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状况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春强 张芷温 +5 位作者 袁希功 张建国 李欢 赵传普 张乃夫 袁利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12期14-16,共3页
根据2018年度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分析了该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其次为中度侵蚀,强烈及以上侵蚀所占的比例较小;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1... 根据2018年度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分析了该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其次为中度侵蚀,强烈及以上侵蚀所占的比例较小;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2011年)结果相比,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同时呈现侵蚀强度由高强度向低强度明显转化的趋势,反映了包括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在内的生态治理效果良好。在下一步工作中,该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上来,在监管上强手段、治理上补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水土流失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景区不同林型空气颗粒物浓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刘东 郭建曜 +5 位作者 万家隆 付德刚 高晴 申卫星 张义坤 李传荣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9期100-105,共6页
为研究泰山景区不同林分的康养效果,以泰山景区刺槐林、油松林和以桃和板栗为主的经济林3种典型林型为研究对象,对林内TSP、PM10、PM2.5和PM14种颗粒物浓度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林型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在8:00—18:00... 为研究泰山景区不同林分的康养效果,以泰山景区刺槐林、油松林和以桃和板栗为主的经济林3种典型林型为研究对象,对林内TSP、PM10、PM2.5和PM14种颗粒物浓度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林型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林型在8:00—18:00内4种粒径的颗粒物浓度日变化整体趋势基本相同,变化曲线均呈现上午高下午低的“V型”趋势,且低谷值出现于14:00左右,其中粗颗粒浓度的低谷时间早于细颗粒物浓度;(2)8:00—18:00各林型颗粒物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林型不同粒径颗粒物削减率为油松林>刺槐林>经济林;(3)颗粒物所占比例与该林分的颗粒物浓度之间相关性不大,不同林分之间的颗粒物所占比例无显著性差异;(4)颗粒物浓度变化受气候因素的影响,颗粒物浓度与温度、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湿度呈正相关。在泰山景区森林的建设管理规划中,可适当增加油松等常绿针叶树种比例,以充分利用其较好的颗粒物阻隔能力,这对行人游憩环境的改善、康养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林型 空气颗粒物 小气候 日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青岛市海岸带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佳辰 高鹏 +3 位作者 董学德 李腾 许景伟 囤兴建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2-1030,共9页
为研究城市海岸带景观类型脆弱度变化特征,揭示海岸带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布规律,以青岛市2009和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选取聚集度、分维数倒数、斑块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和生态适宜度等指标,计算景观类型脆弱度并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 为研究城市海岸带景观类型脆弱度变化特征,揭示海岸带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布规律,以青岛市2009和2018年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选取聚集度、分维数倒数、斑块密度、植被覆盖指数和生态适宜度等指标,计算景观类型脆弱度并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模型,进而对青岛市海岸带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青岛市海岸带景观类型中,林地、水域和城乡工矿用地景观类型面积呈增加趋势,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景观类型面积趋于减少,其中,未利用地减少幅度最大(55.18%),城乡工矿用地大幅度增加(58.99%);(2)未利用地和草地的景观类型脆弱度较大,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干扰,林地景观类型脆弱度次之,水域最小;(3)青岛市海岸带生态良好区和重度脆弱区面积减少,每年比上一年的年平均减少率分别为16.24%和16.83%,而轻度脆弱区、一般脆弱区、脆弱区都呈增加趋势,每年比上一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95%、10.74%和11.24%。生态脆弱性整体呈东部和西南部高、中部低的格局,轻度脆弱是青岛市海岸带的主要脆弱性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景观类型脆弱度 生态脆弱性指数 GIS 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对泰山侧柏林种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梦颖 王树梅 +5 位作者 曹帮华 毛培利 李业宇 庞元湘 范祖硕 秦永建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7-90,共4页
以泰山海拔200~1 000m的侧柏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光照培养箱观测了种子的萌发过程,分析了千粒重、发芽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幼苗生物量和根尖酶活力的变化,研究侧柏种子活力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结... 以泰山海拔200~1 000m的侧柏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光照培养箱观测了种子的萌发过程,分析了千粒重、发芽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发芽时间)、幼苗生物量和根尖酶活力的变化,研究侧柏种子活力随海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海拔增加,千粒重呈波浪形变化,侧柏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先增加再降低,而平均发芽时间逐渐增加。培养皿内幼苗总鲜重和单株幼苗鲜重随海拔的增加逐渐降低,但根尖酶活力没有显著变化。综合种子的萌发特征和幼苗生物量,海拔300~500m的种子有着最高的活力,而海拔超过500m种子活力降低。侧柏种子活力随海拔的变化是影响其天然更新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海拔 发芽指数 活力指数 天然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流苏树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曲凯 国浩平 +5 位作者 王宝锐 周文玲 侯丽丽 李琴 李际红 程甜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50,共11页
【目的】揭示我国不同地区流苏树(Chionanthus retusus)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更好地为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区的7个流苏树天然群体的62份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 【目的】揭示我国不同地区流苏树(Chionanthus retusus)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更好地为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区的7个流苏树天然群体的62份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结果】(1)7个流苏树天然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8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728条清晰条带,其中1649条具有多态性,PPB(多态性条带比例)为95.43%;群体间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13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537,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2680。(2)流苏树天然群体存在较高水平的种群内遗传变异和较低水平的群体间遗传变异(Gst=0.1336),7个流苏树天然群体间存在较高水平的基因交流(Nm=3.2437)。(3)流苏树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8980~0.9736之间,平均值为0.9344,经Mantel检验(r=0.288,P=0.205)及群体间的聚类证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62份流苏树初级种质聚类结果表明大部分种质表现为同一群体的多数个体聚在一起,部分种质存在不同群体间的个体聚在一起的现象,表现出群体间遗传变异相对稳定而种群内的遗传变异水平相对较高的特点,与基因多样性分析结果一致。【结论】综合多因素分析推测,太行山地区可能是我国流苏树种质资源的主要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苏树 SRAP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山麻栎人工林降雨截留特征及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成 高鹏 +5 位作者 董学德 姜尧琨 张义群 刘海燕 许景伟 囤兴建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38,共8页
林冠截留可以调控降雨再分配,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山东泰山麻栎人工林2018年生长季的降雨截留进行分析发现,观测期内以中雨和小雨为主,占总降雨场次的64%;林冠截留量为152.24 mm,树干径流量为10... 林冠截留可以调控降雨再分配,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山东泰山麻栎人工林2018年生长季的降雨截留进行分析发现,观测期内以中雨和小雨为主,占总降雨场次的64%;林冠截留量为152.24 mm,树干径流量为10.06 mm,穿透雨量为678.8 mm,分别占林外降雨量的18.10%、1.19%和80.70%。利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其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在观测期内,截留过程中的蒸发量和林冠达到饱和状态的截留量占林冠截留总量的大部分,且模拟的林冠截留、穿透雨和树干径流与实测值的误差分别为6%,2%和9%,表明修正的Gash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林冠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其适用于模拟泰山麻栎人工林的林冠截留。敏感度分析表明:平均雨强(R)、平均蒸发速率(E)、林冠饱和持水量(S)的变化对修正的Gash模型的影响很明显,而郁闭度(c)、树干持水能力(St)和树干径流系数(Pt)的变化对本模型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截留 修正的Gash模型 麻栎人工林 敏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尺度风力侵蚀栅格计算结果落地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魏文杰 袁利 +4 位作者 李文龙 刘卓昊 高睿瑜 张荣华 毛玉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46,5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栅格侵蚀数据确定风力侵蚀地块的状况,为县域尺度侵蚀计算和水土流失栅格计算结果落地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黄泛平原风沙区河南省兰考县为例,基于耕地风力侵蚀模型,采用栅格计算和软件判断方法,结合野外验证,探讨县... [目的]探讨基于栅格侵蚀数据确定风力侵蚀地块的状况,为县域尺度侵蚀计算和水土流失栅格计算结果落地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黄泛平原风沙区河南省兰考县为例,基于耕地风力侵蚀模型,采用栅格计算和软件判断方法,结合野外验证,探讨县域尺度风力侵蚀栅格计算结果落实到地块的状况。[结果](1)栅格计算的兰考县耕地风力侵蚀面积为125.91 km^(2),涉及1259128个栅格,侵蚀模数集中分布在200~400 t/(km^(2)·a)。(2)软件判断法统计的耕地风力侵蚀面积为125.08 km^(2),涉及2284个地块,侵蚀模数集中在200~400 t/(km^(2)·a);超过50%流失比例的地块占风力侵蚀地块总数的96%,100%流失比例的地块面积分布在0.00004~0.6 km^(2)。(3)在面积相对误差上,软件判断法与栅格计算法相对误差为0.66%,城关镇最大,达136.50%,张君墓镇最小,为0.56%;在空间分布上,软件判断法比栅格计算法聚集度指数高、离散程度低,空间分布集中、连续性强。(4)野外验证中,34个风力侵蚀地块强度与软件判断法相符,一致率为68%。[结论]在控制耕地地块面积的前提下,软件判断法将栅格计算风力侵蚀结果落实到地块方法可行,结果基本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泛平原风沙区 耕地风力侵蚀模型 栅格 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树离体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源 李际红 +4 位作者 秦光华 刘翠双 孙茂桐 牛牧歌 王锦楠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9期32-38,共7页
柳树因其药用价值、生态修复能力及作为生物能源的潜力而受到关注。近些年已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并在柳属植物基因组中定位到与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相关的候选基因,建立离体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可以获得大量优质柳树苗,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功... 柳树因其药用价值、生态修复能力及作为生物能源的潜力而受到关注。近些年已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并在柳属植物基因组中定位到与经济性状及抗逆性相关的候选基因,建立离体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可以获得大量优质柳树苗,并对候选基因进行功能研究。为了更清晰地认识影响柳树再生及遗传转化的不同因素,本文对柳树离体再生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柳属不同种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的筛选,诱导愈伤组织最佳的培养基、激素、外植体类型的筛选,遗传转化时最佳的农杆菌的类型、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及选择压等因素的筛选。目前柳树的愈伤组织再生和遗传转化仍存在难点,本研究对其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柳树的离体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提供参考,为后续柳树基因工程研究及柳树的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树 离体再生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状况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赵传普 王晖 +3 位作者 杜晨曦 魏文杰 张洪达 张荣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2期1-3,8,共4页
根据2021年淮河流域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分析了全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流失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区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耕地为主,年度间呈现耕地、园地、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趋势... 根据2021年淮河流域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分析了全区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流失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区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耕地为主,年度间呈现耕地、园地、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趋势;林草植被覆盖率53.73%,较2020年下降0.13个百分点,但中高覆盖林草面积增加79.33 km^(2),增幅为1.92%;年度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20.76 km^(2),降幅为0.55%,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高强度侵蚀主要分布于旱地、果园、人为扰动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变化 淮河流域 桐柏山大别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苏树山东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牛牧歌 郑芹 +3 位作者 李际红 刘源 刘翠双 孙茂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2-591,共10页
该研究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技术,对分布于山东省的流苏树5个自然地理居群的染色体核型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不同居群的流苏树核型特征、差异及其系统亲缘关系,为进一步探明流苏树的系统进化关系奠定细胞学基础。结果表明:(1)流苏树5个居... 该研究采用常规染色体制片技术,对分布于山东省的流苏树5个自然地理居群的染色体核型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不同居群的流苏树核型特征、差异及其系统亲缘关系,为进一步探明流苏树的系统进化关系奠定细胞学基础。结果表明:(1)流苏树5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稳定,均为2n=2x=46;染色体以小型染色体为主;核型主要有中部着丝粒(m)、亚中部着丝粒(sm)组成,其中中部着丝粒居多,有1B、2B两种类型。(2)5个居群的流苏树核型公式分别为:B居群2n=2x=43m+3sm、T居群2n=2x=46m、S居群2n=2x=45m+sm、WS居群2n=2x=44m+2sm、Z居群2n=2x=45m+sm,这或许与其所处环境有关。(3)5个居群的流苏树核型不对称系数在54.29%~58.00%之间,各居群进化程度相对大小依次为B>S>WS>Z>T。(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遗传距离为1时,T和WS居群、B和S居群分别优先聚为一类,表明二者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相对最近。研究认为,B居群和S居群进化程度较高,T居群相对原始,且T居群(泰山罗汉崖的流苏树居群)保护相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苏树 核型分析 进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脚金内酯抑制因子D53/SMXLs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雪菱 王如月 +4 位作者 李际红 王锦楠 王冬月 牛牧歌 孙茂桐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37-43,共7页
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参与调节植物分枝、生殖发育及叶片衰老等多种生物学过程。D53/SMXLs是独角金内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抑制因子,在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介绍了国内外最新关于独脚金内酯... 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激素,参与调节植物分枝、生殖发育及叶片衰老等多种生物学过程。D53/SMXLs是独角金内酯信号转导通路中的抑制因子,在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介绍了国内外最新关于独脚金内酯信号抑制因子D53/SMXLs的进展,综述了D53/SMXLs的发现、结构、信号转导机制、分子生物学功能及其他功能的研究成果。最后从三方面指出独脚金内酯信号途径有待完善与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脚金内酯 D53/SMXLs 信号传导 分枝发育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研究城市道路林内大气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12
作者 张刘东 郭建曜 +5 位作者 陈雨 付德刚 李越凡 丁泽健 李亚华 李传荣 《山东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12-20,共9页
以应用地统计学知识为基础,探究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研究城市道路林最佳植物配置模式。本试验以6种不同植物群落配置的道路林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不同时间条件下TSP、PM10、PM2.5和PM1的浓度。结果表明4种颗粒物浓度日... 以应用地统计学知识为基础,探究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研究城市道路林最佳植物配置模式。本试验以6种不同植物群落配置的道路林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不同时间条件下TSP、PM10、PM2.5和PM1的浓度。结果表明4种颗粒物浓度日动态变化规律明显,8:00-12:00时空气颗粒物含量下降,12:00-14:00时出现最低值,14:00-16:00时空气颗粒物含量略有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植物群落结构复杂的道路林滞尘能力优于结构简单的道路林。因此,在进行道路林植物配置时,应尽量选择复杂的植物群落配置方式,而非选择较为单一的配置方式,这有利于降低空气颗粒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颗粒物 道路林 植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矢量—栅格转换尺度下黄泛平原风沙区县域土地利用面积损失特征——以兰考县为例
13
作者 袁利 王晖 +3 位作者 张芷温 高睿瑜 张荣华 明成霞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土地利用是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进行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和深度分析的前提,以矢量格式为主。为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关系,需将矢量格式转换成栅格格式。以黄... 土地利用是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重要的基础数据,是进行土壤侵蚀模数计算、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和深度分析的前提,以矢量格式为主。为进一步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其他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关系,需将矢量格式转换成栅格格式。以黄泛平原风沙区河南省兰考县为例,基于ArcGIS 10.2平台,分析2种转换原则、5种栅格尺度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特征及差异,探索县域土地利用栅格化最优原则和尺度。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黄泛平原风沙区县域尺度土地利用矢量数据栅格化时,宜选择RCC原则、10 m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矢量—栅格转换 面积损失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兰考县黄泛平原风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黄泛区耕地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刘知霏 黎家作 +3 位作者 李文龙 魏文杰 郭丰凯 张荣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1-329,共9页
[目的]探讨鲁西南黄泛区耕地的空间格局、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m高分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和《菏泽市统计年鉴》,采用遥感解译、重心模型、冷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19—2022年鲁... [目的]探讨鲁西南黄泛区耕地的空间格局、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m高分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和《菏泽市统计年鉴》,采用遥感解译、重心模型、冷热点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2019—2022年鲁西南黄泛区耕地空间分布、重心迁移、年际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2019—2022年鲁西南黄泛区耕地面积占区域60%以上,每年均存在耕地流失现象,流失面积呈现逐年递减趋势,郓城县耕地面积减少最多,达18.28 km^(2),鄄城耕地动态度变化最大,达-2.26%;耕地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迁移。(2)耕地流出面积高于流入面积,主要流出方向和流入方向均为建设用地和林地,耕地变动最集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曹县南部。(3)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强的单因子是农村从业人员(X_(5)),最强的双因子交互组合是农村劳动力资源数(X_(4))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X_(6))。[结论]鲁西南黄泛区2019—2022年耕地流失是经济社会因子为主的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时空变化 地理探测器 鲁西南黄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冠果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15
作者 盖莎莎 王力畅 +5 位作者 李春宇 曹怡然 杨菲 梁强 房鸿成 杨克强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6,共9页
【目的】建立文冠果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再生植株体系,所建立的高效再生体系可为培育文冠果优良株系以及文冠果的遗传转化的基因工程奠定基础。【方法】以文冠果幼龄胚、中期胚、成熟胚为外植体,设计不同浓度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正交实验... 【目的】建立文冠果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再生植株体系,所建立的高效再生体系可为培育文冠果优良株系以及文冠果的遗传转化的基因工程奠定基础。【方法】以文冠果幼龄胚、中期胚、成熟胚为外植体,设计不同浓度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文冠果外植体、激素浓度配比对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确定文冠果愈伤组织诱导增殖、不定芽分化、伸长和生根培养最适基本培养基及其中各激素的浓度配比,建立文冠果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在1 mg/L 6-BA和0.5 mg/L NAA的激素配比中,诱导出嫩绿色的、结构致密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0.46%,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品种为‘WF15’的中期胚;在1 mg/L 6-BA和0.3 mg/L IBA的激素配比中,大量的愈伤组织出现嫩绿色的芽点,部分产生丛生芽,不定芽最高诱导率为75%;在1.0 mg/L TDZ和0.2 mg/L IAA的激素配比中,能促进分化出的不定芽继续良好生长,继代30 d,每个不定芽可分化3~4个枝条,枝条高度可达5 cm,最佳品种是‘WF19’;0.3 mg/L IBA诱导生根率最高,最高为88.35%,生成的根长约9 cm;开瓶时间为36 h时,幼苗生长良好,移栽成活率为73.33%,显著高于其他开瓶时间【结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 6-BA+0.5 mg/L NAA+30 g/L蔗糖+7 g/L琼脂;诱导不定芽形成的最佳培养基为:WPM+1 mg/L 6-BA+0.3 mg/LIBA+30 g/L蔗糖+7 g/L琼脂;诱导不定芽增殖分化的培养基为:MS+1.0 mg/L TDZ+0.2 mg/L IAA+30 g/L蔗糖+7 g/L琼脂;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3 mg/L IBA+30 g/L蔗糖+7 g/L琼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 外植体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冠白杨1号’遗传转化体系建立与抗虫基因转化
16
作者 王冬月 王如月 +2 位作者 孙茂桐 刘翠双 李际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1-369,共9页
‘窄冠白杨1号’(Populus leucopyramidalis 1)是一种冠形窄、耐盐碱的优良白杨派无性系。由于缺乏其遗传转化体系,因此无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其进行遗传改良。该研究以‘窄冠白杨1号’为材料,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 ‘窄冠白杨1号’(Populus leucopyramidalis 1)是一种冠形窄、耐盐碱的优良白杨派无性系。由于缺乏其遗传转化体系,因此无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其进行遗传改良。该研究以‘窄冠白杨1号’为材料,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了较高的遗传转化效率。首先将组培苗继代培养不同时间段(35、45、55、65 d),分别取其3种组织(叶片、叶柄、茎段)以对比分化能力的强弱,确定了继代45 d后的叶片具有最强的分化能力,其增殖倍数为8.77。随后,使用继代45 d后的叶片作为遗传转化的材料,研究不同侵染条件对转化率的影响,设立了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各3个梯度的正交试验,对这3个因素进行最佳水平筛选,通过PCR检测和GUS染色鉴定转基因株系。结果表明‘窄冠白杨1号’遗传转化体系的最佳组合为:菌液浓度OD600=0.4,侵染时间15 min,共培养时间2 d,在该组合下转化率最高可达54.23%。最后,利用该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BtCry3Aa抗虫基因‘窄冠白杨1号’株系,证明该体系可以做为‘窄冠白杨1号’遗传改良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冠白杨1号’ 遗传转化体系 BtCry3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安市主城区道路林结构特征及碳储量估算
17
作者 周继磊 李传荣 +3 位作者 贾艳艳 杨柳 刘琳 肖茂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文章对泰安市主城区3条道路林进行样地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生物量模型等方法分析道路林结构特征及碳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乔木8科11属12种,平均胸径为15.49 cm;泰安市道路林的植被构成比较单一化、均质化,植物多样性不高。... 文章对泰安市主城区3条道路林进行样地调查,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生物量模型等方法分析道路林结构特征及碳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乔木8科11属12种,平均胸径为15.49 cm;泰安市道路林的植被构成比较单一化、均质化,植物多样性不高。研究区37个样带的碳密度在0.53~6.59 kg·m^(-2)范围变化,以碳密度<3.00 kg·m^(-2)的居多,占样带总数的75.68%;不同道路林群落类型中,针阔混交林的平均碳密度最大。道路林碳密度与胸径、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建议泰安市在未来的道路林建设中,应加强群落优化,注重树种管理,选择应用高碳汇树种,以充分发挥道路林的碳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道路林 结构特征 碳储量 碳汇 泰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苏树果实形态发育及营养成分形成规律
18
作者 牛牧歌 蔡其臣 +5 位作者 李际红 李莹 王锦楠 刘翠双 孙茂桐 刘来硕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48,共9页
【目的】观测流苏树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为流苏树种质资源收集利用、科学栽培研究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4—9月,以泰山3棵80 a以上的流苏树为试材,对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质量特征和营养成分进行观测,并利用SPSS 25.0软件对其发育... 【目的】观测流苏树果实和种子发育过程,为流苏树种质资源收集利用、科学栽培研究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4—9月,以泰山3棵80 a以上的流苏树为试材,对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质量特征和营养成分进行观测,并利用SPSS 25.0软件对其发育规律进行拟合。【结果】流苏树果实发育分为6个阶段,分别为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果皮形成期、种仁形成期,果实变色期和果实成熟期;果皮形成期(花后50~67 d)其内果皮木质化,种仁形成期(花后67~91 d)其形成胚乳、胚(胚根、子叶),果实变色期(花后91~112 d)其中果皮变成蓝紫色;流苏树果实和种子纵横比都呈现快速增长—缓慢增长—停止增长3个阶段的“S”形态增长模式。其种仁干物质的增长与种仁鲜质量的增长表现为错峰增长,干物质的快速增长晚于种仁鲜质量;果皮变色期,颜色由绿色转变为蓝紫色的同时,中果皮质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和淀粉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到花后91 d趋于平稳。可溶性蛋白和油脂含量都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直至花后91 d趋于平稳。可溶性糖和淀粉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到花后91 d趋于平稳。【结论】在花后35~50 d应施水溶速效肥为主的肥料,以提升产量;花后67~91 d是种仁形成的关键时期,应在这一时期补充钾肥。8月下旬到9月上旬是收获流苏树果实的最佳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苏树 果实 种子 形态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苏树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和不同属间的远缘杂交初探
19
作者 刘翠双 李际红 +5 位作者 牛牧歌 孙茂桐 刘源 刘来硕 郭历阳 王锦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7,共14页
【目的】探讨流苏树全雄花和两性花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的变化、有效授粉期和不同属间的远缘杂交,为改良流苏树花色和杂交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对流苏树、连翘和丁香进行花粉活力测定;利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 【目的】探讨流苏树全雄花和两性花的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的变化、有效授粉期和不同属间的远缘杂交,为改良流苏树花色和杂交育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对流苏树、连翘和丁香进行花粉活力测定;利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流苏树两性花柱头可授性;以流苏树‘雪早花’为母本,丁香、连翘为父本,利用蒙导法授粉,开展属间杂交研究;授粉后,通过荧光显微镜分别观察2个杂交组合与2个对照组合花粉管的伸长生长情况,并对果实的表型和杂种胚进行观察;授粉70 d后胚开始固化时,进行杂种苗的培育。【结果】(1)流苏树全雄花和两性花的花粉活力差异显著,全雄花花粉活力(55.91%)显著高于两性花花粉活力(42.94%)。(2)新鲜连翘花花粉活力为65.72%,-20℃条件下贮藏28 d花粉活力为12.78%;新鲜丁香花花粉活力为66.21%,-20℃条件下贮藏15 d花粉活力为26.35%。(3)流苏树柱头可授性在不同花发育时期呈现:盛花期>始花期>末花期>花蕾期,最佳授粉时间为盛花期。(4)授粉后对花粉管的伸长进行荧光观察发现,蒙导授粉后2个杂交组合花粉管均能伸入胚珠完成授精。(5)2种杂交组合授粉37 d后胚开始形成,70 d后开始固化,胚结构快速生长,120 d果实发育成熟,最终获得蒙导丁香杂交组合的种子121粒,蒙导连翘杂交组合的种子63粒。(6)授粉70 d后,选用每个杂交组合固化的60个杂种胚进行无菌苗培育,获得蒙导丁香杂交组合的杂种苗18株,连翘杂交组合的杂种苗14株。【结论】流苏树的全雄花花粉活力明显高于两性花;-20℃条件下能够较长时间地贮存连翘和丁香的花粉,保证流苏树花期授粉的需求;流苏树柱头可授性在盛花期最强,此时进行蒙导法授粉,可有效保证远缘杂交的顺利实施,并为获得不同花色流苏树新品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苏树 蒙导法授粉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远缘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对欧美杨I-107叶片主要养分元素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坤 李传荣 +3 位作者 杨焕祥 梁强 刘莉莉 张彩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4-169,共6页
【目的】以期为合理经营连作欧美杨I-107人工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汶河流域欧美杨I-107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代、二代、三代连作欧美杨I-107人工林成熟叶和凋落叶主要养分元素含量计量特征。【结果】三代(连作2代)林成熟叶片... 【目的】以期为合理经营连作欧美杨I-107人工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汶河流域欧美杨I-107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代、二代、三代连作欧美杨I-107人工林成熟叶和凋落叶主要养分元素含量计量特征。【结果】三代(连作2代)林成熟叶片的P和K含量显著低于一代林和二代林(连作1代)(P<0.05),但一代林和二代林之间差异不显著,且连作对N素含量影响较小;连作增加了凋落叶中N,P,K含量,特别是三代林,进而导致三代林叶片N,P,K的回收率显著低于一代林和二代林(P<0.05);此外,K的回收率显著大于N和P回收率;凋落叶中的C/N、C/P、N/P化学计量比普遍高于成熟叶;三代林成熟叶片的N/P和C/P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分,但3种林分成熟叶片中C/N差异不显著;随着连作代数增加,凋落叶片中的C,N,P化学计量比没有一致的变化规律,一代林凋落叶中N/P和C/P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分(P<0.05),而二代林凋落叶中的C/N显著高于其他2种林分。【结论】总体而言,连作会降低成熟叶片P和K含量,增加凋落物中N,P,K含量,同时降低欧美杨I-107养分回收率,影响养分内循环。此外,连作能通过降低凋落叶中N/P和C/P,降低欧美杨I-107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影响土壤C,N,P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养分回收 欧美杨I-107 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