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检验结果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量保证 被引量:2
1
作者 郝仁堂 王俊智 仲冬梅 《工企医刊》 2005年第3期45-46,共2页
这些年,随着医学检验大力发展,检测技术不断的完善,项目持续的增加,不但要求检验人员要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而且,临床医生和护士也需了解检验技术的新动向,使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在应用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利用,提高诊断与治疗的准... 这些年,随着医学检验大力发展,检测技术不断的完善,项目持续的增加,不但要求检验人员要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知识,而且,临床医生和护士也需了解检验技术的新动向,使检验新技术,新项目在应用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利用,提高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检验报告是医生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依据,还是记录医疗过程和效果的重要资料.因此,检验报告的准确性、恰当性、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各医院应重视检验项目的管理与应用,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发挥自己优越性与重要性的基础上更好的为病人减轻痛苦,解除疾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保证 检验结果 分析后 分析前 检验报告 诊断与治疗 医学检验 检测技术 检验人员 检验技术 临床医生 诊断治疗 医疗过程 检验项目 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 准确性 新知识 新动向 合理性 优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综合医院优化门诊流程矛盾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俊智 《工企医刊》 2003年第2期92-92,共1页
门诊流程是指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全过程,从挂号、候诊、就诊到检查、交费、取药、治疗的整个过程.优化门诊流程旨在不增加医院资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患者就诊过程.减少患者在门诊过程中不必要的等候时间.以提高门诊整体服务水平.……
关键词 综合医院 门诊流程优化 矛盾 管理 医疗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加强实验室的检验质量管理
3
作者 王俊智 仲冬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6期740-741,共2页
检验质量是实验室的立足之本.围绕实验室质量控制,已制定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制度.但随着科技进步、环境及人员的变化,检验质量控制已不能局限于实验室内部.现按照仪器(试剂)、项目(标本)和制度(人员)这3个决定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就... 检验质量是实验室的立足之本.围绕实验室质量控制,已制定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制度.但随着科技进步、环境及人员的变化,检验质量控制已不能局限于实验室内部.现按照仪器(试剂)、项目(标本)和制度(人员)这3个决定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就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 检验 质量 管理 合格仪器 合格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的随机多态DNA分型探讨
4
作者 王俊智 陈东升 仲冬梅 《工企医刊》 2004年第2期22-23,共2页
随着广谱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的应用,导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50(ESBI s)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肺炎克雷伯菌是产ESBI s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老年人是产ESBI s菌感染的易感人群。我们采用随机多态D... 随着广谱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及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的应用,导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50(ESBI s)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肺炎克雷伯菌是产ESBI s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老年人是产ESBI s菌感染的易感人群。我们采用随机多态DNA(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c DNA,RA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医院感染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肺炎克雷伯菌 DNA分型 抗生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医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春英 翟秋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90-191,共2页
关键词 医学检验 临床医学 临床医师 实验方法 临床查房 病例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组合创新与检验医学
6
作者 韩春英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16期33-33,共1页
所谓组合创新法是研究人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技术原理通过巧妙地结合或重组,从而获得一个具有完整统一功能的新技术发明。1958年的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Yelont和Beson就是将放射性核素高度灵敏示踪和免疫学抗原、抗体相结合的高... 所谓组合创新法是研究人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技术原理通过巧妙地结合或重组,从而获得一个具有完整统一功能的新技术发明。1958年的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Yelont和Beson就是将放射性核素高度灵敏示踪和免疫学抗原、抗体相结合的高度特异性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项完全新型的检测技术一放射免疫,它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组合 检验医学 组合创新法 技术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浩仙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4期340-340,共1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浆 D-二聚体 临床意义 纤溶系统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在直肠癌诊断与病情监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春云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1654-165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水平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在直肠癌诊断与病情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定量检测153例直肠癌患者、50例直肠良性肿瘤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uM2-PK水平,比较3组间TuM2-PK的表达差... 目的探讨血浆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TuM2-PK)水平在直肠癌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在直肠癌诊断与病情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定量检测153例直肠癌患者、50例直肠良性肿瘤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uM2-PK水平,比较3组间TuM2-PK的表达差异。以TuM2-PK>15U/mL判断为阳性结果,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直肠癌患者的TuM2-PK阳性率差异。ROC曲线法分析TuM2-PK诊断直肠癌TNM分期Ⅰ期、Ⅱ期的性能,Spearman分析血浆TuM2-PK与直肠癌各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直肠癌组、直肠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浆TuM2-PK水平中位数分别为23.00、14.57、12.68U/mL,直肠癌组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浆TuM2-P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癌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时的TuM2-PK表达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TuM2-PK诊断直肠癌及TNM分期Ⅰ期、Ⅱ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74、0.77;TuM2-PK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TNM分期有关;血浆TuM2-PK检测直肠癌的灵敏度为62%,特异度为58%。结论血浆TuM2-PK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相关性,对直肠癌的TNM分期、浸润转移的判断有帮助,可辅助诊断直肠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 直肠癌 诊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与止血实验标本采集顺序和保存温度的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俊智 曲旭亮 仲冬梅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3年第3期175-175,共1页
关键词 血栓 采血器 采血顺序 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活酶时间 保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δ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春云 孙浩仙 +1 位作者 吕水莹 邱清芳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5年第6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中δ胆红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干化学法对临床多型黄疸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进行胆红素检测,并用SPSS软包对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参考组δ胆红素相比较,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中δ胆红素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干化学法对临床多型黄疸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进行胆红素检测,并用SPSS软包对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与正常参考组δ胆红素相比较,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组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01)。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组δ胆红素均小于高结合胆红素血症组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01);梗阻性高胆红素血症组与其它疾病组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δ胆红素检测对各型黄疸鉴别诊断和病程、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胆红素 干化学法 高胆红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晓娟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1年第6期104-105,共2页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6项联合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00例为患者组及2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hs-CRP、ApoA1、ApoB水平,用酶法分别测定TC、T...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脂6项联合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200例为患者组及2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hs-CRP、ApoA1、ApoB水平,用酶法分别测定TC、TG、HDL-C、LDL-C水平,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hs-CRP及血脂6项水平随病情程度不同而变化,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与血脂6项联合检测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超敏C反应蛋白 血管疾病诊断 血脂检测 应用 hs-CRP APOB水平 心血管疾病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标本放置时间对16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永娥 邱学锋 《工企医刊》 2004年第6期28-29,共2页
近年来随着检验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已普及,使检验工作由原来的传统的工作模式变为现代的工作模式,对于标本量大的生化室,血液标本在采集后往往不能及时上机检测,大多数标本需放置1小时以上才能检测,为... 近年来随着检验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已普及,使检验工作由原来的传统的工作模式变为现代的工作模式,对于标本量大的生化室,血液标本在采集后往往不能及时上机检测,大多数标本需放置1小时以上才能检测,为了探讨血标本旋转时间对生化结果的影响,我们采集了60例不同年龄的血液标本,分别于l、4、8、24小时检测16项生化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结果 血标本放置时间 生化检测 血液标本 不同年龄 影响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普及 工作模式 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α_1-m、β_2-mRIA
13
作者 王波涛 王占良 +1 位作者 彭桂杰 邱学锋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血清 α2-m Β2-M R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和APTT检测标本放置温度及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晓娟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0年第6期102-103,共2页
凝血酶原时间(PT)用以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用来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它们是止凝血功能最基本|,最常用的试验.PT,APTT测定的影响因素很多,标本保存温度及放置时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凝血酶原时间(PT)用以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用来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异常.它们是止凝血功能最基本|,最常用的试验.PT,APTT测定的影响因素很多,标本保存温度及放置时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规定:采血后APTT测定最迟不应超过2h;PT测定宜在1h内完成,4℃冰箱保存不应超过4h.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在很多情况下难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TT 检测标本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放置温度 外源性凝血因子 内源性凝血因子 止凝血功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HBV-DNA的临床应用
15
作者 杨春云 孙永筱 +1 位作者 吕小莹 綦松妮 《中原医刊》 2005年第22期72-72,共1页
目的探讨血清HBV-DNA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的临床价值及重叠HCV感染时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与血清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89例慢性HBV感染者中最高为3.65×10scop... 目的探讨血清HBV-DNA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病程中的临床价值及重叠HCV感染时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与血清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89例慢性HBV感染者中最高为3.65×10scopies/ml,6例阴性.全部病例若按<105、105~107、>107等将病毒量分为低、中、高三度,则低滴度占16.87%、中滴度占56.63%和高滴度占26.50%.HBeAg阳性的慢性肝炎及ASC病毒血症水平较高,抗-HBe阳性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病人血清HBV-DNA水平较低;重叠HCV感染者血清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单纯HBV感染者.结论HBV-DNA定量可作为估计肝脏炎症程度的间接指标并指导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CHB HBV—DNA 荧光定量PCR检测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乙型肝炎HBV DNA检测 临床应用 慢性HBV感染者 血清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致类似流感综合征1例
16
作者 郝仁堂 王俊智 +1 位作者 仲冬梅 刘建军 《工企医刊》 2006年第2期51-51,共1页
患者,男,60。因咳嗽,咳痰伴胸闷5天,于2004年3月1日入院。无发热,腹痛、腹泻,否认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经支气管冲洗液病原检查确诊为肺结核。给予异烟肼0.3克qd,利福平0.45克qd。乙胺丁醇0.75克qd,吡泰酰胺0.5克tid,并静滴... 患者,男,60。因咳嗽,咳痰伴胸闷5天,于2004年3月1日入院。无发热,腹痛、腹泻,否认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经支气管冲洗液病原检查确诊为肺结核。给予异烟肼0.3克qd,利福平0.45克qd。乙胺丁醇0.75克qd,吡泰酰胺0.5克tid,并静滴达力新,左氧氟沙星治疗6d,症状缓解出院,回家后继续服用抗结核药。于3月9日病人出现寒战、高热、周身酸痛无力而复诊。查体无阳性发现,复查血常规WBC8.2×10^9/L。N0.64,L0.36,考虑可能为利福平所致的类似流感综合征,故停用利福平并输液促药物排泄,症状逐渐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综合征 利福平 支气管冲洗液 症状缓解 药物过敏史 左氧氟沙星 病原检查 乙胺丁醇 抗结核药 药物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并发腕尺管综合征1例
17
作者 王俊智 郝仁堂 仲冬梅 《工企医刊》 2005年第2期51-52,共2页
患者,男,69岁。因“双手麻木无力3年,消瘦乏力2年余,加重半年于2001年6月13日入院。入院体检:T36.6℃,P76次/min,R18次/min,BP110/80mmHg(1mmHg-0.133kPa),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 患者,男,69岁。因“双手麻木无力3年,消瘦乏力2年余,加重半年于2001年6月13日入院。入院体检:T36.6℃,P76次/min,R18次/min,BP110/80mmHg(1mmHg-0.133kPa),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双手猿手畸形,大、小鱼际肌、骨问肌明显萎缩,腕部以远手套样感觉减退,拇指不能对掌,余4指不能背伸,内收、外展障碍,被动活动好,腕部活动自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腕尺管综合征 并发 双手麻木无力 2001年 浅表淋巴结 消瘦乏力 入院体检 感觉减退 被动活动 min 手畸形 鱼际肌 手套样 腕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异型淋巴细胞分型观察的意义
18
作者 孙浩仙 邱学锋 程永娟 《工企医刊》 2005年第5期40-41,共2页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低血压、出血现象、肾脏损害、电解质紊乱为主要表现.它发病急,进展快,早期症状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影响了早期诊断和治疗.根据<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低血压、出血现象、肾脏损害、电解质紊乱为主要表现.它发病急,进展快,早期症状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影响了早期诊断和治疗.根据<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中提到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作者对我院确诊的出血热患者外周血象中异型淋巴细胞进行了分型观察,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 异型淋巴细胞 细胞分型 患者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早期诊断 外周血象 电解质紊乱 症状不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的检测与确诊1例
19
作者 王俊智 仲冬梅 邓安光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5年第7期544-544,共1页
我们发现1例以咳嗽、胸闷、气短等呼吸道症状并伴有大量胸腔积液及心包腔积液为特征的恶性淋巴瘤,现将临床情况及其实验室检查报告如下。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胸闷 咳嗽 胸腔积液 心包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采血技巧的点滴体会
20
作者 郝仁堂 王俊智 仲冬梅 《工企医刊》 2005年第2期44-45,共2页
1动脉采血 1.1采血部位 动脉采血首先选股动脉腹股沟位置为宜.因为选腹股沟部位采血第一较安全,第二病人看不到、不宜紧张,腹股沟动脉较粗易找到.
关键词 采血技巧 点滴 动脉采血 采血部位 腹股沟部 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