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高危特征与潜在风险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浩
程璠
+2 位作者
郭东星
刘近春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4-666,671,共4页
目的探索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高危特征,对具有不同危险特征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潜在聚类,发现高危患者。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其他部位感染、腹胀、肝硬化分级为C级、肝性脑病6个自发性腹膜炎危险因素作为显变...
目的探索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高危特征,对具有不同危险特征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潜在聚类,发现高危患者。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其他部位感染、腹胀、肝硬化分级为C级、肝性脑病6个自发性腹膜炎危险因素作为显变量,进行潜在类别分析。结果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将6个危险因素分为三个潜在类别,分别为一般组、中危组及高危组。个体聚类后,三组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9.68%、15.91%及27.3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50,P<0.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潜在类别模型可对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的肝硬化患者进行聚类,并比较不同类别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风险,为制定不同类别患者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腹膜炎
肝硬化
潜在类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高危特征与潜在风险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浩
程璠
郭东星
刘近春
张岩波
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
山西
医科
大学
基础医
学院
山西
医科
大学
第一临床医
学院
出处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4-666,671,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2714)。
文摘
目的探索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高危特征,对具有不同危险特征的肝硬化患者进行潜在聚类,发现高危患者。方法选取高胆红素血症、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其他部位感染、腹胀、肝硬化分级为C级、肝性脑病6个自发性腹膜炎危险因素作为显变量,进行潜在类别分析。结果通过潜在类别分析将6个危险因素分为三个潜在类别,分别为一般组、中危组及高危组。个体聚类后,三组肝硬化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分别为9.68%、15.91%及27.3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50,P<0.00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潜在类别模型可对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的肝硬化患者进行聚类,并比较不同类别患者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风险,为制定不同类别患者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关键词
自发性腹膜炎
肝硬化
潜在类别分析
Keywords
Spontaneous peritonitis
Cirrhosis
Latent class analysis
分类号
R195.1 [医药卫生—卫生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高危特征与潜在风险分析
李浩
程璠
郭东星
刘近春
张岩波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