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院血培养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张晓晗 王晓飞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5年第2期45-51,共7页
目的:分析巨野县人民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加强病原菌的耐药监测,为临床经验性治疗血流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间送检的血培养信息,分析血流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科... 目的:分析巨野县人民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加强病原菌的耐药监测,为临床经验性治疗血流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9年1月-2023年12月间送检的血培养信息,分析血流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科室、感染部位、病死率及药敏等结果。结果:2019年1月-2023年12月这5年内的血培养阳性率15.7%,606例患者中,男性331例,女性275例,年龄小于等于18岁8例,占1.3%,19~60岁188例,占31.0%,大于60岁410例,占67.7%。住院期间死亡21例,病死率3.5%。最常见的继发血流感染的部位是肺部感染(238例,39.2%),其次是泌尿道感染(136例,22.4%)。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为主(135例,22.3%),其次是呼吸内科(99例,16.3%),肿瘤科(51例,8.4%)等。606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439,72.4%),革兰氏阳性菌(131,21.6%),真菌(14,2.3%),厌氧菌(22,3.6%)。居于前五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40.1%)、肺炎克雷伯菌(9.4%)、金黄色葡萄球菌(7.9%)、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4.3%)、阴沟肠杆菌(4.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小于10%,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未监测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以及替加环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肠球菌以及链球菌。结论:我院送检的血培养中,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当发生血流感染时,临床医生应结合本院以及本地区的细菌耐药情况选择抗菌药物,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耐药菌株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培养法、PGR检验法及革兰染色法检验阴道细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宁咏梅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6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及革兰染色法检验阴道细菌的临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阴道分泌物分别给予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及革兰染色法行阴道细菌检... 目的:探究与分析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及革兰染色法检验阴道细菌的临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阴道分泌物分别给予细菌培养法、PCR检验法及革兰染色法行阴道细菌检验,检测的细菌包括加特纳菌、肠球菌、棒状杆菌等。结果:细菌培养法检出率为74.44%,PCR检验法检出率为88.22%,PCR检验法较细菌培养法相比检出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染色检验法检出率为48.89%,细菌培养法法检出率为74.44%,细菌培养法较革兰染色法相比检出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验法检出率为82.22%,革兰染色法检出率为48.89%,PCR检验法较革兰染色法相比检出率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检验法相比于细菌培养法及革兰染色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且操作简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治疗基础,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 革兰染色法 阴道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MG、BUN、CysC及SCr在肾功能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3
作者 国凤桂 程晴晴 李翠兰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肾功能损伤中各项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巨野县人民医院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肾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100名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各项指标及观察组中不同类... 目的分析肾功能损伤中各项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巨野县人民医院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肾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100名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各项指标及观察组中不同类型肾功能损伤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水平为(5.61±0.47)mg/L、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为(12.67±2.50)mmol/L、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为(2.29±0.27)mol/L、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为(184.59±7.15)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9±0.59)mg/L,(5.26±1.32)mmol/L,(0.82±0.35)mol/L(89.67±9.2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13、26.211、33.255、81.024,P均<0.05)。随着肾功能损伤程度的不断加深,不同类型肾功能损伤患者的β_(2)-MG、BUN、CysC、SCr检测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64、0.338、0.451、0.875,P均<0.05)。结论肾功能损伤患者的β_(2)-MG、BUN、CysC及SCr水平会出现异常变化,且随着肾功能损伤程度的不断加深,β_(2)-MG、BUN、CysC及SCr水平也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损伤 β_(2)-微球蛋白 尿素氮 血清胱抑素C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分析在尿液潜血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4
作者 程晴晴 国凤桂 李翠兰 《系统医学》 2024年第5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诊断尿液潜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5月巨野县人民医院的118例疑似尿液潜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尿液潜血检验。检查方式分为尿液分析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金标准为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分...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诊断尿液潜血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5月巨野县人民医院的118例疑似尿液潜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尿液潜血检验。检查方式分为尿液分析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金标准为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分析尿液分析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尿液分析的检验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76.47%、95.24%、89.83%,Kappa值为0.743。结论尿液分析可以为尿液潜血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方便临床对尿液潜血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尿液潜血检验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变异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曹云和 董晓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周,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变异性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周,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管超声对颈内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心电图检查结果、内皮素-1(ET-1)及NO等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反应性内径值为(8.52±0.96)mm、FMD为(121.88±13.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检测值均明显降低、NO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ET-1、vWF检测值明显低于对照组,NO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变异性心绞痛主要有改善微循环的功效和改善内皮功能及抗氧化、抗炎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变异性心绞痛 血管内皮功能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FGF-23、TNF-α、RANTES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爱芹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2年第5期11-15,共5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the 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the 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1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在我院肾脏科实施常规检查的健康成年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按照不同的疾病分期分为1期组(n=27)、2期组(n=26)、3期组(n=22)、4期组(n=20)、5期组(n=21),1期组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90Uml/(min·1.73m^(2)),2期的eGFR在60至899ml/(min·1.73m^(2))之间,3期的eGFR在30至599ml/(min·1.73m^(2))之间,4期的eGFR在15至299ml/(min·1.73m^(2))之间,5期的eGFR≤14/(min·1.73m^(2)),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FGF-23、TNF-α、RANTES水平以及血清CysC、SCr及eGFR水平;对比观察组5个不同分期下患者血清FGF-23、TNF-α、RANTES水平,同时监测观察组不同分期下患者血清CysC、SCr水平,分析FGF-23、TNF-α、RANTES与CysC、SCr及eGFR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FGF-23水平较高、TNF-α水平较高、RANTES水平较高、CysC水平较高、SCr水平较高、eGFR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期、3期、4期、5期分别与1期相比血清FGF-23水平较高、TNF-α水平较高、RANTES水平较高、CysC水平较高、SCr水平较高、eGFR水平较低,3期、4期、5期分别与2期相比血清FGF-23水平较高、TNF-α水平较高、RANTES水平较高、CysC水平较高、SCr水平较高、eGFR水平较低,4期及5期分别与3期相比血清FGF-23水平较高、TNF-α水平较高、RANTES水平较高、CysC水平较高、SCr水平较高、eGFR水平较低,5期与4期相比血清FGF-23水平较高、TNF-α水平较高、RANTES水平较高、CysC水平较高、SCr水平较高、eGFR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SPearman分析可见,FGF-23、TNF-α、RANTES分别与CysC、SCr呈正相关性,与eGFR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FGF-23、TNF-α、RANTES的升高可作为判断慢性肾脏病疾病进展的可靠指标,随着疾病的进展,血清FGF-23、TNF-α、RANTES开始呈现出升高的趋势,且与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密切相关。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的扩大研究样本量分析,同时增加观察指标,以此更好的探讨慢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 慢性肾脏病 肾功能指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本甲状腺炎误诊更年期综合征1例
7
作者 许春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7期785-785,共1页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误诊 更年期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多重耐药细菌感染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宁咏梅 周向海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1326-1328,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菌株分布、耐药率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4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细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检查,一...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菌株分布、耐药率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4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细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检查,一共检出48株多重耐药菌,其中10株为革兰阳性菌,38株为革兰阴性菌。48株多重耐药菌对3~10(6.44±1.66)类抗菌药物耐药。经治疗,44例患儿中34例治愈,7例好转,1例死亡,自动出院后死亡2例,病死率为6.82%(3/44)。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并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细菌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