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岛素泵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传令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6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诊急救对策。方法200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100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急救治疗,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酮转阴时... 目的探讨研究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诊急救对策。方法200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各100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急救治疗,研究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酮转阴时间、尿酮转阴时间。结果对比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5.12±1.79)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为(6.56±3.11)mmol/L,均明显低于对比组的(7.45±2.37)、(9.23±3.14)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酮转阴时间为(17.21±5.34)h,尿酮转阴时间为(17.33±5.32)h,均明显短于对比组的(28.45±10.89)、(27.24±9.56)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疗效显著,能较快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以及代谢异常的病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泵 急诊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血液灌流法在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急诊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9
2
作者 刘传令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5期32-34,共3页
目的评价血液流灌法在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急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64例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血液灌流法治疗。对比两组平均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生理指... 目的评价血液流灌法在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急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64例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血液灌流法治疗。对比两组平均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生理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8.6±2.1)h及平均住院时间(5.4±2.6)d均短于对照组的(15.3±4.2)h、(10.5±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理指标DBP(121.3±22.1)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110.2±19.2)mm Hg,BCP(82.4±10.6)mm Hg、PaO_2(10.2±0.5)kPa、PaCO_2(5.0±0.2)kPa、HR(65.1±5.3)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89.7±16.8)mm Hg、(10.9±1.6)kPa、(5.4±0.8)kPa、(69.8±7.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灌流法联合基础治疗在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急诊治疗中效果确切,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还能让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迅速恢复正常,减少并发症情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流灌法 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预防性应用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传令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7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胺碘酮的预防性应用效果。方法 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Excel随机函数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院前急救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组则静脉推注胺碘酮。比较两组恶性心律失常率、死亡率、心...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胺碘酮的预防性应用效果。方法 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Excel随机函数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院前急救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组则静脉推注胺碘酮。比较两组恶性心律失常率、死亡率、心肌梗死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除颤次数、血气指标。结果治疗组恶性心律失常率13.46%、死亡率3.85%、心肌梗死复发率1.92%均低于对照组的30.77%、15.38%、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2%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除颤次数(1.29±0.61)次少于对照组的(3.71±0.69)次,且氧分压(PaO2)为(76.23±5.87)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69.41±5.69)mm 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60.12±5.28)mm Hg低于对照组的(67.27±5.13)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中预防性应用胺碘酮能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恶性心律失常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 胺碘酮 预防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传令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4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奇偶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支架植入成功率、ST抬高段下降≥50%比例及2 h内胸痛胸闷症状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0例,对照组患者死亡4例(13.79%),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后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