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外科ICU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祝利花 周敏 翟晓媛 《护理学报》 2020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评估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各危险因素预测术后谵妄发生的效能。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法,选取2019年1—5月于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CSICU住院的心脏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谵妄评估采用... 目的评估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SICU)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及各危险因素预测术后谵妄发生的效能。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法,选取2019年1—5月于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CSICU住院的心脏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谵妄评估采用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中文版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ICU环境压力源量表收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描述各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及最佳临界值。结果(1)共纳入316例患者,发生谵妄81例(25.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OR=1.257,95%CI为1.018~1.553),停循环时间>15 min(OR=6.943,95%CI为1.288~37.429),术后疼痛平均得分(OR=2.918,95%CI为1.749~4.867),睡眠质量得分(OR=1.147,95%CI为1.038~1.267),ICU环境压力源得分(OR=1.161,95%CI为1.110~1.214)。(2)ROC曲线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停循环时间>15 min、术后疼痛平均得分、睡眠质量得分、ICU环境压力源得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5、0.617、0.758、0.837、0.910,APACHEⅡ评分、术后疼痛平均得分、睡眠质量得分、ICU环境压力源得分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分、3分、14分、72分。结论CSICU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病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APACHEⅡ评分>9分、停循环时间>15 min、术后疼痛平均得分>3分、睡眠质量得分>14分、ICU环境压力源得分>72分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术后谵妄。本研究为完善CSICU患者术后谵妄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对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行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母建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9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中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对其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外科ICU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均为7...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中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对其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外科ICU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均为7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心理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负性情绪、心脏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较于护理前,2组在护理2周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更低(P均<0.05)。相较于同组护理前,2组在护理3 d、1周、2周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比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护理2周后,2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心脏外科ICU中接受心脏手术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 心脏手术 心理护理 预后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老年患者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谵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于美娆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6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老年患者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谵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10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老年患者接受心脏外科手术后谵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10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谵妄发生率、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和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间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 R-40)各项评分(疼痛、心理支持、自理能力、情绪状态和身体舒适度)和总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后,接受集束化护理有助于降低其谵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谵妄 集束化护理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邵旭华 闫丽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年第2期32-35,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8月在本院心脏外科ICU入住的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住ICU后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将患者划分为睡眠障碍组(n=38)和非睡眠障碍组(n=5... 目的调查分析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8月在本院心脏外科ICU入住的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住ICU后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将患者划分为睡眠障碍组(n=38)和非睡眠障碍组(n=59),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外科ICU患者睡眠障碍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重症监护疼痛评分(CPOT)≥6分(OR=2.358)、并发谵妄(OR=2.089)、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OR=1.883)是心脏外科ICU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非药物干预(OR=0.824)是睡眠障碍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心脏外科ICU患者睡眠障碍与治疗情况及环境状况等诸多因素相关,护理人员应综合评估病情,预先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关注患者身心状况,进而规避睡眠障碍情况,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 重症监护室 睡眠障碍 相关影响因素 干预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干预模式对心脏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研究
5
作者 刘玉贞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115-2117,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患者采取优质干预模式对其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心脏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围术期实施...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患者采取优质干预模式对其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心脏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围术期护理中应用优质干预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睡眠指标。结果:关于治疗依从性,观察组的总依从率97.50%比对照组80.00%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的分数比对照组低,其入睡潜伏期更短,实际睡眠时长更长(P<0.05)。结论: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优质干预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睡眠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优质干预 睡眠 治疗依从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希全 张供 +1 位作者 吴树明 谷兴华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492-492,494,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行为理论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行为的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郭灵霞 司在霞 +2 位作者 陈圆圆 周璐 周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8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计划行为理论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行为的效果。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调查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将4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 目的探讨应用计划行为理论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行为的效果。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调查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将4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术后抗凝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个体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抗凝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可影响其抗凝行为,其中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图的影响最大;干预组患者抗凝知识掌握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抗凝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行为理论能有效地影响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行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计划行为理论 抗凝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鱼精蛋白反应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凡 苏润毅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体外循环结束时要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抗凝作用 ,然而用鱼精蛋白时常会导致严重的反应 ,包括心脏功能抑制 ,血流动力学紊乱 ,肺血管及支气管痉挛和过敏反应等。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鱼精蛋白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术后浓度递减法撤离一氧化氮的安全性探讨——附38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伟 吴树明 +2 位作者 李跃华 王涛 王默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痛)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应用一氧化氮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撤离一氧化氮的方法。方法:38例儿童先心病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患儿,术后立刻开始吸入一氧化氮,吸入初始浓度为20×10^-6/...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痛)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应用一氧化氮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撤离一氧化氮的方法。方法:38例儿童先心病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患儿,术后立刻开始吸入一氧化氮,吸入初始浓度为20×10^-6/L,撤离时采用浓度递减法,每次减少吸入浓度5×10^-6/L,持续1h。当吸入浓度为1×10^-6-5×10^-6/L时终止吸入。结果:32例(84%)顺利撤离,终止吸入一氧化氮后30min,肺动脉平均压升高少于20%。6例(16%)出现反跳性肺动脉高压,其中5例恢复吸入一氧化氮并联合应用扩血管药物后能安全撤离,另1例发展为肺动脉高压危象,死于右心衰竭。结论:对于先心病并肺动脉高压术后患儿,采用浓度递减法撤离一氧化氮是安全有效的。但撤离后仍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反跳性肺动脉高压,应恢复吸入一氧化氯,并在联用扩血管药物的情况下缓慢撤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右胸小切口心脏手术34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浩峰 徐巨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334,共2页
1999年10月至2002年5月,作者采用右胸前侧斜切口进行婴幼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34例.现就手术适应证,所需条件及手术技术等问题探讨如下.
关键词 婴幼儿 右胸小切口 心脏手术 临床资料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薛丽 杨雪 徐小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24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恢复期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路径...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恢复期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表现及生活状况。结果观察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生活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康复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恢复期患者中应用,能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路径 心脏瓣膜置换术 恢复期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患者在围手术期中的复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伟 徐巨林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687-688,697,共3页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电击结合口服胺碘酮在复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围手术期口服胺碘酮,术中瓣膜置换后,根据心脏自动复跳情况采用电击复律。结果:关胸后、术后3d、10d、3个月分别有93.3%、80.0%、73.3%、6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发房颤患者围手术期电击结合口服胺碘酮在复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围手术期口服胺碘酮,术中瓣膜置换后,根据心脏自动复跳情况采用电击复律。结果:关胸后、术后3d、10d、3个月分别有93.3%、80.0%、73.3%、66.7%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结论:该方法复律安全、效果好,可提高房颤的转复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手术期间 心房颤动 胺碘酮 电复律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颈部心脏异位移植模型的建立与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 张中明 +2 位作者 钱伟民 毕研文 宋光民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360-363,共4页
目的采用套管连接血管建立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及病理改变,探讨该模型建立及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在低温和常规心肌保护下切取供心,分离受体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将供体的无名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颈总动... 目的采用套管连接血管建立大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观察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及病理改变,探讨该模型建立及手术方法的改进。方法在低温和常规心肌保护下切取供心,分离受体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将供体的无名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体的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行套管连接。通过视诊和触诊观察移植心的搏动情况,于术后第1、3、5、7、9天及终末期等时间点分别取供心,送病理检查。结果正式实验136例,术后复跳率100%,术后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大于48 h者125例,成功率92%,平均存活(7.16±2.47)天,其停跳高峰在移植后第7~9天。病理切片观察到排斥反应发生呈动态变化。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一人操作,手术时间和供心热缺血时间显著缩短,该法可避免吻合口出血,提高血管通畅率。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移植 套管技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排痰的有效护理干预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敏 徐玉华 张霞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7年第9期43-44,共2页
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损伤,术后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同时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可能造成的肺部感染也会产生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目前心脏病手术患者趋向低龄化、老龄... 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损伤,术后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同时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可能造成的肺部感染也会产生大量的呼吸道分泌物。目前心脏病手术患者趋向低龄化、老龄化、复杂化,术后应用呼吸机时间明显延长,因此,加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护理干预 术后患者 呼吸机辅助通气 呼吸道分泌物 呼吸与循环功能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2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高危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我院10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COS)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术前心脏功能等临床资料,以是否发...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高危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我院10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COS)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术前心脏功能等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LCOS为因变量,术后心律失常、术前NYHA分级、围术期失血过多、电解质紊乱、年龄、冠心病史、合并高血压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心脏瓣膜置换术后LCOS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10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LCOS 2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过轻、术前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围术期失血过多、电解质紊乱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LCOS高危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易发生LCOS,影响因素包括体质量过轻、术前心功能、失血、电解质紊乱等,应开展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LCOS发生率,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低心排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模式对心脏手术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珊珊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2年第8期1519-1522,共4页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对心脏手术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对心脏手术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轻度疼痛率、重度疼痛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模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优质护理模式 不良情绪 睡眠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氧合器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血清S100B的影响
17
作者 谷兴华 李守先 +3 位作者 张供 宋毅 张希全 王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9-631,共3页
探讨不同类型氧合器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血清S100B的影响。选择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A组(应用膜式氧合器,n=16),B组(应用鼓泡式氧合器,n=20)。分别在手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2h、5h、12h、24h和48h抽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 探讨不同类型氧合器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血清S100B的影响。选择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A组(应用膜式氧合器,n=16),B组(应用鼓泡式氧合器,n=20)。分别在手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2h、5h、12h、24h和48h抽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B的浓度。膜式氧合器组体外循环术后各时间点血清S100B的浓度均明显低于鼓泡式氧合器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式氧合器对体外心脏术后脑损伤的程度较鼓泡式氧合器小,为减少术后脑损伤的发生率,应使用膜式氧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合器 体外循环 脑损伤 S100B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汀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黏附分子的抑制作用
18
作者 张凤伟 吴树明 +2 位作者 邢西忠 孙培玉 张秀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患者 乌司他汀 黏附分子 围术期 ICAM-1 合并 过程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岁以上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处理
19
作者 谷兴华 李守先 +3 位作者 于建华 张供 张希全 苏润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 :总结高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5 0岁以上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19例均合并肺动脉高压 ,其中房间隔缺损 15例 ,动脉导管未闭 2例 ,单纯室间隔缺损 1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瓦氏窦... 目的 :总结高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5 0岁以上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19例均合并肺动脉高压 ,其中房间隔缺损 15例 ,动脉导管未闭 2例 ,单纯室间隔缺损 1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瓦氏窦瘤破裂 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 16例 ,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 4例 ,房颤 11例 ,房扑 3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停跳心脏 9例 ,未停跳心脏 10例 ,三尖瓣成形 9例 ,二尖瓣成形 1例。结果 :术后全部存活 ,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高龄患者必须积极行术前准备 ,控制肺动脉高压 ,彻底矫正心内畸形 ,处理合并症 ,加强术后心、肺功能的支持。年龄不是手术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左向右分流型 老年人 围术期处理 手术适应症 手术禁忌症 术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冻存人同种心脏瓣膜和大动脉免疫原性的对比
20
作者 于建华 郭宏伟 +4 位作者 李荣 宋士秋 陈艰 李守先 候怀水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进行液氮冻存人同种带瓣主、肺动脉(CVH)瓣叶、动脉壁和瓣下心肌组织的免疫原性对比研究。方法采用CVH瓣叶、动脉壁的单细胞悬液分别与相同血型受体的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法,检测混合培养后不同时点CD25、HLA-DR的表达;并与单纯淋巴细... 目的进行液氮冻存人同种带瓣主、肺动脉(CVH)瓣叶、动脉壁和瓣下心肌组织的免疫原性对比研究。方法采用CVH瓣叶、动脉壁的单细胞悬液分别与相同血型受体的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法,检测混合培养后不同时点CD25、HLA-DR的表达;并与单纯淋巴细胞培养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CVH动脉壁的免疫原性较其瓣叶强,表现为CD25、HLA-DR高水平表达;未能获得CVH瓣下心肌的细胞悬液。结论液氮冻存人CVH动脉壁的免疫原性较其瓣叶的免疫原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原性 对比研究 心脏瓣膜 大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