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语法优化教学研究
1
作者 商榕 《中学生英语》 2024年第24期53-54,共2页
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重要阶段,然而,语法教学往往被认为是学生学习英语中的难点和瓶颈,制约了他们的英语学习。为了提高初中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效果,本研究以建构主义视角为理论指导,旨在探讨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初中英语语法优... 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重要阶段,然而,语法教学往往被认为是学生学习英语中的难点和瓶颈,制约了他们的英语学习。为了提高初中生的英语语法学习效果,本研究以建构主义视角为理论指导,旨在探讨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初中英语语法优化教学。目前初中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语法学习难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和成绩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教学 初中英语语法 初中英语学习 英语学习动力 语法学习 语法教学 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心亭看雪》的“另类”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寿鑫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第8期41-43,共3页
从“时间”“空白”“精神选择”三个维度,重新解读《湖心亭看雪》一文的情感错位、情感张 力及其反映出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普遍的文化心理.以此糾正对《湖心亭看雪》重“赏”而轻“看”,重 “山水之乐”而轻“黍离之悲”的解读倾向.
关键词 时间 空白 情感错位 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渗透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洋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2年第7期77-79,共3页
在数学这门学科中,数学思维方法非常关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解和领悟,才能够自主完成知识网络的架构,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应用能力,从而发展学科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意识.进入初中阶段之后,教师需要在解题过程中合理渗透... 在数学这门学科中,数学思维方法非常关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解和领悟,才能够自主完成知识网络的架构,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应用能力,从而发展学科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意识.进入初中阶段之后,教师需要在解题过程中合理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思维模式的梳理和架构,又可以促进其对知识的感悟,实现灵活运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经历发现、归纳以及总结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发展学科综合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化思想 思维方法 解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点
4
作者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0-60,共1页
童文兴:落实“双减”政策需要评价同步跟进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是破除旧的教育观、落实“双减”政策的最有力武器,其中的关键是要扭住学生评价这个“牛鼻子”,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需要和未来社会需求设计... 童文兴:落实“双减”政策需要评价同步跟进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是破除旧的教育观、落实“双减”政策的最有力武器,其中的关键是要扭住学生评价这个“牛鼻子”,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家需要和未来社会需求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体系 成长规律 最有力武器 评价指标体系 教育观 牛鼻子 同步跟进 落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语言·情感——《记承天寺夜游》与《湖心亭看雪》整合阅读
5
作者 王寿鑫 《山东教育》 2017年第5期20-21,共2页
著名作家梁衡先生曾说:有一种画轴,且细且长。静静垂于厅堂之侧。她不与那些巨幅大作比气势、争地位,却以自己特有的淡雅、
关键词 《记承天寺夜游》 《湖心亭看雪》 阅读 整合 情感 语言 结构 著名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固基础提升认识——“分式方程”(复习课)教学设计
6
作者 褚爱华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09年第6期27-29,共3页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分式”第二单元.内容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复习分式方程的概念、解法并应用,是对分式方程单元学习的梳理、归纳、深化和巩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分式”第二单元.内容解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复习分式方程的概念、解法并应用,是对分式方程单元学习的梳理、归纳、深化和巩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式方程 复习课 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八年级下册 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化英语课程体系设置与个性化学习
7
作者 刘振 《山东教育》 2022年第33期42-43,共2页
近些年,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高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越来越趋向于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反观日常英语教学,到底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创设适宜学生英语学习的环境、课程和活动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近些年,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高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越来越趋向于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反观日常英语教学,到底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创设适宜学生英语学习的环境、课程和活动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做法。一、分层学习(一)课时目标分层教学时要按照大纲要求和每学段发展目标,设计出每个单元的课时目标。但如果设置统一的目标和要求,势必会让部分学生难以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学习 课时目标 课程体系设置 英语课程改革 大纲要求 英语教学 教学实践 目标和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语文课堂任务单”的设计与运用
8
作者 王寿鑫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第4期8-10,共3页
反思语文教学,总是在千方百计地放大"教"的过程,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都着力于一个"教"字。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试错、修正、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学... 反思语文教学,总是在千方百计地放大"教"的过程,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都着力于一个"教"字。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试错、修正、反思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真实学习、深度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真正实现着力点由"教"到"学"的转变,设计并运用好语文课堂任务单将会是这场课堂改革重要的推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堂任务单 设计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镜博士”的梦想
9
作者 张晓燕 《小学生作文选刊(中高年级)》 2012年第4期4-5,共2页
小时候,不知听谁说的,戴眼镜的就是博士,于是,我把戴眼镜的人与博士等同看待。一看到别人戴眼镜,我心里就痒痒,总想着,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戴上眼镜,那该多好啊!
关键词 眼镜 博士 梦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互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与策略研究
10
作者 尹颂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第6期119-121,共3页
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义务教育学校与家长要全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以“双减”为盾去探索减负提效提质的改革道路,最终要综合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家校互动优化学... 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义务教育学校与家长要全面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以“双减”为盾去探索减负提效提质的改革道路,最终要综合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家校互动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与习惯,使其能够逐步具备刻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品质。本文将综合分析家校互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与意义,进而探索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家校互动优化学生学习效益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有序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互动 小学数学教学 作用探究 策略分析
原文传递
让心灵去旅行——我所经历的一节课
11
作者 刘慧群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23,共2页
【导读】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尝试,力图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亲历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思考,在参与中... 【导读】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尝试,力图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亲历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思考,在参与中开启思维、领会教学内容,其价值就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 经历 旅行 情感态度 新课程改革 实际教学 知识技能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润物细无声——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网络道德的渗透
12
作者 张芹 《中国体卫艺教育》 2012年第1期47-47,共1页
最近几年,网络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网络不仅改变了成年人的工作,生活,随之也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于此同时网络的一些不良滋生品也在侵蚀着学生的思想。据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上网,并且因为家长的限制,这其中大多学生的上... 最近几年,网络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网络不仅改变了成年人的工作,生活,随之也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于此同时网络的一些不良滋生品也在侵蚀着学生的思想。据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上网,并且因为家长的限制,这其中大多学生的上网地点都是网吧,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聊天和打游戏。那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渗透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资源,提升学生网络道德素养?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课 网络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 网络伦理教育 网络资源 道德素养 培养学生 渗透 生活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