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价值
1
作者 朱瑞敬 《北方药学》 2024年第7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主体,将其按照住院顺序,以1:1比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主体,将其按照住院顺序,以1:1比例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前者给予常规剂量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后者采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镇痛维持时间更长,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更快(P<0.05);术后6h~24h疼痛评分对比可知,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及Sp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24h观察组MAP及HR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pO_(2)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总计8.89%,比对照组的24.44%要低(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中,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镇痛效果显著,可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芬太尼 下肢骨折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复合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孙裴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第7期932-933,共2页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复合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复合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全麻联合硬膜外镇痛,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复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复合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较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自控镇痛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连建 《中国农村卫生》 2020年第10期89-89,共1页
目的对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之间在本院进行单侧下肢手术治疗的52例老年患者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了对照组(n=26)以及观察组(n=26)两个组别... 目的对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之间在本院进行单侧下肢手术治疗的52例老年患者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了对照组(n=26)以及观察组(n=26)两个组别。对照组使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方式,观察组采取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之后对比两个组别患者之间的优良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之中麻醉的优良率明显差于观察组患者,组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之上的意义(P <0.05)。结论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单侧下肢手术治疗过程当中,采取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提升患者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神经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老年患者 单侧下肢手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传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9期165-166,共2页
目的探讨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方法 70例右侧前臂骨折术后取内固定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0 ml容量组和13.3 ml容量组,各35例。在超声引导下用20 ml的0.5%罗哌卡因进行肌... 目的探讨同剂量不同容量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移动度的影响。方法 70例右侧前臂骨折术后取内固定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0 ml容量组和13.3 ml容量组,各35例。在超声引导下用20 ml的0.5%罗哌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SBPB)。13.3 ml容量组在超声引导下用13.3 ml的0.75%罗哌卡因进行ISBPB。比较两组臂丛神经完全感觉阻滞情况、术前平静呼吸时和用力呼吸时膈肌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C_5、C_6、C_7、C_8、T_1神经根在注药后15、30 min时痛觉完全阻滞的比例均逐渐升高。两组对相同神经根、相同时间点的痛觉完全阻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力呼吸时13.3 ml容量组的膈肌移动度为(5.6±1.0)cm,明显大于20 ml容量组的(5.2±0.8)cm(P<0.05),13.3 ml容量组患者在ISBPB 30 min后膈肌移动度下降≥50%比例为62.9%,明显低于20 ml容量组的85.7%(P<0.05)。结论超声引导情况下,分别采用20 ml 0.5%罗哌卡因、13.3 ml 0.75%罗哌卡因行ISBPB均可有效的对臂丛神经进行阻滞,但同剂量局部麻醉药容量小时可一定程度降低膈肌麻痹的发生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膈肌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