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容积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许方卫 薛艳 +2 位作者 刘磊磊 宋超 杨显存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双容积重建技术(double volum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DVRT)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36例患者行常规脑血管造影(2D-DSA),对栓塞治疗的血管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 目的探讨双容积重建技术(double volum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DVRT)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36例患者行常规脑血管造影(2D-DSA),对栓塞治疗的血管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并进行双容积重建,重点观察三者对栓塞动脉瘤残留的检出情况。结果36例患者中2D-DSA检查显示完全栓塞26例,瘤颈残留6例,瘤体残留4例;3D-DSA显示完全栓塞17例,瘤颈残留11例,瘤体残留8例;双容积重建图像显示完全栓塞15例,瘤颈残留12例,瘤体残留9例。2D-DSA与双容积重建对动脉瘤残留诊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4,P<0.05);3D-DSA与双容积重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5,P>0.05)。结论DVRT可清晰显示出对比剂在弹簧圈中显影的程度以及位置,在评价弹簧圈栓塞的效果上能提供比2D-DSA、3D-DSA更丰富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三维重建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2
作者 高晓 孙琳琳 +2 位作者 王一帆 王文昭 迟嘉婧 《山东医药》 2025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对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治疗AF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 目的对心房颤动(AF)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模型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治疗AF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风险预测模型”相关文献,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11日,提取文献数据,用预测模型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所纳入模型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9篇,发表于2021—2024年,全部来源于中国。11篇文献为模型建立,8篇文献为模型建立与验证。最终纳入19个模型,样本总量为136~6127例,复发率为8.70%~48.57%。19篇文献报告了模型预测AF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23~0.938。模型重复报告的前6位预测变量为左心房内径、年龄、AF类型、AF病程、性别和BMI。1篇文献偏倚风险评估为“不清楚”,其余18篇文献均为“高偏倚风险”;5篇文献适用性“不清楚”,其余14篇文献适用性风险较低。结论AF患者RFCA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开展较晚,建模方式多数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模型,纳入的19个模型预测效能较高,预测因子可从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电生理检查中筛选,模型整体偏倚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射频消融术 复发 预测模型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腺癌患者分子遗传学特点分析
3
作者 刘珏 许瑞 孙有伟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870-878,共9页
目的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分析老年肺腺癌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点及相关性,为靶向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333例老年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65岁,所有患者均经... 目的利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GS)分析老年肺腺癌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点及相关性,为靶向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的333例老年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65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数据取自初诊治疗前的组织标本检测结果。采用NGS平台进行多基因突变检测,对《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推荐检测的9种驱动基因,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ROS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1(ROS1)、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B-Ra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2(ERBB2)、Ret原癌基因(RET)、Met原癌基因(MET)、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NTRK)以及部分少见突变基因,进行临床病理学、驱动基因突变状态等归纳分析。结果9种驱动基因总阳性率为41.14%(137例),其中EGFR为主要驱动基因,突变频率为36.04%(120例),其他基因突变频率为KRAS 15.92%(53例),ERBB22.10%(7例),EML4-ALK 1.80%(6例),BRAF 1.50%(5例),MET 1.20%(4例),RET 0.30%(1例)。13种少见突变基因与驱动基因共突变种类集中于EGFR、KRAS、抑癌基因TP53(TP53)三种共突变形式,其中磷脂酰肌醇激酶催化α多肽基因(PIK3CA)、U2小核RNA辅助因子1(U2AF1)以及乳腺癌1号基因(BRCA1)仅以共突变形式出现,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TEN)的共突变形式仅为与EGRF共突变,BRCA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STK11)、富AT互作域1A基因(ARID1A)以及N-Ras原癌基因(NRAS)的共突变形式仅为与KARS共突变。通过对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中肺腺癌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统计分析,13种少见突变基因在肿瘤相关信号通路中正常化富集评分(NES)得分均较高,证明其均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结论应用NGS检测的9种驱动基因分子遗传学数据可以有效地显示肺腺癌的驱动基因分布及特点,尤其是了解少见突变基因以及共突变基因遗传学特点将更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代测序 老年 肺腺癌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发生Ⅱ型内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4
作者 尹晓霞 孙有伟 孙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281-1287,1298,共8页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索AAA患者EVAR术后...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索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22年11月30日,采用Rev 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瘤体直径、肠系膜下动脉未闭均是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危险因素(P﹤0.05);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AA)分级﹥3级、慢性肾功能不全、外周动脉疾病均是AAA患者EVAR术后发生Ⅱ型内漏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临床医师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加强预防管理措施,以降低AAA患者EVAR术后Ⅱ型内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Ⅱ型内漏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术后发生重度血栓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锋 王仁鸿 孙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12期958-963,共6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术后发生重度血栓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深静脉置管溶栓术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后Vil... 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术后发生重度血栓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深静脉置管溶栓术的1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后Villalta评分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深静脉血栓形成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等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独立危险因素检验,筛选重度血栓后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绘制模型的校准曲线并计算一致性指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静脉曲张例数、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型、压力治疗时间、使用滤器类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BMI(≥27 kg/m^(2))、合并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型(混合型)、滤器类别(永久型滤器)为深静脉置管溶栓术后患者发生重度血栓后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并制得评分系统,评分系统的一致性指数为0.869,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875。结论:年龄(≥60岁)、BMI(≥27kg/m^(2))、合并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型(混合型)、滤器类别(永久型滤器)为深静脉置管溶栓术后患者发生重度血栓后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血栓后综合征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心护理对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慧 张蕾 +2 位作者 焦琦琦 高睿詟 王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8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介入科诊治的7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双...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介入科诊治的7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双心护理组,各39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双心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行双心护理,均干预2周。比较两组负面情绪、自护能力变化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双心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双心护理组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急诊PCI救治中引入双心护理模式,发挥良好心理调节、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术 双心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锋 孙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4期409-415,共7页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术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532例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1年随访期内是否发生再闭塞分为观察组...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术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下肢动脉腔内治疗的532例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1年随访期内是否发生再闭塞分为观察组(n=116,随访期间发生再闭塞)和对照组(n=416,随访期间未发生再闭塞)。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资料、泛大西洋协作组织(TASC)Ⅱ分级、Fontaine分期、手术资料、血生化指标,分析下肢ASO腔内治疗术后发生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腔内手术史、冠心病、糖尿病、TASCⅡ分级、Fontaine分期、手术方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LDL-C≥4.11 mmol/L、hs-CRP≥5 mg/L、ESR≥20 mm/h、腔内手术史、冠心病、糖尿病、TASCⅡ分级为B~D级、Fontaine分期为Ⅲ~Ⅳ期、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均是下肢ASO腔内治疗术后再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减容+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是ASO腔内治疗术后再闭塞的保护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36(95%CI:0.754~0.918),验证集的一致性指数为0.862(95%CI:0.772~0.952),预测模型和验证集模型校准曲线与实际曲线重合良好。预测模型和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828,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年龄>60岁、LDL-C≥4.11 mmol/L、hs-CRP≥5 mg/L、ESR≥20 mm/h、腔内手术史、冠心病、糖尿病、TASCⅡ分级为B~D级、Fontaine分期为Ⅲ~Ⅳ期、球囊扩张+支架置入均是下肢ASO腔内治疗术后再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减容+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是下肢ASO腔内治疗术后再闭塞的保护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可用于预测下肢ASO腔内治疗术后再闭塞的发生率,临床工作中应密切监测有关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腔内治疗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动脉灌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孙有伟 杨显存 +1 位作者 于斌超 孙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2期108-111,121,共5页
目的:探讨靶动脉灌注银杏叶提取物(GBE)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有效性。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5例TAO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靶动脉灌注GBE治疗,对照组静脉滴... 目的:探讨靶动脉灌注银杏叶提取物(GBE)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有效性。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05例TAO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靶动脉灌注GBE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GBE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期内踝肱压力指数(ABI)、趾肱压力指数(TBI)和患侧足背温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BI、TBI、足背温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和随访期内的ABI、TBI、足背温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GBE可改善TAO患者临床症状,靶动脉灌注GBE较静脉滴注效果更为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银杏叶提取物 动脉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9
作者 尹晓霞 孙有伟 +1 位作者 王玉涛 孙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352-355,361,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治疗的7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腔内治疗的7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与否分为血栓组与非血栓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等临床资料,对单因素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独立危险因素检验。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程、合并糖尿病人数、合并冠心病人数、合并高血压人数、溃疡面积、手术时长、出血量、支架长度、术中缝合穿刺点人数、术后卧床时间、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腹围、Fontaine分期、术中逆穿人数、D-二聚体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ontaine分期、术中逆穿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工作者应考虑患者Fontaine分期、术中逆穿等因素,以期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底动脉弓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斌超 杨显存 +1 位作者 孙有伟 孙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9期701-705,728,共6页
目的:探讨足底动脉弓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性。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54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8),观察组采用足底动脉弓腔内血管成形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腔内治疗改善入组患者... 目的:探讨足底动脉弓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性。方法: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54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6)和对照组(n=28),观察组采用足底动脉弓腔内血管成形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腔内治疗改善入组患者下肢血运。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的踝肱压力指数(ABI)、趾肱压力指数(TBI)、足背温度、溃疡面积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两组ABI、TBI、足背温度均有显著升高,溃疡面积显著缩小,VAS显著降低;观察组TBI、足背温度、溃疡面积和VAS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底动脉弓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效果显著,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动脉弓腔内血管成形术 糖尿病足溃疡 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瑜 戚翔宇 贾如真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4期716-721,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镜室诊治的老年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16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ESD... 目的探讨老年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镜室诊治的老年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16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ESD术后有无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n=34)和无并发症组(n=130)。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资料、实验室指标及手术相关资料,分析老年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ESD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ESD后6.71%(11/164)患者发生消化道狭窄,11.59%(19/164)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2.44%(4/164)患者发生消化道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20.73%(34/164)。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肿瘤最大直径≥20 mm及浸润至黏膜下的患者构成比较多,血小板计数(PLT)水平较低,手术时间较长(P<0.05)。合并糖尿病、肿瘤最大直径≥20 mm以及手术时间长是老年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ESD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LT水平升高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合并糖尿病、肿瘤最大直径≥20 mm、手术时间长和PLT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早期消化道肿瘤患者ESD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消化道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低血压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华 孙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1172-1177,共6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索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低血压影响因素的...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索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低血压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2年8月1日,采用Rev 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2059例患者,包括1篇队列研究和17篇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球部狭窄、颈动脉分叉处与最窄处距离(≤10 mm)、溃疡斑块均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OR≥1,P﹤0.05);高血压、年龄(≥65岁)均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低血压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加强预防管理措施,以降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压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左束支起搏模式双腔抗核磁起搏器1例的护理
13
作者 宋蕾 孙浩 宋玉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9期1736-1737,共2页
患者男,13岁。心脏扩大12年,心跳慢7年5个月,病程中多次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1),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大(LV 6.28 cm),左心房内径增大(LA 3.92 cm),左心室收缩功能(... 患者男,13岁。心脏扩大12年,心跳慢7年5个月,病程中多次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1),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大(LV 6.28 cm),左心房内径增大(LA 3.92 cm),左心室收缩功能(LVEF)50%,室间隔(IVS 0.75 cm)。室壁运动分析:室间隔心肌与左心室心肌运动不同步,室间隔中下段心肌偏向右心室,动度减低;左心室下壁心肌动度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起搏模式 双腔抗核磁起搏器植入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eg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机制及相关治疗靶点
14
作者 王熙博 田宝文 陈士巧 《国际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即产生免疫逃逸;近年来调节性B(Breg)细胞在肿瘤免疫研究中备受瞩目。Breg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作用,该领域的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对于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靶... 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即产生免疫逃逸;近年来调节性B(Breg)细胞在肿瘤免疫研究中备受瞩目。Breg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逃逸中发挥作用,该领域的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对于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靶点和思路,但Breg细胞的表型分类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复杂机制仍有待于系统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淋巴细胞 调节性 肿瘤微环境 细胞因子类 T淋巴细胞 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血清白细胞介素-33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5
作者 钟晶 孙冠杰 +3 位作者 王新 季宪飞 宋建涛 胡波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oluble TREMs like transcript-1,sTLT-1)表达情况,探...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oluble TREMs like transcript-1,sTLT-1)表达情况,探讨其对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169例行PCI治疗的STEMI患者,检测血清IL-33、sTLT-1水平;术后随访1年,根据1年内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41例和非MACE组128例。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TEMI患者行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IL-33、sTLT-1水平对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MACE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43.48±7.10)%]低于非MACE组[(53.29±8.02)%](P<0.05),冠状动脉病变长度[(17.91±3.26)mm]、术前冠状动脉狭窄率[(68.24±5.21)%]、术前Gensini评分[(95.16±13.25)分]、术前KillipⅡ级以上比率(75.61%)、植入支架数目[(1.76±0.69)枚]和长度[(33.51±6.62)mm]、血清IL-33[(412.35±36.59)ng/L]、sTLT-1[(632.16±105.62)ng/L]水平均高于非MACE组[冠状动脉病变长度(14.12±2.51)mm、术前冠状动脉狭窄率(51.13±4.69)%、术前Gensini评分(72.51±10.24)分、术前KillipⅡ级以上比率(57.03%)、植入支架数目(1.21±0.32)枚和长度(26.62±4.15)mm、血清IL-33(332.16±25.46)ng/L、sTLT-1(534.26±72.59)ng/L](P<0.05)。术前Gensini评分(HR=1.412,95%CI:1.954~10.547,P=0.002)、左室射血分数(HR=0.654,95%CI:0.535~0.833,P<0.001)、sTLT-1水平(HR=1.926,95%CI:1.106~21.562,P<0.001)、IL-33水平(HR=1.762,95%CI:1.052~15.262,P<0.001)是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当血清IL-33、sTLT-1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35.62 ng/L、623.54 ng/L时,IL-33、sTLT-1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AUC分别为0.750(95%CI:0.659~0.840,P<0.001)、0.720(95%CI:0.624~0.816,P<0.001)、0.880(95%CI:0.820~0.941,P<0.001),灵敏度分别为68.29%、63.41%、80.49%,特异度分别为82.03%、79.69%、88.28%;二者联合检测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AUC大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IL-33、sTLT-1水平增高提示STEMI患者行PCI术后发生MACE概率增高,二者联合检测较分别单独检测的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白细胞介素-33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原文传递
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嘉 孙岩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年第26期2006-2012,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构建在线预测模型工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下肢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目的探讨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构建在线预测模型工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下肢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估患者1年随访期后抗血小板药物服药依从性,随机选取依从性差和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各90例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影响抗血小板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独立危险因素检验,筛选较差抗血小板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已婚(OR=0.316,95%CI 0.135~0.738)、随访期内复诊次数(OR=0.866,95%CI 0.760~0.987)及服药数量(OR=0.775,95%CI 0.654~0.919)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药服药依从性的保护因素。高龄(OR=1.136,95%CI 1.066~1.211)、男性(OR=3.727,95%CI 1.533~9.06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OR=4.949,95%CI 1.501~16.313)、平均月收入<3000元(OR=15.774,95%CI 4.487~55.459)及每月药费支出>500元(OR=15.323,95%CI 3.527~66.569)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置入术后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89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服药依从性的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治疗 服药依从性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弗林蛋白酶靶向同源性磷酸-张力蛋白调控线粒体自噬及肝纤维化进展
17
作者 宋彦威 付振美 +2 位作者 徐静怡 马铭泽 孙琳琳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4期59-68,共10页
目的探讨弗林蛋白酶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弗林蛋白酶过表达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诱导8周。弗林蛋白酶过表达组小鼠在四氯化碳诱导4周后... 目的探讨弗林蛋白酶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将4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弗林蛋白酶过表达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小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诱导8周。弗林蛋白酶过表达组小鼠在四氯化碳诱导4周后,尾静脉注射弗林蛋白酶过表达转染质粒至实验结束,对照组尾静脉注射无意义对照质粒,观察弗林蛋白酶调控小鼠肝纤维化进展的作用效应;采用Nycodenz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C57小鼠肝脏原代星状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弗林蛋白酶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组织的表达及定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组织及细胞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弗林蛋白酶处理后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活力;采用Transwell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迁移能力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弗林蛋白酶在肝硬化组织及活化的原代肝星状细胞中呈显著阳性。弗林蛋白酶处理组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受到抑制(P<0.05);对照组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以及迁移能力未受影响。弗林蛋白酶处理组肝星状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对照组无明显下降(P<0.05);敲低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long,PTEN-L)表达后肝星状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也显著下降(P<0.05),敲低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改变。四氯化碳化学诱导实验中,弗林蛋白酶过表达组小鼠肝纤维化病变程度较轻,对照组小鼠出现较严重的肝纤维化组织学改变。结论弗林蛋白酶通过靶向作用PTEN-L,增强肝星状细胞线粒体自噬,抑制其活化及小鼠肝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弗林蛋白酶 线粒体自噬 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