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介入治疗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谢春明 杜文静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的疗效、临床意义及其并发症。方法 对 2 6例宫颈癌患者行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患者年龄 2 9~ 6 8岁 ,平均 4 9岁。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 ,疗效均按世界卫生组织 (WHO)标准判...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的疗效、临床意义及其并发症。方法 对 2 6例宫颈癌患者行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患者年龄 2 9~ 6 8岁 ,平均 4 9岁。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 ,疗效均按世界卫生组织 (WHO)标准判定。结果 临床症状缓解率达 92 .3% ,肿块消退率达 88.5 % ,其中 2例Ⅱb期经 2次介入治疗后癌细胞消失 ,无需治疗 ,2 1例行根治术 ,断端未见癌细胞 ,淋巴结转移阳性者 2例 ,5年生存率达 6 1.5 %。结论 介入性动脉化疗栓塞 ,能有效缩小原发病灶 ,提高手术切除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介入治疗 临床分析 超选择性动脉化疗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斌 刘改萍 郑玄中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022-1027,共6页
目的探讨分析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临床、病理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局限性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学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病理上透明血管型17例,混合型1例。CT扫描17例表现为直径2.5-15cm的... 目的探讨分析局限型Castleman病的CT、临床、病理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局限性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学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病理上透明血管型17例,混合型1例。CT扫描17例表现为直径2.5-15cm的单发结节或巨大软组织肿块,1例表现为左颈部多发肿大的淋巴结,直径1.5-5cm;16例边缘光滑,9例密度均匀;7例钙化,均表现为中央区多发散在斑点状分支状钙化,其中5例伴周围散在多发斑点、条状钙化,1例同时伴有周边壳状及环状钙化;形态呈圆柱状或椭球形及球形;增强扫描动脉期及延迟期显著强化且与动脉几乎同步强化;临床上,不伴有副肿瘤天疱疮及肺部异常的病例,大部分无症状,极少数仅有下腹部不适或隐痛。伴发副肿瘤天疱疮及肺部异常的病例,其临床表现、CT及病理学特点等都较特殊。结论CT扫描是诊断Castleman病的有效方法,特别是CT动态增强和延迟扫描,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对于伴发副肿瘤天疱疮及肺部异常的病例,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体内Castleman瘤样病灶为治疗和痊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淋巴结增生 副肿瘤天疱疮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肾上腺肿瘤32例的CT、病理和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志平 杨州 +1 位作者 窦勇 杨欣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男10例,女22例)成人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病理表现和临床表现。结果单侧发病30例,双侧者2例;左侧肾上腺9例,右侧21例,共34个病灶;肿瘤大小:直径≤3cm... 目的探讨成人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男10例,女22例)成人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病理表现和临床表现。结果单侧发病30例,双侧者2例;左侧肾上腺9例,右侧21例,共34个病灶;肿瘤大小:直径≤3cm者16例,>3cm者18例。皮质腺瘤12例,1例为双侧发病其余均为单侧。Conn综合征(原发醛固酮增多症)者8例,Cushing综合征4例共5个病灶。右肾上腺皮质腺癌1例。嗜铬细胞瘤10例,均为单侧。髓性脂肪瘤3例。肾上腺转移瘤4例,双侧1例,单侧3例。肾上腺囊肿2例。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各具特点,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小球滤过率的放射性核素测定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红 晋建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571-572,共2页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肾功能试验 肾脏疾病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2年第3期204-204,共1页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据影像学的特点,浅谈传统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 网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超声造影检测肝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王健 康春松 杨永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628-633,共6页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检测肝血管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nTI)与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对76例90个肝血管瘤病灶患者行造影超声检查,所有病灶均经增强CT或MRI证实,其中1例经穿刺活检,3...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检测肝血管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应用实时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CnTI)与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对76例90个肝血管瘤病灶患者行造影超声检查,所有病灶均经增强CT或MRI证实,其中1例经穿刺活检,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动态观察肝血管瘤注射造影剂后在动脉期(0-40s)、门脉期(41-120s)及延迟期(121-360s)灌注变化规律,并用QontraXt定量分析软件对90个肝血管瘤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注射造影剂后血管瘤开始增强时间为10-18s,平均(13.3±2.5)s,90个病灶均在动脉期出现增强,在门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向心性填充,延迟期病灶持续强化。其中27个(30.0%)病灶在动脉期呈周边结节状强化,随后进行性向心性填充,39个(43.3%)病灶为环状强化,24个(26.7%)病灶在动脉期呈整体快速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持续等高回声。病灶大小与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病灶的增强模式有关,体积较大的血管瘤多呈结节状强化,体积较小者以整体快速强化多见(P<0.05)。肝血管瘤三种增强模式(结节状强化、环状强化、整体快速强化)与正常肝组织时间-强度比较:灌注峰值高、曲线下面积大、曲线陡、整体快速强化组达峰值时间短,结节状强化组、环状强化组达峰值时间缓慢,整体快速强化组灌注峰值大于其他两组,曲线的尖度整体强化组与环状强化组均比结节状强化组陡,曲线下面积三组比较均有差异。结论肝血管瘤增强模式为动脉期从周边结节状、环状或整体快速强化开始,门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向心性进行性增强;实时超声造影可以敏感地显示肝血管瘤的动态增强过程,揭示肝血管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造影剂 造影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超声心动图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许建萍 刘望彭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563-566,共4页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心脏功能试验 超声心动图 PTCA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子宫腺肌症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苑天文 谢春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87-89,共3页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术 治疗 子宫腺肌症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 被引量:19
9
作者 魏志刚 韩超 李健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69,共5页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系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的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上存在较大困难.近几年其发病机制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诊断及治疗水平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系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的肿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上存在较大困难.近几年其发病机制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诊断及治疗水平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原癌基因kit突变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以CD117为代表的免疫织化学染色在其诊断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治疗上目前注重于综合治疗,手术完整切除仍然是其首选治疗,包括新辅助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在内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成为GIST治疗上的一次巨大进步,甲磺酸伊马替尼等选择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制剂的出现,给GIST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凯 李建丁 +2 位作者 张瑞平 徐隋意 汲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436-3440,共5页
背景:一些研究者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标记,并利用MRI技术对标记细胞肝内、肾内移植后进行初步的活体示踪,但是,对于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对其存活、增殖以及分化是否有影响研究较少。目的:观察... 背景:一些研究者利用超顺磁性氧化铁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标记,并利用MRI技术对标记细胞肝内、肾内移植后进行初步的活体示踪,但是,对于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对其存活、增殖以及分化是否有影响研究较少。目的:观察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对其存活、增殖以及向神经细胞的分化是否有影响。方法:使用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普鲁士蓝染色法鉴定其标记率、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检测标记干细胞的细胞增殖活力、以1mmol/Lβ-巯基乙醇及无血清DMEM培养液体外诱导标记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奠定诱导后细胞、再次使用普鲁士蓝染色法鉴定神经细胞内的铁颗粒。结果与结论:普鲁士蓝染色对干细胞的标记率接近100%,锥虫蓝染色显示标记细胞的存活率为97%;MTT法检测发现标记干细胞的增殖活力与未标记干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以β-巯基乙醇诱导后大部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再次普鲁士蓝染色显示铁颗粒位于神经细胞的细胞浆内。提示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对于干细胞的存活、增殖以及向神经细胞的分化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神经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辉 周康荣 +6 位作者 刘起旺 杨晓棠 钱丽霞 梁力 张锁旺 孙少杰 徐坚定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5期405-406,共2页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 (MVD)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磁共振成像 (MRI)术前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瘤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测定MVD。结果 随着星形细胞瘤级别的增加 ,MVD值增高 ,且Ⅰ、Ⅱ级与Ⅲ、Ⅳ级之...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瘤微血管密度 (MVD)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对磁共振成像 (MRI)术前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瘤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测定MVD。结果 随着星形细胞瘤级别的增加 ,MVD值增高 ,且Ⅰ、Ⅱ级与Ⅲ、Ⅳ级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MVD随着肿瘤直径增大而增加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MVD与星形细胞瘤恶性表型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微血管密度 病理分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级超声对孕早期胎盘中MDA和SOD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琦 霍丽蓉 +3 位作者 刘晋敏 杨献增 王英华 刘望彭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孕早期诊断级超声辐照后人流绒毛组织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这一对氧化与抗氧化物质的检测及大鼠妊期内相应指标的分期检测 ,以评价孕期超声诊断的安全性。方法 用生化技术检测人流绒毛组织细胞培养及胎盘... 目的 通过对孕早期诊断级超声辐照后人流绒毛组织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这一对氧化与抗氧化物质的检测及大鼠妊期内相应指标的分期检测 ,以评价孕期超声诊断的安全性。方法 用生化技术检测人流绒毛组织细胞培养及胎盘组织细胞培养液及胎盘组织中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SOD活性测定 ,临床标本实验组与对照组质检无显著性差异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早期与临床研究结果一致 ,但在辐照后 9d ,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孕晚期则无差异 ;丙二醛 (MDA)含量测定 ,临床标本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但实验组间无差异 ;②实验动物结果表明辐照后 9d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但在孕 7d及孕 2 0d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孕早期接受一定剂量的超声辐照能够导致SOD活性及MDA含量的改变 ,但发生改变的潜伏期要长一些 ,且其改变从动物实验来看是有可复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大鼠 Spraque-Dawley 妊娠 孕早期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及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建波 谢春明 刘起旺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550-552,共3页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性放射学 介入疗法 TAI T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效春 张辉 +2 位作者 李军东 吴江 毛小蜂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5期630-633,共4页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的MRI表现特点及其与脑内非肿瘤性出血的鉴别诊断。方法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15例,全部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征象与出血征象并存12例,表现为灶样出血型;未见明...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的MRI表现特点及其与脑内非肿瘤性出血的鉴别诊断。方法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15例,全部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征象与出血征象并存12例,表现为灶样出血型;未见明确肿瘤征象而只表现为出血征象3例,包括结节肿块型2例、环型1例。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的信号T1WI为点状、结节肿块样或环型高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高信号内或周围可有略高信号,内部信号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出血灶呈不同程度和形态的强化。结论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能显示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的形态及信号特点,有助于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与脑内非肿瘤性出血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星形细胞瘤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附4例报告)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建波 范海东 +2 位作者 谢春明 杨敏玲 王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 研究和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并内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总结行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4例 ,其中胰头癌 1例 ,胆囊癌 1例 ,肝门部胆管癌 2例。 4例患者中 3例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 (PT... 目的 研究和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并内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总结行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4例 ,其中胰头癌 1例 ,胆囊癌 1例 ,肝门部胆管癌 2例。 4例患者中 3例采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 (PTCD)并胆管内支架置入术。 1例患者系外科的手术前诊断胆结石 ,术中发现肝总管梗阻 ,放置“T”形管后关腹 ,术后黄疸持续不退 ,遂经“T”形管行肝总管扩张并置外引流 ,2周后经“T”形管放置内支架并拔除“T”管及外引流管。内支架选用Wallstent (schnider) 3例 ,Angiomed胆管支架 1例。 结果 本组 4例外引流及内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术后 1~ 2周复查 ,造影剂经外引流管注入后均能顺利流入十二指肠。术后 1周复查血清总胆红素下降 (144 .5± 35 .4) μmol/L ,直接胆红素下降(10 1.8± 46 .0 ) μmol/L。 结论 胆道外引流并内支架置入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解除近期疗效满意 ,是姑息性治疗外科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可以替代外科姑息性胆肠吻合术。但要注意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掌握适应证 ,熟知操作技术要点 ,术前术后对病人的观察亦应仔细 ,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一旦发现要及早处理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 介入治疗 肿瘤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工尘肺病人心肺功能运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国祥 王治明 王绵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了解I期尘肺病人体力能力和肺通气效率。方法 调查对象 14 3名 ,其中Ⅰ期煤工尘肺病人 6 4名 ,正常对照组 79名 ;所有对象进行心肺功能运动试验 ;运动设备为踏板 ,负荷方案采用非稳定状态的递增负荷法。结果 尘肺病人最大摄氧量... 目的 了解I期尘肺病人体力能力和肺通气效率。方法 调查对象 14 3名 ,其中Ⅰ期煤工尘肺病人 6 4名 ,正常对照组 79名 ;所有对象进行心肺功能运动试验 ;运动设备为踏板 ,负荷方案采用非稳定状态的递增负荷法。结果 尘肺病人最大摄氧量 2 7.6 7ml·kg-1·min-1,显著低于正常人群 ;无氧阈位点和最大摄氧量水平位点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分别是 37.39和38.36 ,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6 4例尘肺病人中有 2 2人最大摄氧量小于 <2 5ml·kg-1·min-1。两组间无氧阈水平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尘肺病人最大体力能力明显降低 ,通气效率明显降低 ,但体力耐力水平降低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功能试验 呼吸功能试验 运动试验 采煤 尘肺 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半月板MRI分型与损伤形式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洁 郑玄中 +1 位作者 程晓光 马彦云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盘状半月板MRI分型与损伤形式的关系,帮助制定关节镜治疗盘状半月板的方案,协助评估关节镜治疗盘状半月板继发改变的可行性。方法将69膝经关节镜证实为盘状半月板的膝关节按MRI表现分为板型、楔型、肥角型,按半月板损伤形式标... 目的探讨盘状半月板MRI分型与损伤形式的关系,帮助制定关节镜治疗盘状半月板的方案,协助评估关节镜治疗盘状半月板继发改变的可行性。方法将69膝经关节镜证实为盘状半月板的膝关节按MRI表现分为板型、楔型、肥角型,按半月板损伤形式标准进行诊断,将结果与关节镜下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9膝盘状半月板中水平撕裂24膝,其中板型14膝、楔型4膝、肥角型6膝;纵形撕裂9膝,其中板型5膝、楔型1膝、肥角型3膝;放射状撕裂共7膝均为楔型;复合撕裂29膝,其中板型14膝、楔型7膝、肥角型8膝。结论各型盘状半月板均以复合撕裂为主要损伤形式,复合撕裂、水平撕裂、纵形撕裂均多见于板型及肥角型,楔型少见,放射状撕裂多出现在楔型盘状半月板,盘状半月板的损伤程度及形式的正确诊断有利于帮助关节镜术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状半月板 MRI 撕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膈疝的X线与CT诊断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彦云 郑玄中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分析X线与CT在创伤性膈疝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对经X线、CT检查的35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经手术证实)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创伤性膈疝多发生于左侧膈肌,该组病例中X线与CT对该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6%和100%。②CT不仅可... 目的分析X线与CT在创伤性膈疝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对经X线、CT检查的35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经手术证实)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创伤性膈疝多发生于左侧膈肌,该组病例中X线与CT对该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8.6%和100%。②CT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膈疝,还可判断膈破裂口的位置、大小、疝入物内容。③判断多脏器复合受损情况:CT在诊断肺挫裂伤方面与X线无显著性差异(P>0.05);CT在诊断液气胸、腹腔积液方面明显优于X线(分别为P<0.01,P<0.05);X线在诊断肋骨骨折方面明显优于CT(P<0.01);X线对肝、脾、脑、肾等实质性脏器的损伤方面无诊断价值。结论X线、CT在诊断创伤性膈疝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CT是一种更敏感的检查方法,对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挽救患者生命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膈 创伤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影像诊断和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敏玲 谢春明 +2 位作者 庞宁东 王镜秋 崔金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诊断特点和血管内治疗的意义。方法10例患者均进行了DSA检查,其中6例在造影前进行了MRI、MRA、MRV检查,有4例进行了血管内溶栓/取栓治疗。结果MRI检查4例急性期患者,T1、T2加权像上显示栓塞静脉...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诊断特点和血管内治疗的意义。方法10例患者均进行了DSA检查,其中6例在造影前进行了MRI、MRA、MRV检查,有4例进行了血管内溶栓/取栓治疗。结果MRI检查4例急性期患者,T1、T2加权像上显示栓塞静脉窦血管流空影像消失,1例T1加权像上显示静脉窦与脑实质比较呈等信号,T2加权像上显示低信号。亚急性期1例,T1和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慢性期1例,T1、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5例MRV检查显示,栓塞的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欠佳。栓塞位置最多见为上矢状窦,其次为横窦、直窦、乙状窦及下矢状窦等。DSA检查可见栓塞的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不良,静脉窦显影时间延长。4例行经颈静脉静脉窦插管溶栓/取栓术的患者,2例病人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1例插管失败,另外1例术后1d死亡。结论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V检查和DSA检查可确诊。发病早期进行静脉窦插管溶栓、取栓术,症状和体征可能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窦血栓 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骨多发性含牙囊肿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育聪 李健丁 乔英 《中国现代医生》 2010年第3期108-109,共2页
上颌骨含牙囊肿为口腔科少见疾病,病因是皮层持续感染2周以上,周围包绕骨质致密,皮层开始吸收而形成,囊肿内可见一个牙胚或多个牙胚。发生部位多见于第三磨牙区及尖牙区,双侧中切牙区及右侧上颌窦底壁同时发生实为罕见,故作报道。
关键词 含牙囊肿 上颌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