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血清T_3 T_4变化的临床意义——附304例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继平 李爱云 +3 位作者 范卫明 林淑芬 刘冬梅 王洪新 《天津医药》 CAS 1992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前,对非甲状腺疾病(NTI)的甲状腺激素的异常已有不少报道,但有关神经系统疾病的资料尚不多。现将本科1982~1989年收治的病例报道分析如下。
关键词 神经系统病 血清 T3 T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疾病的免疫动态观测
2
作者 高美华 邱世翠 +1 位作者 刘爱荣 段晓屹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89年第4期25-27,共3页
神经系统是一重要的特免器官,有着独特的免疫反应模式,其免疫效应物质如抗体可在神经系统独有的媒介物——脑脊液中反映出来,因而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免疫机理的探讨应集中在病灶最接近而又较易取得的脑脊液中,脑脊液Ig 的观测不仅有助于... 神经系统是一重要的特免器官,有着独特的免疫反应模式,其免疫效应物质如抗体可在神经系统独有的媒介物——脑脊液中反映出来,因而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免疫机理的探讨应集中在病灶最接近而又较易取得的脑脊液中,脑脊液Ig 的观测不仅有助于神经系统(CNS)疾病的诊断,而且有助于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及判定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本文主要对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免疫学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病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洪新 孙兆林 韩仲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94-295,共2页
目的 研究脑梗死 (CI)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1)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 10 0例CI患者不同病程血清中sICAM 1的含量 ,并与 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CI患者急性期血清sICAM 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 目的 研究脑梗死 (CI)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1)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ELISA法测定 10 0例CI患者不同病程血清中sICAM 1的含量 ,并与 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CI患者急性期血清sICAM 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在发病后 7天内明显升高 ,7~ 14天内逐渐下降 ,2 1天后逐渐恢复正常。大梗死灶组患者血清sICAM 1的浓度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CI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 1浓度明显高于无合并糖尿病患者。结论 sICAM 1与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深入研究CI后血清sIC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可溶性粘附分子 血清 SICAM-1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头痛型癫痫的多项相关因素研究与临床治疗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许继平 王令习 +2 位作者 李玉莲 颜会兰 徐天和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1年第6期1-4,共4页
本文对82例儿童头痛型癫痫相关因素做了调查,对其调查内容和各项结果经微机做了多元逐步回归处理。发现致儿童头痛型癫痫的诸多因素中,主要与遗传、颅脑外伤、高热抽风、异常分娩、五官源性疾病及颅内病变等6个因素明显相关,而与多胎、... 本文对82例儿童头痛型癫痫相关因素做了调查,对其调查内容和各项结果经微机做了多元逐步回归处理。发现致儿童头痛型癫痫的诸多因素中,主要与遗传、颅脑外伤、高热抽风、异常分娩、五官源性疾病及颅内病变等6个因素明显相关,而与多胎、年龄大呈负性相关。酰胺咪嗪和苯妥英钠治疗两组病例,经1年以上随访发现酰胺咪嗪症状控制率、EEG转为正常率均优于苯妥英钠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型 癫痫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爱云 王洪新 +3 位作者 刘庆新 孙建英 鹿树军 杨忠 《中华理疗杂志》 1998年第3期178-179,共2页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观察李爱云王洪新刘庆新孙建英鹿树军杨忠作者单位:256603山东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疗法近年来已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患[1~4]。1...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观察李爱云王洪新刘庆新孙建英鹿树军杨忠作者单位:256603山东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UBIO)疗法近年来已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患[1~4]。1991年2月至1996年9月我们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综合征 光量子疗法 UBIO 自血回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头牵引整复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120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春胜 闵凡锦 宋元禄 《颈腰痛杂志》 1998年第1期37-38,共2页
床头牵引整复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120例分析)许春胜闵凡锦宋元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好发于青壮年的多发病,常见病,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病因。其治疗方法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法两大类。非手术法中以牵引整复最常用。近年... 床头牵引整复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附120例分析)许春胜闵凡锦宋元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好发于青壮年的多发病,常见病,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病因。其治疗方法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法两大类。非手术法中以牵引整复最常用。近年来我们采用自己研制的便携式腰椎牵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骶管阻滞 床头牵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S的免疫学研究
7
作者 高美华 邱世翠 +2 位作者 段晓屹 刘爱荣 许春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2-84,共3页
本文采用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测定法(QHS)、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及 T 淋巴细胞形态学检查法对30例 GBS 患者进行系列免疫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GBS 患者血中及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增高,血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增多,C_3含量及淋... 本文采用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测定法(QHS)、单向琼脂扩散试验及 T 淋巴细胞形态学检查法对30例 GBS 患者进行系列免疫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GBS 患者血中及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增高,血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增多,C_3含量及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故认为 GBS 的发生与免疫病理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神经炎 GBS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的临床诊断 被引量:1
8
作者 苏长海 《中级医刊》 1990年第7期6-8,共3页
一、概念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 简称 MID),也可称之为脑血管性痴呆。以往把脑血管性痴呆称之为脑动脉硬化性痴呆,以后有的学者发现脑动脉硬化不是痴呆的原因,而多发性脑梗塞却是痴呆的病因,因此便称之为多发性梗塞... 一、概念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 简称 MID),也可称之为脑血管性痴呆。以往把脑血管性痴呆称之为脑动脉硬化性痴呆,以后有的学者发现脑动脉硬化不是痴呆的原因,而多发性脑梗塞却是痴呆的病因,因此便称之为多发性梗塞性痴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诊断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病人皮纹学研究
9
作者 葛如陵 范卫明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0年第2期30-32,共3页
对山东省惠民地区精神病院住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158例病人的皮纹,选其六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与郭汉璧的成人正常值付照,有其显著性差异。探索精神分裂症病人皮纹特异性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筛选诊断价值。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皮纹学 atd角 通贯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病因及影像学研究
10
作者 苏长海 陈金波 +6 位作者 刘庆新 杨忠 葛如丽 周晓生 郑麒 马贺 陈芳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05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病因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对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查体中的受检对象进行CT或MRI检查,以发现确认陈旧性梗死灶,并询问病史以排除以往有症状性脑卒中,同时进行影像学分类及病因追查。结果影像学改... 目的研究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的病因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对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查体中的受检对象进行CT或MRI检查,以发现确认陈旧性梗死灶,并询问病史以排除以往有症状性脑卒中,同时进行影像学分类及病因追查。结果影像学改变分为两类:一类是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占 90.5%,另一类是无症状性小梗死,占9.5%。前者梗死部位多在基底节、内囊、脑于;后者多在脑叶。其病因主要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及冠心病伴房颤等。结论老年人无症状性脑梗死以腔隙性梗死为多,认为CT及MRI是确认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唯一检查方法。对高危因素的老年人进行普查和积极对因治疗对预防无症状性脑梗死或症状性脑梗死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无症状性脑梗死 病因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急性突发性偏侧舞蹈和偏侧投掷运动的腔隙性脑卒中15例报告
11
作者 许继平 李玉连 +1 位作者 阮爱兰 马玉香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1年第1期24-25,共2页
以急性偏侧舞蹈和偏侧投掷为主要症状的腔隙性脑卒中比较少见,为此现将我们收治的15例结合文献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58~71岁,平均64.5岁。既往病史: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明显脑动脉硬化症者11例,2例有糖... 以急性偏侧舞蹈和偏侧投掷为主要症状的腔隙性脑卒中比较少见,为此现将我们收治的15例结合文献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58~71岁,平均64.5岁。既往病史: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明显脑动脉硬化症者11例,2例有糖尿病史,1例有TIA病史,15例中7例曾诊为冠心病。发病形式:均为突然发病,3小时内症状达高峰者10例,余5例为24小时内症状达高峰。首发症状,5例先感到患肢麻木、不适,继之出现不自主动作,6例先有持物不稳,随即出现不自主动作,2例先有短暂头痛、头晕,但均无恶心、呕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卒中 症状 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法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肠道病毒感染
12
作者 李爱云 陈宗波 +1 位作者 刘庆新 孙建英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58-558,共1页
关键词 RT-PCR 中枢神经系统 肠道病毒感染 诊断
原文传递
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病人脑脊液肠道病毒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爱云 陈宗波 +3 位作者 刘庆新 孙建英 鹿树军 周晓生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 检测肠道病毒 (EV)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致病情况 ,探讨检测EV感染的方法。方法 就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病毒培技术检测 46例无菌性脑膜炎及脑炎病人脑脊液 (CSF)标本。结果 RT PCR方法敏感特异 ;46例无菌性脑... 目的 检测肠道病毒 (EV)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致病情况 ,探讨检测EV感染的方法。方法 就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病毒培技术检测 46例无菌性脑膜炎及脑炎病人脑脊液 (CSF)标本。结果 RT PCR方法敏感特异 ;46例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急性期CSF标本中 ,31例EV阳性 (6 7 4% ) ,14例病毒培养阳性 (2 6 1% )。统计结果显示 ,RT PCR敏感性明显高于病毒培养。结论 EV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和脑炎的重要病原 ;RT PCR快速敏感特异 ,简单易行 ,易于推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肠病毒 中枢神经系统
原文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庆新 张合亮 张苏明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仅的表达及其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32例,选取手术过程中获得的血肿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E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检测缺氧...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仅的表达及其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32例,选取手术过程中获得的血肿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HE染色及TUNEL染色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出血4h,血肿周围脑组织即可见散在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神经元[(2.8±0.8)个/高倍视野],24~48h时达到高峰[(12.5±3.9)个/高倍视野],49~72h高表达持续存在[(12.2±1.8)个/高倍视野];出血4h可见神经元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出血12h可检测到明显的凋亡细胞[阳性细胞数为(11.2±4.1)个/高倍视野],24~48h凋亡细胞明显增多[(29.7±8.4)个/高倍视野],49~72h达到高峰[(33.2±4.3)个/高倍视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与凋亡细胞呈正相关性(r=0.788,t=7.02,P〈0.0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发生一系列形态学变化,其演变规律与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有密切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核蛋白质类 DNA结合蛋白质类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甘露醇和胞磷胆碱合剂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40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卫明 李爱云 +2 位作者 许继平 刘冬梅 林淑芬 《新药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5-16,共2页
本文对急性脑血管疾病40例(脑梗死37例,脑出血3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9±12a)患者用20%甘露醇250mL加胞磷胆碱0.5g静滴治疗,qd,2wk为一个疗程;并与单用甘露醇或右旋糖酐-40组(各为55例、53例)进行比较,经ridit分析,疗效明显... 本文对急性脑血管疾病40例(脑梗死37例,脑出血3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59±12a)患者用20%甘露醇250mL加胞磷胆碱0.5g静滴治疗,qd,2wk为一个疗程;并与单用甘露醇或右旋糖酐-40组(各为55例、53例)进行比较,经ridit分析,疗效明显优于后2组(P<0.05,及0.01)。作者认为该药可作为治疗脑血管疾病急性期首选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胞磷胆碱 甘露醇
原文传递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洪新 孙兆林 韩仲岩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2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 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 (ELISA)法测定了 5 0例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 - 1的含量 ,并与30例不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及正常人 30例...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 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 (ELISA)法测定了 5 0例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sICAM - 1的含量 ,并与30例不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及正常人 30例比较。结果 合并糠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 - 1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 ,也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 (P <0 .0 5 )。结论 糖尿病病人sICA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可溶性粘附分子 糖尿病 含量 血清
原文传递
高血压、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4
17
作者 王洪新 韩仲岩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2年第6期364-365,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6 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 ,对其血压血糖、血脂及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  6 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伴高血压者 5 5例 ,其中 4 2例收缩压低于 2 0k... 目的 探讨高血压、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6 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 ,对其血压血糖、血脂及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  6 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伴高血压者 5 5例 ,其中 4 2例收缩压低于 2 0kPa ,舒张压大于 12kPa ,脉压差大于 4kPa,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合并糖尿病者 35例 ,对照组仅仅 15例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适当控制血压 ,降低血糖有助于预防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脑卒中
原文传递
老年人低颅压性脑出血21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长海 李爱云 +3 位作者 许春胜 刘冬梅 王立军 孙建英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6-106,共1页
老年人低颅压性脑出血21例分析苏长海,李爱云,许春胜,刘冬梅,王立军,孙建英正常情况下,侧卧位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压力为0.98~1.47kPa(100~150mmH2O,1kPa=102.04mmH2O),如超过1.9... 老年人低颅压性脑出血21例分析苏长海,李爱云,许春胜,刘冬梅,王立军,孙建英正常情况下,侧卧位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压力为0.98~1.47kPa(100~150mmH2O,1kPa=102.04mmH2O),如超过1.96kPa(200mmH2O)则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低颅压性 脑出血
原文传递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34例临床与CT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长海 李爱云 +6 位作者 范卫明 许春胜 刘冬梅 曹秋云 王洪新 王立军 刘庆新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6期350-351,共2页
以往认为腔隙综合征是腔隙性梗塞所致,自CT应用之后,陆续发现脑内小量出血也可引起类似腔隙性梗塞的表现,有人称之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近几年来,我们共收治34例,现结合CT诊断分析如下。
关键词 腔隙综合征 出血 CT
原文传递
阿米替林治疗慢性非器质性头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继平 李玉莲 +1 位作者 阎惠兰 王胜杰 《新药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2-43,共2页
本文讨论了单用阿米替林治疗慢性非器质性头痛的临床效果。经随访发现该药对非器质性头痛的有效率为75%,有阳住家族史者效果为好,并有一定预防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笔者认为,在目前治疗慢性非器质性头痛的药物尚不多的情况下,该药亦... 本文讨论了单用阿米替林治疗慢性非器质性头痛的临床效果。经随访发现该药对非器质性头痛的有效率为75%,有阳住家族史者效果为好,并有一定预防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笔者认为,在目前治疗慢性非器质性头痛的药物尚不多的情况下,该药亦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替林 头痛 抗抑郁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