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创新探索
1
作者 张培玉 《农业与技术》 2010年第3期119-121,共3页
当前,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必须思想上疏导、观念上引导、就业上指导,面向基层和广阔农村,坚持理念的先进性,追求过程的科学性、体现毕业教育的针对性、强化日常工作的规范性、突出服务学生的实效性、抓好队伍建设的专业性。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大学生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四位一体”耕读教育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8
2
作者 冯晓燕 杨育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29-32,共4页
新时代高校开展耕读教育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文化自觉,是强化课程思政的实践养成,也是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延伸。加强和改进耕读教育要强化政治导向,兼顾耕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强化价值导向,兼顾耕读教育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新时代高校开展耕读教育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文化自觉,是强化课程思政的实践养成,也是深化劳动教育的内涵延伸。加强和改进耕读教育要强化政治导向,兼顾耕读教育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强化价值导向,兼顾耕读教育的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强化实践导向,兼顾耕读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山西农业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大系统观”“大课程观”和“大思政观”,构建“四位一体”耕读教育育人体系,以耕读文化为核心,夯实思想建设根基;以耕读课程为主体,形成特色培养理念;以耕读实践为载体,突出知行合一要求;以耕读师资建设为关键,提升耕读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四位一体” 耕读教育 耕读文化 耕读课程 耕读实践 耕读师资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现状、成因及提升对策——基于山西省5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立柱 原广华 李平则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47-151,共5页
革命文化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增强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会有力强化其对国家、民族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然而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革命文化认同方面... 革命文化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增强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会有力强化其对国家、民族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认同。然而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革命文化认同方面尚存在认知认同不全面、情感认同有待提升、行为认同主动性较低等问题。笔者从高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四个角度分析了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并提出了协力构建高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四位一体"革命文化育人新格局的建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革命文化 文化认同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体关系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潜在空间探索
4
作者 白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60-64,共5页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潜在空间是个体探寻外部世界的重要连接领域,早期潜在空间的发展会影响大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探究潜在空间与客体间的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潜在空间的定义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分别从理想的舒适圈使自我逐渐薄弱...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潜在空间是个体探寻外部世界的重要连接领域,早期潜在空间的发展会影响大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探究潜在空间与客体间的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潜在空间的定义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分别从理想的舒适圈使自我逐渐薄弱、强烈的自我防御引发人际关系障碍、情感的缺失导致孤独体验加剧和混乱的生活演化为重症心理病变四种病理表现方式,分析大学阶段累积性创伤如何使潜在空间坍塌,以及坍塌后的客体关系碎裂式发展状态。根据大学生特殊形式的心理辩证过程病理性表现,针对性地探索自体与自己和解、互动体验探索梦空间、象征构建发挥创造力、分析空间在互动中前行四个潜在空间重新整合的路径探究,着力修通大学生附着于象征性符号的现实和幻想间的潜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关系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潜在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气文化与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田甜 贾昊昱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10期55-60,共6页
中华传统节气文化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合,可兼具文化发展育人、时间引领成长和网络融合情境的教育效果。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心理成长的时间契机,以节气文化的积极心理智慧为核心内容,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路径。通过... 中华传统节气文化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融合,可兼具文化发展育人、时间引领成长和网络融合情境的教育效果。将二十四节气作为心理成长的时间契机,以节气文化的积极心理智慧为核心内容,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路径。通过传播积极适应、顺时顺势、乐观开放的健康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规律,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其内在生长力;借助多元化交流寻求群体支持,依靠多样化仪式推进互通融合,完善心理发展性、教育联动性和自我成长性互动交融的机制,形成“节气养心”教育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气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红色档案提升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价值与路径研究--以S大学为例
6
作者 安步赢 苗苗 杨育智 《山西档案》 2022年第3期81-88,176,共9页
高校红色档案是教育培养大学生党员的重要资源。党员身份认同关系到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关系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关系到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信任。开发高校红色档案提升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有助于加强高校档案分类建设、有... 高校红色档案是教育培养大学生党员的重要资源。党员身份认同关系到高校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质量,关系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关系到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信任。开发高校红色档案提升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有助于加强高校档案分类建设、有助于实现高校档案育人功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培养质量和拓展党员教育资源。通过对S大学红色档案促进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现状调查,发现高校红色档案存在资源还不够丰富、红色档案内容开发的普及和深入度还不够、叙事结构有待改进,基于红色档案的教育形式有待拓展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加大协作、主动收集、强化管理三个方面丰富高校红色档案资源,提出了以课程化、专题化、时代化推进红色档案教育,开展基于红色档案的体验式、便携式、立体式党员教育模式,为高校红色档案开发利用和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探索“三化三式”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红色档案 大学生党员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寓内的学生工作
7
作者 梁晓凤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179-180,共2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公寓952名新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思想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公寓辅导员开展公寓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策及方法。
关键词 公寓辅导员 学生工作 针对性 对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疗愈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精神分析调和模型探索
8
作者 白瑄 《现代教育科学》 2021年第6期51-57,共7页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也愈发严重,网络的消极影响更为突出。本研究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精神动力成因,并从地形学模型、结构模型、客体关系理论和自体心理学四个不同的角度分别...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也愈发严重,网络的消极影响更为突出。本研究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精神动力成因,并从地形学模型、结构模型、客体关系理论和自体心理学四个不同的角度分别阐述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精神分析治疗核心元素。结合不同模型的分析特点,通过探索动力性无意识领域,调和包含洞察、分析防御、共情、领悟、探索梦的精神分析模型,疗愈方法也在为适合大学生个体差异的过程中持续发展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成瘾 精神分析 无意识领域 疗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论视域下耕读书院育人模式构建探赜
9
作者 杨育智 安步赢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2期161-164,共4页
耕读书院育人模式的研究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思维与方法探索其发展逻辑,分析育人主体、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评价4个互动协调的要素和整体性、动态性、多样性、开放性4个与之相应的特征,进而通过明确其目标指向性,拓展其主体多元性... 耕读书院育人模式的研究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思维与方法探索其发展逻辑,分析育人主体、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评价4个互动协调的要素和整体性、动态性、多样性、开放性4个与之相应的特征,进而通过明确其目标指向性,拓展其主体多元性,强化其活动指向性,提高其评估科学性,达成对耕读书院育人模式的整体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论 耕读书院 育人模式 耕读教育 实践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加强和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10
作者 姚贵库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61-263,共3页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贯彻全国高校第十一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的具体实践,因此,高校要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清醒的认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分析新形势,研究...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贯彻全国高校第十一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的具体实践,因此,高校要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清醒的认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分析新形势,研究新问题,把握新规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格优势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及教育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才华 董贝贝 刘月花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94-99,共6页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及个人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探究大学生品格优势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自我效能感提升新路径.以34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品格优势评估问卷”进行调...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及个人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探究大学生品格优势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自我效能感提升新路径.以34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品格优势评估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24项品格优势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r=0.25~0.61,P<0.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洞察力、创造力、领导力、自律和判断力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多元回归系数β=0.095,0.147,0.091,0.049,0.055).因此,培养和提升洞察力、创造力、领导力、自律和判断力品格优势,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品格优势 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区教育政策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妍 杨育智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19,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颁布的社区教育政策切实指导和推进了社区教育的发展。通过对党十八大以来颁布的社区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发现,我国社区教育政策目标逐步清晰但仍需全面化、社区教育政策内容日趋丰富但仍需具体化、社区教育政策保障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颁布的社区教育政策切实指导和推进了社区教育的发展。通过对党十八大以来颁布的社区教育政策文本分析发现,我国社区教育政策目标逐步清晰但仍需全面化、社区教育政策内容日趋丰富但仍需具体化、社区教育政策保障逐渐增加但仍需专门化、社区教育政策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仍需前瞻化。未来我国社区教育政策的修缮,需要从建立合理的社区教育价值取向、完善社区教育政策的内容体系、推进社区教育政策的高效落实、拓宽社区教育政策的实现形式等方面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 政策分析 政策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校辅导员研究70年:历程、主题和趋势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育智 原广华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9年第6期70-76,共7页
新中国70年的高校辅导员研究经历了探索、重启、发展、深化四个阶段,研究者围绕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制度变迁、激励机制、考核体系、角色定位、专业化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倦怠,以及国外学生事务管理者与中国高校辅导员的比较研... 新中国70年的高校辅导员研究经历了探索、重启、发展、深化四个阶段,研究者围绕高校辅导员的队伍建设、制度变迁、激励机制、考核体系、角色定位、专业化发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倦怠,以及国外学生事务管理者与中国高校辅导员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展开。展望未来高校辅导员的研究,以“四个回归”为导向推进高校辅导员实践研究,以多学科研究方法为手段促进高校辅导员系统研究的方向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研究 历程 主题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理论在统战教育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白瑄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8-61,共4页
统战教育培训是提高统战对象业务素质、发挥统一战线优势的重要途径,具有较强的建构意义。通过充分调动统战主体的积极作用,探索知识间的有效联结和营造适合建构的情境是基于统战对象的心理需求,将建构主义理论与统战教育培训有机结合... 统战教育培训是提高统战对象业务素质、发挥统一战线优势的重要途径,具有较强的建构意义。通过充分调动统战主体的积极作用,探索知识间的有效联结和营造适合建构的情境是基于统战对象的心理需求,将建构主义理论与统战教育培训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同时对统战教育培训的评估与效果的迁移可起到巩固和持续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统战教育培训 意义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实践研究
15
作者 杨育智 李卫祥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82-84,131,共4页
社区教育是大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也是社会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山西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推进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组织机构逐渐健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政策措施日趋完备... 社区教育是大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也是社会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山西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推进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组织机构逐渐健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政策措施日趋完备是推进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新时期发展山西省农村社区教育,坚持开放性、整体性和发展性原则,注重引才引智、晋才晋用,激发人才活力;注重多元协同、群策群力,形成教育合力;注重民生为主、就业优先,扩大教育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农村社区教育 发展实践
原文传递
晋中市某本科院校“0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韧性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贝贝 《职业与健康》 CAS 2022年第16期2251-2254,2259,共5页
目的 探讨“0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关系,为新时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11—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晋中市某本科院校443名“00后”大一新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青少年心理韧性... 目的 探讨“0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关系,为新时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0年11—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晋中市某本科院校443名“00后”大一新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一般健康问卷-20进行调查。结果 “00后”大学新生的心理韧性总均分为(3.51±0.48)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积极认知[(3.92±0.70)分]、家庭支持[(3.55±0.50)分]、目标专注[(3.52±0.71)分]、人际协助[(3.35±0.87)分]、情绪控制[(3.33±0.80)分]。“00后”新生心理健康总平均分的M(P_(25),P_(75))为0.25(0.15,0.35)分,说明“0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表现良好。抑郁、焦虑和自我肯定维度得分的M(P_(25),P_(75))分别为0.00(0.00,0.20)、0.17(0.00,0.33)和0.67(0.44,0.78)分。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心理健康总分和焦虑、抑郁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584~-0.054,均P<0.01),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健康的“自我肯定”维度均呈正相关(r=0.249~0.521,均P<0.01)。心理韧性可以有效预测心理健康水平总变异的35.7%(P<0.01)。结论 应加强对“00后”低心理韧性新生的关注,通过增强新生的心理韧性水平有效改善和提升新生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韧性 精神卫生 相关分析 大学新生
原文传递
社会治理视域下高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清河实验”的教育学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育智 原阳 《当代继续教育》 2021年第1期59-65,共7页
社会治理视域下高校助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既有其内在逻辑,又有其独特优势。燕京大学开展的"‘老’清河实验"关注农村教育事业,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清华大学重启的"‘新’清河实验"重视社区发展,注重关系干预,服务... 社会治理视域下高校助力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既有其内在逻辑,又有其独特优势。燕京大学开展的"‘老’清河实验"关注农村教育事业,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清华大学重启的"‘新’清河实验"重视社区发展,注重关系干预,服务社区民生。社会治理视域下高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应坚持培养本土人才和引进专业人才相结合,调动校内资源和整合社会资源相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和历史经验借鉴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农村社区教育 高校 清河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