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第十、十一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纪要
1
作者 丁虹 李亚明 李思进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61-762,共2页
秋华锦簇、霜天红叶,在2023年11月24日,我们又迎来《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委会换届会议。《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第十、十一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山西医科大学分子影像精准诊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隆重召开,两届编委... 秋华锦簇、霜天红叶,在2023年11月24日,我们又迎来《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委会换届会议。《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第十、十一届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山西医科大学分子影像精准诊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隆重召开,两届编委齐聚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共议杂志发展宏图。中华医学会姜永茂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金东副社长出席本次大会,180余位来自全国核医学与分子影像领域的专家、编委、通讯编委参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社长 分子影像 核医学 中华医学会 展望未来 编委会换届 会议纪要 山西医科大学
原文传递
2024年全国核医学现状普查结果简报 被引量:2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汪静 +1 位作者 李思进 石洪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17-618,共2页
经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于2024年1月1日至1月31日组织开展了全国核医学普查工作, 这是继2020年后又一次的全国性普查工作, 通过普查可以了解我国核医学近年的发展状况, 为制定核医... 经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决定,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于2024年1月1日至1月31日组织开展了全国核医学普查工作, 这是继2020年后又一次的全国性普查工作, 通过普查可以了解我国核医学近年的发展状况, 为制定核医学学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计划和方针提供科学依据, 也为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 核医学 国家主管部门 普查结果 医学学科建设 第十二届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影像组学的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模型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
3
作者 崔曹哲 马柠 +3 位作者 王倩楠 李肖萌 李亚渊 武志芳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基于^(18)F-FDG PET/CT开发影像组学评分(RS),结合临床等相关因素构建机器学习模型,用于个体化预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2年无事件生存(2-EFS)并进行模型的可解释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自2017年1... 目的基于^(18)F-FDG PET/CT开发影像组学评分(RS),结合临床等相关因素构建机器学习模型,用于个体化预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2年无事件生存(2-EFS)并进行模型的可解释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91例DLBCL患者[男49例、女42例;年龄(57.8±12.8)岁]。按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63)和测试集(n=28),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非进展组和进展组。从治疗前PET/CT图像计算全身PET半定量参数,并从患者的最大靶病灶中提取328个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开发RS。通过χ^(2)检验及Mann-WhitneyU检验进行临床及PET特征的差异分析。分别结合临床、PET特征、RS构建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通过ROC AUC等评估各模型预测效能。使用适形加法解释(SHAP)进行模型的可解释性分析。结果91例患者中,32例发生进展、59例未进展。训练集与测试集间的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06~1.84,U值:665.00~763.00,均P>0.05)。训练集进展组与非进展组间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χ^(2)=4.87,P=0.027)、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MYC)蛋白表达(χ^(2)=4.29,P=0.038)、肿瘤代谢体积(MTV;U=307.00,P=0.038)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ASSO筛选出7个影像组学特征。在不同特征组合的XGBoost模型中,IPI评分、MYC蛋白表达、MTV联合RS的综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最高(训练集AUC=0.73,测试集AUC=0.70)。通过SHAP分析,RS是最优模型中最具预测性的特征。结论IPI评分、MYC蛋白表达、MTV联合RS的机器学习综合模型能有效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基线^(18)F-FDG PET/CT影像组学可作为DLBCL预后评估的潜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影像组学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原文传递
不同β值联合部分容积效应校正对^(68)Ga-PSMA PET/CT半定量准确性和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彬威 黄斌 +4 位作者 李肖萌 赵京序 李亚渊 李思进 武志芳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01-405,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β值重建经部分容积效应校正(PVC)后对^(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PET/CT半定量准确性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模型实验中,基于正则化重建算法(BSREMA),β值从100~1000进行图像重建。计算恢复系数(RC)、对比度恢复(CR... 目的比较不同β值重建经部分容积效应校正(PVC)后对^(68)Ga-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PET/CT半定量准确性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模型实验中,基于正则化重建算法(BSREMA),β值从100~1000进行图像重建。计算恢复系数(RC)、对比度恢复(CR)和背景变异性(BV)分别评估半定量准确性和图像质量。在临床研究中,回顾性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间行^(68)Ga-PSMA PET/CT检查的21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45~78岁)的图像数据,共计29个腹部显像阳性淋巴结,全部纳入进行不同β值(100~1000)的图像重建,并分为小淋巴结组(最大径<10 mm;12个)和大淋巴结组(10 mm≤最大径≤30 mm;17个)。测量2组的SUV参数,包括SUV_(max)、SUV_(mean)和SUV峰值(SUV_(peak));同时进行PVC来评估不同β值对2组SUV参数的影响,使用病灶信噪比(SNR)和主观评分评价图像质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Kappa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数据。结果模型实验示,随着β值增加,CR、RC和BV均下降。医师对图像质量、图像清晰度、病变显著性和图像总评分均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Kappa值:0.65~0.87,P值:0.026~0.043)。对于小淋巴结组,β值为600时图像总评分最高(分别为13和14分);对于大淋巴结组,β值为700时图像总评分最高(分别为13和14分)。β值为100~600时,2组的SNR稳定增加,SNR增加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2.49~8.99,P值:0.023~0.038);当β值大于600时,小淋巴结组的SNR达到平稳(t值:1.28~2.00,P值:0.072~0.098),而大淋巴结组的SNR继续增加(t值:2.98~4.63,P值:0.012~0.029)。PVC之前,2组SUV参数和β值之间呈负相关(r值:-0.94~-0.64,P值:0.039~0.046);PVC后,2组的SUV_(mean)和SUV_(max)和β值仍呈负相关(r值:-0.78~-0.68,P值:0.035~0.042),但2组的SUV_(peak)和β值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值:-0.22、-0.28,P值:0.069、0.126)。结论通过主观评分和半定量指标,^(68)Ga-PSMA PET/CT显像基于BSREMA选择β值600和700进行图像重建半定量准确性和图像质量较好;小病灶在PVC后SUV_(peak)稳定,其临床价值应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同位素标记 镓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深度学习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宋昊 武志芳 +3 位作者 柴象飞 郗锐 葛浩 李思进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19,共4页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DL)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技术快速发展,智慧医疗已成为AI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作为评估心肌血流最准确的无创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利用DL算法基于MPI图像建立学习模型仍处于研究阶... 近年来,以深度学习(DL)为代表的人工智能(AI)技术快速发展,智慧医疗已成为AI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作为评估心肌血流最准确的无创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前,利用DL算法基于MPI图像建立学习模型仍处于研究阶段,实现广泛推广还需开展更多的外部验证及迭代更新。该文拟对DL算法在MPI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学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显像 深度学习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显像与心脏磁共振成像对Beagle犬局部辐射后心脏损伤的诊断 被引量:5
6
作者 闫蕊 宋建波 +8 位作者 郭敏 武瑞凤 武志芳 郝新忠 郭小闪 卫华 武萍 李莉 李思进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与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对Beagle犬局部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4只1岁龄健康雄性Beagle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照射后3、6和12个月组,每组各6只;其中各照射组左心室前...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与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对Beagle犬局部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4只1岁龄健康雄性Beagle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照射后3、6和12个月组,每组各6只;其中各照射组左心室前壁行单次20 Gy调强放疗。对全部犬行^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和CMR检查,计算^18F-FDG摄取增高区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及面积。全部检查结束后1周处死实验犬,取心脏进行Masson染色及电子显微镜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对照组心肌^18F-FDG几乎不摄取,照射后3个月即可见犬心肌^18F-FDG摄取增加,照射后3、6和12个月组的心肌SUVmean分别为5.90±1.31、4.66±2.21和3.21±0.82,与对照组(1.13±0.2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1,P<0.05);照射组^18F-FDG摄取增高面积随着照射后时间延长逐渐下降(F=195.74,P<0.01)。CMR示照射后6和12个月组的心肌灌注降低、进行性纤维化加重;与对照组相比,照射后6和12个月组的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收缩末期容积(ESV)增加(F=15.479和16.908,均P<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F=63.715,P<0.01)。Masson染色发现照射后心肌纤维化进行性加重;电子显微镜检查示照射后心肌线粒体变性肿胀,线粒体数量进行性减少。结论照射后局部心肌^18F-FDG摄取增高对于RIHD的危险性有预测价值,^18F-FDG PET/CT显像能早于CMR发现RI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辐射损伤 实验性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核素肾动态显像联合双血浆法在单侧肾积水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分肾GFR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宇平 陆克义 +2 位作者 张潇宇 李聪革 胡光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讨99Tc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联合双血浆法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在成人单侧肾积水手术治疗前后分肾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成人单侧肾积水患者79例[男3... 目的探讨99Tcm-二乙撑三胺五乙酸(DTPA)核素肾动态显像联合双血浆法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在成人单侧肾积水手术治疗前后分肾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成人单侧肾积水患者79例[男39例、女40例,年龄(41.4±16.3)岁],均行介入手术解除梗阻。手术前后均行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获得双肾肾图及Gates法测定GFR(记为gGFR),同时行校正的双血浆法测定双肾GFR(记为dGFR总)。根据肾图的分肾比值及dGFR总,得到患肾双血浆法GFR(记为dGFR)。依据术前患肾dGFR,将患者分为轻中度(dGFR≥20且<40 ml·min^(-1)·1.73 m^(-2))、重度(dGFR≥10且<20 ml·min^(-1)·1.73 m^(-2))与极重度组(dGFR<10 ml·min^(-1)·1.73 m^(-2))。术后复查肾动态显像和dGFR,分析术后患肾GFR恢复值(ΔgGFR、ΔdGFR)。采用χ2检验、配对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一致性检验分析数据。结果79例单侧肾积水患者中轻中度组34例,重度组24例,极重度组21例。轻中度组、极重度组患肾术后gGFR、dGF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2.42~3.34,均P<0.05),重度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1.24、1.27,均P>0.05)。3组间ΔgGFR、Δd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0.45、0.34,均P>0.05)。组内2种方法测得的患肾GFR相关性较好(术前r值:0.68~0.82;术后r值:0.80~0.91,均P<0.001)。轻中度与重度组2种方法测得的GFR一致性欠佳,手术前后均有>5%的值超出95%的一致性界限范围[轻中度组,5.88%(2/34);重度组,8.33%(2/24)];而极重度组2种方法一致性较好,手术前后超出95%的一致性界限范围的值均<5%[4.76%(1/21)]。结论单侧肾积水患者术前分肾GFR不能预测介入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对于单侧上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肾GFR的评价,校正的双血浆法测定GFR结合肾图的分肾比值较为合适,而Gates法有一定局限性,但可推荐用于极重度肾功能受损患者手术前后GFR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积水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99M锝五乙酸盐
原文传递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形态指数和偏心指数在评估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中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席小依 王璐霞 +9 位作者 姚玘 皇甫世豪 肖钰昕 武志芳 武萍 李莉 闫蕊 王跃涛 杨敏福 李思进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形态指数(SI)和偏心指数(EI)对左心室重构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间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且确诊心肌梗死(MI)的患者324例[男264例、女60例, 年龄(62.5±11.8)岁]... 目的探讨左心室形态指数(SI)和偏心指数(EI)对左心室重构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间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且确诊心肌梗死(MI)的患者324例[男264例、女60例, 年龄(62.5±11.8)岁]和健康对照(HC)者113例[男47例、女66例, 年龄(57.8±10.7)岁]。通过定量门控SPECT (QGS)软件获得SI[舒张末期SI(EDSI)、收缩末期SI(ESSI)]、EI、左心室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运动总评分(SMS)、室壁增厚总评分(STS)、高峰射血率(PER)、高峰充盈率(PFR)]。采用倾向性评分(PS)逆处理概率加权法(IPTW)平衡组间协变量。分析平衡后的MI组与HC组间SI、EI和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应用ROC曲线评价2组EDV、EDSI、ESSI、EI单独及联合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的价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Delong检验等分析数据。结果 IPTW后MI组(319例)的EDSI、ESSI大于HC组(133例;EDSI:0.66±0.09和0.60±0.06;ESSI:0.59±0.11和0.47±0.07;t值:8.05、14.67, 均P<0.001), EI小于HC组(0.81±0.06和0.85±0.03;t=-8.93, P<0.001)。在MI组与HC组中, EDSI与ESSI(r值:0.928与0.873), EDSI、ESSI与EI(r值:-0.831~-0.641), EDSI、ESSI与LVEF(r值:-0.627~-0.201), ESSI与EDV、ESV、SMS(rs值:0.336~0.584), ESSI与-PER、PFR(rs值:-0.406~-0.402,r值:-0.352~-0.325)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示MI组、HC组中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的评估效能最高分别为EDV(AUC:0.895)、ESSI(AUC:0.839);EDV-EDSI-ESSI-(1-EI)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的评估效能在MI组(AUC:0.956)高于EDV、EDV-EDSI、EDV-ESSI和EDV-(1-EI)(z值:-2.64~-2.18, P值:0.008~0.029), 在HC组(AUC:0.911)高于EDV、EDV-EDSI和EDV-(1-EI)(z值:-2.60~-2.43, P值:0.009~0.015)。结论 MI患者SI增大、EI减小提示左心室球形度增加、重构程度加重。SI、EI对评估左心室形态、预测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心肌灌注显像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原文传递
PET显像在放射性心脏损伤早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倩楠 郗锐 +5 位作者 宋丽薇 崔曹哲 马柠 杨帅 李思进 武志芳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508,共4页
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是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和非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PET显像能够对心肌血流灌注、心肌代谢异常、心脏交感神经紊乱、心肌纤维化和炎性病变进行评估,在RIHD的早期... 放射性心脏损伤(RIHD)是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的常见并发症和非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PET显像能够对心肌血流灌注、心肌代谢异常、心脏交感神经紊乱、心肌纤维化和炎性病变进行评估,在RIHD的早期诊断和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就PET显像在RIHD早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损伤 放射疗法 心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首次^(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布对^(131)I疗效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张君宇 樊迪 +10 位作者 师志勇 罗天娥 武志芳 王红亮 陆克义 杨素云 吴力翔 胡婷婷 牟媛媛 李思进 刘海燕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30-735,共6页
目的探讨首次^(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布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131)I治疗效果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46例甲状腺全切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PTC患者(男16... 目的探讨首次^(131)I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分布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131)I治疗效果反应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46例甲状腺全切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PTC患者(男16例、女30例,年龄20~77岁),患者于^(131)I治疗前1~2 d和^(131)I治疗后30 d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B、CD4+T、CD8+T、自然杀伤(NK)、辅助性T(Th)1、Th2、Th17和调节性T(Treg)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依据血清学和影像学证据,将^(131)I治疗后6~12个月的治疗反应分为疗效满意(ER)和疗效不满意(NER),分析2组间^(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临床基线特征差异(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131)I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对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结果在ER组(33例)和NER组(13例)内,与^(131)I治疗前相比,^(131)I治疗后30 d大部分淋巴细胞亚群有不同程度降低:ER组T、B、CD4+T和Th1淋巴细胞,NER组T、B、CD4+T、Th1、Th2、Th17和Treg淋巴细胞(t值:2.41~9.57,均P<0.05)。^(131)I治疗前NER组psTg水平、Th2、Th17和Treg淋巴细胞数量高于ER组(t值:-3.32~-2.48,U=29.00,均P<0.05),^(131)I治疗后NER组大部分淋巴细胞亚群(T、B、CD4+T、CD8+T、Th1和Treg淋巴细胞)高于ER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1.12~-0.06,均P>0.05)。^(131)I治疗前的Th2淋巴细胞[比值比(OR)=25.00,95%CI:1.36~459.10,P=0.030]是NER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示,psTg、Th2淋巴细胞预测治疗反应的AUC分别为0.932、0.790,拟合psTg+Th2淋巴细胞亚群的AUC为0.958。DCA示阈值概率为10%~60%时,psTg、Th2淋巴细胞和拟合psTg+Th2淋巴细胞亚群的曲线均高于极端曲线,提示效果较好。结论PTC患者^(131)I治疗后30 d,大部分淋巴细胞亚群呈现不同程度降低,且NER组降低更明显;Th2淋巴细胞可能是^(131)I治疗反应不佳的危险因素,对^(131)I治疗的疗效反应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淋巴细胞亚群 治疗结果 预测
原文传递
新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示踪剂^(68)Ga-NOTA-CD44的制备与生物学评价
11
作者 王波 李莉 +8 位作者 宇雪 张楚欣 鄢敏 李慧玲 茹慧宾 武萍 王若楠 武志芳 李思进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构建靶向透明质酸(HA)新型动脉粥样硬化(AS)示踪剂^(68)Ga-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NOTA)-CD44,并进行生物学评价及分子显像研究。方法选取小分子人重组CD44蛋白,在该蛋白羧基末端(C端)通过磺基化修饰后偶联双功能配体NOTA... 目的构建靶向透明质酸(HA)新型动脉粥样硬化(AS)示踪剂^(68)Ga-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NOTA)-CD44,并进行生物学评价及分子显像研究。方法选取小分子人重组CD44蛋白,在该蛋白羧基末端(C端)通过磺基化修饰后偶联双功能配体NOTA,合成靶向HA的核素标记分子探针^(68)Ga-NOTA-CD44。研究探针的标记率、体外稳定性等生物学性质,并对3只AS斑块模型小鼠及3只正常C57BL/6小鼠行^(68)Ga-NOTA-CD44 microPET/CT显像及病理对照研究。结果合成的探针^(68)Ga-NOTA-CD44放化纯大于99%,比活度为62.22 MBq/nmol;探针在PBS中稳定性良好,放置3 h放化纯大于90%;探针经静脉注射后主要经肾代谢,在肝、肺及血液中代谢依次减低。AS模型小鼠microPET/CT显像示,该探针注射后60 min腹主动脉斑块处摄取较高,SUV_(max)与靶/本底比(TBR)_(max)分别为1.14±0.02及4.95±0.93,具有一定的AS侵蚀斑块靶向性,与病理结果一致。结论新型分子探针^(68)Ga-NOTA-CD44的制备简便且标记率高,具有较好的理化性质及体内生物学性质,靶向显示AS侵蚀斑块的灵敏度高,其分子影像在早期无创识别AS侵蚀斑块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抗原 CD44 同位素标记 镓放射性同位素 小鼠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血流容量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研究进展
12
作者 汪燕辉 武萍 +4 位作者 李媛媛 张珺 胡迎琦 刁鑫 李思进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7-700,共4页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血流容量(CFC)是一个较新的反映冠脉扩张能力的综合灌注指标,可由多种测量冠脉血流的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方式获得,其综合考量了负荷心肌血流量(sMBF)与冠脉血流储备(CFR),从而实现更全面的冠脉系统血流灌注特征评估、... 冠状动脉(简称冠脉)血流容量(CFC)是一个较新的反映冠脉扩张能力的综合灌注指标,可由多种测量冠脉血流的侵入性或非侵入性方式获得,其综合考量了负荷心肌血流量(sMBF)与冠脉血流储备(CFR),从而实现更全面的冠脉系统血流灌注特征评估、更精准的缺血性心脏病诊断、风险分层乃至治疗策略指导。该文对CFC及其特点、临床应用价值和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血流容量 发展趋势
原文传递
肺结节^(18)F-FDG PET-CT数据采集与标注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24版)
13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4 位作者 吴宁 李思进 刘士远 张泽伟 陶秀丽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8-265,共8页
^(18)F-FDG PET-CT对肺结节检出、诊断及肺癌的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强、定量精准等特点,其临床价值已得到国内外认可。随着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领域的逐渐开展,数据标注和... ^(18)F-FDG PET-CT对肺结节检出、诊断及肺癌的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强、定量精准等特点,其临床价值已得到国内外认可。随着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领域的逐渐开展,数据标注和质量控制对深度学习模型准确性和鲁棒性起着重要作用。该共识旨在为肺结节^(18)F-FDG PET-CT的数据采集、标注以及质量控制提出初步指导意见,以促进肺结节^(18)F-FDG PET-CT数据集标准化,为人工智能算法和产品研发、调优、验证等提供重要依据,推动细分领域产品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标注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18F-FDG PET/CT不同重建算法对肺结节SUV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斌 郭彬威 +5 位作者 黄斌 梁梦 秦志星 郝新忠 李思进 武志芳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4-230,共7页
目的 比较18 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的4种重建算法对肺结节标准摄取值(SUV)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18F-FDGPET/CT检查的46例实性肺结节患者[男27例,女19例,中位年龄66(44~82)岁]的PET... 目的 比较18 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的4种重建算法对肺结节标准摄取值(SUV)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18F-FDGPET/CT检查的46例实性肺结节患者[男27例,女19例,中位年龄66(44~82)岁]的PET/CT图像,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OSEM+飞行时间(TOF)、OSEM+TOF+点扩散函数(PSF)及正则化算法(BSREM)进行图像重建(方法依次以G1~G4表示),通过视觉和半定量方法分析肺结节及背景参数.根据肺窗所测结节直径,分为小结节(直径≤10 mm)和大结节(10 mm<直径≤30 mm).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Bonferroni法分析不同算法间SUV的差异,行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SUV变化率(%△SUV)与结节直径的相关性,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探讨SUV对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114个结节,大结节55个,小结节59个.在视觉分析中,G4较G1 ~ G3的小结节视觉检出率分别提高了55.93%(33/59)、44.07% (26/59)和20.34% (12/59).在114个肺结节中,最大SUV(SUVmax)、平均SUV(SUVmean)在不同算法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SUVmax:2.65~5.29,中位SUVmean:2.05~ 2.99;H值:20.628和17.749,均P<0.001),G4对G1的SUVmax(中位数分别为5.29和2.65)和SUVmean(中位数分别为2.99和2.05)有明显提升(均P<0.001).%△SUVmax(中位数:4.45%~52.96%)、%△SUVmean(中位数:1.69% ~47.56%)与结节直径呈负相关[9.75(6.20,16.58) mm;rs值:-0.371^-0.354、-0.371 ^-0.320,均P<0.001].在59个小结节中,G4对G1的SUVmax(中位数分别为4.05和2.14)有明显提升(H=18.327,P<0.001),G4对G1和G3的SUVmean(中位数分别为2.31、1.26和1.53)有提升作用(H=16.808,均P<0.05).在55个大结节中,SUV在不同算法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值:0.812~7.290,均P>0.05).G1~G4的SUVmax诊断良恶性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335、5.185、5.410、5.74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7、0.699、0.756和0.778,四者的SUVmean及SUVpeak最佳截断值对应的AUC也显示出类似趋势.结论 在4种重建算法中,BSREM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和直径10 mm以下肺结节的SUVmax及SUVmean,其SUV良恶性诊断阈值应适当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深度学习重建方法改善快速采集PET图像质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琳君 胡奕奕 +5 位作者 郭彬威 梁梦 郝新忠 秦志星 李思进 武志芳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02-606,共5页
目的通过深度学习(DL)PET图像重建方法,提升不同采集时间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10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45例恶性肿瘤患者[男20例、女25例,年龄(52.0±13.6)岁]PET图像。选择原始... 目的通过深度学习(DL)PET图像重建方法,提升不同采集时间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10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45例恶性肿瘤患者[男20例、女25例,年龄(52.0±13.6)岁]PET图像。选择原始列表模式PET数据的短时30 s/床位PET图像作为输入,采用Unet网络,以全剂量标准采集时间(3 min)PET图像为模型判别标准,建立DL图像重建模型,以预测全剂量PET图像。分别对DL、30 s、90 s和120 s 4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及定量分析。采用5分法主观评估4组的图像质量。分别测量各组图像肝本底及肿瘤病灶定量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_(mean))、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及一阶纹理特征(偏度、峰度、均匀度和熵)。采用Kappa检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组图像质量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99,P<0.001),DL组评分≥3分共6例,30 s、90 s和120 s组评分≥3分别有4、7和8例(χ^(2)=125.47,P<0.001)。DL组肝SD明显低于30 s组(0.26±0.07与0.43±0.11;F=3.58,t=-7.91,P<0.05),SNR高于30 s组(11.04±4.36与5.41±1.41;F=10.22,t=5.40,P<0.05);DL组肝SD及SNR与90 s组一致(0.39±0.16,8.46±3.34;t值:-0.87和2.17,均P>0.05)。在18个高摄取肿瘤病灶中,DL组病灶SNR及CNR均高于30 s组(60.21±29.26与38.38±16.54,22.26±15.85与15.41±9.51;F值:13.09和7.05,t值:5.20和4.04,均P<0.001)。4组肝一阶纹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4.30~9.65,均P<0.05),但DL组与120 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1.25~0.15,均P>0.05)。结论DL重建模型能较好地改善短帧PET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和组学研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淀粉样蛋白PET脑显像技术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23
16
作者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北京认知神经科学学会 +8 位作者 韩璎 李思进 李亚明 左传涛 张晓丽 鲍伟奇 陈观群 葛璟洁 贠明凯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36-742,共7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持续进展的神经退行性脑病,临床以情景记忆障碍为早期突出的核心症状,继而出现多种认知功能和非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证实,AD相关神经病理学改变最早可于典型症状出现前的20年发现...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持续进展的神经退行性脑病,临床以情景记忆障碍为早期突出的核心症状,继而出现多种认知功能和非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证实,AD相关神经病理学改变最早可于典型症状出现前的20年发现,因此AD被看作是连续过程,其疾病谱包括无显著临床症状阶段的临床前AD阶段(preclinical AD)至前驱期AD(prodromal AD)或AD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再至典型痴呆阶段[AD源性痴呆(AD dementia,ADD)]的连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情景记忆 认知功能损害 阿尔茨海默病 核心症状 淀粉样蛋白 痴呆 前驱期
原文传递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21版) 被引量:158
17
作者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高再荣 李思进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8-241,共24页
近几年有关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131)I治疗理念、治疗手段、随访监测及评估体系不断更新,针对我国DTC的发病及诊治现状,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14... 近几年有关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131)I治疗理念、治疗手段、随访监测及评估体系不断更新,针对我国DTC的发病及诊治现状,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14版)》进行了修订,制定了《^(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21版)》,以期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我国^(131)I治疗DTC的临床诊治行为。本指南的推荐级别见表1,证据强度分级见表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中华医学会 治疗理念 诊治现状 分会组织 核医学 评估体系 治疗手段
原文传递
^(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亢指南(2021版) 被引量:56
18
作者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李林 李思进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42-253,共12页
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hyperthyroidism,GH)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其发病率在经历上升后,近年逐渐趋于稳定。^(131)I、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和手术均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一线治疗方... 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hyperthyroidism,GH)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其发病率在经历上升后,近年逐渐趋于稳定。^(131)I、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和手术均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一线治疗方法。3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意愿、可利用的医疗条件进行个体化选择。^(131)I疗效确切、临床结局可预期、安全、方便。^(131)I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达到非甲亢状态(non-hyperthyroid status),即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或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后补充甲状腺激素以达到并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二者之一均为达到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抗甲状腺药物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RUGS 临床结局 甲状腺激素 患者生活质量 疗效确切
原文传递
多巴胺转运蛋白PET脑显像技术操作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慧玮 +6 位作者 吴平 富丽萍 李肖红 左传涛 张晓丽 :李思进 李亚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8-302,共5页
PET显像能够在活体内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准确评估,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中有重要地位。其中,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 DAT)PET显像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对于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 PET显像能够在活体内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准确评估,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诊断中有重要地位。其中,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 DAT)PET显像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对于帕金森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转运蛋白 帕金森综合征 PET显像 活体内 神经退行性疾病 诊断和鉴别诊断 神经系统疾病 辅助诊断
原文传递
PET/MR诊断报告规范化书写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6
20
作者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田嘉禾 李思进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43-746,共4页
PET/MR是基于PET和MR融合的多模态显像技术,兼具PET显像的高灵敏度以及多种靶向分子显像剂进行生物信息可视化的优势,和MR成像的解剖结构分辨率高、组织特征参数多元化及无电离辐射的特性。自2011年商品化PET/MR仪进入临床以来,该设备... PET/MR是基于PET和MR融合的多模态显像技术,兼具PET显像的高灵敏度以及多种靶向分子显像剂进行生物信息可视化的优势,和MR成像的解剖结构分辨率高、组织特征参数多元化及无电离辐射的特性。自2011年商品化PET/MR仪进入临床以来,该设备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显像及全身肿瘤的定性诊断、治疗前分期、治疗后评估及随访复查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PET/MR诊断报告是核医学科医师对PET/MR图像所见进行系统性、条理性描述和针对临床目的进行回应,并综合临床、影像、检验等多种信息给出倾向性诊断意见的最终书面体现形式。随着PET/MR的临床应用在我国逐步开展,各检查中心对PET/MR图像阅读、影像报告核心要素书面表达的实践应用日益增多。为指导核医学科临床常规PET/MR诊断报告的书写流程及内容,提升PET/MR临床应用规范化水平,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本共识,以利于推广PET/MR诊断报告的规范化,最优化发挥PET/MR检查的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科 中华医学会 诊断意见 诊断报告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信息可视化 电离辐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