鼠盐补骨脂H组大鼠胸腺/脑均显著降低(P<0.01),雌性大鼠盐补骨脂H组卵巢/脑显著降低;雄性大鼠附睾/脑显著降低(P<0.01),恢复期结束后恢复正常。盐补骨脂H组、盐补骨脂M组不同性别大鼠肝/脑比值在停药45 d后升高(P<0.05),病理结果显示,盐补骨脂H组雌雄大鼠肝脏发生病理性改变,肝细胞空泡变性。结论连续90 d给大鼠灌服剂量为5.6 g/kg (相当于临床70 kg人日用量的40倍)盐补骨脂水提物会对大鼠产生明显的毒性,以肝脏损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补骨脂 水提物 长期毒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娥丸对大鼠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建超 蔡涛涛 +2 位作者 郭欣 黄娜娜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5期444-449,453,共7页
目的研究青娥丸对正常Wistar大鼠的长期毒性效应,观察实验动物产生的毒性反应程度、受累脏器、作用特点及恢复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参照《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80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目的研究青娥丸对正常Wistar大鼠的长期毒性效应,观察实验动物产生的毒性反应程度、受累脏器、作用特点及恢复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参照《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80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青娥丸L组(4.82 g/kg)、青娥丸M组(11.25 g/kg)、青娥丸H组(22.5 g/kg),每组20只,连续给药90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大鼠每9 d称重1次,检测大鼠饮食、饮水量;末次给药后各组随机抽取10只大鼠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学指标检测,称取心、肝、脾、肺、肾、脑、睾丸、附睾、子宫、卵巢、胸腺、肾上腺等脏器计算脏脑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剩余大鼠进入恢复期,检测与给药期相同。结果连续给药90 d后,各药物组大鼠体重、日食日水量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大鼠血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或降低;青娥丸H组大鼠肝细胞呈点状坏死。结论 22.5 g/kg连续给药90 d(相当于临床70 kg人日用量的70倍),青娥丸可致大鼠肝损伤,故临床服用青娥丸应谨遵医嘱,肝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娥丸 肝损伤 配伍 长期毒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宁丸对正常大鼠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欣 黄娜娜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5期433-437,443,共6页
目的观察血脂宁丸对正常大鼠毒性有无、主要表现、受累脏器及停药后的恢复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参照《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试验,观察大鼠连续给药90 d及停药45 d后大鼠体重、日饮食量、日... 目的观察血脂宁丸对正常大鼠毒性有无、主要表现、受累脏器及停药后的恢复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参照《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进行试验,观察大鼠连续给药90 d及停药45 d后大鼠体重、日饮食量、日饮水量变化等一般状况的变化,末次药后24 h各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心脏取血,进行血液学指标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大鼠取血后处死解剖,剖取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子宫、卵巢、脑、胃、小肠、胸腺、附睾、结肠、直肠等脏器,观察其大小、颜色、硬度等外观形状变化,除肠管以外所有脏器均计算其脏脑比值,并将所取脏器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均未出现死亡。连续给药90 d,与正常组比较,各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P>0.05);高剂量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网织红细胞(RET)极显著降低(P<0.001),红细胞比容(HCT)、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显著升高(P<0.01);中剂量组MCH显著升高(P<0.01),RET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极显著升高(P<0.001),甘油三酯(TG)极显著降低(P<0.001),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肌酐(Cr)、白蛋白(ALB)显著升高(P<0.01),总胆固醇(T-CHO)显著降低(P<0.01),氯离子(Cl-)降低(P<0.05);中剂量组ALP极显著升高(P<0.001),ALT显著升高(P<0.01),TG显著降低(P<0.01),BUN升高(P<0.05),T-CHO降低(P<0.05);低剂量组ALP显著升高(P<0.01);各组脏脑比值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各脏器病理检测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异常(P>0.05)。停药后各指标恢复正常。结论连续给药90 d7.5~15.0 g/kg(相当于临床70 kg人日用量的35~70倍)血脂宁丸可造成大鼠肝、肾功能指标升高,停药45 d后可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宁丸 长期毒性 正常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娥丸及不同拆方组合水提物对正常小鼠急性毒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欣 蔡涛涛 +1 位作者 黄娜娜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21年第5期427-432,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青娥丸及不同拆方组合水提物对正常小鼠急性毒性影响,探讨青娥丸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经典的"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和中药"七情"配伍及性味、主治理论,将青娥丸拆分为组... 目的通过比较青娥丸及不同拆方组合水提物对正常小鼠急性毒性影响,探讨青娥丸组方配伍规律,为临床合理使用该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经典的"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和中药"七情"配伍及性味、主治理论,将青娥丸拆分为组合1(盐杜仲+盐补骨脂+炒核桃仁)、组合2(盐杜仲+盐补骨脂)、组合3(盐补骨脂+大蒜)、组合4(盐补骨脂+炒核桃仁+大蒜)、组合5(青娥丸全方);制备青娥丸不同拆方水提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各药物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运用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青娥丸及不同拆方组合水提物对正常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比较研究。结果组合1、组合2、组合3、组合4、组合5水提物中补骨脂素含量依次为0.156 3%、0.172 6%、0.104 8%、0.050 3%、0.083 8%;异补骨脂素含量依次为0.160 6%、0.158 9%、0.096 0%、0.0366 0%、0.062 3%。各组最大耐受量(MTD)值依次为165.32、156.52、156.00、118.78、129.84 g/(kg·d),分别相当于临床70 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779.77、892.94、1 779.6、956.8、538.59倍。小鼠毒性症状主要有精神不佳、怠动、共济失调、僵住、俯卧、阵挛性惊厥,各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耳部、尾部及眼部红肿症状。结论上述各组合急性毒性均小于实验室前期报道的盐补骨脂的急性毒性,提示按照中医组方结构进行配伍的青娥丸不同拆方组合均能减轻盐补骨脂的急毒程度,印证了中医配伍在安全性控制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其配伍减毒机制有待后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娥丸 配伍减毒 盐补骨脂 急性毒性 正常小鼠 水提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对晚期结直肠癌的免疫功能治疗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昊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贝伐珠单抗与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开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截止到2022年12月,共收集8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上述时间段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联合贝伐珠单抗与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开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截止到2022年12月,共收集8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上述时间段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n=40,采用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治疗)与研究组(n=40,在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对比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CEA、CA125、CA199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IgA、IgM、IgG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疾病控制率,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贝伐珠单抗 卡培他滨 奥沙利铂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角胶体内分布及入血入骨成分的示踪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亚楠 杜海涛 +4 位作者 于洋 董丽敏 景田园 殷武 王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441-4446,共6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鹿角胶小分子肽能够促进骨生长,对于治疗骨类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鹿角胶如何在体内发挥作用以及原理尚未明确。目的:荧光标记及活体示踪技术研究鹿角胶体内靶器官分布动向。方法:使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鹿角胶小分子肽能够促进骨生长,对于治疗骨类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鹿角胶如何在体内发挥作用以及原理尚未明确。目的:荧光标记及活体示踪技术研究鹿角胶体内靶器官分布动向。方法:使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对鹿角胶进行荧光标记,通过荧光成像、紫外光谱扫描检测标记结果。将标记成功的鹿角胶,通过灌胃注入小鼠体内,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鹿角胶吸收入血情况,应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检测鹿角胶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在血清及骨内荧光最强时间点取材,对血清及骨组织蛋白液进行凝胶电泳,通过二级质谱检测确定吸收入靶器官的鹿角胶成分。结果与结论:①葡聚糖凝胶色谱成功分离荧光标志物,荧光成像及紫外光谱扫描证明标记成功,并测得FITC-鹿角胶的荧光取代度为0.953%;②入血成分荧光强度检测结果显示口服2 h后鹿角胶在血清中分布最多;③不同时间小鼠的双侧股骨与胫骨荧光成像显示相同,证明鹿角胶可通过入骨发挥作用;④二级质谱检测对比UniProt数据库发现该肽段为核心蛋白聚糖的特征片段,证明鹿角胶中的核心蛋白聚糖可进入骨内发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角胶 荧光示踪 入血成分 入骨成分 核心蛋白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联合应用对中草药相关肝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晖 孙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9-1524,共6页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和临床中药物联用情况的增多,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ILI)和药物安全性事件频发,这给中药新药研发和中医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目前,在系统归纳总结药物联用对HILI的影响,梳理其临床特征、发生过程和互...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和临床中药物联用情况的增多,中草药相关肝损伤(HILI)和药物安全性事件频发,这给中药新药研发和中医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挑战。目前,在系统归纳总结药物联用对HILI的影响,梳理其临床特征、发生过程和互作机制,尤其是研究中西药联用后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毒理学过程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不足。亟需进一步构建系统整合的研究体系,特别是在靶标分子、细胞间交流、组织间串扰和体内毒性评价等方面,开展更加精准、特异和早期的研究。通过临床与基础并行的病证基础研究,提出符合中医药理论和应用规律的HILI防控策略,将为提升病证场景下的中西药物联用水平提供基础支撑和可信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疗法 联合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疗效挖掘和靶点网络验证的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燥湿化痰功效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荣荣 杜航 +5 位作者 李航 生立嵩 卢佳宝 刘持年 郑晖 孙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08-2722,共15页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定疗效指标-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交互燥湿化痰类中药定功效-体内验证疗效指标和功效靶点”的集成创新策略,解析二陈汤发挥燥湿化痰功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证据和作用靶点的现代表征关系。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二陈汤...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定疗效指标-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交互燥湿化痰类中药定功效-体内验证疗效指标和功效靶点”的集成创新策略,解析二陈汤发挥燥湿化痰功效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证据和作用靶点的现代表征关系。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抽提与二陈汤燥湿化痰功效密切相关的临床证候,继而开展临床研究Meta分析。筛选并收集二陈汤和燥湿化痰类中药活性成分及其对应的靶点,运用Cytoscape 3.9.1等软件构建二陈汤燥湿化痰功效的“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将二陈汤燥湿化痰功效的关键靶点与高脂血症疾病靶点交集,通过Matescape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现代药效物质研究,通过高脂饮食构建高脂血症模型,利用qRT-PCR技术对二陈汤燥湿化痰功效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靶点进行验证。结果Meta分析显示,二陈汤单独或联合其他治疗在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到二陈汤燥湿化痰功效的关键作用靶点37个,治疗高脂血症涉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 G/H synthase 2,PTGS2)、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PPARA等20个关键靶点。GO分析涉及小分子代谢过程的调节、脂质代谢过程的调节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的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和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等91条通路。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二陈汤能够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P<0.05、0.01、0.001),上调高脂血症大鼠肝脏中PPARα和PPARγm RNA的表达(P<0.05、0.001),下调脂肪组织中PPARγm RNA的表达(P<0.05、0.01)。结论二陈汤治疗高脂血症时燥湿化痰功效表征为TC、TG、LDL-C水平下降和HDL-C水平升高,功效作用网络与PPARG、AKT1、PPARA等多个关键靶点和VEGF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有关,共同发挥对脂质代谢、脂肪细胞中脂肪分解调节、肝脂调控等的作用。结合其功效物质基础分析和体内实验发现PPARα和PPARγ是二陈汤发挥燥湿化痰功效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陈汤 燥湿化痰 高脂血症 网络药理学 系统评价 橙皮苷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原文传递
大柴胡汤中化学成分干预胰腺炎动物模型效果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凯滨 张新雨 +2 位作者 张家祥 黄娜娜 孙蓉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42-349,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大柴胡汤方中化学成分干预胰腺炎动物模型的效果,探究大柴胡汤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均为自数据库建立起到2019... [目的]系统评价大柴胡汤方中化学成分干预胰腺炎动物模型的效果,探究大柴胡汤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均为自数据库建立起到2019年10月。检索到的文献全部输入NoteExpress软件进行筛选和管理,将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运用Stata 16、GeMTC 0.14.3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筛选到化学成分75个,共检索到文献1870篇,最终纳入文献36篇,涉及5种化学成分。网状Meta分析显示,降低胰腺病理评分效果排序:槲皮素>大黄素联合黄芩苷>大黄素>奥曲肽>黄芩苷>芍药苷>β-胡萝卜素;降低血清淀粉酶效果排序:大黄素>奥曲肽>黄芩苷>大黄素联合黄芩苷>槲皮素>β-胡萝卜素;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效果排序:大黄素>大黄素联合黄芩苷>奥曲肽>黄芩苷>芍药苷;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效果排序:大黄素>黄芩苷>芍药苷>大黄素联合黄芩苷>β-胡萝卜素。[结论]大柴胡汤中5种化学成分在干预胰腺炎动物模型,降低胰腺病理评分,降低血清淀粉酶、TNF-α、IL-6的水平上均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这5种成分共同构成了大柴胡汤治疗胰腺炎的功效物质基础,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另外,在不同的指标上不同化学成分发挥不同的疗效,提示这5种化学成分干预胰腺炎病情发展的途径可能不同,同时这也可能是大柴胡汤配伍的科学内涵。研究为今后胰腺炎治疗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转化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同时需要更高质量的实验研究和更多的临床样本对这5种化学成分有效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柴胡汤 胰腺炎 网状Meta分析 槲皮素 大黄素 黄芩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与中成药再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娜娜 孙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3-653,共1页
近10年来,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逐渐引起学各界关注,有关中成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疑虑不时见诸媒体,对现有中成药品种全面进行上市后再评价成为公众和制药企业的共同心声。目前存在如下问题:上市前的临床病例评价信息少、定位模糊,安全... 近10年来,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逐渐引起学各界关注,有关中成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疑虑不时见诸媒体,对现有中成药品种全面进行上市后再评价成为公众和制药企业的共同心声。目前存在如下问题:上市前的临床病例评价信息少、定位模糊,安全信息欠缺、安全性指标局限,人群范围相对较窄,用药条件控制苛刻,使得中药上市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内容并不充分。网络药理学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模式应运而生,是一种建立在高通量组学数据分析、计算机虚拟计算及网络数据库检索基础上的新药发现、药物药效及作用机制挖掘的研究方法。基于“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网络,系统综合地观察药物对疾病网络的干预与影响,从而揭示药物系统作用于人体的机制。因其研究思路与中医辩证的整体观念相似,符合中医药对疾病认识的整体观,故被广泛用于中药药理学、毒理学等研究工作中,并在方剂组方配伍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筛选、药理或毒理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长足的发展。也为中成药临床定位明晰、不良反应预警、增加新适应症等研究中提供有力支撑。①实验室前期在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国家基药大品种心可舒片二次深度开发的支持下,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对心可舒片的“双心”效应的药理学特征、物质基础、配伍机制等进行预测,为组方君臣佐使配伍合理定位、“双心”疗效靶点指认、新适应症增加等提供数据支撑,并于2017年记录于指南《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中,促进中药产业发展。②由于多数中成药上市前临床用药病例不足、用药数据匮乏,上市后ADR报道日益增多,在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中,可利用临床ADR报道分析及网络药理学技术对各类中成药及其主要成分等进行毒性成分初筛及作用靶点预测,实验室前期对中成药血脂宁和青蛾丸、中药成分骨碎补总黄酮等进行实验研究,为中成药不良反应早期预警及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技术支撑。③目前,已上市的复方中成药,大多数含有明确报道有问题的中药,如柴胡、何首乌和附子等等,如何对中成药进行合理评价,完善说明书,亟待解决。实验室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对中成药首荟通便胶囊和火把花根片等的活性成分及靶点进行预测,构建“药物-靶标-病证”复杂关系网络,后续将陆续开展体内外实验进行验证,获知中药方剂“君臣佐使”配伍关系和靶点网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中药 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新策略--网络药理学与中药新药研发 被引量:7
17
作者 韩露 程肖蕊 +31 位作者 伯晓晨 曹亮 陈纯 陈洛南 陈禹保 段大跃 方坚松 高丽 高莉 高耀 李美娜 李学军 刘艾林 刘骏 秦雪梅 Bauer RUDOLF 宋文婷 Alastair STEWART 孙蓉 孙妩弋 田俊生 王永华 王忠 魏伟 肖伟 徐峰 徐筱杰 张文娟 张媛媛 赵静 周文霞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27-828,共2页
"网络药理学与生物医药发展国际论坛"于2018年8月23-25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海智办、国际药理学联合会天然药物药理学分会、中国药理学会、中国药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网络药理学与生物医药发展国际论坛"于2018年8月23-25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海智办、国际药理学联合会天然药物药理学分会、中国药理学会、中国药学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承办,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药理学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文霞教授和常务委员、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中国大陆和中国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7名代表出席本次论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监察刘登峰专员应邀参会。论坛针对国际、国内网络药理学研究的现状、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沿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综合讨论,展示了该研究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和新应用。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本文对部分专家的观点和意见进行了整理,以期为促进我国网络药理学和生物医药研究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生物医药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思路·新技术——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 被引量:14
18
作者 蒋宁 杜保民 +45 位作者 杜冠华 段大跃 方坚松 高兴华 高秀梅 顾金辉 郭彦飞 侯悦 黄晏 李琦 林志彬 刘建勋 陆茵 吕圭源 聂红 庞晓斌 齐晓甜 秦雪梅 任巧 任远 任周新 茹祥斌 申竹芳 石京山 孙建宁 孙蓉 孙晓波 王陈 王梅 王同兴 吴春福 谢宗杰 徐惠波 薛云丽 杨宝学 杨奎 余林中 张丹参 张兰 张林 张永鹤 张永祥 赵勤实 周玉枝 朱焰 周文霞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1-260,共20页
"第十二届全国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学术会议"于2019年10月11-13日在天津市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行。会议期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专题研... "第十二届全国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学术会议"于2019年10月11-13日在天津市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行。会议期间,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专题研讨会。研讨会分为主题报告和综合讨论2部分。主题报告由中国药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春福教授主持,刘建勋、孙晓波、段大跃和吕圭源教授作主题报告。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兼中药与天然药物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永祥研究员主持综合讨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重大专项处顾金辉处长全程参加。与会专家围绕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文整理了专家们的主要观点和建议,希望能为中药复方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和新技术,为提高我国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水平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新药研发 新思路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英文实验诊断学在线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19
作者 于婧雅 黄涛 +4 位作者 马兆垠 吕尚格 杨金玲 王欣 陆楠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第5期441-444,共4页
实验诊断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适应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是现阶段英文医学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调研了留学生对传统课程和在线课程两种教学形式的意见和建议;从课程设置与内容构成等方... 实验诊断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适应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是现阶段英文医学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调研了留学生对传统课程和在线课程两种教学形式的意见和建议;从课程设置与内容构成等方面展示了根据留学生实际情况建设的全英文实验诊断学线上课程;基于在线课程,探索了留学生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分析了线下和线上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以及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诊断学 在线课程 英文教学 教学改革 线上教学 试题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kt/mTOR通路研究地榆皂苷Ⅱ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作用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晓敏 钟颖 +1 位作者 黄娜娜 孙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26-3734,共9页
目的探讨地榆皂苷Ⅱ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地榆皂苷Ⅱ处理人肝癌HepG2细胞和小鼠肝癌Hepa1-6细胞,通过CCK-8和EdU实验观察地榆皂苷Ⅱ对HepG2和Hepa1-6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地榆皂苷Ⅱ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10、20、40μmol/L)地榆皂苷Ⅱ处理人肝癌HepG2细胞和小鼠肝癌Hepa1-6细胞,通过CCK-8和EdU实验观察地榆皂苷Ⅱ对HepG2和Hepa1-6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地榆皂苷Ⅱ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aspartic acid protease-3,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cleaved Caspase-3、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3-Ⅱ,LC3Ⅱ)、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Ⅰ(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3-Ⅰ,LC3Ⅰ)、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地榆皂苷Ⅱ显著抑制HepG2和Hepa1-6细胞活力,且呈现一定的剂量相关性;流式细胞检测发现地榆皂苷Ⅱ给药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1、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地榆皂苷Ⅱ给药后Caspase-3、Caspase-8、Caspase-9、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0.001),cleaved 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0.01),LC3Ⅱ/LC3I值显著升高(P<0.05、0.01、0.001),Beclin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0.01),p62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0.01),p-Akt/Akt、p-mTOR/mTOR值显著降低(P<0.05、0.01、0.001)。结论地榆皂苷Ⅱ通过Akt/mTOR通路诱导HepG2和Hepa1-6细胞自噬和凋亡实现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为抗肝细胞癌新药发现提供药理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榆皂苷Ⅱ 增殖 凋亡 自噬 肝细胞癌 AKT/MT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