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动态心电图心率减速力的变化与长期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许文波 张慧 +1 位作者 孙玲燕 袁洋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399-404,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动态心电图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5 6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动态心电图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5 6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n=1 600)和非MACE组(n=4 056),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DC对患者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采用受试工作者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果 年龄大、DC低是患者PCI术后MACE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DC每增加1个单位,MACE发生风险降低28%(HR=0.72,95%CI:0.31~0.98),DC<2.6 ms组和DC 2.6~4.5 ms组的MACE事件发生风险分别是DC>4.5 ms组的3.33倍(HR=3.33,95%CI:1.23~10.05)和3.02倍(HR=3.02,95%CI:1.12~8.26)。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良好。结论 DC下降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长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率减速力 长期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电图 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理念的心理干预在小儿烧伤照护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史新宇 李雪雪 +1 位作者 孙铮 赵云霞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258-260,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理念的心理干预在烧伤患儿照护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该方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住院的烧伤患儿照护者共11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理念的心理干预在烧伤患儿照护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该方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住院的烧伤患儿照护者共11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宣教;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基于接纳承诺疗法的心理干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分别调查两组研究对象在T1、T2时间点的量表得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烧伤患儿照护者的SAS、CD-RISC和HH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得分低于对照组,CD-RISC、HHI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接纳与承诺疗法理念的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小儿烧伤患儿照护者对心理危机的接纳程度,改善愧疚、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升心理韧性和希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烧伤 患儿照护者 接纳与承诺疗法 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C ε-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对急性偏头痛大鼠模型硬脑膜血流量的影响
3
作者 耿彪 李美艺 +4 位作者 唐琴 周思源 张灿文 牛敬忠 岳伟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6期923-92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偏头痛模型大鼠中应用PKCε-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对硬脑膜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N组),假手术组(S组),偏头痛模型组(M组),偏头痛模型+二甲基... 目的探讨急性偏头痛模型大鼠中应用PKCε-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对硬脑膜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N组),假手术组(S组),偏头痛模型组(M组),偏头痛模型+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偏头痛模型+PKCε抑制剂组(H-7组)和偏头痛模型+ERK1/2抑制剂组(PD-98059组)。造模后即刻,侧脑室注射给药,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像仪记录硬脑膜血流量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造模后2 h硬脑膜血流量变化百分比。结果 S组与N组硬脑膜血流量变化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相比,M组、DMSO组硬脑膜血流量变化百分比明显增加[(78.0±4.2)%比(3.8±1.0)%,(76.5±6.2)%比(3.8±1.0)%,P均<0.05];H-7组较M组、S组硬脑膜血流量变化百分比均明显减少[(-24.8±4.9)%比(78.0±4.2),(-24.8±4.9)%比(3.8±1.0)%,P均<0.05];PD-98059组与M组相比,硬脑膜血流量变化百分比明显减少[(29.4±3.9)%比(78.0±4.2)%,P<0.05],但与S组相比,硬脑膜血流量变化百分比明显增加[(29.4±3.9)%比(3.8±1.0)%,P<0.05]。结论大鼠偏头痛发作过程中硬脑膜血流量明显增加,PKCε及ERK1/2抑制剂均可明显降低硬脑膜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蛋白激酶C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硬脑膜血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