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伟 王梅 +3 位作者 董雪 吕梁 付兴根 王德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1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究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9月-2016年1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内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对照组,66例)和利... 目的探究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9月-2016年1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内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2例,将患者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对照组,66例)和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实验组,66例),治疗1年后随访结果,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及认知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随访,实验组的血糖、体重指数较对照组改善,认知功能量表MMSE、MoCA、CM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门冬胰岛素30在控制血糖、降血脂、改善体重指数方面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门冬胰岛素30,且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门冬胰岛素30 认知功能障碍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任忠法 薛现中 官庆波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1期1696-1698,共3页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研究证实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高血糖状态下,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是... 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研究证实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高血糖状态下,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应用药物干预可降低其水平,逆转其对组织的损伤,阻止或者延缓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发现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本文就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及吡格列酮降糖外的抗动脉硬化作用及彩色多普勒早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吡格列酮 彩色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川芎嗪对2型糖尿病PAI-1活性水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薛现中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8-568,共1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川芎嗪对2型糖尿病PAI-1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三组患者性别、年龄、FBG、BMI、病程、PAI-1和T-PA活性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为常规剂量组,给...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川芎嗪对2型糖尿病PAI-1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三组患者性别、年龄、FBG、BMI、病程、PAI-1和T-PA活性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为常规剂量组,给予川芎嗪12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次;B组为大剂量组,给予川芎嗪40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每日1次;C组为对照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250 ml静滴,20 d 为一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测定血浆PAI-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2型糖尿病 PAI-1活性 酶联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薛现中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饮食控制或口服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良时加用吡格列酮。开始剂量为15mg/d,2周后视空腹血糖情况调整剂量为15~30mg/d,治疗12周。结果...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饮食控制或口服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良时加用吡格列酮。开始剂量为15mg/d,2周后视空腹血糖情况调整剂量为15~30mg/d,治疗12周。结果患者治疗前、后FBG、FINS、IAI、2hPG、2hPINS、TG、LDL-C、HDL-C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且改善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格列酮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敏感性 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与抗氧化应激T_2DM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薛现中 任忠法 邢小燕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关键词 抗氧化应激 T2DM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抗氧化治疗 可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开芹 杨秀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4期78-78,80,共2页
目的:探析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采用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参照组(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用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治疗)。比较用药疗效。结果:试验组血糖与血... 目的:探析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采用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参照组(用二甲双胍治疗)、试验组(用二甲双胍与沙格列汀治疗)。比较用药疗效。结果:试验组血糖与血脂改善效果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NAFLD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脂肪肝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华止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薛现中 连续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格华止(850mg/片)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Ⅱ型糖尿病病人(男女各10例,年龄56.32±9.12岁),单纯饮食控制或口服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良时加用格华止,开始剂量850mg/d,2周后视空腹血糖水平调剂量为850-1... 目的:观察格华止(850mg/片)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例Ⅱ型糖尿病病人(男女各10例,年龄56.32±9.12岁),单纯饮食控制或口服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良时加用格华止,开始剂量850mg/d,2周后视空腹血糖水平调剂量为850-1700ml/d。治疗12周。结果:空腹及餐后2h血糖显著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亦明显降低。消化道反应发生率26.32%。结论:格华止(850mg/片)治疗Ⅱ型糖尿病降糖效果肯定,减轻胰岛素低抗,改善脂代谢并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华止 Ⅱ型糖尿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合理用药
8
作者 薛现中 邢小燕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1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合并症 高脂血症 药物疗法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庞德水 胡海波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7期44-45,共2页
目的:探析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则接受短期CSII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析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则接受短期CSI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短期CSII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对血糖水平及β细胞功能的改善均具有积极作用,且不易发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I 初诊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不典型甲亢的误诊分析
10
作者 王开芹 任建民 《中原医刊》 2005年第17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不典型甲亢 误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 发病率 入院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
11
作者 甄宗荣 《中华当代医学》 2007年第1期58-58,共1页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并发症临床常见,并发带状疱疹者则相对少见,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血糖浓度升高而易发多种感染及病变有关。我院内分...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并发症临床常见,并发带状疱疹者则相对少见,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血糖浓度升高而易发多种感染及病变有关。我院内分泌科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20例糖尿病并发带状疱疹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周围神经并发症 糖尿病患 护理 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免疫功能 血糖浓度 内分泌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胃轻瘫患者反复发生非高血糖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12
作者 邵明磊 余洁 +2 位作者 姚新明 袁宁 平凡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非高血糖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uDKA)是指血糖在正常或轻度升高状态时发生的DKA,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euDKA的最常见诱因。然而euDKA还可继发于其他较为隐匿的疾病或状态。该文报道了1例罹患2型糖尿病... 非高血糖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uDKA)是指血糖在正常或轻度升高状态时发生的DKA,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euDKA的最常见诱因。然而euDKA还可继发于其他较为隐匿的疾病或状态。该文报道了1例罹患2型糖尿病的青年男性,在大幅度减重及应用SGLT2i后反复发作以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的euDKA,及时停用SGLT2i后仍未缓解。经过进一步检查诊断为胃轻瘫,改为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给予促胃动力、抑酸治疗并调整饮食结构后,迄今消化道症状完全缓解且未再发生D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非高血糖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胃轻瘫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原文传递
围术期综合护理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
13
作者 洪芳艳 徐宾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4年第6期105-107,共3页
目的观察下肢静脉曲张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颜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围术期综合... 目的观察下肢静脉曲张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颜色球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8.31±1.26)d,短于对照组的(10.05±1.76)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围术期 综合护理
原文传递
大剂量二甲双胍致乳酸酸中毒2例报告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开芹 庞德水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9-480,共2页
例1:患者女,48岁,糖尿病病史5年,一直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控制血糖,无明显视物模糊及双下肢麻木感,血糖控制尚可。因与家人生气,于2009年1月13日15:00左右自服普通二甲双胍96片(0.25g/片),服药后因头晕、恶心、呕吐、... 例1:患者女,48岁,糖尿病病史5年,一直服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控制血糖,无明显视物模糊及双下肢麻木感,血糖控制尚可。因与家人生气,于2009年1月13日15:00左右自服普通二甲双胍96片(0.25g/片),服药后因头晕、恶心、呕吐、腹泻于2009年1月14日17:30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中毒 乳酸性 二甲双胍
原文传递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误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开芹 方娟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23期77-78,共2页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原发性甲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粘液性水肿伴有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多系统异常。部分原发性甲减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漏诊,现就...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原发性甲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粘液性水肿伴有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多系统异常。部分原发性甲减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漏诊,现就近年来收治的误诊的原发性甲减患者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误诊分析 原发性甲减 临床表现 甲状腺疾病 粘液性水肿 症状不典型 心血管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与抗氧化状态药物干预效果
16
作者 薛现中 郭宏 +4 位作者 庞德水 任忠法 薛现霞 王开芹 陈玉萍 《中国实用医刊》 2008年第20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符合WHO1999年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降糖药物选用胰岛素+吡格列酮,对照组仅用胰岛...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符合WHO1999年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降糖药物选用胰岛素+吡格列酮,对照组仅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其他常规治疗药物中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维生素C、维生素E等药物。疗程3个月。所有病人治疗前后均于清晨空腹抽血,留取标本,分别用于血清硝化酪氨酸(NT)、12(S)-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S)-HETE]、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的测定。结果70例病人共有65例完成了本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NT和12(S)-HETE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均〈0.01),治疗后两组相比治疗组NT和12(S)-HETE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分别〈0.01和〈0.05)。两组病人治疗后抗氧化指标GSH和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提高(P分别〈0.05和〈0.01),治疗后两组相比治疗组GSH和GSH—PX升高水平高于对照组(P分别〈0.01和〈0.05)。在治疗中无一例病人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具有独立于降血糖作用外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血中氧化应激指标NT和12(S)-HETE水平,并升高GSH和GSH—PX抗氧化指标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氧化应激 吡格列酮 血清硝化酪氨酸 12(S)-羟基二十碳四烯酸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原文传递
鲁南地区糖尿病肾病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延博 鞠爱霞 孙卓浩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3年第8期156-158,共3页
目的分析鲁南地区糖尿病肾病(DN)患者危险因素,为提高诊疗能力,改善预后积累经验。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UAER<20μg/min)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 目的分析鲁南地区糖尿病肾病(DN)患者危险因素,为提高诊疗能力,改善预后积累经验。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UAER<20μg/min)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UAER 20~200μg/min),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年龄、病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糖[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及有无用药史(特别是肾毒性药物)、临床药师用药指导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N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EDN组患者年龄、血压、BMI、糖尿病病程、血脂(TG、TC、LDL-C)、HbA1c、用药史均高于SDM组,临床药师用药指导率、HDL-C低于S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EDN发生风险主要与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等密切相关。结论EDN患者其血糖、血脂(TG、TC、LDL-C)等的水平均较SDM患者更高,而年龄、血脂、血压等均属于EDN发生的危险因素,需及时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血糖 血脂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狼疮脑病32例的护理
18
作者 李恒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9年第32期8017-8018,共2页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并发症 脑疾病/诊断 脑疾病/护理
原文传递
血糖失控原来是甲亢在“作怪”
19
作者 庞德水 《糖尿病之友》 2008年第11期34-34,共1页
范琳(化名),女,20岁。20005年3月诊断为1型糖尿病,一直坚持每天4次注射胰岛素治疗,平时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控制良好。但是,从2008年3月起,她的血糖控制越来越差,而且感觉疲乏无力、心悸多汗、体重下降。为了控制血糖,... 范琳(化名),女,20岁。20005年3月诊断为1型糖尿病,一直坚持每天4次注射胰岛素治疗,平时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控制良好。但是,从2008年3月起,她的血糖控制越来越差,而且感觉疲乏无力、心悸多汗、体重下降。为了控制血糖,她更加严格限制饮食,结果身体情况越来越糟糕,血糖也没有控制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控制 甲亢 失控 糖化血红蛋白 1型糖尿病 胰岛素治疗 疲乏无力 体重下降
原文传递
血胆红素、hs—CRP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于军霞 欧阳兆强 周灵丽 《中国实用医刊》 2018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血胆红素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7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46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198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99例)。所有的患者... 目的探讨血胆红素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7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46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198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99例)。所有的患者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并测定血糖、血脂、血清hs—CRP、胆红素等生化指标。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hs—CRP水平逐渐升高,而血胆红素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CRP与血胆红素是A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hs—CRP水平逐渐升高,而血胆红素水平逐渐下降,提示二者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超敏C-反应蛋白 糖尿病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