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序贯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1
作者 武丽娟 霍丽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8期998-1002,共5页
目的比较序贯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以及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根除Hp的因素。方法将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A期)且Hp阳性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达分为3组,序贯疗法A组(30例):前5d埃索美拉唑20mg,2次/d... 目的比较序贯与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以及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根除Hp的因素。方法将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A期)且Hp阳性的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达分为3组,序贯疗法A组(30例):前5d埃索美拉唑20mg,2次/d+阿莫西林1.0,2次/d,后5d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2次/d+克拉霉素0.5g,2次/d+替硝唑0.5g,2次/d;序贯疗法B组(30例):前5d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0m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后5d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40mg,2次/d+克拉霉素0.5g,2次/d+替硝唑0.5g,2次/d;标准三联疗法C组(30例):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20mg,2次/d+阿莫西林1.0g,2次/d+克拉霉素0.5g,2次/d,疗程10d。用药结束后至少4周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观察3组Hp根除率,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并对各组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HP根除结果的相关因素。结果①A、B、C3组Hp根除率分别为83%、87%和60%,C组与A、B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临床症状评分于治疗后均呈明显缓解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成本-效果分析显示A组、B组成本效果比值(C/E)均低于C组。④影响Hp根除率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年龄、既往溃疡病史、治疗分组、溃疡的部位以及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结果有关。结论①序贯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具有较高的Hp根除率。A组成本效果比更高。②年龄愈长者、既往无溃疡病史及治疗前RUT为弱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根除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方案 螺杆菌 幽门 消化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治疗对不同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晓丽 郭俊芝 +1 位作者 赵和平 刘近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期44-45,48,共3页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黛力新对不同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88例,将患者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两个类型,每一类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黛力新对不同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88例,将患者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两个类型,每一类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1片,2次/d,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疗程8周。用药前后对两个类型的FD患者症状积分和有效率进行评估。结果 PDS和EPS治疗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有效率明显提高,但在亚型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对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加用抗焦虑抑郁药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者,而且两种亚型均可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抗焦虑抑郁药 黛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胃黏膜肾上腺素注射联合金属钛夹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冀文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6期929-931,共3页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指胃、食管等部位发生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出血也隶属于上消化道出血[1].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部分患者伴有血容量减少,从而引起急性周围循环发生衰竭[2].数据结果表明[3]:十...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主要指胃、食管等部位发生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出血也隶属于上消化道出血[1].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部分患者伴有血容量减少,从而引起急性周围循环发生衰竭[2].数据结果表明[3]:十二指肠、胃溃疡引起的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50%左右,发病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常规方法虽然能降低出血量,延缓病情发展,但是药物起效时间相对较慢,长期用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4].研究表明[5]:将内镜下胃黏膜肾上腺素注射联合金属钛夹用于溃疡性尚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助于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但是该结论有待验证.因此,本研究以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入院治疗的120例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探讨肾上腺素联合金属钛夹在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安全性分析 金属钛夹 肾上腺素 治疗效果 溃疡性 胃黏膜 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及周边地区701例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文静 殷云勤 王晶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36期78-81,85,共5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因上消化道异物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701例患者中共发现异物675个。异物类型以食源性异...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因上消化道异物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701例患者中共发现异物675个。异物类型以食源性异物最多,其中枣核最常见(80.1%,x^2=244.56,P<0.05)。食管为最常见的嵌顿的部位(90.8%,x^2=448.81,P<0.05),以食管上段最常见(85.8%,x^2=483.56,P<0.05)。合并相关上消化道疾病中以食管癌及食管狭窄者最常见(64.5%)。鼠齿钳及网篮为最常用的辅助器械。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成功率高(近100%),无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枣核是太原及周边地区常见的异物类型。上消化道异物嵌顿是临床常见急症,绝大多数患者需内镜下治疗。内镜是治疗上消化道异物安全有效的方法。斑马导丝结合双钳道胃镜是治疗胃石症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上消化道 内镜 胃石症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药物相关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郭俊芝 姜丽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655-660,共6页
目的研究抗血小板药物相关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NVUGIB)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5-01~2017-12期间496例NVUGIB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前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将其分为抗血小板药物... 目的研究抗血小板药物相关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NVUGIB)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5-01~2017-12期间496例NVUGIB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前是否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将其分为抗血小板药物组和非抗血小板药物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96例NVUGIB患者中,抗血小板药物组134例,非抗血小板药物组362例。两组比较,患者的性别、饮酒史、心房纤颤史、结缔组织疾病史、口服华法林史、口服除阿司匹林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史、出血部位及贫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严重程度和出血首发表现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血小板药物组中,患者年龄偏大,较多患者有吸烟史、消化性溃疡出血史、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死病史(P<0.05)。最终确定年龄(>60岁)、消化性溃疡出血史、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死病史是抗血小板药物相关NVUGI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血小板药物相关NVUGIB以老年人为主,多以黑便或隐性出血引起的贫血症状为首发表现就诊,常常缺乏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重度出血多见。抗血小板药物相关NVUGIB影响因素较多,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时,要注重高危因素并提前做出干预,定期监测出血指标,及时发现和治疗上消化道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菌胰酶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郭俊芝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观察米曲菌胰酶片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07~2016-10期间在我院消化科就诊的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老年(≥60岁)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38)。观察组口服米曲菌胰... 目的观察米曲菌胰酶片联合莫沙比利治疗老年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07~2016-10期间在我院消化科就诊的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老年(≥60岁)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38)。观察组口服米曲菌胰酶及莫沙比利,对照组单纯口服莫沙比利,疗程2周。观察两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并对比两组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14 d后,两组症状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积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5%vs 73.7%,P<0.05)。两组患者除轻度腹泻外,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米曲菌胰酶片联合莫沙比利可有效改善老年胃肠疾病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菌胰酶片 莫沙比利 消化不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功能性消化不良
7
作者 党小红 申凤俊 李建红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4期576-577,共2页
胆囊切除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临床上单用复方阿嗪米特(泌特)可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状,本研究通过口服泌特片与口服泌特片联合埃索美拉唑片的对照研究观察其疗效,旨在通过联合诊疗提高疗效。
关键词 复方阿嗪米特 胆囊切除术 消化不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消化性溃疡233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李晓丽 白美兰 《胃肠病学》 2002年第B11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临床分析 老年人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消化性溃疡233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李晓丽 李亮成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197-198,共2页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近年来老年人发病率有所上升。我们2001年行电子胃镜检查4086例,检出消化性溃疡838例,占内镜检查人数的20.51%,其中老年消化性溃疡233例,占消化性溃疡的27,80%。为总结老...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壮年,近年来老年人发病率有所上升。我们2001年行电子胃镜检查4086例,检出消化性溃疡838例,占内镜检查人数的20.51%,其中老年消化性溃疡233例,占消化性溃疡的27,80%。为总结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更好地指导治疗,防止并发症,现对这233例老年消化性溃疡作一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消化性溃疡 临床分析 消化系统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贾茸茸 许翠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9期1344-1345,共2页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临床上通过使用促动力药、抑酸剂、消化酶等均可使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而口服补充消化酶制剂是最接近生理途径的针对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米曲菌胰酶片(商品名:慷彼申)为含有米曲菌... 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临床上通过使用促动力药、抑酸剂、消化酶等均可使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而口服补充消化酶制剂是最接近生理途径的针对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米曲菌胰酶片(商品名:慷彼申)为含有米曲菌酶和胰酶的口服双层包膜复合消化酶制剂.为观察其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收集了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60例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患者资料并进行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症状 胆囊切除术后 治疗方法 疗效观察 胰酶 曲菌 消化酶制剂 山西医科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黏膜肥大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宝会 李晓丽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期21-23,共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致病因素与发病机制呈多元化且尚未阐明,目前普遍认为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精神心理障碍等有关。众多研究证明肥大细胞(mast cell,MC)作为一种免疫细胞可能参...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致病因素与发病机制呈多元化且尚未阐明,目前普遍认为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精神心理障碍等有关。众多研究证明肥大细胞(mast cell,MC)作为一种免疫细胞可能参与FD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旨在通过以上几方面对FD与MC间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肥大细胞 食物过敏 胃肠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工作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12
作者 陈晓天 霍丽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了解我院职工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提高我院职工对Hp感染相关疾病的认识,从而降低Hp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2566名职工于本院体检中心行^(14)C呼气试验的结果,统计其年龄、性别及所在科室等... 目的了解我院职工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提高我院职工对Hp感染相关疾病的认识,从而降低Hp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2566名职工于本院体检中心行^(14)C呼气试验的结果,统计其年龄、性别及所在科室等信息后进行分析。结果①2566名职工中,Hp阳性者775名,感染率为30.2%;②男性Hp感染率稍高于女性(32.8%与2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p感染高峰年龄为31~40岁(31.8%,425/1336),其中临床科室(31.7%,591/1864)、辅助科室(26.8%,68/254)、职能科室(25.9%,116/448)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临床科室中,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各手术科室间、非手术科室间、辅助科室间及职能科室间Hp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职工Hp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Hp感染与年龄、性别无关;临床一线工作者是Hp感染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感染 ^(14)C尿素呼气试验 医务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NBR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13
作者 陈晓天 霍丽娟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7期603-611,共9页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总胆红素比值(neutrophil-to-total bilirubin ratio,NBR)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总胆红素比值(neutrophil-to-total bilirubin ratio,NBR)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250例活动期UC患者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的250例健康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计算NBR。利用SPSS 26.0软件分析UC与健康人、UC不同严重程度、不同病变范围、不同临床类型间TBIL、IBIL、DBIL及NBR的差异;通过Spearson相关性分析上述指标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临床Mayo评分间的相关性;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BIL、IBIL、DBIL及NBR与UC、重度UC、E3型UC的OR值,最终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上述指标对UC、重度UC、E3型UC的预测价值。结果①UC患者血清TBIL、IBIL、DBIL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而NBR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TBIL、IBIL在重度UC、E3型UC患者中显著降低,而NBR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BIL在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UC患者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相关性分析显示,TBIL、IBIL与Hb、ALB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与ESR、CRP及改良Mayo评分呈显著负相关;NBR则相反;④较低水平的TBIL、IBIL及较高水平的NBR是发生重度UC、E3型UC的危险因素,TBIL≤8.28μmol/L、IBIL≤6.48μmol/L、NBR>7.89时发生重度UC的OR值分别为4.119、6.550和4.947,发生E3型UC的OR值分别为2.215、3.087和2.244;⑤ROC曲线表明TBIL、IBIL、NBR对重度UC、E3型UC有轻度预测价值。结论TBIL、IBIL、NBR与UC患者的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有一定的相关性,对重度UC、E3型UC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胆红素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异位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诊治进展
14
作者 陈晓天 霍丽娟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6期548-553,共6页
异位静脉曲张(Ectopic varices,EcV)是指发生于食管胃底以外的门体侧支循环,主要与各种原因导致的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PH)有关。EcV发生率低,但出血及死亡率高。EcV出血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内镜、介入和外科手术等,常需多学... 异位静脉曲张(Ectopic varices,EcV)是指发生于食管胃底以外的门体侧支循环,主要与各种原因导致的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PH)有关。EcV发生率低,但出血及死亡率高。EcV出血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内镜、介入和外科手术等,常需多学科协作诊治。目前关于EcV多为个案报道,缺乏相关诊治指南,临床医师对其认知不足,造成诊治困难。本文就EcV的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以期为EcV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静脉曲张 门静脉高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老龄化视角下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层次培养路径构建
15
作者 刘雨溦 张培莉 +1 位作者 侯晓雅 高超越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9期37-41,共5页
目的以健康老龄化为视角,构建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层次培养路径,为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年)》为指导,结合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拟定培养初稿,2021年4—6月采用Delphi... 目的以健康老龄化为视角,构建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层次培养路径,为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年)》为指导,结合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拟定培养初稿,2021年4—6月采用Delphi法对16名纳入研究的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7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0、0.857;Kendall’s W分别为0.393和0.195,P<0.01,最终构建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从新入职-专科-高级的立体化多层次培养路径,由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组成。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层次培养路径具有良好的科学性与可靠性,对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专业学位 研究生 培养模式 健康老龄化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癌性厌食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16
作者 张银珠 张培莉 +4 位作者 侯晓雅 武晓茹 金雅茹 高超越 李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7-51,共5页
目的了解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癌性厌食自我管理的真实体验,为制订癌性厌食规范化自我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2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采取主题分析法,通过Nvivo12 Plus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 目的了解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癌性厌食自我管理的真实体验,为制订癌性厌食规范化自我管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20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采取主题分析法,通过Nvivo12 Plus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和提炼主题。结果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癌性厌食自我管理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及9个亚主题,即自我管理知识欠缺(饮食自我管理认知不足、动态营养支持的认知不足),自我管理相关障碍因素(服药依从性差、饮食依从性差、自我感受负担重),自我管理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动力(患者改善食欲的期望、改变饮食习惯、对个人健康及家庭的责任感、增强自我效能感)。结论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癌性厌食自我管理存在诸多困难,医护人员应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营养教育,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探索适合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癌性厌食自我管理的新模式,从而提高其癌性厌食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化疗 癌性厌食 自我管理 营养素养 营养教育 营养护理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沃利单抗通过下调SLC1A3/ERK/MAPK信号通路抑制AGS胃癌细胞生长
17
作者 董转霞 李峰 王育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5期560-564,共5页
目的探讨恩沃利单抗对AGS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GS细胞,实验分为恩沃利单抗组(分别含有2.5、5、10、20、40 mg/mL恩沃利单抗的培养液)和对照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 目的探讨恩沃利单抗对AGS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AGS细胞,实验分为恩沃利单抗组(分别含有2.5、5、10、20、40 mg/mL恩沃利单抗的培养液)和对照组(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性,Transwell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流式检测细胞的凋亡。蛋白质组学检测分析两组差异蛋白和相关信号通路,蛋白印迹对发现的差异蛋白和通路进行验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恩沃利单抗组显著降低AGS细胞的存活率(P=0.0060);也能够显著抑制AGS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细胞数(P=0.0052),并且可以促进AGS细胞的凋亡(P=0.0030)。聚类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发现,相比于对照组,恩沃利单抗组中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3(SLC1A3)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并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相关。蛋白印迹实验显示,加入了恩沃利单抗的AGS细胞中SLC1A3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041),丝裂原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水平也显著降低(P=0.0008)。结论恩沃利单抗可能通过下调SLC1A3的表达,抑制ERK/MAPK信号通路,发挥抑制AGS胃癌细胞生长的作用。恩沃利单抗可能存在多个抗肿瘤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沃利单抗 胃癌 SLC1A3 ERK MA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上皮-间充质转化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贾瑞 李袁飞 《癌症进展》 2024年第6期606-609,共4页
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死亡原因,虽然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取得显著效果,但对绝大部分患者疗效仍有限。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与肿瘤转移以及免疫耐药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TIME中的各种细胞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激活信号通路... 远处转移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死亡原因,虽然免疫治疗在结直肠癌中取得显著效果,但对绝大部分患者疗效仍有限。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与肿瘤转移以及免疫耐药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TIME中的各种细胞和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激活信号通路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而EMT也会促使TIME发生改变,两者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并诱导免疫治疗耐药的发生。EMT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靶向EMT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深入阐明EMT与TIME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肿瘤转移和免疫治疗耐药。本文对结直肠癌中EMT与TIME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上皮-间充质转化 肿瘤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切除胃癌伴脉管癌栓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杨泽凤 成翔宇 +1 位作者 余红梅 王育生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2期151-157,共7页
目的探索可切除胃腺癌伴脉管癌栓(RGAVCT)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30例胃腺癌合并脉管癌栓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7∶3的比例随... 目的探索可切除胃腺癌伴脉管癌栓(RGAVCT)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30例胃腺癌合并脉管癌栓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7∶3的比例随机分配到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训练队列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构建RGAVCT患者1年、2年、4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模型。利用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患者中的应用效能。结果训练队列患者年龄、术后化疗、肿瘤大小、Ki67表达情况、T分期、N分期以及临床分期是RGAVCT患者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P<0.05);术后化疗(P<0.001,HR=0.302,95%CI:0.219-0.418),T分期[T3(P=0.015,HR=11.782,95%CI:1.628-85.283)、T4a+4b(P=0.005,HR=17.219,95%CI:2.343-126.559)]、N分期[N2(P=0.309,HR=1.310,95%CI:0.779-2.201)N3a(P=0.001,HR=2.268,95%CI:1.407-3.657)、N3b(P<0.001,HR=2.836,95%CI:1.708-4.709)]是RGAVCT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结果建立预测患者术后1年、2年、4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模型。训练队列AUROC面积和C指数均>0.7,验证队列的AUROC面积和C指数均>0.67。结论本研究建立了RGAVCT患者的术后1年、2年、4年生存概率的列线图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RGAVCT患者的术后生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脉管癌栓 临床病理特征 列线图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菲康对肝硬化血浆内毒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卜淑蕊 戴咏梅 +3 位作者 赵严 刘近春 霍丽娟 闫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 探讨益生菌制剂培菲康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肝硬化模型,其中治疗组予以培菲康液每天灌胃治疗,共8周,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内毒指标;并选取70例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为B级的患者,其中治疗组口服培菲... 目的 探讨益生菌制剂培菲康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肝硬化模型,其中治疗组予以培菲康液每天灌胃治疗,共8周,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内毒指标;并选取70例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为B级的患者,其中治疗组口服培菲康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 3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变化。结果 培菲康治疗组的肝硬化大鼠及患者血浆内毒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培菲康能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浆 益生菌制剂 内毒素 作用机制 硬化模型 治疗 患者 大鼠肝 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