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表面处理对国产口腔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树脂水门汀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杨丽丽 张新艳 +2 位作者 郑艳春 周传健 吴峻岭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国产口腔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尺寸为15 mm×13 mm×3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试件,分别进行酸蚀实验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酸蚀实验选择128个玻璃陶瓷试件,按... 目的探讨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国产口腔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尺寸为15 mm×13 mm×3 mm的二硅酸锂玻璃陶瓷试件,分别进行酸蚀实验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酸蚀实验选择128个玻璃陶瓷试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8个处理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样本量为16),使用4.5%氢氟酸分别进行0(对照)、10、20、30、40、60、120及180 s的表面酸蚀,再将酸蚀后试件分为偶联处理组(涂布硅烷偶联剂)和无偶联处理组(不涂布硅烷偶联剂)(每组样本量均为8),分别制作粘接试件;测试粘接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另选8个玻璃陶瓷试件分别行上述时间点酸蚀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选择酸蚀实验中的最佳酸蚀时间,进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选择玻璃陶瓷试件24个,4.5%氢氟酸酸蚀后涂布偶联剂,分别进行室温放置、60及100℃热风处理60 s(每组样本量为8),之后制作粘接试件;测试粘接强度并分析断裂模式。另选3个试件分别进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相应处理后再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无论是否使用偶联剂,试件在氢氟酸酸蚀30 s时均可获得最大粘接强度;酸蚀30 s条件下,偶联处理组粘接强度[(25.91±4.30)MPa]显著大于无偶联处理组[(20.27±4.92)MPa](P<0.05);若酸蚀时间过长(>30 s),则粘接强度下降明显,试件表面显示过酸蚀的微观形貌。酸蚀后偶联处理实验显示,60℃热风组粘接强度最大[(28.70±5.32)MPa],显著大于室温组[(20.08±3.64)MPa]和100℃热风组[(25.64±4.86)MPa](P<0.05),且试件断裂模式均为内聚破坏;红外光谱分析显示,60℃热风组试件表面Si—O—Si键生成量最多,100℃热风组次之,室温组最低。结论4.5%氢氟酸酸蚀二硅酸锂玻璃陶瓷的最佳酸蚀时间为30 s,涂布硅烷偶联剂可获得较理想的粘接效果;60℃热风处理可进一步提高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与树脂水门汀之间的粘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粘固剂 氢氟酸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 粘接强度 硅烷偶联剂
原文传递
个别牙缺失全瓷树脂粘接固定局部义齿修复现状 被引量:5
2
作者 姜荷 程鑫然 +1 位作者 秦露丹 吴峻岭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树脂粘接固定局部义齿(Resin bonded fixed partial dentures,RBFPDs)概念的提出至今已近50年,较高的失败率一直限制着其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口腔材料及粘接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开展了大量关于树脂粘接固定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并取得了... 树脂粘接固定局部义齿(Resin bonded fixed partial dentures,RBFPDs)概念的提出至今已近50年,较高的失败率一直限制着其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口腔材料及粘接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开展了大量关于树脂粘接固定修复的临床应用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功率,树脂粘接固定局部义齿逐渐成为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针对个别牙缺失的微创修复方式。基于此,本文从基牙的选择与预备、固位体设计及不同瓷材料的修复效果与粘接等方面对个别前后牙缺失的全瓷树脂粘接固定局部义齿修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树脂粘接固定局部义齿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粘接固定局部义齿 微创 固定修复 个别牙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