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和机器学习的肛瘘潜在生物标志物筛选及实验研究
1
作者 庞雪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58-1966,共9页
目的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机器学习算法、免疫浸润分析和动物实验筛选肛瘘(AF)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下载基因表达数据库中包含AF和瘘管旁组织(PF)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 目的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机器学习算法、免疫浸润分析和动物实验筛选肛瘘(AF)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下载基因表达数据库中包含AF和瘘管旁组织(PF)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整合WGCNA结果和DEGs,筛选AF相关基因。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和随机森林(RF)等机器学习方法筛选AF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进行免疫浸润分析,复制AF大鼠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得377个DEGs,主要富集在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AF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AF样本中记忆B细胞、浆细胞、M0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比例高于PF样本,静息CD4记忆T细胞、静息树突细胞比例低于PF样本。MMP13与M0巨噬细胞、活化肥大细胞和幼稚B细胞呈正相关;与静息肥大细胞呈负相关。实验结果显示,大鼠AF样本中MMP1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AF发病涉及多种免疫细胞和信号通路,MMP13在AF组织中表达显著增高,与多种免疫细胞具有相关性,可能成为AF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机器学习 生物标志物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单细胞转录组生物信息学研究
2
作者 庞雪 郭建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075-2083,共9页
目的利用单细胞转录组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潜在机制。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中下载UC样本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集GSE125527作为研究对象,利用R语言的Seurat数据包对数据进行过滤和标准化,将具有相似特征基因的... 目的利用单细胞转录组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潜在机制。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中下载UC样本的单细胞转录组数据集GSE125527作为研究对象,利用R语言的Seurat数据包对数据进行过滤和标准化,将具有相似特征基因的细胞进行聚类和注释,筛选与UC发病相关的细胞亚群,提取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富集分析,挖掘UC发病的潜在信号通路,对差异最大的细胞亚群进行高维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hdWCNA),筛选与UC相关的基因模块;下载GSE36807、GSE42911、GSE65114和GSE6731数据集,筛选DEGs,结合单细胞DEGs和与UC相关的基因模块,筛选UC发病的核心基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核心基因预测UC发病的价值。复制UC模型大鼠验证UC核心基因的表达。结果过滤获得UC样本细胞18642个,正常结肠组织样本细胞4298个,共聚类成10个亚群,UC样本中B细胞占比高。筛选获得单核细胞相关的差异表达上调基因81个,差异表达下调基因21个。DEGs显著富集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转录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IL)⁃2和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STAT)5,以及干扰素(IFN)⁃α信号通路上。hdWGCNA筛选出2个UC相关基因模块,经筛选并验证,LAPTM5为UC的核心基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LAPTM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UC与正常结肠组织样本细胞分布存在较大差异,B细胞与UC发病密切相关,是预防和治疗UC的潜在靶细胞。LAPTM5是UC发病的潜在核心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单细胞转录组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药熏洗法治疗肛裂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玉 辛学知 +1 位作者 杜福帅 陈晓红 《中医外治杂志》 2023年第4期114-119,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熏洗法治疗肛裂的用药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关于中药熏洗法治疗肛裂的文献,筛选文献及方剂,建立数据库,对纳入的中药进行频次、气味与归经、关联规则分析、聚...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熏洗法治疗肛裂的用药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关于中药熏洗法治疗肛裂的文献,筛选文献及方剂,建立数据库,对纳入的中药进行频次、气味与归经、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共纳入178篇文献和171首方剂,涉及147味中药,总计频次为1531。结论:中药熏洗法治疗肛裂的药方中,出现频次最多的中药是黄柏和苦参,药性以寒性药居多,药味以苦和辛为主,大部分归肝和大肠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裂 中药 熏洗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差异分析及网络药理学的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杜金鑫 杨士伟 辛学知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4期645-654,共10页
目的:通过GEO差异基因分析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下载溃疡性结肠炎相关GSE、GPL文件,以R软件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得到潜在疾病靶点;利用TCMSP数据库分别检索四逆散中柴胡、白芍... 目的:通过GEO差异基因分析及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下载溃疡性结肠炎相关GSE、GPL文件,以R软件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得到潜在疾病靶点;利用TCMSP数据库分别检索四逆散中柴胡、白芍、枳实、甘草的化合物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标准筛选有效成分,并查找其对应靶点;将药物靶点基因与疾病差异基因取交集,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调控网络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及拓扑分析,利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共得到差异基因910个,四逆散中有效成分144种,对应的靶基因239个;PPI核心网络共40个蛋白,关键蛋白涉及核仁磷酸蛋白(NPM1)、热休克蛋白8(HSPA8)、酪氨酸3/色氨酸5-单加氧酶激活蛋白(YWHAZ)、泛素C(UBC)、含缬酪肽蛋白(VCP)等;GO富集分析主要富集于对脂多糖的反应、对细菌源分子的反应、白细胞迁移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等。结论:四逆散治疗UC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可能通过作用于NPM1、HSPA8、YWHAZ、UBC、VCP等靶点,调控机体免疫与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 网络药理学 四逆散 溃疡性结肠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联合排粪造影对诊断盆底改变所致直肠型便秘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曹莫寒 王志民 +2 位作者 高荣青 李涛 武国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11期857-861,共5页
目的:采用磁共振(MRI)联合排粪造影检查(DFG)及Wexner便秘量化评分分析耻骨直肠肌厚度及后角角度的改变对直肠型便秘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7—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50例直肠性便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招募5... 目的:采用磁共振(MRI)联合排粪造影检查(DFG)及Wexner便秘量化评分分析耻骨直肠肌厚度及后角角度的改变对直肠型便秘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7—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50例直肠性便秘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招募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组行Wexner便秘量化评分,两组均行盆底MRI及DFG检查,测量在静息期和力排期状态下患者左右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差值(△PUB-T)及后角角度差值(△PUB-PA)。结果:在静息和力排状态下,观察组与对照组耻骨直肠肌左侧(截石3点位)厚度差值(△L-PUB-T)分别为(-0.74±0.88)mm和(-1.86±0.84)mm;耻骨直肠肌右侧(截石9点位)厚度差值(△R-PUB-T)分别为(-1.50±1.07)mm和(-2.54±1.19)mm;△PUB-PA为(-1.34±3.61)°和(2.44±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两种状态下△L-PUB-T与Wexner便秘量化评分呈正相关(R^(2)=0.9297,t=25.117,P<0.001),△R-PUB-T与Wexner便秘量化评分呈正相关(R^(2)=0.8408,t=15.926,P<0.001),△PUB-PA与Wexner便秘量化评分呈负相关(R^(2)=0.9279,t=24.756,P<0.001)。结论:MRI联合排粪造影技术可动静态观察直肠性便秘患者左右耻骨直肠肌厚度和后角角度的变化,为直肠型便秘的精准化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型便秘 磁共振 排粪造影 耻骨直肠肌 后角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探讨“白术-当归”药物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研究
6
作者 武国亮 李丽 +2 位作者 李涛 孙冰 崔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171-175,共5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研究“白术-当归”药物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对“白术-当归”药物对分析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文献补充药物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查...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方法研究“白术-当归”药物对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对“白术-当归”药物对分析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文献补充药物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查找“STC”疾病靶点,结合DrugBank数据库补充靶点。利用Venny 2.1.0绘制韦恩图。利用String11.0数据库构建蛋白PPI互作网络。采用 Metascape平台分析“药物-成分-靶点”及其参与的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采用Cytoscape3.7.1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选取“白术-当归”药物对可能的活性成分及基因靶点作为基因受体和药物小分子配体,并下载小分子配体的2D结构及基因受体的pdb文件,利用软件AutodockTools1.5.6进行预测活性口袋及分子对接,得到各对接模型的affinity 结合力值(kcal·mol-1),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中药网络药理学分析可知,“白术-当归”治疗STC关键成分为β-谷甾醇、豆甾醇、3β-乙酰基苍术酮等,核心基因为CASP3、BCL2、BAX、CASP9、JUN、CASP8、PRKCA等;分子对接显示,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与JUN的结合力值最低,为-9.01 kcal·mol-1。结论 “白术-当归”治疗STC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种通路治疗STC,其中β-谷甾醇成分(beta-sitosterol)与JUN靶点在STC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数据挖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荷包闭式缝合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武国亮 李丽 +2 位作者 冯国庆 孙冰 李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22-26,共5页
评价多荷包闭式缝合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2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PPH组,治疗组予以多荷包闭式缝合术,PPH组予以PPH术;术后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在术后临床疗... 评价多荷包闭式缝合术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2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PPH组,治疗组予以多荷包闭式缝合术,PPH组予以PPH术;术后均随访至术后6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在术后临床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在改善直肠黏膜脱垂性便秘相关症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等方面与PPH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PPH组;同时,通过对治疗组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及肛直角的对比,发现直肠黏膜多荷包闭式缝合术可明显改善患者肛门动力学指标、直肠敏感性。结论 直肠黏膜多荷包闭式缝合术在治疗直肠黏膜脱垂性便秘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荷包闭式缝合术 直肠黏膜脱垂性便秘 临床研究 肛肠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针序贯疗法治疗老年性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李涛 冯国庆 +2 位作者 姬艳景 李丽 崔华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54-0057,共4页
对浮针序贯法在治愈老年缓慢性通便障碍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纳入的120位病人依据随机数表程序被平均划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应用浮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莫沙必利片进行口服;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治... 对浮针序贯法在治愈老年缓慢性通便障碍方面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纳入的120位病人依据随机数表程序被平均划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应用浮针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莫沙必利片进行口服;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Wexner评分变化、结肠传输试验肠道残留标记物变化、停药8周后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对临床疗效、结肠传输试验残留标记物数量、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浮针治疗可达到莫沙必利治疗老年性慢传输型便秘的效果;同时,浮针治疗在改善Wexner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浮针序贯疗法治疗老年性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针序贯疗法 老年性慢传输型便秘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华痔疮栓联合地奥司明片治疗痔疮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荣新奇 武明胜 +11 位作者 辛学知 张波 刘佃温 肖慧荣 王振宜 崔焌辉 王建平 王忠诚 范小华 胡莹 荣奕盛 李盈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67-476,共10页
目的 比较地奥司明片联合九华痔疮栓与地奥司明片单独治疗痔疮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九华痔疮栓的研究于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的10所医院进行。痔疮出血患者按1∶1随机分组接受九华痔疮栓联合地奥司明片治疗(试验组)或地奥司... 目的 比较地奥司明片联合九华痔疮栓与地奥司明片单独治疗痔疮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九华痔疮栓的研究于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的10所医院进行。痔疮出血患者按1∶1随机分组接受九华痔疮栓联合地奥司明片治疗(试验组)或地奥司明片单药治疗(对照组)。痔疮栓在排便后或睡前用温水冲洗肛门后使用,每天一次。地奥司明片(0.9 g)每天口服一次。主要终点为治疗7±2天后痔疮出血的缓解情况,分为“非常有效”“有效”和“无效”。次要终点包括疼痛[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评分范围为0-10]和水肿(评分范围为0-3)的缓解情况。治疗14±2天后评估两组的安全性。结果 全分析集(FAS)包括试验组107例和对照组111例受试者,符合方案集(PPS)则分别包括106和111例受试者。对于痔疮出血的疗效,FAS集中试验组评估为非常有效/有效的病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06 (99.06%) vs. 91(81.98%),P <0.000 1],PPS集的结果 [105 (99.06%) vs. 91 (81.98%), P <0.000 1]与FAS集类似。治疗7天后两组的VAS疼痛评分相似(0.80±1.17 vs. 0.80±1.20,P=0.217 7)。两组中大多数受试者在治疗7天后的水肿评分为0 [96 (89.72%) vs. 99 (91.67%),P=0.370 5]。试验组9例(8.4%)和对照组3例(2.7%)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AEs)。两组分别有5例和1例AEs被判定为可能与研究药物有关。结论 与单独服用地奥司明片相比,加用九华痔疮栓对痔疮出血的效果更好。患者的依从性满意,安全性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疮 肛门出血 类黄酮 九华痔疮栓 地奥司明片 中药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痔脱垂组织中TNF-α、IL-1β、IFN-γ表达和Treitz肌形态及密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志红 曹莫寒 +3 位作者 王志民 高荣青 张辉 谢建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10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痔脱垂组织中TNF-α、IL-1β、IFN-γ表达和Treitz肌形态及密度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20例脱垂性痔组织(Ⅲ和Ⅳ度)为实验组,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正常痔组织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及光密度测... 目的:探讨痔脱垂组织中TNF-α、IL-1β、IFN-γ表达和Treitz肌形态及密度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20例脱垂性痔组织(Ⅲ和Ⅳ度)为实验组,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正常痔组织为对照组,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及光密度测定方法,对比两组痔组织中TN F-α、IL-1β、IFN-γ表达和Treitz肌的形态及密度变化。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痔组织TNF-α、IL-1β和IFN-γ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07.98±32.47)、(38.80±5.30),(99.87±24.17)、(34.80±5.61),(97.82±30.47)、(32.76±1.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痔组织Treitz肌疏松,出现Treitz肌断裂、扭曲、变形及玻璃样变等变化;对照组痔组织Treitz肌密集,形态较规则,断裂和变形少见。实验组、对照组痔组织Treitz肌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3.40±5.10、85.41±34.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脱垂性痔组织中TNF-α、IL-1β和IFN-γ表达增加,Treitz肌形态发生改变、光密度值明显降低,为探讨痔发生发展的规律,制定更加准确的临床诊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垂性 Treitz肌 TNF-Α IL-1Β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神经电刺激联合TML液封闭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武国亮 李丽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8期646-647,650,共3页
评价骶神经电刺激联合TML液封闭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骶神经电刺激联合TML液封闭治疗,对照组予骶神经电刺激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结肠传输试验、首次排便时间差异... 评价骶神经电刺激联合TML液封闭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骶神经电刺激联合TML液封闭治疗,对照组予骶神经电刺激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结肠传输试验、首次排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症状如排便频次、排便持续时间、粪便性状、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骶神经电刺激联合TML封闭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慢传输型·骶神经电刺激·TML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黏膜脱垂性便秘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丽 武国亮 +3 位作者 孙冰 李涛 崔萌 冯国庆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2年第12期54-56,共3页
直肠黏膜脱垂性便秘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直肠黏膜层脱离肌层形成直肠黏膜层移位,出现直肠黏膜脱垂松弛、直肠感觉异常而导致排便无力感、不尽感、排出困难的一种便秘类型[1]。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一种,表现为直肠黏膜松弛无力、直肠感觉... 直肠黏膜脱垂性便秘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直肠黏膜层脱离肌层形成直肠黏膜层移位,出现直肠黏膜脱垂松弛、直肠感觉异常而导致排便无力感、不尽感、排出困难的一种便秘类型[1]。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一种,表现为直肠黏膜松弛无力、直肠感觉敏感性降低、直肠容量扩大和直肠感觉阈值升高。目前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的双重负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为提高直肠黏膜脱垂性便秘的治疗效果,现将近年来该病的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黏膜脱垂性便秘 诊疗 进展
原文传递
肛周脓肿和肛瘘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庞雪 黄秀芳 范宜堂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和肛瘘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科、日照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接受治疗的肛周脓肿或肛瘘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收集患... 目的:探讨肛周脓肿和肛瘘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科、日照市中医医院肛肠科接受治疗的肛周脓肿或肛瘘患者,采用中医体质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判定其中医体质类型,统计肛周脓肿和肛瘘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肛周脓肿患者916例,其中男738例,女178例;肛瘘患者989例,其中男747例,女242例。肛周脓肿和肛瘘患者中痰湿质和湿热质体质占比最高,不同年龄、中医证型的肛周脓肿和肛瘘患者以及不同性别和类型的肛瘘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肛周脓肿和肛瘘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以痰湿质和湿热质多见,痰湿质和湿热质可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肛瘘 中医体质
原文传递
肛瘘括约肌保留术式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杜金鑫 杨士伟 辛学知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777-781,共5页
肛瘘为肛肠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是其最佳治疗方式。肛瘘手术方式种类繁多,传统的手术方式如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等对内口、感染灶及瘘管的处理较为彻底,但不可避免的对括约肌损伤也较大。近年来,外科手术渐趋于精细化,众多学者越来... 肛瘘为肛肠科常见疾病,手术治疗是其最佳治疗方式。肛瘘手术方式种类繁多,传统的手术方式如肛瘘切开术、肛瘘切除术等对内口、感染灶及瘘管的处理较为彻底,但不可避免的对括约肌损伤也较大。近年来,外科手术渐趋于精细化,众多学者越来越重视对肛门括约肌的保护,从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的肛瘘微创治疗术式,如直肠黏膜瓣推移术、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肛瘘激光闭合术、肛瘘镜、内镜超范围夹夹闭术、聚氨酯海绵负压疗法以及各种生物学括约肌保留术式等。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各类括约肌保留术式的应用现状及其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相关参考依据,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瘘 结直肠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括约肌保留术
原文传递
基于养生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辨证施护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丽华 张莉 葛敏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第22期4167-4171,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养生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辨证施护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肛周脓肿治疗的患者87例, 依照护理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 其中对照... 目的分析基于养生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辨证施护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肛周脓肿治疗的患者87例, 依照护理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4例, 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基于养生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辨证施护。比较术后两组创口渗出液情况及术前术后两组中医生命质量评价量表(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of Life-11 Dimensions, CQ-11D)、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肛门功能Kelly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术后3 d、7 d、11 d创口渗出液分值依次下降, 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CQ-11D评分均上升, 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5 d、30 d患者VAS评分均下降,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15 d、30 d Kelly评分均上升, 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 基于养生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辨证施护更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疼痛情况, 保障患者肛门功能, 降低患者术后渗液情况出现, 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生理论指导 中医辨证施护 肛周脓肿
原文传递
肠微循环与慢传输型便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庞雪 王玉涛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2年第8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肠微循环与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相关性。方法:检索获取STC的相关靶点,筛选其中的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利用盐酸洛哌丁胺灌胃法复制STC大鼠模型,测定模型大鼠肠道碳末推进率、粪便干重、结肠黏膜微循环水平,以及血清一氧化氮(... 目的:探讨肠微循环与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相关性。方法:检索获取STC的相关靶点,筛选其中的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利用盐酸洛哌丁胺灌胃法复制STC大鼠模型,测定模型大鼠肠道碳末推进率、粪便干重、结肠黏膜微循环水平,以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共筛选获得STC相关靶点170个,PIK3R1、PIK3CA、TP53、STAT3、AKT1等靶点可能是STC的核心靶点。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可能是STC的关键信号通路。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粪便干重低,碳末推进距离和碳末推进率小,结肠血流灌注量少,血流速度慢,血清NO水平低,ET1水平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01。结论:STC与肠道微循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TP53和STAT3可能是STC潜在的作用靶点,VEGF信号通路可能是STC的关键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大鼠 肠微循环 VEGF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术改善内痔出血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志红 曹莫寒 +4 位作者 王志民 李涛 武国亮 吴现海 杨滕滕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3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改善内痔出血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存在内痔出血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80,采用...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改善内痔出血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存在内痔出血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80,采用射频消融术处理内痔,外痔视情况可予单纯切除治疗)与对照组(n=80,采用Milligan-Morgan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创面VAS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内的肛门情况(肛门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坠胀、肛门失禁)和术后6个月的治愈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创面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两组均无肛门失禁病例;治疗组肛门狭窄、肛门坠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肛门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改善内痔出血症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患者的治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出血症状 射频消融术 MILLIGAN-MORGAN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明涛 张辉 +3 位作者 王志民 高荣青 陈璐 李涛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9年第11期48-49,共2页
为探讨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50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测量其肛管长度、肛直角、肛上距、乙耻距或小耻距、骶直间距等影像学指标,分析引起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原因。结果显示,直肠前... 为探讨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50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进行排粪造影,测量其肛管长度、肛直角、肛上距、乙耻距或小耻距、骶直间距等影像学指标,分析引起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原因。结果显示,直肠前突33例,直肠黏膜内脱垂30例,盆底肌痉挛14例,会阴下降23例。合并2种疾病者24例,合并3种疾病者13例。结果表明,排粪造影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病因的诊断效果较好,而且操作简单、无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排粪造影 病因 诊断
原文传递
新药治疗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文玉 辛学知 +3 位作者 庞雪 杜福帅 陈晓红 杨士伟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3年第8期77-80,共4页
便秘是一种(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我国成人便秘的患病率为7.0%~20.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有所升高[1,2]。便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与肠道神经系统(enteric n... 便秘是一种(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我国成人便秘的患病率为7.0%~20.3%,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有所升高[1,2]。便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与肠道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胃肠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胃肠激素水平异常、胃肠道神经递质的改变、肠道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药物疗法 普卡那肽 Naldemedine Elobixibat Tenapanor LACTITO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