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艳荣 樊慧杰 +8 位作者 孙芮芮 贾璐 秦劭晨 杭薇 徐幸杰 张波 肖保国 马存根 柴智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81-385,392,共6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属中医学“颤证”范畴,以黑质内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选择性变性缺失及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D发病机制复杂,因此其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属中医学“颤证”范畴,以黑质内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选择性变性缺失及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要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D发病机制复杂,因此其治疗向来是神经内科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研究的热点。目前来说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保守治疗仍以左旋多巴制剂为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PD病因病机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在PD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进展并逐渐突显优势。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整理总结,现主要从单味中药或其活性成分、中药复方等方面来阐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PD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PD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治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作用机制 中医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分析及生物膜干涉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圆琳 祁晓鸣 +2 位作者 冯逸佳 卫紫琪 宋丽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分析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方法 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DN专病医案库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发掘中医治疗DN的组方规律。通过筛选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疾病...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用药规律,分析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方法 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DN专病医案库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关联分析,发掘中医治疗DN的组方规律。通过筛选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疾病数据库获得药对治疗DN的靶点,建立成分-蛋白互作网络,对靶点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明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通路的对应关系。运用分子对接及生物膜干涉的方法检测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程度。结果 在183条医案所载录方剂中,黄芪的使用频次与平均使用剂量均最高,分别为43次与37 g,其次是丹参与茯苓。以黄芪为基础,关联分析到置信度最高的核心组合为黄芪-丹参-茯苓。网络药理学筛选到黄芪-丹参-茯苓治疗DN的关键信号通路15条,潜在靶点89个,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为疾病相关通路,白细胞介素(IL)-6、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为核心靶点。药对中的2个活性成分异鼠李素、槲皮素与IL-6均具有较高的结合力,对接得分分别为8.2和7.4,解离常数(KD)分别为5.6×10-5和6.8×10-5mol·L^(-1)。结论 初步发现以黄芪-丹参-茯苓为核心药对治疗DN的组方规律,异鼠李素、槲皮素可能是其治疗DN的主要药效物质,为DN临床治疗及中药活性成分挖掘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糖尿病肾病 数据挖掘 生物膜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糖蛋白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血脑屏障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丽红 郭敏芳 +5 位作者 张慧宇 章培军 邢雁霞 马存根 薛慧清 赵海宝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78-882,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糖蛋白(HQGP)对C57BL/6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探讨HQGP治疗EAE的机制。方法选择C57BL/6雌性小鼠40只,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诱导建立EAE模型,并随机分为HQGP组和EAE组。... 目的观察黄芪糖蛋白(HQGP)对C57BL/6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探讨HQGP治疗EAE的机制。方法选择C57BL/6雌性小鼠40只,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诱导建立EAE模型,并随机分为HQGP组和EAE组。HQGP组于免疫后第3天腹腔注射HQGP(1 mg/kg),EAE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直至免疫后第18天处死。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检测小鼠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思蓝(EB)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CD4+T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的浸润;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BBB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的表达。结果与EAE组比较,HQGP组发病延缓,临床症状轻,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降低。HQGP能降低小鼠脊髓组织中CD4+T细胞和CD68+巨噬细胞的浸润,显著增加脊髓组织中Occludin及ZO-1的表达。结论HQGP可以有效保护EAE小鼠的BBB,进而减轻EAE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糖蛋白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测定二苯甲酮类卤酚与血红素加氧酶-1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金帅 宋婷 +1 位作者 冯秀娥 李青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68-1576,共9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三种具有强抗炎、抗氧化活性的二苯甲酮类卤酚3,4-二羟基-3'-氯二苯甲酮(LM46)、4,5-二羟基-2,3-二溴二苯甲酮(LM48)、2,4',5'-三羟基-5,2'-二溴二苯甲酮(LM49)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相互作用机... 采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三种具有强抗炎、抗氧化活性的二苯甲酮类卤酚3,4-二羟基-3'-氯二苯甲酮(LM46)、4,5-二羟基-2,3-二溴二苯甲酮(LM48)、2,4',5'-三羟基-5,2'-二溴二苯甲酮(LM49)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相互作用机制,结合分子对接分析其相互作用模式。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猝灭法求得卤酚与蛋白配合物的结合常数,探讨主要作用力类型,并用同步、三维荧光光谱探讨其对HO-1蛋白构象的影响。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LM46、LM48、LM49的猝灭常数(K_(sv))均下降,表观结合常数(K_(b))相应降低。卤酚与HO-1的相互作用发生荧光猝灭的机制属于静态猝灭。热力学数据表明,LM46、LM48和LM49与HO-1间的作用主要为范德华力、氢键或质子化等作用力,且反应可自发进行。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卤酚与HO-1结合后,使HO-1的构象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色氨酸(Trp)或酪氨酸(Tyr)残基周围的微环境,改变HO-1腔内的疏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卤酚 血红素加氧酶-1 相互作用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分-靶点-通路”桑叶质量标志物的辨识与测定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壮壮 刘文强 +3 位作者 韩立华 赵晓茹 胡城龙 原红霞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71-580,共10页
目的基于“成分-靶点-通路”预测分析桑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并测定其含量。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5批桑叶药材的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辨识桑叶质... 目的基于“成分-靶点-通路”预测分析桑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并测定其含量。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5批桑叶药材的指纹图谱,对共有峰进行指认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方法辨识桑叶质量标志物,且对相关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15批桑叶药材的指纹图谱共确认了9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出6个色谱峰,各桑叶样品的相似度在0.908~0.999内。15批样品经聚类分析聚为两类,采用OPLS-DA以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值>1为标准筛选出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隐绿原酸、新绿原酸共6个成分,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该6个成分主要通过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发挥降糖降脂、抗炎等作用,可作为桑叶的质量标志物。经测定,桑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共6个质量标志物的含量分别为0.075~1.463 mg·g^(-1)、2.511~11.940 mg·g^(-1)、0.842~2.921 mg·g^(-1)、0.214~2.546 mg·g^-1)、0.330~2.822 mg·g^(-1)、0.113~0.828 mg·g^(-1)。结论通过多元统计、“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和多指标定量预测分析的桑叶质量标志物,为桑叶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及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多元统计分析 网络药理学 含量测定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化合物LM49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梦如 高燕 +3 位作者 杨彩红 赵承孝 冯秀娥 李青山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588-1593,1599,共7页
目的研究多酚化合物2,4′,5′-三羟基-5,2′-二溴二苯甲酮(LM49)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以舒张血管百分比为指标,考察不同浓度LM49对去甲肾上腺素(1×10^(-6)mol/L)及KCl(60 mmol/L)预收缩... 目的研究多酚化合物2,4′,5′-三羟基-5,2′-二溴二苯甲酮(LM49)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以舒张血管百分比为指标,考察不同浓度LM49对去甲肾上腺素(1×10^(-6)mol/L)及KCl(60 m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或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分别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0.1 mmol/L)、环氧合酶抑制剂吲哚美辛(1×10^(-5)mol/L)和4种钾通道阻滞剂[BaCl_(2)(0.1 mmol/L)、四乙基胺(5 mmol/L)、4-氨基吡啶(0.1 mmol/L)、格列苯脲(1×10^(-5)mol/L)]预孵育血管环,考察不同浓度LM49对血管环的舒张作用。以血管收缩百分率为指标,在无钙条件下,分别以KCl(60 mmol/L)、去甲肾上腺素(1×10^(-6)mol/L)和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1×10^(-6)mol/L)、肌浆网Ca^(2+)-腺苷三磷酸(ATP)酶泵抑制剂毒胡萝卜素(1×10^(-6)mol/L)诱发血管环内钙释放后,再分别累积加入CaCl_(2),考察LM49对CaCl_(2)导致外钙内流引起的血管收缩的影响。结果3×10^(-6)、5×10^(-6)、1×10^(-5)mol/L LM49对去甲肾上腺素和KCl预收缩的血管环具有显著舒张作用(P<0.01),且是否去除内皮对LM49舒张血管的作用无显著影响(P>0.05)。经L-NAME、吲哚美辛、四乙基胺和4-氨基吡啶预孵育后,不同浓度的LM49对经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的血管环无显著影响(P>0.05),格列苯脲和BaCl_(2)均可抑制LM49对去甲肾上腺素预收缩血管环的舒张作用(P<0.01)。在无钙条件下,血管环经KCl、去甲肾上腺素、维拉帕米及毒胡萝卜素预孵育后,LM49能抑制CaCl_(2)导致外钙内流引起的收缩(P<0.01)。结论LM49具有显著的血管舒张作用,且无内皮依赖性;其具体机制可能为诱导ATP敏感型钾通道、内向整流型钾通道开放,及抑制细胞外Ca^(2+)通过电压门控钙通道、受体操控钙通道、钙库操纵性钙通道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化合物 2 4′ 5′-三羟基-5 2′-二溴二苯甲酮 血管环 舒张作用 钾通道 钙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线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巴天酸模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4
7
作者 赵雅清 付冬梅 +2 位作者 刘艳芳 梁鑫淼 薛慧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2,共6页
建立了离线二维反相/反相液相色谱分离体系(2D-RPLC/RPLC),对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比较巴天酸模乙酸乙酯萃取液在环氧四氮唑和Unitary C18色谱柱上的高效液相色谱图,确定以环氧四氮唑色谱柱为第一维色谱柱,以Unitary C18... 建立了离线二维反相/反相液相色谱分离体系(2D-RPLC/RPLC),对巴天酸模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比较巴天酸模乙酸乙酯萃取液在环氧四氮唑和Unitary C18色谱柱上的高效液相色谱图,确定以环氧四氮唑色谱柱为第一维色谱柱,以Unitary C18色谱柱为第二维色谱柱。流动相均采用0.1%(v/v)甲酸水溶液和甲醇,梯度洗脱。经一维色谱分离后,共收集18个流分,采用二维色谱对这18个流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二维色谱分离方法高效、可行,为巴天酸模药材的微量组分的分离以及活性化合物的筛选提供了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液相色谱 环氧四氮唑键合固定相 蒽醌 巴天酸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经益生菌发酵后异黄酮转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瑞 郭舒臣 +2 位作者 王怀友 董婷霞 詹华强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75-2678,共4页
目的:通过益生菌发酵中药黄芪提取液筛选出最佳菌株,探讨发酵时间对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黄芪提取液为底物,分别接种10种益生菌,发酵32 h,发酵液前处理后,经HPLC法检测发酵前后异黄酮类成分含量,计算转化效率,筛选最佳菌株;... 目的:通过益生菌发酵中药黄芪提取液筛选出最佳菌株,探讨发酵时间对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黄芪提取液为底物,分别接种10种益生菌,发酵32 h,发酵液前处理后,经HPLC法检测发酵前后异黄酮类成分含量,计算转化效率,筛选最佳菌株;用最佳菌株发酵黄芪提取液,考察不同时间下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有8种益生菌可使2种主要异黄酮苷类成分转化为各自苷元;根据转化效率筛选出最佳菌种为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发酵黄芪后2种异黄酮苷的转化率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终可达80%以上。结论:植物乳杆菌发酵黄芪效果最佳,该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芪发酵过程中异黄酮类成分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益生菌 HPLC⁃UV 异黄酮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子衍宗丸通过抑制GRP78减轻EAE小鼠持续的内质网应激 被引量:1
9
作者 肖午帅 樊慧杰 +8 位作者 李艳荣 贾璐 孙梦瀛 张波 尉杰忠 肖保国 施福东 马存根 柴智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4-1598,共5页
目的观察五子衍宗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C57BL/6雌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五子衍宗丸组,免疫后第3天起,进行药物干预,持续25 d。每天记录神经功能评分。采集小鼠脊髓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 目的观察五子衍宗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C57BL/6雌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五子衍宗丸组,免疫后第3天起,进行药物干预,持续25 d。每天记录神经功能评分。采集小鼠脊髓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髓鞘染色观察五子衍宗丸的神经保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脊髓GRP78、Caspase-12、CHOP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五子衍宗丸可延缓小鼠起病时间(P<0.01)并改善神经功能(P<0.01),抑制脊髓炎性细胞浸润和白质髓鞘脱失(P<0.05,P<0.01),降低脊髓组织GRP78、Caspase-12、CHOP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五子衍宗丸对EAE小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能与抑制GRP78来减轻持续的内质网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子衍宗丸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方药防治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变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午帅 樊慧杰 +7 位作者 贾璐 李艳荣 孙梦瀛 张波 尉杰忠 肖保国 马存根 柴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631-6634,共4页
基于中医"肾脑相关"理论,补肾方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变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大量相关报道显示,补肾方药在对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中,以其毒小效长和标本... 基于中医"肾脑相关"理论,补肾方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变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大量相关报道显示,补肾方药在对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中,以其毒小效长和标本兼治的独特优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主要从复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方面,梳理近年来补肾方药对这3种疾病的防治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系统而深入的实验研究,寻求潜在治疗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方药 炎性变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原文传递
洋金花叶小极性成分GC-MS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瑞 刘艳 +1 位作者 杨炳友 匡海学 《中医药信息》 2018年第3期77-80,共4页
目的:研究洋金花叶石油醚萃取部位小极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洋金花干燥叶用95%乙醇冷浸,得到的浸膏经水分散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的石油醚萃取部分通过正相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作为流动相进行等... 目的:研究洋金花叶石油醚萃取部位小极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洋金花干燥叶用95%乙醇冷浸,得到的浸膏经水分散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的石油醚萃取部分通过正相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得到二氯甲烷的洗脱流分即为小极性成分。通过GC-MS技术对此小极性成分进行分析,并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百分比法确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洋金花叶石油醚部位共鉴定出了23个成分。结论:本方法适用于洋金花叶石油醚部位小极性成分分析,将为洋金花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金花叶 小极性成分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抗肝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姚红 任晋宏 +3 位作者 侯宇芯 王禹璇 薛慧清 李青山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020-1031,共12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抗肝癌的活性成分与分子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活性成分,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成分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与OMIM数据库搜集肝癌靶点,Venny相映射黄芪抗肝癌的作用靶点,String数...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抗肝癌的活性成分与分子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活性成分,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成分靶点,采用Genecards数据库与OMIM数据库搜集肝癌靶点,Venny相映射黄芪抗肝癌的作用靶点,String数据库结合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肝癌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及“黄芪-成分-通路-肝癌”相互作用网络,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基因功能富集和通路富集分析。Surflex-Dock软件对黄芪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MTT法检测槲皮素、毛蕊异黄酮、山奈酚、芒柄花素、异鼠李素及华良姜素对肝癌细胞(HepG2)的影响。RT-qPCR法验证华良姜素对TP53、MAPK1、AKT1、IL6、MAPK8与VEGFA基因表达相对水平。本研究筛选出20个黄芪活性成分,涉及202个作用靶点及其100条KEGG信号通路,GO分析为487条生物功能。网络药理学分析黄芪可能是通过TP53、MAPK1、AKT1、IL6、MAPK8与VEGFA等关键靶点起到抗肝癌作用。分子对接表明靶点与成分有一定的结合性。MTT表明华良姜素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较强于其他五个成分。RT-qPCR验证不同浓度的华良姜素对6个基因的表达量均为上调趋势,与KEGG通路分析所涉及基因一致。本研究初步探讨黄芪治疗肝癌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验证黄芪抗肝癌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黄芪 肝癌 作用机制 MTT法 RT-q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9介导的活血化瘀药对丹参-川芎反向调节血管新生作用物质基础揭示 被引量:8
13
作者 侯莉莉 刘海鑫 李青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702-710,共9页
目的:揭示活血化瘀药对丹参-川芎反向调节血管新生作用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搜索出冠心宁注射液中丹参和川芎两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检索药物作用靶点;在疾病... 目的:揭示活血化瘀药对丹参-川芎反向调节血管新生作用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搜索出冠心宁注射液中丹参和川芎两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检索药物作用靶点;在疾病-基因数据库(DisGeNET)中检索促进血管新生靶点和抑制血管新生靶点;使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分析网络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药物-疾病靶点交集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YBYL-X 2.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RT-qPCR实验验证木犀草素对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体外小管形成实验分析木犀草素对内皮细胞新血管生成的作用。结果:经分析得出丹参有10个有效成分,50个血管新生作用靶点;川芎有2个有效成分,4个血管新生作用靶点。取药靶交集得出9个作用靶点,包括AR、PARP1、MMP9、MMP2、MMP12、AKR1B10、ABCC1、CDK6、STAT3。经过丹参/川芎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分析,经分析得出木犀草素是关键化学成分。经蛋白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MMP9是核心靶点。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5条信号通路,最主要的通路是癌症相关通路。GO生物学过程主要有22条,主要涉及胶原分解代谢过程、蛋白质细胞外基质、金属内肽酶活性等,经小管形成实验分析初步得出木犀草素抑制血管新生并下调MMP9基因的表达。结论:丹参-川芎药对的关键化学成分木犀草素通过调节MMP9靶点抑制血管新生作用,为活血化瘀中药在已知治疗缺血性疾的基础上开拓了反向调节血管新生作用,进而为丹参-川芎药对在临床癌症病人的使用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活血化瘀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基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博文 冀宇兰 +3 位作者 苗俊秋 张晓延 乔元彪 李青山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4期562-567,共6页
目的研究丹酚酸B(Sal B)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对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Sal B预处理后,加入t-BHP损伤EA.hy926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最大效应浓... 目的研究丹酚酸B(Sal B)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对Keap1-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Sal B预处理后,加入t-BHP损伤EA.hy926细胞,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计算半数最大效应浓度(EC50)值;并用比色法测定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信号分子HO-1、NQO1、Keap1和Nrf2的变化,结合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rf2入核表达。结果Sal B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EC50为0.518μmol·L^-1,LDH释放率从14.7%下降为9.8%(P<0.01)。一定浓度的Sal B可以抑制Keap1蛋白的表达,促进Nrf2与Keap1解偶联后的入核表达,并上调下游关键分子HO-1、NQO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论天然来源的Sal B可发挥抗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其作用与Keap1-Nrf2-ARE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Keap1-Nrf2-ARE通路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生物膜干涉技术分析冠心宁片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俐颖 张圆琳 李青山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生物膜干涉技术研究冠心宁片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冠心宁片中丹参、川芎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与GENECARD及DisGeNET数据库获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靶点进行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生物膜干涉技术研究冠心宁片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冠心宁片中丹参、川芎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与GENECARD及DisGeNET数据库获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靶点进行整合。使用Cytoscape3.7.1软件及STRING、DAVID 3.0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活性成分-靶蛋白的作用网络,并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应用生物膜干涉技术验证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强度。结果检索到冠心宁片活性成分72个,主要包括木犀草素、丹酚酸B、杨梅酮、丹参新醌丁、二氢丹参内酯等;活性成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共有靶点17个,包括VEGFA、IL6、TNF、SERPINE1、PTGS2等;涉及一氧化氮生物合成、凝血及纤溶等生物过程,补体和凝血级联、TNF、HIF-1等信号通路。生物膜干涉实验发现丹酚酸B与COX-2存在结合作用。结论冠心宁片主要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凝血及纤溶系统、改善血管功能等多靶点、多通路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宁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生物膜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光谱法、分子对接模拟和生物膜干涉研究槲皮素与小窝蛋白-1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倩宜 董壮壮 +1 位作者 原红霞 李青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0-896,共7页
小窝蛋白-1(CAV-1)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解槲皮素与CAV-1的相互作用,在模拟生理环境和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多光谱法、同源模建、分子对接模拟和生物膜(BLI)技术进行研究。荧光猝灭数据结果显示,猝... 小窝蛋白-1(CAV-1)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解槲皮素与CAV-1的相互作用,在模拟生理环境和不同温度条件下,采用多光谱法、同源模建、分子对接模拟和生物膜(BLI)技术进行研究。荧光猝灭数据结果显示,猝灭速率常数Kq值远大于2.0×10^(10) L·mol^(-1)·s^(-1),且猝灭常数KSV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证明槲皮素和CAV-1相互作用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而热力学参数,焓变ΔH<0、熵变ΔS<0且ΔG<0,表明二者的结合过程是自发、焓驱动的,其相互作用的主要类型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通过对槲皮素与CAV-1相互作用的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随着槲皮素的加入,CAV-1的荧光强度逐渐降低,证明二者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同步荧光光谱中槲皮素使CAV-1中的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了轻微红移,周围的微环境极性增强,亲水性增加,表明槲皮素的加入使CAV-1的蛋白质构象发生了改变。紫外-可见光谱结果显示,CAV-1与槲皮素之间形成了一个基态复合物,进一步证实了CAV-1与槲皮素之间的静态猝灭机制。采用同源模建技术建立CAV-1的X射线晶体结构模板。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显示两者结合力为-7.372 kcal·mol^(-1)。对接结果表明槲皮素结合点位于由GLU20,ASP70,VAL16和ARG19等氨基酸形成的活性口袋中,与GLN21,VAL16和ARG19位点产生范德华力作用,与GLU20,ASP70位点存在氢键作用力。各种作用力影响了CAV-1的微环境变化,导致其荧光猝灭,是参与复合物形成的关键因素。最后,利用BLI技术对槲皮素和CAV-1的结合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具有良好的的结合活性,结合解离平衡常数K_(D)值为2.50×10^(-5) mol·L^(-1);其响应信号值随槲皮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表明CAV-1与槲皮素之间存在特异性结合。该研究有助于了解槲皮素与CAV-1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槲皮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靶点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小窝蛋白-1 相互作用 多光谱法 同源模建 分子对接 生物膜干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杞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瑞 郭少波 +1 位作者 王海凤 王晓 《中医药信息》 2019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青杞(Solanum septemlobum Bunge)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95%乙醇提取青杞果实,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采用硅胶和ODS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等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 目的:研究青杞(Solanum septemlobum Bunge)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95%乙醇提取青杞果实,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采用硅胶和ODS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等技术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青杞果实的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依次鉴定为正丁基-O-α-D-呋喃果糖苷[N-butyl-O-α-D-Fructofuranosidase](1)、9,12,13-三羟基-10,15-十八碳二烯酸(9,12,13-trihydroxy-10-octadecaenoic acid)(2)、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ethylhexyl)phthalate](3)、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5)。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杞果实 化学成分 结构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分心木中1个新的苯基丁酮苷
18
作者 谭金燕 李建丽 +3 位作者 程艳刚 乔元彪 李青山 王颖莉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57-1860,共4页
目的:研究核桃分心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等柱色谱结合HPLC技术对核桃分心木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核桃分心木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juglandisde A(1)、... 目的:研究核桃分心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等柱色谱结合HPLC技术对核桃分心木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核桃分心木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juglandisde A(1)、salviaplebeiaside(2)、3′-O-β-D-glucopyranoside of 4-(3′,4′-dihydroxyphenyl)butan-2-one(3)、benzyl-β-D-glucopyranoside(4)、phenylethyl-β-D-glucopyranoside(5)和methyl(6-O-p-hydroxy-benzoyl)-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苯基丁酮苷类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核桃分心木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分心木 苯基丁酮苷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当归注射液对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的EA.hy926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19
作者 冀宇兰 郭博文 +2 位作者 苗俊秋 原红霞 李青山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249-252,共4页
目的:研究复方当归注射液对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测定DPPH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初步研究复方当归注射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然后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分为正常组、... 目的:研究复方当归注射液对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测定DPPH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初步研究复方当归注射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然后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BHP组)和复方当归注射液处理组(各浓度复方当归注射液+t-BHP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试剂盒比色法检测各组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SH-Px)含量。结果:复方当归注射液清除DPPH及羟基自由基有显著的清除效果,EC50值分别为20.88μL/mL,0.8211μL/mL。对比正常组,t-BHP(600μmol/L)可显著致EA.hy926细胞氧化损伤,经复方当归注射液预处理可显著提高EA.hy926细胞的活性,降低LDH释放量和MDA含量,提高SOD和GSH-Px活力,并呈明确的浓度依赖性。结论:复方当归注射液对t-BHP诱导的EA.hy926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当归注射液 EA.hy926细胞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veiling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LM49 in a carrageenan-induced acute inflammation model
20
作者 Fan Yang Rui Li +4 位作者 Wenting Liu Jian Sun Chengxiao Zhao Xiue Feng Qingshan Li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25年第1期41-54,共14页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and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2,4',5'-trihydroxyl-5,2'-dibromo diphenylmethanone(LM49)using a carrageenan-induced paw edema model i...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and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2,4',5'-trihydroxyl-5,2'-dibromo diphenylmethanone(LM49)using a carrageenan-induced paw edema model in mice,which serves as a well-established model for acute inflammation.Mic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six groups,and acute inflammation was induced by injecting 1%carrageenan solution into the paw.To elucidate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LM49,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was employed,including pathology,transcriptomics,flow cytometry,RT-qPCR,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and molecular docking analysis.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LM49 exerted a significant protective effect by reducing paw edema and lowering serum levels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1βand TNF-a,while concurrently elevating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IL-10 levels.Transcriptomic analysis identified 453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the LM49-treated group.KEGG and GO enrichment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LM49 suppressed the NF-kB signaling pathway and modulated several other immuneinflammatory pathways.Molecular docking studies identified eight key targets of LM49 within the NF-kB signaling pathway.Furthermore,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LM49 inhibited the phosphorylation of p65 and IB-αand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MYD88 and TLR4 in mouse paw tissues.These findings provided a found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LM49,paving the way for further in-depth studies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INFLAMMATION TRANSCRIPTOMIC Molecular docking CARRAGEENAN 2 4' 5'-Trihydroxyl-5 2'-dibromo diphenylmethano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