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路径研究
1
作者 宋甜 《大学(思政教研)》 2024年第12期175-178,共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文章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解析两者在当代中国社会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文章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解析两者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契合点和互补性。通过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阐述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并为实现文化自信与理论创新提供依据,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合路径 理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青年标签化的生成及破解进路
2
作者 林燕 魏晓娟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4-91,共8页
青年标签化作为一种现象级的文化景观,是时代背景加速演变、网络媒介分散传播和群体意识认知固化三者叠加的必然结果。作为社会变革发展产生的事物,它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契机。针对标签叙事导... 青年标签化作为一种现象级的文化景观,是时代背景加速演变、网络媒介分散传播和群体意识认知固化三者叠加的必然结果。作为社会变革发展产生的事物,它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契机。针对标签叙事导向消解青年奋斗精神、标签叙事方式引发舆论认知风险、标签叙事内容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风险等系列挑战,培育青年奋斗精神、塑造青年良好形象和引导青年独立思考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下破解青年标签化问题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 标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核心目标及实现路径——基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邵西梅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18-122,共5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培养坚定的政治信仰以及敏锐的政治思维能力等政治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培养坚定的政治信仰以及敏锐的政治思维能力等政治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概论课"教学视角下,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核心认同。为有效推进目标的实现,"概论课"需整合资源优势,提高教学内容的供给质量;转变教学思维,树立双主体意识;以学术理性为核心,科学实施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大学生政治素养 四个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运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四维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4
作者 李维才 王慧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6期178-180,共3页
近代以来,青年运动是影响社会发展趋向的重要社会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运动的内容又恰恰是当代青年人最容易产生“共情”和“共鸣”的内容,是最容易拨动他们心弦的生动... 近代以来,青年运动是影响社会发展趋向的重要社会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运动的内容又恰恰是当代青年人最容易产生“共情”和“共鸣”的内容,是最容易拨动他们心弦的生动史实。通过内容整合、专题设计、手段创新、实践引导“四维融合”教学模式,将“青运史”内容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用过去的青年榜样来影响今天的时代青年,是在教学资源上“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有滋有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运史 “纲要”课 “四维融合” 教学模式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 被引量:12
5
作者 温永慧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56-58,共3页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内驱力,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升与自我养成的路径主要有:转变教育理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优化校园环境,...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内驱力,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升与自我养成的路径主要有:转变教育理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优化校园环境,营造大学生自我教育整体文化氛围;搭建平台,构建大学生自我教育组织体系;创新范式,拓展大学生自我教育有效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教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青年网络社交流变特点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李勃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30,共8页
当代青年的网络社交,在社交环境层面,经历了现实到虚拟、匿名到实名、虚拟到真实的情景变革;在社交身份层面,实现了真实到隐匿、个体到圈层的延展性变化;在表达形式层面,文字、自我多元化和个性化表达多层凸显;在社交关系层面,陌生人和... 当代青年的网络社交,在社交环境层面,经历了现实到虚拟、匿名到实名、虚拟到真实的情景变革;在社交身份层面,实现了真实到隐匿、个体到圈层的延展性变化;在表达形式层面,文字、自我多元化和个性化表达多层凸显;在社交关系层面,陌生人和熟人社交形成不同时期的特定选择,并诞生了新陌生人社交的新态势;在心理状态层面,开放性与群体性孤独的共存悖论难以短时间突破。当代青年网络社交仍然处在发展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交 青年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党青年组织扁平化设计——基于网络思维的组织行为学理论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丙元 张涛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8,共7页
政党青年组织要实现网络时代的转型发展,掌握网络思维并将这一思维方式贯彻到组织的运行中去,是进行组织适应性调整的根本。而扁平化组织设计是政党青年组织贯彻网络思维的有效路径。政党青年组织在探索扁平化设计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基本... 政党青年组织要实现网络时代的转型发展,掌握网络思维并将这一思维方式贯彻到组织的运行中去,是进行组织适应性调整的根本。而扁平化组织设计是政党青年组织贯彻网络思维的有效路径。政党青年组织在探索扁平化设计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增强横向沟通能力为目标简化组织的管理层次,形成以动态的知识型团队为基础的群体协作模式,建立以解决青年工作问题为核心的高层知识团队和专家系统,构建资源互补的有效青年社会力量合作联盟,激活团员青年的组织效应以增强组织控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青年组织 扁平化设计 网络思维 组织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政课实现政治认同核心目标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曹亮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65-67,共3页
政治认同既是社会成员的自身需求,也是维护巩固现行政治体系的重要基础。文章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构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关键环节,并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价值、任务、内容、过程和发展,论证了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政治认同既是社会成员的自身需求,也是维护巩固现行政治体系的重要基础。文章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构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关键环节,并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价值、任务、内容、过程和发展,论证了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目标。基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规律,文章从教师、学生主客体两个角度,从内容、方法和教学反馈三个环节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养的对策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认同 思想政治理论课 核心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时代青年“强国一代”的集体记忆:生命历程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权福军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33-39,共7页
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认为,每一代人的心灵都被其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塑造,而青春时期的集体记忆将影响其个体的生命历程。根据集体记忆的生产机理,通过“代单位”建构,使新时代青年获得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媒介仪式”建构,形塑... 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认为,每一代人的心灵都被其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塑造,而青春时期的集体记忆将影响其个体的生命历程。根据集体记忆的生产机理,通过“代单位”建构,使新时代青年获得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媒介仪式”建构,形塑新时代青年的群体社会表征,通过“传递经验”建构,建立积极的网络社会心态;通过“情境记忆”建构,培养积极的情绪情感,通过“生命故事”建构,引导新时代青年讲好青春故事,实现新时代青年“强国一代”集体记忆的认同、固化与刻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青年 强国一代 集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微晓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2-96,共5页
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理论观点,必须深入思考思政课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性,对坚持政治性和坚持学理性及其相统一的关系作出明确回答。从作为主体的“思政课”的角度来说,坚持政治性是坚... 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理论观点,必须深入思考思政课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性,对坚持政治性和坚持学理性及其相统一的关系作出明确回答。从作为主体的“思政课”的角度来说,坚持政治性是坚持“什么是思政课”,坚持学理性是坚持“思政课是什么”,两者有着不同内涵又相互依存相互区别。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要有整体性观念和底线思维,要注重调查研究和协同效应,要注意网络思政和学术话语转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政治性 学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建构与网络时代政党青年组织的适应性变革
11
作者 刘丙元 张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1-56,共6页
技术问题其实并非网络时代政党青年组织进行适应性变革的根本问题,而在组织行为过程中掌握和贯彻网络思维才是关键所在。贯彻网络思维,适应网络时代的生存法则,增强组织的网络适应度,意味着组织要进行自我更新。组织的自我更新又必然会... 技术问题其实并非网络时代政党青年组织进行适应性变革的根本问题,而在组织行为过程中掌握和贯彻网络思维才是关键所在。贯彻网络思维,适应网络时代的生存法则,增强组织的网络适应度,意味着组织要进行自我更新。组织的自我更新又必然会伴随着新的组织文化的养成或建构。无法生成新的组织文化的组织自我更新不可能是成功的更新,因为组织文化是理解组织行为的核心。形成一种相应的文化状态,使解决问题的新的理念、假定和思维方式被视为理所当然,则会使组织由被迫变革转变为自觉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网络时代 政党青年组织 网络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践哲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逻辑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丙元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教育以何种逻辑展开,往往就会产生何种结果。现实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甚至导致受教育者知行脱节,与其说是教育方式方法出了问题,倒不如说是教育实践的逻辑出了问题。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基于实践哲学进行治理。基于实践... 教育以何种逻辑展开,往往就会产生何种结果。现实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甚至导致受教育者知行脱节,与其说是教育方式方法出了问题,倒不如说是教育实践的逻辑出了问题。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基于实践哲学进行治理。基于实践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治理逻辑,从本质上讲就是将实践思维方式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帮助受教育者基于实践进行理论认识的生成和建构,重理论认知更重其行动力的养成,在引导受教育者学会主动改造和建构自我世界的过程中,最终促使其生成一种实践性性格。只有按照实践的逻辑去治理,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回到其应有的轨道上来,其对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建构的影响最大化才会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思想政治教育 治理逻辑 受教育者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亮 《高校辅导员》 2019年第6期69-71,共3页
新时代高校应着眼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客观形势以及工作对象,明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趋势。要深刻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制约因素,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思政课堂主渠道、建好用好网络阵地、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探... 新时代高校应着眼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客观形势以及工作对象,明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趋势。要深刻分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制约因素,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思政课堂主渠道、建好用好网络阵地、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探索工作创新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构主义的“四维协同”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设计——以建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思政课为视角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瑶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3-18,共6页
建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是"八个统一"的明确要求,但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导性强而学生主动性弱的矛盾却突出存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行动指南。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 建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是"八个统一"的明确要求,但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导性强而学生主动性弱的矛盾却突出存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行动指南。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四维协同"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打造"协作备课空间""线上学习空间""线下学习空间"和"反馈提升空间",运用交互式教学方法实现师与师在课前以及师与生、生与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全时空的信息交流与活动交往,促进教学同构、师生协同,为建设"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思政课提供了参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协同” 建构主义 互动 主导性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丙元 《北京青年研究》 2021年第3期5-14,共10页
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中的方法论逻辑及其理论框架,不仅利于我们对其思想有一个整体性把握,更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解决新形势下青年工作"怎么办"这一关键问题的思考原理和实践智慧。习近平的青年观是一种... 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思想中的方法论逻辑及其理论框架,不仅利于我们对其思想有一个整体性把握,更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解决新形势下青年工作"怎么办"这一关键问题的思考原理和实践智慧。习近平的青年观是一种价值观,也体现着其如何定义青年的方法论特征,是其青年工作方法论的逻辑起点。其青年观带有明显的问题指向,这也是其青年工作方法论的理论创新始点。以青年为中心、让青年当主角是习近平青年工作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将青年工作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框架中来思考并由此设计应对之策,强调多主体参与青年工作治理是习近平青年工作方法论的独到之处。习近平的方法论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理,也体现了习近平个人的风格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青年 青年工作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切己性的思政课教学话语及其设计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一苇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18,共6页
思政课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双主体的交互性实践,话语中介是构成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与现实需要和学生主体需求形成落差的是,思政课话语内容远离学生生活、表达脱离学生语域,传播空间遭受网络话语侵占,导致话语吸引力不够、传播力不足... 思政课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双主体的交互性实践,话语中介是构成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与现实需要和学生主体需求形成落差的是,思政课话语内容远离学生生活、表达脱离学生语域,传播空间遭受网络话语侵占,导致话语吸引力不够、传播力不足。青年切己性的思政课教学话语兼具学理性与价值性,立足学生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观念塑造、思考激发、情感共鸣与行为指导等作用,助力实现思政课育人功能。强化思政课话语的青年切己性需要从议题设置、叙事结构、表达方式与传播渠道入手,使话语能够切近学生主体,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切己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存论意义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丙元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7,共7页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既是思政课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思政课需要解决的教学论核心问题。从哲学意义上讲,思政课之所以值得学生学,并且会学有所获,盖在于思政课之于学生具有极强的生存论意义。而这对于思政课的...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既是思政课应该追求的目标,也是思政课需要解决的教学论核心问题。从哲学意义上讲,思政课之所以值得学生学,并且会学有所获,盖在于思政课之于学生具有极强的生存论意义。而这对于思政课的教学来说则意味着:思政课应该是使学生获得智慧的课程,是学生为生存而主动学习的课程,是通过学习最终成为行动者的课程。从生存出发,为了生存,青年学生才会自觉成为思政课学习的主体,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此,学生才会自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生存论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使命感的价值意蕴、关键着力点和基本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璐 岳倩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1-36,共6页
新时代中国青年肩负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青年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石,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塑造青年责任担当的全球视域,以高质量发展筑... 新时代中国青年肩负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感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青年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石,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塑造青年责任担当的全球视域,以高质量发展筑牢青年坚强意志的实践场域,以党的使命任务彰显青年奋斗品质的目标指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百年奋斗史融入思政教育,是增强新时代青年使命感培育力度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青年工作 使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时代新人”的政治素养及其培育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丙元 《广东青年研究》 2022年第2期35-42,共8页
习近平强调,中国青年要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民族复兴需要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青年对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首先是政治担当,实现政治担当需要青年人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坚定的政治信念是“时代新人”政治素养的根本,... 习近平强调,中国青年要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民族复兴需要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青年对民族复兴大任的担当首先是政治担当,实现政治担当需要青年人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坚定的政治信念是“时代新人”政治素养的根本,保持政治理性是“时代新人”政治素养的关键,积极的政治行动力是“时代新人”政治素养的核心,卓越的政治领导力是“时代新人”政治素养的落脚点。为有效提升“时代新人”的政治素养,高校需着重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政治素养目标指向性,注重“时代新人”政治思维习惯的训练,强化学生政治生活实践的历练,构建丰富而有效的学生自我教育体系,以促进“时代新人”的身份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新人 政治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恩来民主党派建设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中的时代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一苇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2-17,共6页
民主党派的建设成长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性质定位对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身能力、发挥自身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继承优秀传统,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完... 民主党派的建设成长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定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性质定位对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身能力、发挥自身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继承优秀传统,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完善参政党建设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参政党建设提供有效指导,需要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人士的共同努力。周恩来在推动民主党派的早期建设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适时正确定位了民主党派的性质、特点、职能、目标、地位和作用,针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正确的思想论断。周恩来民主党派建设思想可以概括为思想政治建设上的“两个结合”、组织建设上的“三个兼顾”以及作风建设上的“四个坚持”,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推进自身建设发展仍是一笔极具参考价值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民主党派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