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大学生颈椎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泽浩 孙震 席薇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4期516-518,共3页
随着大学生学习就业压力增加、行为方式改变,大学生中颈椎病的患病率有升高趋势。大学生中多见颈型颈椎病患者,常因落枕和颈肩肌肉酸痛就诊,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为了解山西省大学生中颈椎病的患病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 随着大学生学习就业压力增加、行为方式改变,大学生中颈椎病的患病率有升高趋势。大学生中多见颈型颈椎病患者,常因落枕和颈肩肌肉酸痛就诊,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心健康。为了解山西省大学生中颈椎病的患病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大学生群体颈椎病提供线索,开展本项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本科班 本项 患病现状 问卷调查 行为方式 颈肩痛 压力增加 颈部外伤 颈椎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E通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洪孝军 齐艳 孙支唐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83-86,共4页
钙离子(Ca^(2+))作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参与影响神经元的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免疫应答、释放神经递质、调节信号通道等活动,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钙通道家族是钙信号的主要来源之一,由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和钙释放激... 钙离子(Ca^(2+))作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参与影响神经元的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免疫应答、释放神经递质、调节信号通道等活动,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钙通道家族是钙信号的主要来源之一,由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和钙释放激活钙调节蛋白1(Orai1)组成钙库操纵的Ca^(2+)内流(SOCE)通道是重要的钙通道家族成员,参与影响神经元的Ca^(2+)内流。SOCE通道活性及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缺血性疾病、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SOCE通道通过影响钙稳态、磷酸酶系统、能量合成、神经递质表达等机制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基于SOCE通道的调控有望为上述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E通道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 钙释放激活钙调节蛋白1 钙离子内流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梗死周围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满 罗勇 +1 位作者 李圆 孙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16-1621,共6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梗死周围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NA干扰组和阴性干扰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再灌注7 d...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脑皮质梗死周围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NA干扰组和阴性干扰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再灌注7 d时观测。用携带大鼠HMGB1 shRNA的慢病毒载体介导RNA干扰抑制脑内HMGB1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双标记HMGB1/GFAP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NA干扰效果。通过免疫荧光双标记5-溴脱氧尿嘧啶(BrdU)/神经巢蛋白(nestin)检测大脑皮质梗死周围区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结果:与假手术比较,再灌注7 d时,模型组大脑皮质梗死周围区HMGB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RNA干扰有效抑制HMGB1蛋白的表达(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BrdU/nestin双标记细胞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RNA干扰组的BrdU/nestin双标记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梗死周围区HMGB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可促进该部位的神经干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 高迁移率簇蛋白B1 神经干细胞 RNA干扰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脑自由基代谢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薛国芳 李光来 +6 位作者 赵宝珍 李东芳 牛海雁 郑辑英 王改青 陈文军 齐登斌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4期385-387,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脑内自由基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8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分为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按...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后脑内自由基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48只和对照组6只,实验组分为模型组、依达拉奉治疗组,每组按照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12、24、72 h,7 d)。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fos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SOD活性在12 h开始下降,72 h时最低(P<0.01),7 d时恢复正常;依达拉奉治疗组与之趋势相同,但各时间点均高于模型组。模型组的MDA含量和大鼠脑组织的c-fos蛋白表达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与之趋势相同,但在24、72 h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对癫痫持续状态后的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自由基 C-FOS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岁晨 孙新刚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星形胶质细胞在SAH后的脑损伤和恢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SAH基本概念、SAH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和极化、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和介导SAH...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星形胶质细胞在SAH后的脑损伤和恢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对SAH基本概念、SAH后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和极化、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和介导SAH后的早期脑损伤及迟发性脑缺血等环节以及星形胶质细胞在SAH后与其他脑细胞(如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大量串扰的情况进行了综述。此外,文章还总结了SAH后关于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功能的相关靶点及治疗方法,为减轻SAH的严重后果及未来的转化疗法提供了一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星形胶质细胞 早期脑损伤 迟发性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病例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东芳 李光来 +3 位作者 连霞 薛国芳 韩彦青 裴宇恒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9年第5期517-519,共3页
通过改进神经病学临床教学方法,介绍了将“模拟病人”结合多媒体光盘引入教学实践,旨在使解剖结构复杂、症状体征繁多的神经病学形象化,便于学习和记忆,增加学生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临床技能,为临床神经病学提供一种便捷的教学模式... 通过改进神经病学临床教学方法,介绍了将“模拟病人”结合多媒体光盘引入教学实践,旨在使解剖结构复杂、症状体征繁多的神经病学形象化,便于学习和记忆,增加学生临床实践机会,提高临床技能,为临床神经病学提供一种便捷的教学模式,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学 模拟病例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隋意 李光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5385-5388,共4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备取材方便、对组织损伤小等优点,其低免疫原性及易于诱导机体的免疫耐受性,使得在不需要HLA配型的前提下也可以进行异体移植,从而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目前常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备取材方便、对组织损伤小等优点,其低免疫原性及易于诱导机体的免疫耐受性,使得在不需要HLA配型的前提下也可以进行异体移植,从而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目前常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根据生物学特性、细胞表面标记、多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功能对其进行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虽来源于中胚层,但在相应的诱导下可以向内胚层或外胚层的方向分化,一般选取传至第5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除在培养液中加入传统的诱导剂如神经生长因子、维甲酸、脑源性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外,向培养液中加入二十二碳六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可诱导加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促进神经元轴突的生长。但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尤其是致瘤性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 诱导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意外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的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宝玉 王荔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期264-266,共3页
心率变异(HRV)是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预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一项独立的无创性指标,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用HRV 对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价尚属初探.文献报道高血压患者随... 心率变异(HRV)是评价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及预测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一项独立的无创性指标,国内外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用HRV 对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及预后的评价尚属初探.文献报道高血压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HRV 呈进行性的减低,自主神经功能的损害呈进行性的加重.本文对83 例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脑血管意外(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进行了平均15 个月的随访,旨在探讨HRV 减低及心率加快对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高血压患者 脑血管意外 原发性高血压 HRV 心肌梗死 损害程度 心率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
9
作者 连霞 李光来 《医学综述》 2006年第15期912-915,共4页
成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再生能力差,细胞移植治疗可望成为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研究表明,骨髓中的基质干细胞除具备向间充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塑性,且容易获得和导入外源基因,因而被认为是中枢神... 成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再生能力差,细胞移植治疗可望成为一条有效的治疗途径。研究表明,骨髓中的基质干细胞除具备向间充质细胞分化的能力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可塑性,且容易获得和导入外源基因,因而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理想的种子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分化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细胞移植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致迷走神经反射一例病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永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S1期127-128,共2页
脑血管造影是应用含碘造影剂注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经连续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在不同时期显示脑内动脉、回流静脉和静脉窦的形态、部位、分布和行径的一种显影技术。因为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 脑血管造影是应用含碘造影剂注入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经连续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在不同时期显示脑内动脉、回流静脉和静脉窦的形态、部位、分布和行径的一种显影技术。因为DSA不但能清楚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及大脑半球的血管图像,还可测定动脉的血流量,目前已被应用于各类脑血管病的检查和治疗,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定性定位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定位诊断及治疗;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检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压迫止血 DSA 全脑血管造影术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连霞 李光来 +3 位作者 李东芳 王荔 薛国芳 裴宇恒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8期689-691,共3页
目的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探讨分化过程中多效蛋白(PTN)mRNA的表达,以了解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特性和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分离成人MSCs,原代和传代培养。取第6代MSCs设对照和... 目的体外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探讨分化过程中多效蛋白(PTN)mRNA的表达,以了解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特性和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培养法分离成人MSCs,原代和传代培养。取第6代MSCs设对照和试验组进行诱导,诱导后30 min至3 d,观察细胞形态并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分化后细胞神经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MAP)-2,胶原酸性蛋白(GFAP)和诱导前、诱导后12 h PTN mRNA的表达。结果接种24 h后MSCs开始贴壁,呈圆形或椭圆形。3 d后可见梭状细胞呈集落状生长,10~14 d融合。第5~6代时呈现较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诱导后胞体向胞核收缩;出现双极及多极细胞。12 h变形细胞增多,细长突起相互连接。24 h后变形细胞增多不明显。诱导后12 h大部分细胞表达NSE(64.79±0.07)%、MAP-2(60.05±0.09)%,未检测到GFAP的表达,RT-PCR半定量检测有NSE mRNA的表达(0.66±0.15)。实验组诱导后12 h细胞有PTN mRNA的表达(0.689±0.017)。结论建立了稳定的成人MSCs培养增殖体系,MSCs可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在分化过程中有外观形态变化和特异性标志物NSE和MAP-2的表达,同时有PTN mRNA的表达,提示PTN可能参与调控了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蛋白水解物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流动力学、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芳 贾夏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6期110-111,共2页
目的:分析脑蛋白水解物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流动力学、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4月-2018年11月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脑蛋白水解物片治疗。比较两组血流... 目的:分析脑蛋白水解物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流动力学、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4月-2018年11月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脑蛋白水解物片治疗。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血脂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水平及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蛋白水解物 血脂 血流动力学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和分化鉴定
13
作者 李光来 薛村水 刘云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8期573-575,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和分化鉴定技术。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特点。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从胚胎大鼠海马、纹状体等区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传代观察。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技术,观察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分...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和分化鉴定技术。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增殖特点。方法利用无血清培养,从胚胎大鼠海马、纹状体等区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传代观察。采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技术,观察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结果。结果从胚胎大鼠海马、纹状体等区分离的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可进行传代培养,获得的细胞克隆中有巢蛋白(nestin)表达阳性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见典型的干细胞特征。分化为3种神经细胞类型:神经元、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结论用上述方法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通过鉴定确为神经干细胞,并经过分化鉴定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细胞分化 鉴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模型基因多态性和神经管畸形
14
作者 裴宇恒 李光来 解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5期325-327,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管畸形 基因多态性 鼠模型 神经管闭合不全 胚胎发育过程 多因素疾病 tube 先天畸形 无脑畸形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铁酮对大鼠脑出血后三价铁转运体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尹永锋 王改青 陈艳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去铁酮(Dfp)对大鼠脑出血后铁超载情况下铁蛋白(Ft)、转铁蛋白(Tf)、转铁蛋白受体(TfR)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Ⅳ型胶原酶定位注射制造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组别、时间段Ft、Tf、TfR的表达变化,同时观... 目的观察去铁酮(Dfp)对大鼠脑出血后铁超载情况下铁蛋白(Ft)、转铁蛋白(Tf)、转铁蛋白受体(TfR)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Ⅳ型胶原酶定位注射制造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不同组别、时间段Ft、Tf、TfR的表达变化,同时观察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脑出血组Ft免疫阳性细胞数3 d、7 d、14 d显著增多,7 d最多;Tf免疫阳性细胞数各时间点均显著增高,以3 d、7 d最多;TfR免疫阳性细胞数1 d、3 d、7 d显著增多,以3 d、7 d最多;去铁酮干预组与脑出血组有相同变化趋势,但升高程度明显低于脑出血组;脑出血组、去铁酮干预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增高,以1 d^3 d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铁酮可降低脑出血后Ft、Tf、TfR表达上调的程度,不能改善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脑出血后自身Ft、Tf、TfR的表达上调可能起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去铁酮 铁蛋白 转铁蛋白 转铁蛋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铁酮对大鼠脑出血后铁超载、活性氧含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瑞 王改青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4-346,共3页
目的研究去铁酮(Dfp)对大鼠脑出血后铁超载情况下总铁含量、活性氧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Ⅳ型胶原酶定位注射到大鼠右侧基底节区来制造脑出血模型,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脑组织中的总铁含量,通过化学荧光法测定活性氧含... 目的研究去铁酮(Dfp)对大鼠脑出血后铁超载情况下总铁含量、活性氧含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Ⅳ型胶原酶定位注射到大鼠右侧基底节区来制造脑出血模型,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脑组织中的总铁含量,通过化学荧光法测定活性氧含量,并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体征。结果 (1)脑出血(ICH)组及Dfp处理组各组较同期假手术(SH)组总铁含量显著增多,且ICH组以7 d最多(P<0.05);Dfp组与ICH组相比脑组织总铁含量显著减少(P<0.05)。(2)ICH组及Dfp组各组较同期SH组相比活性氧含量显著增多,以7 d最多(P<0.05);Dfp组与ICH组相比,活性氧含量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ICH组和Dfp组各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增高,以1 d^3 d最高,之后逐渐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据显示大鼠脑出血后总铁含量显著增加,活性氧含量明显升高,并且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Dfp可明显降低脑出血后脑组织中的总铁含量,但活性氧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且不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去铁酮 总铁含量 活性氧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双相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米茹麟 薛国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9期591-594,共4页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常驻实质性巨噬细胞,与脑内位于脑膜、脉络丛和血管周围间隙的非实质性巨噬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一起充当CNS的免疫前哨,发挥免疫监视作用[1]。小胶质细胞是缺血...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常驻实质性巨噬细胞,与脑内位于脑膜、脉络丛和血管周围间隙的非实质性巨噬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一起充当CNS的免疫前哨,发挥免疫监视作用[1]。小胶质细胞是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主要炎性细胞来源,其在脑缺血后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2]。为了深入了解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脑缺血后不同病理阶段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 小胶质细胞 病理阶段 中枢神经系统 巨噬细胞 脑缺血 炎症反应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炎症作为癫痫发生中治疗靶点及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凡凯 薛国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526-528,F0003,共4页
神经炎症被认为是癫痫发生的始动因素,且参与癫痫发生的整个过程,在癫痫发生中具有关键作用。针对神经炎症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在自发性癫痫发作之前预防癫痫疾病,也可以在疾病临床发生之后减轻癫痫发作负担、提供神经保护或减少合并症,... 神经炎症被认为是癫痫发生的始动因素,且参与癫痫发生的整个过程,在癫痫发生中具有关键作用。针对神经炎症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在自发性癫痫发作之前预防癫痫疾病,也可以在疾病临床发生之后减轻癫痫发作负担、提供神经保护或减少合并症,显著改善病程,发挥疾病修饰作用。本文将着重介绍神经炎症在癫痫发生中的作用及神经炎症治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炎症 始动因素 神经保护 癫痫发生 治疗靶点 自发性癫痫 生物标志物 癫痫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啉酸在神经精神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小宇 韩彦青 吕炜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6期1277-1280,共4页
喹啉酸是色氨酸经犬尿氨酸代谢通路代谢产生的一种神经毒性物质。喹啉酸通过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代谢损伤、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应激、参与炎症反应、诱导神经元和星形细胞凋亡等途径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肌萎... 喹啉酸是色氨酸经犬尿氨酸代谢通路代谢产生的一种神经毒性物质。喹啉酸通过兴奋性神经毒性作用、代谢损伤、自由基的产生和氧化应激、参与炎症反应、诱导神经元和星形细胞凋亡等途径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肌萎缩侧索硬化、脑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本文将从喹啉酸的代谢调节、生物学特征,喹啉酸的神经毒性,喹啉酸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抑郁症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这些疾病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酸 犬尿氨酸代谢通路 神经变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神经营养因子与癫痫共病抑郁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婷 薛国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95-198,共4页
脑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抑郁症的发生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患者血清BDNF的测定可以加深对癫痫共病抑郁病因的理解,促进早期诊断与治疗。本文着重介绍BDNF与癫痫共病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脑神经营养因子 抑郁症 早期诊断与治疗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