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展期胃癌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朱明德 张子敬 +5 位作者 季洪胜 郝刚 葛成林 魏孔朋 袁玉厚 赵秀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的介入治疗及疗效。方法对21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介入治疗。对贲门癌经胃左动脉和左膈下动脉或脾动脉进行化疗灌注和胃左动脉栓塞;对胃体小弯侧癌经胃左、右动脉或肝总动脉,对胃大弯侧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的介入治疗及疗效。方法对21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介入治疗。对贲门癌经胃左动脉和左膈下动脉或脾动脉进行化疗灌注和胃左动脉栓塞;对胃体小弯侧癌经胃左、右动脉或肝总动脉,对胃大弯侧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或脾动脉化疗灌注;对胃窦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或对胃网膜右动脉中段栓塞后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对胃癌复发和残胃癌经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化疗灌注。结果对未手术的193例胃癌的疗效为贲门癌CR+PR53.1%,胃体癌CR+PR44.4%,胃窦癌CR+PR10.0%,胃癌复发和残胃癌CR+PR0。贲门癌与胃体癌有效率相比(P>0.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贲门癌与胃窦癌相比及胃体癌与胃窦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56%。结论胃癌在胃组织的发病部位不同,其疗效也不同,贲门癌和胃体癌的疗效较好,胃窦癌及胃癌复发和残胃癌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动脉灌注 化疗栓塞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12例的护理配合
2
作者 坚永彬 刘斌 胡宗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9期7228-7228,共1页
关键词 妊娠 输卵管/外科学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TACE联合射波刀治疗不可切除肝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3
作者 王冠武 吕庆亮 +7 位作者 唐世伟 李文军 刘泉 蒋楠 贺光辉 孔铭新 李艳 蔡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1-64,共4页
目的 探讨评价精细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射波刀治疗不可切除肝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晚期不可切除肝恶性肿瘤患者4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联合组(1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方案或单纯射波刀方案,联合组采用精... 目的 探讨评价精细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射波刀治疗不可切除肝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晚期不可切除肝恶性肿瘤患者4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联合组(1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TACE方案或单纯射波刀方案,联合组采用精细TACE+射波刀治疗方案,TACE术中均采用微导管超选择后锥形束CT验证后栓塞。观察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期(OS)、不良反应(CTCAE 5.0)、白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D-2聚体及卡氏评分(KPS)。结果 联合组PFS为10.13(2.0,27.0)个月,高于对照组的4.70(1.0,1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31, P=0.010)。联合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7.7%和86.7%,均高于对照组的38.7%和7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整体中Ⅰ、Ⅱ和Ⅲ级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分别为13.7%、5.8%、2.4%。对照组与联合组的AFP、ALBI、D-2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TACE+射波刀治疗对不可切除肝恶性肿瘤的疗效优于单纯TACE或单纯射波刀治疗,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恶性肿瘤 射波刀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反复性流产6例报告
4
作者 赵廷常 张强 刘莉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353-354,共2页
关键词 反复性流产 多发性大动脉炎 血管造影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黄芩苷的药理作用与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韩爱强 付长霞 +2 位作者 王佩军 许彬 贺光辉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50-54,共5页
野黄芩苷是从黄芩、半枝莲、灯盏花等中药中提取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提高免疫、抗炎、抗微生物、改善心脑循环、抗血小板、抗氧化应激、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损伤、肿瘤等多种疾病... 野黄芩苷是从黄芩、半枝莲、灯盏花等中药中提取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提高免疫、抗炎、抗微生物、改善心脑循环、抗血小板、抗氧化应激、抗肿瘤等多种作用,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炎症性疾病、心脑血管病、肝肾功能损伤、肿瘤等多种疾病。其中,野黄芩苷的抗肿瘤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作用机制涉及加速细胞凋亡、减少肿瘤血管产生、阻滞细胞周期、抗纤维化等多个方面。本文综述野黄芩苷的药理作用与抗肿瘤作用,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黄芩苷 药理作用 抗肿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致冠状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胰腺炎1例报道
6
作者 张明明 郭秀云 王孝福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第9期120-121,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4岁,因外伤造成左锁骨、左第三、四肋骨骨折及脑震荡来本院急诊手术治疗。术后1d心电图示:V1-V6导联ST段弓背型抬高;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CK)2826U/L,CK—MB431U/L;肌钙蛋白7.28ng/ml,肌红蛋白98....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4岁,因外伤造成左锁骨、左第三、四肋骨骨折及脑震荡来本院急诊手术治疗。术后1d心电图示:V1-V6导联ST段弓背型抬高;心肌酶:磷酸肌酸激酶(CK)2826U/L,CK—MB431U/L;肌钙蛋白7.28ng/ml,肌红蛋白98.5ng/ml,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经保守治疗2d后,胸痛缓解,第3天突发恶心、呕吐伴心前区不适,并心慌气短,不能平卧。查体:体温38.7度,血压65/35mmHg,心音低钝,心率100次/min,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闻及小水泡音,心尖区闻及舒张期奔马律,中上腹压痛,双下肢不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夹层 急性胰腺炎 外伤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急诊手术治疗 磷酸肌酸激酶 导联ST段 心前区不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