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地质信息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省济宁市为例
1
作者 杨坤朋 胡波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6期36-44,共9页
城市地质信息平台建设是推动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众多城市已成功构建或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地质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城市地质调查与研究成果的统筹管理、应用及共享服务,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 城市地质信息平台建设是推动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众多城市已成功构建或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地质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了城市地质调查与研究成果的统筹管理、应用及共享服务,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也存在重展示轻应用、与其他平台缺乏集成、对新技术应用探索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共性问题。济宁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遵循“一库、一平台、三服务、N应用”的架构设计,推出了“资源利用一键分析、用地选址地质体检、灾害应急三维指挥”等特色应用,为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及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便捷的地质数据应用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 信息平台 大数据 辅助决策 地质体检 山东济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InSAR与实测数据的矿区地表大量级沉陷监测方法
2
作者 王道顺 薄怀志 +2 位作者 孙建 张娟 陈艳红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3,18,共7页
针对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难以获取矿区大量级沉陷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大量级沉陷InSAR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矿区时序InSAR累计沉降盆地,然后基于InSAR最大形变监测梯度确定融合边界,最后利用... 针对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难以获取矿区大量级沉陷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实测数据的大量级沉陷InSAR监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矿区时序InSAR累计沉降盆地,然后基于InSAR最大形变监测梯度确定融合边界,最后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将实测数据和InSAR监测结果融合,完整获取矿区的大量级沉陷盆地。以山东某矿3308工作面为研究区域进行监测,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矿区大量级沉陷盆地连续完整,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与实际开采情况相符,与水准实测数据相比,融合结果的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73.2和111.6 mm,可获取更为完整准确的矿区沉陷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级沉陷 INSAR 实测数据 沉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塌陷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杨坤朋 《山东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146-150,共5页
针对煤矿企业在采煤塌陷地管理与治理工作中存在信息统计不准确、缺少空间位置关联等问题,该文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和WebGIS技术构建采煤塌陷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了采煤塌陷地数据建库工艺流程,研制了大数据分析、一张图应用、信... 针对煤矿企业在采煤塌陷地管理与治理工作中存在信息统计不准确、缺少空间位置关联等问题,该文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建库技术和WebGIS技术构建采煤塌陷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了采煤塌陷地数据建库工艺流程,研制了大数据分析、一张图应用、信息管理、统计分析、移动端应用、运维管理等应用功能,为煤矿企业采煤塌陷地信息管理从报表管理到采用信息化手段带图管理的转变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信息管理 一张图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级实景三维模型色彩均衡方法实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伟 张红月 +1 位作者 孙衍建 龙飞 《山东国土资源》 2021年第7期86-90,共5页
自2020年起各省相继启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小面积单一场景实景三维建模向地区级全域实景三维建模转变成为一种常态,因量变引起的小区域建模中易被忽略的技术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三维模型成果色彩不均衡问题。由于采集设备、天气情况... 自2020年起各省相继启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小面积单一场景实景三维建模向地区级全域实景三维建模转变成为一种常态,因量变引起的小区域建模中易被忽略的技术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三维模型成果色彩不均衡问题。由于采集设备、天气情况、地形地貌及航摄状态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地区级实景三维模型成果整体的目视效果往往存在差异。本文以济宁市主城区实景三维建模项目为例,探讨地区级实景三维模型成果色彩均衡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基于模型纹理贴图色彩均衡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模型成果整体的目视效果,同时相较于基于原始影像预处理的模型色彩均衡方法,该方法效率提高了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模型 纹理贴图 目视效果 色彩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工作面开采下的矿区地表沉陷InSAR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红月 王道顺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4-192,共9页
针对相邻工作面重复开采条件下地表形变复杂和常规D-InSAR方法易受时间去相关和大气延迟等因素影响的问题,以东滩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SBAS-InSAR方法对40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时序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的年均沉降速率和时序累计沉降量,... 针对相邻工作面重复开采条件下地表形变复杂和常规D-InSAR方法易受时间去相关和大气延迟等因素影响的问题,以东滩煤矿为研究对象,采用SBAS-InSAR方法对40景Sentinel-1A数据进行时序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的年均沉降速率和时序累计沉降量,并对形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303相邻工作面的采动对已采工作面影响效果显著,相邻工作面开采条件下地表沉陷速率快、范围广、沉陷盆地形状不规则,6303工作面在走向和倾向上的沉降量差异明显,表现出非对称性特征;InSAR技术能够效监测到矿区相邻工作面开采的地表沉陷现象,可为类似复杂开采条件下的矿区地表形变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相邻工作面 开采沉陷 沉陷盆地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以济宁市兖州区为例
6
作者 李靖宇 朱英红 杨坤朋 《信息化研究》 2023年第4期73-78,共6页
文章针对兖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实际工作需要,以夯实数据底座、创新平台建设、赋能多维场景为建设思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依托,开发了兖州区自然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本文详细阐述了平台的建... 文章针对兖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实际工作需要,以夯实数据底座、创新平台建设、赋能多维场景为建设思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依托,开发了兖州区自然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本文详细阐述了平台的建设目标、数据体系设计、总体架构以及功能实现。实践证明,通过该平台业务一键分析、带图协同管理以及特色功能应用的建设,有效提升了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数据支撑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业务协同能力和智能监测能力,以数字化推动全区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一张图 数字化 地理信息系统 平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滤波算法的湖区点云处理及应用
7
作者 张红月 石信肖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3-133,共11页
湖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环境资源,获取该区域高精度地形对于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有着重要意义。为获取湖区高精度地形数据,研究点云数据下的多种滤波方法。同时考虑到渐进加密三角网滤波和布料模拟滤波本身的特性,为减少种子点选取以及... 湖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环境资源,获取该区域高精度地形对于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有着重要意义。为获取湖区高精度地形数据,研究点云数据下的多种滤波方法。同时考虑到渐进加密三角网滤波和布料模拟滤波本身的特性,为减少种子点选取以及地形起伏对滤波算法的影响,引入渐进加密三角网滤波和布料模拟滤波融合滤波方法,借助噪声点约束,分别处理大尺度和小尺度噪声,得到较为干净的点云,随后采用CSF多尺度获取待定种子点,以TPS插值的方式完成最终种子点的获取,最后进行三角网加密得到地面点。以微山岛3处特殊区域(建筑区、植被区、鱼塘区)为例分别进行测试分析,比较分析了3种方法的适用性。其中使用融合滤波算法的3组数据总体误差为0.19%、2.96%和7.32%,相较于PSD和CSF滤波算法的总误差分别减小了22.44%和3%,13.57%和1.39%,24.02%和14.14%。虽然在鱼塘区3种算法的总误差有所增加,但融合滤波算法精度仍为最优,结果表明融合滤波方法精度最高,更适用于多类型复杂区域的点云滤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 无人机 湖区 滤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