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机器人在钢铁行业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霍宪刚 《山东冶金》 CAS 2018年第6期56-58,60,共4页
工业机器人在钢铁制造业中逐步使用,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效益,提高了员工安全保障。随着工业4.0的到来以及国际竞争压力的加大,国内众多钢企纷纷加大工业机器人的投入与研发,壮大自身发展实力,以期竞争中脱颖而出。简要概述了... 工业机器人在钢铁制造业中逐步使用,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加了企业的效益,提高了员工安全保障。随着工业4.0的到来以及国际竞争压力的加大,国内众多钢企纷纷加大工业机器人的投入与研发,壮大自身发展实力,以期竞争中脱颖而出。简要概述了工业机器人在钢铁工业的主要应用,介绍了国内几家主要钢企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发展以及应用,并对国内钢铁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后的趋势做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钢铁行业 应用 智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企业智能制造实施路径研究
2
作者 王成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2年第11期161-164,共4页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愈发成为钢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工业互联网、“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钢铁制造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数字化转型机遇,钢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规划智能制造路径... 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愈发成为钢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工业互联网、“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钢铁制造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数字化转型机遇,钢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规划智能制造路径,掌握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和实施途径,实现钢铁企业的系统化转型与升级,达到“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企业 智能制造 实施路径 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宽厚板轧机状态智能识别技术研究
3
作者 周平 杨恒 +2 位作者 霍宪刚 黄少文 李新东 《山东冶金》 CAS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宽厚板生产过程高度依赖轧机设备可靠性和运行精度,介绍了基于数字孪生和轧制过程大数据的精轧状态智能识别技术。在构建多维度模型和轧机数字孪生体基础上,研究开发轧机状态智能识别平台,实时动态显示轧机运行状态,提升了轧机轧制过程... 宽厚板生产过程高度依赖轧机设备可靠性和运行精度,介绍了基于数字孪生和轧制过程大数据的精轧状态智能识别技术。在构建多维度模型和轧机数字孪生体基础上,研究开发轧机状态智能识别平台,实时动态显示轧机运行状态,提升了轧机轧制过程的精准控制水平。相关技术应用后,轧机状态得到显著改善,钢板镰刀弯比例降低至3.5%,轧件刮框等异常问题降低2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机 数字孪生 多源数据 状态智能识别 “机理+数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Mn2V钢连铸坯CCT曲线测定及热塑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邹仲平 路峰 +1 位作者 于浩 王毅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6-80,86,共6页
利用Gleeble-3800热应力/应变模拟实验机对50Mn2V的CCT曲线进行了测定,并对其高温塑性行为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组织及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当冷速为0.5~1℃/s时,50Mn2V组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 利用Gleeble-3800热应力/应变模拟实验机对50Mn2V的CCT曲线进行了测定,并对其高温塑性行为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组织及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当冷速为0.5~1℃/s时,50Mn2V组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较细珠光体);当冷速为3℃/s时,组织为少量铁素体+少量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当冷速为5~10℃/s时,组织为少量贝氏体+马氏体;当冷速在10~50℃/s时,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在50Mn2V连铸坯实际生产中,连铸拉矫温度控制在900℃以上可有效降低铸坯裂纹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MN2V CCT曲线 热塑性 显微组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多业务智能协同管控系统在钢铁企业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恒 《山东冶金》 CAS 2020年第2期53-54,57,共3页
本系统结合钢铁制造过程业务和数据特征,在感知、处理、存储和分析利用业务系统数据基础上,构建基于数据融合的多业务智能协同管控系统并成功应用,实现钢铁企业生产过程、设备、能源环保、物流、安全等核心要素的相互融合和管控,有效提... 本系统结合钢铁制造过程业务和数据特征,在感知、处理、存储和分析利用业务系统数据基础上,构建基于数据融合的多业务智能协同管控系统并成功应用,实现钢铁企业生产过程、设备、能源环保、物流、安全等核心要素的相互融合和管控,有效提升了企业整体生产运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企业 数据 深度感知 融合 多业务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废钢智能判级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成镇 朱立 +2 位作者 陈显著 周平 王念欣 《天津冶金》 CAS 2022年第4期63-66,共4页
本文分析了传统废钢判级方法的缺点,介绍了某钢铁企业基于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发的废钢智能判级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判级流程、应用架构、系统结构进行了详述。该系统,以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废钢识别模型,结合大量标注废钢及特殊件... 本文分析了传统废钢判级方法的缺点,介绍了某钢铁企业基于机器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发的废钢智能判级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判级流程、应用架构、系统结构进行了详述。该系统,以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废钢识别模型,结合大量标注废钢及特殊件图片,训练最优化模型,依据废钢验收规则及人工经验,构建了废钢智能判级平台。该平台依据生产管理系统和计量系统中的合同、车辆、重量信息,实现了整车废钢的实时、全天候智能分级和成本评估报告生成,完全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废钢判级,提升了钢铁企业废钢判级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钢判级 机器学习 机器视觉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行业有机固废危废采用热裂解工艺处理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万福 王志强 +2 位作者 曾晖 王念欣 董洪壮 《山东冶金》 CAS 2022年第3期56-57,60,共3页
分析了采用热裂解工艺处理钢铁行业有机固废危废的可行性,着重介绍了利用热裂解炉,对某钢铁厂提供的废旧布袋、焦油渣、废油泥等有机固废热裂解试验过程,研究了固态产物中元素的组成,液相产物的析出温度区间和气液固的分配比例。研究结... 分析了采用热裂解工艺处理钢铁行业有机固废危废的可行性,着重介绍了利用热裂解炉,对某钢铁厂提供的废旧布袋、焦油渣、废油泥等有机固废热裂解试验过程,研究了固态产物中元素的组成,液相产物的析出温度区间和气液固的分配比例。研究结果发现,热裂解温度是决定有机固废热裂解过程的最主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热裂解 有机固废 有机危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炉配加冷轧乳化液含油污泥炼焦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万福 《山东冶金》 CAS 2023年第6期68-70,共3页
焦炉配加乳化液污泥炼焦技术与现场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将乳化液污泥按照一定的比例与炼焦煤混合后进入焦炉中,进而形成焦炭供高炉冶炼使用。该技术不需额外增加设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见效快,效率高,绿色环保,完全符合减... 焦炉配加乳化液污泥炼焦技术与现场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将乳化液污泥按照一定的比例与炼焦煤混合后进入焦炉中,进而形成焦炭供高炉冶炼使用。该技术不需额外增加设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本低,见效快,效率高,绿色环保,完全符合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 乳化液污泥 炼焦技术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三维数字孪生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学民 李长新 +2 位作者 周平 王键 王汝波 《山东冶金》 CAS 2022年第5期63-64,70,共3页
转炉三维数字孪生可视化技术搭建转炉工序过程控制可视化平台,通过冶炼过程和设备运行状态的在线、实时、动态展示,实现各级工艺和设备数据共享,达到资源协同、安全生产、作业效率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 转炉工序 三维数字 可视化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含钒0.21%钢在750~1000 ℃的热塑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洪壮 《山东冶金》 CAS 2016年第1期41-43,共3页
用Gleeble 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一种含钒0.21%钢在750~1 000℃的热塑性行为,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温度下试验钢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断面收缩率降低;在试验钢A3温度以上、A1和A3温度之间这两个温度区间内的断口形貌... 用Gleeble 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一种含钒0.21%钢在750~1 000℃的热塑性行为,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温度下试验钢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断面收缩率降低;在试验钢A3温度以上、A1和A3温度之间这两个温度区间内的断口形貌明显不同。试验钢适宜的矫直温度应不低于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钒钢 热塑性 断面收缩率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单重大长度600MPa水电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晖 《中国金属通报》 2018年第4期243-244,共2页
近年来随着水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水电站压力钢管所使用的高强钢板的强度、韧性、可焊性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生产规格也提出特殊要求,大单重、特厚、特长钢板需求量也来越大。济钢生产的大单重大长度600MPa水电钢采用低碳低... 近年来随着水电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水电站压力钢管所使用的高强钢板的强度、韧性、可焊性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对生产规格也提出特殊要求,大单重、特厚、特长钢板需求量也来越大。济钢生产的大单重大长度600MPa水电钢采用低碳低合金设计,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控制,解决了性能波动问题,最终生产的钢板质量稳定,满足客户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单重大长度 水电钢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质型管线钢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12
作者 楚世豪 《山东冶金》 CAS 2019年第3期37-41,共5页
针对低屈强比调质型X60Q管线钢的技术条件以及成分设计、淬火和回火工艺难以确定等技术难题,进行了成分的优化设计,尤其是进行了Nb、V、Ti的析出研究;进行了亚温淬火工艺和回火工艺研究,最终确定了成分体系和调质工艺,并进行用户制管实验。
关键词 管线钢 低屈强比 亚温淬火 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吹转炉脱磷工艺研究及应用
13
作者 王念欣 李海峰 +2 位作者 董慧 王成镇 张亮 《云南冶金》 2023年第4期151-155,共5页
针对复吹转炉吹炼及终点脱磷率低、出钢回磷等问题,采取生产条件保证、吹炼过程优化、弱脱氧合金化、钢包扒渣等措施,达到了转炉出钢终点磷含量≤0.005%、钢包磷含量≤0.006%的控制水平,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 铁水预处理 钢包吹氩 炉渣碱度 脱磷 弱脱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钢铁本源 给力科学发展
14
作者 张胜生 《山东冶金》 CAS 2011年第3期I0001-I0002,共2页
纵观冶金发展轨迹,发现传统钢铁已到了非常成熟的状态,以致于在“一夜之间”就可以打造一个钢铁厂;横览全球经济,行行业业几乎都对钢铁有着不尽的需求;当人们还在疯狂的向大自然索取的时候,而苍天向我们亮出了“黄牌”:不变革你... 纵观冶金发展轨迹,发现传统钢铁已到了非常成熟的状态,以致于在“一夜之间”就可以打造一个钢铁厂;横览全球经济,行行业业几乎都对钢铁有着不尽的需求;当人们还在疯狂的向大自然索取的时候,而苍天向我们亮出了“黄牌”:不变革你的发展方式,人类将遭受灭顶之灾。钢铁确已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特殊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厂 科学发展 全球经济 大自然 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淬火贝氏体钢的回火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
15
作者 黄少文 周平 +1 位作者 孙雪娇 王晶 《山东冶金》 CAS 2022年第2期26-30,共5页
研究了610~650 ℃回火对淬火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冲击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淬火钢组织由板条贝氏体(LB)和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组成。回火温度升高,LB板条宽度增加,M/A组元数量减少,碳化物在晶界处的析出数量增加。回... 研究了610~650 ℃回火对淬火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冲击断裂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淬火钢组织由板条贝氏体(LB)和马氏体/奥氏体(M/A)组元组成。回火温度升高,LB板条宽度增加,M/A组元数量减少,碳化物在晶界处的析出数量增加。回火温度升高,试验钢的屈服强度(R_(eL))由796MPa逐渐降低至549MPa,抗拉强度(R_(m))由862MPa逐渐降低至611 MPa,断后伸长率(A)由17.5%提高至20.5%~23.5%。-40℃冲击裂纹形成能(E_(1))、脆性断裂扩展能(E_(3))、脆性断裂扩展终止后的止裂能(E_(4))和-60 ℃冲击韧性裂纹扩展能(E_(2))E_(3)、E_(4)增加,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改善。630 ℃回火时,试验钢的R_(eL)为609 MPa,R_(m)为673 MPa,A为21.5%,-60 ℃冲击脆性断裂倾向较小,试验钢强度韧性具有最佳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低碳贝氏体钢 淬火热处理 回火热处理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下钢铁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6
作者 马丛丛 滕国兴 张广军 《山东冶金》 CAS 2023年第3期81-82,84,共3页
贸易保护主义、世纪疫情、地缘战略冲突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未来全球产业链将朝着本土化和区域化、多元化、产业集群化等趋势发展,对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钢铁产业带来严峻挑战,包括产业链内向化压力、产业链“去中国化”、绿色贸易壁垒... 贸易保护主义、世纪疫情、地缘战略冲突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未来全球产业链将朝着本土化和区域化、多元化、产业集群化等趋势发展,对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钢铁产业带来严峻挑战,包括产业链内向化压力、产业链“去中国化”、绿色贸易壁垒、供应链安全等,但挑战中也包含着扩大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构建区域钢铁产业链集群、利用数字技术加速产业链升级、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等促进我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因素。国内钢企应因势利导,主动参与,牢牢把握机遇,助推我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行业 产业链重构 机遇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型轧线除尘技术与装备的探索与研究
17
作者 张戈 李雪涛 +1 位作者 邹仲平 李辉 《中国金属通报》 2021年第1期231-232,共2页
轧钢生产线产尘量不大,但由于点多、面广、烟粉尘湿度大、轧机移动、不能遮挡操作视线等诸多特点,捕集、过滤困难,目前的轧线除尘技术有很多不足。本文通过对轧线除尘技术与装备进行研究,提出将喷雾抑尘技术、小功率吸尘技术、高效过滤... 轧钢生产线产尘量不大,但由于点多、面广、烟粉尘湿度大、轧机移动、不能遮挡操作视线等诸多特点,捕集、过滤困难,目前的轧线除尘技术有很多不足。本文通过对轧线除尘技术与装备进行研究,提出将喷雾抑尘技术、小功率吸尘技术、高效过滤技术、末端处理技术、互联网智能管控技术有机结合,做到达标排放,走经济型轧线除尘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线除尘 智能控制 污染源 达标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炉钢渣碳热还原的热力学模拟分析
18
作者 张博康 罗果萍 +1 位作者 郝帅 柴轶凡 《中国冶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1,共10页
为研究转炉钢渣碳热还原平衡产物的物相种类和含量随还原温度、碱度及配碳量(即焦渣比)的变化规律,使用FactSage7.1热力学软件计算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焦渣比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平衡物相组成中残C含量呈现下降趋势,Fe... 为研究转炉钢渣碳热还原平衡产物的物相种类和含量随还原温度、碱度及配碳量(即焦渣比)的变化规律,使用FactSage7.1热力学软件计算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焦渣比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平衡物相组成中残C含量呈现下降趋势,Fe_(3)C和P_(2)气体含量则呈现升高趋势,表明高温有利于铁氧化物和磷灰石的还原,特别是有利于气化脱磷;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平衡物相组成中Fe_(3)P/Fe_(2)P含量减少,Mn_(2)P和P_(2)(g)含量增多,表明还原温度对含磷物相的稳定顺序有较大影响,温度升高其稳定性增强的顺序为Fe_(3)P→Fe_(2)P→Mn_(2)P→P_(2)(g),高温有利于气化脱磷。在焦渣比和还原温度一定时,随着混合料碱度的升高,平衡物相组成中Fe_(3)C含量均呈现升高趋势,表明提高碱度有利于铁氧化物的还原;随着混合料碱度的升高,平衡物相组成中硅酸盐液相含量呈现降低趋势,碱度为1.8时所生成的液相量最多;混合料碱度在1.8到2.2之间时,有利于α-C_(2)S的生成及产物的自粉化,碱度为2.0时α-C_(2)S含量最多。焦渣比的变化对转炉钢渣碳热还原平衡产物的物相种类和含量影响不大。热力学计算表明,利于钢渣微粉化的温度范围为1450~1500℃,碱度范围为1.8~2.2,焦渣比范围为10∶90~15∶85,该条件范围利于α-C_(2)S的生成且钢渣粉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炉钢渣 碳热还原 热力学计算 平衡产物 物相组成
原文传递
A^(2)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异常工况的调整实践
19
作者 吴建华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33-35,71,共4页
针对某焦化厂废水处理生化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活性污泥的活性被来水中的硫化物抑制,导致好氧池出口氨氮质量浓度上升至30 mg/L左右的异常工况,通过调整系统运行负荷、投加市政污泥、控制来水pH值、调整回流比和水处理量等运行参数,使系... 针对某焦化厂废水处理生化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活性污泥的活性被来水中的硫化物抑制,导致好氧池出口氨氮质量浓度上升至30 mg/L左右的异常工况,通过调整系统运行负荷、投加市政污泥、控制来水pH值、调整回流比和水处理量等运行参数,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在处理量60 m^(3)/h、来水氨氮质量浓度80 mg/L~100 mg/L、稀释水投加量≤10 m^(3)/h、系统水温32℃~37℃的工况下,好氧池出口水样氨氮含量为0、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平均值为0.058 mg/L、pH值在7.0~7.5、碱度在250 mg/L~35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处理 A2O工艺 硫化物 硝化 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连铸钢坯标识与识别装备系统研发应用
20
作者 霍宪刚 杨恒 +2 位作者 赵立峰 周平 王成镇 《山东冶金》 CAS 2024年第6期46-49,共4页
异型连铸坯作为重要的基础加工原料,因自身形貌结构及码垛方式,使其当前信息标识与识别较为落后。随着装备技术的发展,与工艺需求有机结合,通过成熟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基于机器图像识别算法模型,进行异型连铸钢坯标识与识别装备系统的... 异型连铸坯作为重要的基础加工原料,因自身形貌结构及码垛方式,使其当前信息标识与识别较为落后。随着装备技术的发展,与工艺需求有机结合,通过成熟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基于机器图像识别算法模型,进行异型连铸钢坯标识与识别装备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解决了人工标识和信息跟踪不精准的问题,是实现异型连铸钢坯质量追溯的重要技术手段。介绍了国内某炼钢厂异型连铸钢坯标识与识别装备系统的开发应用情况,在系统投用后,其应用满足现场要求,提高了异型坯质量追溯管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坯标识 装备系统 工业机器人 机器视觉 字符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