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照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蒋萍萍 《医学综述》 2014年第13期2478-2479,共2页
目的 分析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单县中心医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间就诊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7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卡马西平组(n=47)和加巴喷丁组(n=50),卡马西平组患者采用卡马西... 目的 分析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单县中心医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1月间就诊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7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卡马西平组(n=47)和加巴喷丁组(n=50),卡马西平组患者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初始剂量0.1g/d,逐步增加至维持量0.6~0.9 g/d),加巴喷丁组患者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初始剂量0.3g/d,逐步增加至维持量3.6 g/d).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价,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的VAS评分,同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4周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卡马西平组的有效率为68.1%(32/47),加巴喷丁组的有效率为90.0%(45/50),且卡马西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2%,加巴喷丁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加巴喷丁 卡马西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囊肿的CT、MRI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时一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1期1667-1667,1670,共2页
关键词 骶神经根囊肿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秦保健 李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本院就诊并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24例,按是否合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进展组(n=37例)和非进...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本院就诊并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24例,按是否合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进展组(n=37例)和非进展组(n=187),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吞咽障碍、昏迷、心源性脑梗死是诱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诱发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较多,溶栓前加强相关检查,同时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从而缓解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治疗面神经炎45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时一允 孟祥雨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共1页
关键词 面神经炎 甘露醇 多元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癫痫患者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坤 尘丹 穆卫卫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0期122-126,共5页
目的分析单一用药(卡马西平)与联合用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方案对早期癫痫疾病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2月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早期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落实治疗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单一用药组50... 目的分析单一用药(卡马西平)与联合用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方案对早期癫痫疾病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2月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早期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落实治疗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单一用药组50例(卡马西平),联合用药组50例(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基本治疗指标、认知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神经传导速度差异。结果干预后,联合用药组治疗有效度、认知功能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单一用药组,丙二醛、过氧化物酶低于单一用药组,神经传导速度快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每日癫痫发作频次少于单一用药组,持续时间短于单一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癫痫的形成对于患者的机体健康、生活及工作等方面非常不利,为达到高效且安全的治疗目的建议采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方案,此方案既可改善氧化应激水平,还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治疗效果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用药 治疗效果 丙戊酸钠 早期癫痫 卡马西平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张文华 牛玉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第17期2280-2281,共2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常见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方法:将随机选取的全部急性脑梗死分为初发组与复发组,分别检查两组病人的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T3、T4、TSH)、颈动脉B超,尽量动员病人做头...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常见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脑梗死的复发。方法:将随机选取的全部急性脑梗死分为初发组与复发组,分别检查两组病人的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T3、T4、TSH)、颈动脉B超,尽量动员病人做头颅MRI及MRA、头颈部CTA,记录病人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发病时的感染史,计算病人的平均年龄。结果:复发组的平均年龄大于初发组,烟龄长于初发组,复发组糖尿病发生率及患病时间均高于初发组,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率低于初发组,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初发组;复发组TT3、FT3与初发组比较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吸烟、感染,特别甲状腺功能减低与脑梗死的复发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初戴全口义齿行口腔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国存 鹿时刚 孙慧斌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寻找缩短牙槽嵴低平老年患者初戴全口义齿适应期的方法,尽早恢复咀嚼、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牙槽嵴低平老年人初戴全口义齿47例,年龄62-72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两组,实验组24例,初戴全口义齿进行口腔康复训练;对照组23例... 目的:寻找缩短牙槽嵴低平老年患者初戴全口义齿适应期的方法,尽早恢复咀嚼、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择牙槽嵴低平老年人初戴全口义齿47例,年龄62-72岁,平均68岁,随机分两组,实验组24例,初戴全口义齿进行口腔康复训练;对照组23例,常规戴牙。分别行两组戴牙1周、5周吞咽功能、咀嚼效率、满意度统计数据分析。结果:两组戴牙统计数据分析,1周、5周时吞咽功能、咀嚼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周时P<0.01,5周时P<0.05);1周时固位、咀嚼、语言、舒适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坚固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周时固位、舒适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语言、外观、坚固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槽嵴低平老年患者初戴全口义齿行口腔康复训练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吞咽功能,提高咀嚼效率和满意度,缩短适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 初戴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对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法勤 邵明举 邵素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血糖控制与否对合并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远期的影响。方法:43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24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19例血糖始终未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均进行正确康复训练,以运动功能评分作为评定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糖尿病血糖控制与否对合并缺血性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远期的影响。方法:43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24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19例血糖始终未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均进行正确康复训练,以运动功能评分作为评定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年后随访结束时,两组病人运动功能评分的提高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糖控制组较血糖未控制组运动功能提高更显著,长期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梗塞 运动功能康复 远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再修复全口义齿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国存 鹿时刚 张丽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第4期61-63,共3页
针对影响老年患者再修复全口义齿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总结分析,表明改善患者自身条件,调整老年患者的心理,了解老年患者的审美观,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和修复技术,做好医患沟通和健康教育,争取患者周围人的合作,才能提高老人再修复全口义齿... 针对影响老年患者再修复全口义齿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总结分析,表明改善患者自身条件,调整老年患者的心理,了解老年患者的审美观,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和修复技术,做好医患沟通和健康教育,争取患者周围人的合作,才能提高老人再修复全口义齿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全口义齿 再修复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慧医联体平台的延续护理新方案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单士芹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年第7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智慧医联体平台的延续护理新方案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6月—11月收治的12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 目的探讨基于智慧医联体平台的延续护理新方案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6月—11月收治的12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智慧医联体平台的延续护理新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吞咽功能、生活能力、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智慧医联体平台的延续护理新方案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功能、提升生活能力,并有效降低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医联体平台 延续护理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居家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时一允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9期3035-3036,共2页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对6个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合并有效率是对...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对6个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合并有效率是对照组的4.85倍,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合并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和相对安全性,并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残疾,疗效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脑梗死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贝那普利片方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价值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安艳红 刘中杰 孟素秋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第12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贝那普利片方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价值。方法挑选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2021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肾内科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1∶1分配法”将对象分成常规组、观察组,每组40... 目的分析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贝那普利片方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价值。方法挑选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2021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肾内科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数字1∶1分配法”将对象分成常规组、观察组,每组40例。予以常规组贝那普利片治疗方案,予以观察组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贝那普利片治疗方案,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肾功能指标、机体炎症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结果相较常规组,观察组血糖水平、肾功能指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常规组,观察组机体炎症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常规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贝那普利片方案治疗下,可促进血糖平稳,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 羟苯磺酸钙胶囊 贝那普利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48例疗效观察
13
作者 刘中杰 《系统医学》 2022年第3期115-118,130,共5页
目的分析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LM-WHC)对于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48例脑血栓患者的情况。以随机数字表法为标准,A组24例采取奥扎格雷联合LM-WHC治疗,B组2... 目的分析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LM-WHC)对于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48例脑血栓患者的情况。以随机数字表法为标准,A组24例采取奥扎格雷联合LM-WHC治疗,B组24例采取奥扎格雷单纯化治疗。对比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情况、神经功能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B组为62.50%,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9,P=0.016)。治疗前,对比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的A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A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5,P=0.001)。A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17%,B组为33.33%,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3,P=0.027)。A组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33%,B组为33.33%,A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7,P=0.033)。结论为脑血栓患者实行奥扎格雷联合LM-WHC治疗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其神经功能,且能抑制不良反应和远期并发症,利于治疗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 低分子肝素钙 脑血栓 血流动力学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纤酶联合复方丹参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时一允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1年第7期607-607,共1页
急性脑梗塞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类型,约占80%,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脑血栓形成后,超早期溶栓治疗可使血管再通,是最合理的治疗措施。笔者用降纤酶与复方丹参联用与单用降纤酶相对照,通过D二聚体测定以观察血管再通率,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治疗措施 急性脑梗塞 复方丹参 降纤酶 血管再通 联合 临床观察 常见类型 合理 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超时间窗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文华 孙冠军 +2 位作者 崔海峰 孙爱云 孙正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8期792-793,795,共3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超时间窗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溶栓组52例和对照组47例,并依据溶栓治疗时间将溶栓组分为2个亚组,发病时间〉4.5~7.0h37例为溶栓A组,≥3.0~4.5h15例为溶栓B...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超时间窗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溶栓组52例和对照组47例,并依据溶栓治疗时间将溶栓组分为2个亚组,发病时间〉4.5~7.0h37例为溶栓A组,≥3.0~4.5h15例为溶栓B组;溶栓A、B组均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照组应用拜阿司匹林及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h和1、7、14d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ike Scale,NIHSS)评分及90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溶栓组治疗后1hNIHSS评分即降低(P〈0.05),14d时降低更明显(P〈0.01),对照组仅在治疗后7、14d有所降低(P〈0.05);溶栓A、B组治疗后1h及1、7、14d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90dMRS评分溶栓组(A组为1.5±0.3,B组为1.7±0.2)明显低于对照组(2.5±0.5)(P〈0.05),溶栓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溶栓A组并发脑出血率(2.7%)与对照组(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超时间窗(4.5~7.0h)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超时间窗
原文传递
溶栓前应用依达拉奉预防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好转后恶化(DFI)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文华 刘中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B04期220-220,共1页
目的研究溶栓前应用依达拉奉预防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好转后恶化(DFI)的临床效果.方法拟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均符合溶栓条件(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随机分组为溶栓前应用依达拉奉联合rt-PA(阿替谱酶)治疗... 目的研究溶栓前应用依达拉奉预防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好转后恶化(DFI)的临床效果.方法拟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均符合溶栓条件(2010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随机分组为溶栓前应用依达拉奉联合rt-PA(阿替谱酶)治疗A组及单纯应用rt-PA治疗B组,年龄拟选在40-80岁,发病时间拟定3-4.5小时内.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合并的基础疾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两组病人发生DFI的例数及百分比,出现DFI的病因,比较溶栓前后的神经功能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溶栓前均有所减轻,A组更明显.2.A组病人发生DFI的比率为5.7%,B组为25%,(国外报道13-17%).3.A 组预后明显好于B组.结论溶栓前应用依达拉丰能够有效预防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好转后恶化(DFI)的发生,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丰 溶栓前 脑卒中 RT-PA 好转后恶化(DFI)
原文传递
丁苯酞治疗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研究
17
作者 刘中杰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丁苯酞在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 探讨丁苯酞在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MoCA及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DNF、Lp-PLA_(2)及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丁苯酞应用在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丁苯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