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白菜抗根肿病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栓桃 王树彬 +4 位作者 王荣花 张志刚 李巧云 王立华 赵智中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6-164,共9页
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侵染大白菜以及其它十字花科作物根部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该病害随着农业机械跨区域作业的实施等逐年加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十字花科作物的安全生产。开发与抗根肿病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标记辅... 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侵染大白菜以及其它十字花科作物根部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该病害随着农业机械跨区域作业的实施等逐年加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十字花科作物的安全生产。开发与抗根肿病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标记辅助选择培育高效抗根肿病大白菜新品种是应对根肿病危害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大白菜抗根肿病QTL定位和分子标记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已经定位23个抗病位点,开发60多个连锁标记,尤其大白菜参考基因组序列的发布,大大促进了抗根肿病功能基因的鉴定,目前已经克隆鉴定了3个功能基因。本文对抗根肿病位点的特点、紧密连锁分子标记在最新版大白菜参考基因组中的物理位置、候选基因图位克隆情况以及潜在候选基因筛选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讨论了抗病育种存在的难题,并对下一步抗病研究重点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制大白菜持久抗根肿病新种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芸薹根肿菌 抗性位点 分子标记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雄性不育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俊峰 兰成云 +4 位作者 孙杨 吕晓惠 朱娇 马蕾 韩伟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159-162,共4页
Ogura类型雄性不育是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最深入、最优秀的材料。本文总结了Ogura雄性不育主控基因orf138在细胞学、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Ogura类型雄性不育在萝卜育种领域的研究现状,指明了orf138研究在今后萝... Ogura类型雄性不育是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最深入、最优秀的材料。本文总结了Ogura雄性不育主控基因orf138在细胞学、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Ogura类型雄性不育在萝卜育种领域的研究现状,指明了orf138研究在今后萝卜杂交育种研究中的方向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Ogura雄性不育 ORF138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分子纳米孔测序技术揭示大白菜抽薹期全长转录组差异的复杂性
3
作者 王树彬 张志刚 +5 位作者 王荣花 李巧云 王立华 胡新新 赵智中 刘栓桃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共12页
为了解春白菜抽薹相关转录组的结构和表达差异,采用单分子纳米孔测序技术对早抽薹材料He102与晚抽薹材料06-247带叶片的花序轴进行了全长转录组分析。与大白菜参考基因组V3.0比对后,He102与06-247分别得到了6051557条和4844987条有效读... 为了解春白菜抽薹相关转录组的结构和表达差异,采用单分子纳米孔测序技术对早抽薹材料He102与晚抽薹材料06-247带叶片的花序轴进行了全长转录组分析。与大白菜参考基因组V3.0比对后,He102与06-247分别得到了6051557条和4844987条有效读段以及37309条和30415条非冗余全长转录本。两材料中共鉴定到46485个非冗余基因,其中包括1688个新基因。从He102与06-247中分别鉴定出2421个和993个独有的可变剪切事件,内含子保留是最常见的可变剪切类型;分别鉴定到3286个和2646个独有的可变多聚酰胺酸位点。共筛选出453个lncRNA,80%以上的lncRNA属于基因间区非编码RNA,分别鉴定到81个和55个He102和06-247独有的lncRNA。在两材料中筛选到519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He102中上调的有2453个,下调的有2744个,结合功能富集分析获得了41个与抽薹有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抽薹期大白菜材料转录组在结构和表达上存在复杂的差异,这为阐释大白菜抽薹分子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 单分子纳米孔测序技术 大白菜 抽薹期 全长转录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新收集大白菜杂交种DNA指纹构建及其与已有种质的亲缘关系分析
4
作者 刘栓桃 王立华 +4 位作者 张志刚 王荣花 王树彬 李巧云 赵智中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18,共5页
为了不断充实大白菜杂交种DNA指纹数据库,了解新收集种质与已有种质的亲缘关系并加以快速利用,本研究利用前期开发的大白菜杂交种指纹构建核心引物,对新收集的8个大白菜杂交种进行PCR扩增,构建了8个新杂交种的DNA指纹,丰富了大白菜杂交... 为了不断充实大白菜杂交种DNA指纹数据库,了解新收集种质与已有种质的亲缘关系并加以快速利用,本研究利用前期开发的大白菜杂交种指纹构建核心引物,对新收集的8个大白菜杂交种进行PCR扩增,构建了8个新杂交种的DNA指纹,丰富了大白菜杂交种DNA指纹数据库。采用MEGA7.0软件对新品种和已有品种及育种材料的指纹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发现新收集品种与之前收集的品种或创制的材料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完全相同。这表明新收集的品种与之前创制的材料或收集的品种有不同的遗传背景,可以作为新种质加以利用来拓宽现有种质的基因谱。同时也表明,DNA指纹技术可以用于对不同种质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杂交种 DNA指纹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LACS家族基因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荣花 王树彬 +4 位作者 刘栓桃 张志刚 李巧云 王立华 赵智中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共9页
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LACS)能催化游离的脂肪酸形成酰基辅酶A,是脂肪酸激活、转运、氧化及储存脂合成等生化途径的关键酶,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大白菜LACS家族基因成员,分析其亲缘关系、蛋白质... 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LACS)能催化游离的脂肪酸形成酰基辅酶A,是脂肪酸激活、转运、氧化及储存脂合成等生化途径的关键酶,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大白菜LACS家族基因成员,分析其亲缘关系、蛋白质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关系、基因结构、蛋白保守结构域和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从大白菜全基因组共鉴定到13个BrLACS基因成员,分成4组,不均匀地分布在7条染色体和1个Scaffold上。BrLACSs的蛋白长度和分子量分别为199~1 072 aa和23.10~121.10 kDa。与拟南芥AtLACS1、AtLACS5和AtLACS6共线性的BrLACS基因发生了扩张,出现了双拷贝(BrLACS5a、BrLACS5b和BrLACS6a、BrLACS6b)及三拷贝(BrLACS1a、BrLACS1b和BrLACS1c)。表达模式分析表明,BrLACS4和BrLACS8基因在大白菜不同器官/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尤其在控制花器官蜡质性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有蜡粉大白菜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无蜡粉大白菜。本研究结果为解析大白菜LACS基因在控制大白菜蜡质性状中的分子机制和指导大白菜亮绿种质资源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LACS家族 蜡质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肥丰缺对大蒜产量及NPK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永腾 刘文宝 +4 位作者 刘希柱 张敏 王贻鸿 张卫华 高旭利 《山东农业科学》 2019年第5期106-108,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丰缺对大蒜产量及NPK元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常规氮磷钾全量施肥处理,缺施氮磷钾肥减少蒜薹和蒜头的产量,缺氮影响最大,缺磷次之,缺钾影响最小;同样,缺施氮磷钾肥会影响大蒜对N、P、K的利用率,缺施...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丰缺对大蒜产量及NPK元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常规氮磷钾全量施肥处理,缺施氮磷钾肥减少蒜薹和蒜头的产量,缺氮影响最大,缺磷次之,缺钾影响最小;同样,缺施氮磷钾肥会影响大蒜对N、P、K的利用率,缺施氮肥降低大蒜对P和K的利用率;缺施磷肥增加N的利用率,对K的利用率影响不大;缺施钾肥降低N的利用率,对P的利用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NPK 产量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杂交新组合ZF006未成熟杂交种纯度分子标记快速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栓桃 张志刚 +3 位作者 王立华 王荣花 李巧云 赵智中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1期31-36,共6页
为在大白菜种子收获前提早鉴定杂交种纯度,使新组合顺利进行品种登记、新品种种子提早上市销售,本研究以新组合ZF006及其双亲为试材,对ZF006杂交种试配阶段双亲二级侧枝上近、中及远端3个部位的未成熟种子进行了离体诱导和单棵幼苗DNA... 为在大白菜种子收获前提早鉴定杂交种纯度,使新组合顺利进行品种登记、新品种种子提早上市销售,本研究以新组合ZF006及其双亲为试材,对ZF006杂交种试配阶段双亲二级侧枝上近、中及远端3个部位的未成熟种子进行了离体诱导和单棵幼苗DNA提取。同时,采用20对均匀分布于大白菜基因组的InDel标记对双亲进行多态性引物的筛选,共筛选到8对双亲间有多态性的引物,选择其中4对共显性且条带清晰的InDel引物用于杂交种纯度鉴定。结果表明:双亲二级侧枝上不同部位的未成熟杂交种离体诱导萌发率有较大差异,近端和中端的种子离体诱导萌发率较高,远端的种子离体诱导萌发率较低;亲本P1的二级侧枝近、中及远端未成熟种子的杂交率分别是87.96%、97.45%和94.44%,而亲本P2的则明显低于P1对应部位的种子,分别是71.53%、90.37%和90.00%,总体上,P1收获的种子杂交率为92.49%,而亲本P2的为80.52%,双亲混收的杂交率则为86.54%。综上结果,单收和混收杂交种的纯度均未达到98%的国家标准,提示新组合ZF006双亲有必要在自交不亲和性方面继续加以改进。而本研究构建的未成熟大白菜杂交种纯度快速鉴定技术,对大白菜种业企业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以及提高经营效益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杂交组合 未成熟种子 纯度 分子标记 快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