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资料去噪方法综合评述 被引量:36
1
作者 张军华 吕宁 +1 位作者 田连玉 雷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121-127,共7页
无论是叠前还是叠后,地震资料去噪都是处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地球物理界积累和开发的去噪软件已越来越多。对各种去噪方法进行分门别类,阐述其基本原理、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及发展前景,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指... 无论是叠前还是叠后,地震资料去噪都是处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地球物理界积累和开发的去噪软件已越来越多。对各种去噪方法进行分门别类,阐述其基本原理、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及发展前景,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际指导意义。本文从噪声的特征出发,首先对地震资料噪声进行了分类;然后综合评述了目前实际生产中常用的几种去噪方法,包括频率域滤波、频率—波数域滤波、频率—空间域滤波、Radon变换、聚束滤波、基于小波分解和重建的去噪方法等;最后还指出了去噪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空间域 RADON变换 聚束滤波 小波变换 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y近似的弹性波阻抗方程及反演 被引量:66
2
作者 王保丽 印兴耀 张繁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5-439,共5页
为得到更准确的岩石物理参数数据体,减小计算误差的累积效应,人们希望通过某种方法直接提取岩石物理参数。用Connolly的弹性阻抗(EI)公式进行反演只能直接得到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的信息,再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弹性参数,而且不同角度的弹... 为得到更准确的岩石物理参数数据体,减小计算误差的累积效应,人们希望通过某种方法直接提取岩石物理参数。用Connolly的弹性阻抗(EI)公式进行反演只能直接得到纵、横波速度和密度的信息,再通过计算得到相应的弹性参数,而且不同角度的弹性阻抗的量纲不统一。本文针对Connolly方法的不足,通过Gray近似把佐普里兹方程表示为反射系数是剪切模量μ、拉梅系数λ和密度ρ的函数,提出了以Gray的AVO近似方程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弹性波阻抗反演公式,并对该公式进行了标准化以实现不同角度的弹性波阻抗间量纲的统一。文中用标准化后的弹性波阻抗反演公式对A地区的实际地震数据进行了反演,从反演得到的弹性阻抗数据体中可直接提取剪切模量μ、拉梅系数λ,表明用文中方法提取弹性参数更加稳定、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y近似 弹性阻抗反演 标准化 拉梅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角地震反射数据特征及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孙成禹 倪长宽 +1 位作者 李胜军 张玉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9,共6页
本文从Zoeppritz方程出发,讨论了广角地震反射数据的振幅和相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选用单一界面模型和薄储层模型,说明广角反射与小角度反射在地震道集上的主要区别,进而阐述了广角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和相位校正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具... 本文从Zoeppritz方程出发,讨论了广角地震反射数据的振幅和相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选用单一界面模型和薄储层模型,说明广角反射与小角度反射在地震道集上的主要区别,进而阐述了广角地震数据进行时差校正和相位校正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校正方法。通过对一个四层介质模型的广角反射道集进行时差校正和相位校正,分析了均方根速度等因素对校正效果的影响,并对校正后的道集做了叠加。经理论研究和模型试验分析,得出了广角地震数据校正的特点和值得注意的问题,为广角地震勘探数据处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角反射 ZOEPPRITZ方程 时差校正 相位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地震属性优化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42
4
作者 印兴耀 孔国英 张广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9-183,124-125+246,共8页
传统的基于线性变换的主成分分析法(PCA)是一种有效的地震属性降维优化方法。但是,当原始数据中存在非线性属性时,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主成分就不能反映这种非线性属性。而核主成分分析(KPCA)则是一种基于原始数据的非线性变换,它可以... 传统的基于线性变换的主成分分析法(PCA)是一种有效的地震属性降维优化方法。但是,当原始数据中存在非线性属性时,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主成分就不能反映这种非线性属性。而核主成分分析(KPCA)则是一种基于原始数据的非线性变换,它可以提取出数据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从方法原理概述入手,分析了一般主成分分析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存在的不足,阐述了基于核函数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并将其首次应用于地震属性的降维优化中。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核函数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具有优秀的特征提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降维优化 主成分分析(PCA) 核函数 核主成分分析(K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技术识别与描述超薄储层的潜力与局限 被引量:24
5
作者 杜世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2-662,共11页
鉴于目前石油行业广泛使用综合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学科数据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事实,明确开发地震 方法与技术的性质及其使用范围,以避免地质决策失误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有必要对开发地震方法中的某些应 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进... 鉴于目前石油行业广泛使用综合地质、测井、地震等多学科数据建立储层地质模型的事实,明确开发地震 方法与技术的性质及其使用范围,以避免地质决策失误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有必要对开发地震方法中的某些应 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条件进行深入的基础性研究。文中对以下涉及开发地震方法的技术基础问题进行了 探讨:①讨论了介质的不均质尺度与用于探测的地震波波长的关系;②讨论了作为储层研究目标的地质-地球 物理模型,认为地质层序体及其旋回性结构的地震响应将构成新的旋回性地震层序模型;③讨论了地震数据对 层序体的分辨能力,认为要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应使地震信号频带按层序级别的频率间隔跳跃式地向高频扩 展,否则改进的分辨率是无意义的;④讨论了储层目标地震信号的频率选择问题,认为检测不同尺度的反射目 标,选择的接收方法也应不同,厚层应利用低频频段,薄层应利用高频频段;⑤提出了多尺度目标识别依据,不 同尺度地质体其地震响应的响应频率不同、在频率轴上成像位置不同,通过使用有选择的处理系统,可以识别 与描述不同尺度的地质体;⑥讨论了高分辨率开发地震技术的研究步骤、层序框架下的地震解释思路,探讨了 不同研究尺度的多学科数据集合问题,指出了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技术 储层识别 储层描述 介质不均质尺度 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频率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