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微生物学混合式教学的体会 被引量:7
1
作者 崔国艳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5期160-161,共2页
医学微生物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有针对性的引入相应病案,让学生体会该课程的重要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 医学微生物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有针对性的引入相应病案,让学生体会该课程的重要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作风;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出适应学生身心特征与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总之,在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医学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 混合式教学 教学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医学院学生嗜肺军团菌Ⅰ型(LP_1)和Ⅵ型(LP_6)抗体水平调查
2
作者 米亚英 谢皙子 陈建平 《大同医专学报》 1994年第2期6-9,共4页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山西医学院158名健康学生嗜肺军团菌血清I型(Lp_1)和Ⅵ型(Lp_6)抗体水平。阳性率为Lp_1 3.2%,Lp_64.4%。分析134名山西籍学生阳性分布情况,显示在山西不同地区间嗜肺军团菌流行可能存在型别的差异。
关键词 嗜肺军团菌 抗体 ELISA 军团病
全文增补中
黄蜈散浸剂抗微生物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言贵 陈向伟 +1 位作者 于载畿 魏育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1985年第4期237-237,197,共2页
黄蜈散浸剂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宫颈糜烂(简称宫糜)的一种有效制剂,为了解其有效作用,选与宫糜发生有关的微生物做了下面实验。一、黄蜈散浸剂(简称黄剂)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简称 HSV-2)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材料:黄剂的制备,取黄柏粗粉30... 黄蜈散浸剂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宫颈糜烂(简称宫糜)的一种有效制剂,为了解其有效作用,选与宫糜发生有关的微生物做了下面实验。一、黄蜈散浸剂(简称黄剂)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简称 HSV-2)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材料:黄剂的制备,取黄柏粗粉300g,捣碎的蜈蚣28g,加60%乙醇溶液3,000ml 浸泡48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称 致细胞病变 微生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 单纯疤疹病毒 常见菌 HSV 致病菌 病原微生物 链球菌 小白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生物膜稳定剂抑制石英对巨噬细胞膜破坏作用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2
4
作者 曾春旬 罗玲 +4 位作者 王秋菊 张尚明 郭平 户万秘 魏婉江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1993年第4期198-201,共4页
本文观察了六种生物膜稳定剂抑制石英对肺泡巨噬细胞膜的破坏作用。将家兔麻醉,无菌操作,行肺灌洗获取健康家兔的肺泡巨噬细胞。将细胞配制成10×10~5cells/ml悬液,置于CO_2孵育箱中培养。与临床治疗矽肺的药物(矽肺宁)作对比。通... 本文观察了六种生物膜稳定剂抑制石英对肺泡巨噬细胞膜的破坏作用。将家兔麻醉,无菌操作,行肺灌洗获取健康家兔的肺泡巨噬细胞。将细胞配制成10×10~5cells/ml悬液,置于CO_2孵育箱中培养。与临床治疗矽肺的药物(矽肺宁)作对比。通过测定细胞内外酸性磷酸酶(ACPase)含量变化,筛选五种试剂对膜具有最大稳定的浓度。分析结果表明,膜保护作用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Zn^(++),Se,矽肺宁,VE,Mg^(++),Ca^(++)。本文结果提示,石英直接损伤肺泡巨噬细胞的生物膜,故任何能保护生物膜的试剂,对煤工矽肺的防治均可能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稳定剂 石英粉尘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颗粒体病毒利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殷永升 常金玉 +3 位作者 裴美云 丘艳 王言贵 孙国机 《山西农业科学》 1993年第1期52-57,共6页
从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分离出一株“OFGV—01”病毒,该病毒颗粒体卵圆形,大小为295~356nm×250~305nm,平均为325.5nm×277.5nm。病毒粒子杆状,两端钝不弯曲或稍弯曲,大小为200~256nm×185~196nm,平均为228nm×190.5n... 从亚洲玉米螟幼虫体内分离出一株“OFGV—01”病毒,该病毒颗粒体卵圆形,大小为295~356nm×250~305nm,平均为325.5nm×277.5nm。病毒粒子杆状,两端钝不弯曲或稍弯曲,大小为200~256nm×185~196nm,平均为228nm×190.5nm。该病毒对亚洲玉米螟幼虫致病力较强,在温度24~26℃,相对湿度73%~78%条件下,对3日龄、6日龄幼虫感病4~6天死亡率分别达100%和98.3%,9日龄、10日龄幼虫第8~9天死亡率分别为85.5%和83.5%。利用该病毒于山西省太谷县、祁县、榆次市田间防治亚洲玉米螟幼虫,防治效果一般为80%~85%.高的可达90%。该病毒对天敌无杀伤作用,对小白鼠(昆明种)、大白鼠(Wismr 种)、家免和豚鼠无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病毒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酸对抗体产生细胞(APC)、体外培养细胞及常见细菌、病毒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言贵 陈向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3年第2期1-5,共5页
黄腐酸广泛存在于泥炭、褐煤、风化煤、土壤及水中。近年来各地正在研究它的结构、性质,并探索开创其在工、农业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可能应用途径。在医学领域方面,临床上我国从1975年开始应用腐植酸治疗各种疾病,已积累了不少经验。
关键词 细胞 黄腐酸钠 体外培养 小白鼠 常见细菌 A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4例妇科门诊病人生殖道念珠菌感染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郝素珍 刘蕾 +6 位作者 吴建梁 沈文彩 高秀蓉 王桂琴 朱静雯 郝艳芬 孙宜静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1年第4期231-232,共2页
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的应用,念珠菌的感染及致病率相应显著升高。其中生殖道念珠菌的感染更引人注目。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生殖器念珠菌病为性传播性疾病(STD)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有关念珠菌感染率、致病性... 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的应用,念珠菌的感染及致病率相应显著升高。其中生殖道念珠菌的感染更引人注目。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生殖器念珠菌病为性传播性疾病(STD)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有关念珠菌感染率、致病性、分子生物学及治疗等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我们于1989年3月~7月随机对204例妇科门诊病人(包括休检人员)宫颈阴道分泌物进行了念珠菌的分离培养鉴定,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病 生殖道 妇科 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降丹广谱杀菌效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苏福友 郝素珍 +2 位作者 刘蕾 吴建梁 侯琪 《中医药研究》 1991年第2期49-50,共2页
本文报道用白降丹对六种不同细菌,作最小抑、杀浓度的实验测定。结果表明,白降丹对六种茵的最小抑菌浓度完全等同于它的最小杀菌浓度。其抑杀浓度(μg/ml)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08,枯草杆菌、绿脓杆菌0.63,大肠杆菌0.98,乙型溶血性链... 本文报道用白降丹对六种不同细菌,作最小抑、杀浓度的实验测定。结果表明,白降丹对六种茵的最小抑菌浓度完全等同于它的最小杀菌浓度。其抑杀浓度(μg/ml)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0.08,枯草杆菌、绿脓杆菌0.63,大肠杆菌0.98,乙型溶血性链球菌3.90,白色念珠菌62.50。所测浓度均在万分之一以下,验证了白降丹具有强大的广谱杀菌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降丹 杀菌效力 外科药物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首例佐丹军团菌病血清学诊断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米亚英 谢哲子 +1 位作者 薛有忠 郭淑清 《大同医专学报》 1996年第1期5-6,共2页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微量凝集试验(MAT),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一例佐丹军团菌病。经针对性治疗一月后痊愈,此为国内首例佐丹军团菌病报道。
关键词 军团菌病 佐丹军团菌 诊断
全文增补中
红药膏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对用药患者体内5—羟色胺的影响
10
作者 陈登山 王明政 郑学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4年第4期245-246,共2页
红药膏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对用药患者体内5—羟色胺的影响山西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陈登山        山西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王明政,郑学军我们采用平板法观察红药膏对多种体外培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影响,并测定... 红药膏的体外抑菌作用及对用药患者体内5—羟色胺的影响山西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陈登山        山西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王明政,郑学军我们采用平板法观察红药膏对多种体外培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影响,并测定了慢性下肢溃疡患者使用红药膏前后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药膏 体外抑菌作用 血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植物杀虫剂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殷永升 常金玉 《食品科技》 CAS 1994年第5期36-37,共2页
以杨、柳、桃、石榴枝叶与花椒、番茄、烟草、狼毒等植物为主要原料,通过酸化处理,除沉,聚其上、中混合液,蒸馏浓缩为原液,辅以冰片、食品乳化剂或可溶性淀粉及啤酒酵母而成为新型植物性杀虫剂jinbia 1号农药,对各种蚜虫、红蜘蛛... 以杨、柳、桃、石榴枝叶与花椒、番茄、烟草、狼毒等植物为主要原料,通过酸化处理,除沉,聚其上、中混合液,蒸馏浓缩为原液,辅以冰片、食品乳化剂或可溶性淀粉及啤酒酵母而成为新型植物性杀虫剂jinbia 1号农药,对各种蚜虫、红蜘蛛具有较高杀灭效果,一般死亡率分别为75-80%,高达85%左右。对主要天敌昆虫瓢虫、甘晴蛉和食蚜绳及经济昆虫蜜蜂、蓖麻蚕无作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杀虫剂 jinbial号农药 防治效果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