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TEN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薄五海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6期33-34,共2页
目的研究PTE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52例TCC标本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TCC组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为71.2%,而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PTEN表达均为阳性。PTEN表达与膀胱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 目的研究PTE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52例TCC标本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TCC组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为71.2%,而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PTEN表达均为阳性。PTEN表达与膀胱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PTEN的异常表达在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指标的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PTEN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单纯病灶清除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向东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10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成人胸、腰椎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脊柱结核患者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22~73岁,平均36.2岁;病史3~48个月,平均17个月。按... 目的探讨单纯结核病灶清除术治疗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成人胸、腰椎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脊柱结核患者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22~73岁,平均36.2岁;病史3~48个月,平均17个月。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1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行彻底的清除病灶术,实验组行单纯结核病灶清除术,平均随访3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疗效、并发症和经济费用。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较重且费用明显增加(P均<0.01)。结论脊柱结核单纯病灶清除术对于脊柱稳定性未完全破坏的患者,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仍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单纯结核病灶清除术 脊柱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诱生型脂氧素A4对小鼠脊髓撞击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郭云翮 李祥 米卫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7-31,共5页
目的评估阿司匹林诱生型脂氧素A4(ATL)对小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中神经炎症和神经病理痛的影响。方法成年FVB小鼠T10节段脊髓进行改良Allen'脊髓撞击损伤。小鼠随机分成ATL组和Vehicle组,分别在SCI手术后4和24 h鞘内注射ATL(300 pmol... 目的评估阿司匹林诱生型脂氧素A4(ATL)对小鼠脊髓损伤(SCI)模型中神经炎症和神经病理痛的影响。方法成年FVB小鼠T10节段脊髓进行改良Allen'脊髓撞击损伤。小鼠随机分成ATL组和Vehicle组,分别在SCI手术后4和24 h鞘内注射ATL(300 pmol)或vehicle。采用von Frey方法评估两组小鼠后脚机械刺激的敏感性;采用PCR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标记物和细胞因子信使核糖核酸(m RNA)表达;此外,通过小鼠大脑皮层组织小胶质细胞培养来评估ATL对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释放的直接影响。结果与Vehicle组小鼠比较,ATL处理导致SCI诱导的小鼠机械痛敏降低;脊髓小胶质细胞标记物和促炎性细胞因子m RNA水平也下降。而且,ATL处理对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和促炎性因子TNF-α表达影响。此外,原代皮层小胶质细胞表达ATL相应受体ALX,ATL通过ALX发挥抗炎作用。结论ATL通过ALX受体调节小胶质细胞激活和TNF-α释放,最终降低小鼠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诱生型脂氧素A4 脊髓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GT-0198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云翮 李祥 米卫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5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选择性甘氨酸转运体-2(Gly T2)抑制剂GT-0198对大鼠慢性压迫损伤(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CI组。CCI组大鼠进行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模型复制。采用旋转实验评估正常大鼠...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选择性甘氨酸转运体-2(Gly T2)抑制剂GT-0198对大鼠慢性压迫损伤(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CI组。CCI组大鼠进行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模型复制。采用旋转实验评估正常大鼠的运动功能。采用电子Von Frey实验、冷板实验和热痛刺激反应分别评估CCI大鼠机械、冷和热痛觉过敏。侧脑室注射GT-0198(10、50和100μg)后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侧脑室注射GT-0198不影响其运动功能。GT-0198抑制CCI组大鼠机械和冷痛觉过敏,并呈剂量依赖性。GT-0198(100μg)的镇痛作用可被侧脑室注射甘氨酸受体拮抗剂—士的宁(STR)完全逆转。结论选择性Gly T2抑制剂GT-0198可用于治疗大鼠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同时不影响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转运体-2抑制剂 慢性压迫性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先鞘内给予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的影响
5
作者 郭云翮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6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预先鞘内给予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①采用序贯法测定预先鞘内给予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镇痛作用的ED50值;②预先鞘内给予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痛行为学的影响;③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新斯的明对脊髓背... 目的探讨预先鞘内给予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①采用序贯法测定预先鞘内给予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镇痛作用的ED50值;②预先鞘内给予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痛行为学的影响;③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新斯的明对脊髓背角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①预先鞘内给予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镇痛作用的ED50值为8.36μg,95%可信区间为6.68~10.70μg;②手术组大鼠累积疼痛评分明显高于F组,预先IT新斯的明可明显降低术后疼痛引起的累积疼痛评分;③与S组相比,新斯的明ED50量明显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作用主要产生在Ⅰ~Ⅱ层、Ⅴ~Ⅵ层,以Ⅰ~Ⅱ层分布最多。结论①预先新斯的明5~15μg鞘内应用可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抗伤害作用;②预先鞘内注射新斯的明的抗伤害作用与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斯的明 鞘内注射 切口疼痛模型 C-FO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中小胶质细胞IL-1分泌的影响
6
作者 郭云翮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评价米诺环素(MI)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诱导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分离小胶质细胞中IL-1浓度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三组:Sham+vehicle、CCI+vehicle和CCI+MI。采用机械刺激反应和冷刺激反应评估大鼠的机械性和冷痛觉增... 目的评价米诺环素(MI)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诱导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分离小胶质细胞中IL-1浓度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三组:Sham+vehicle、CCI+vehicle和CCI+MI。采用机械刺激反应和冷刺激反应评估大鼠的机械性和冷痛觉增敏。在CCI手术前及CCI手术后1、3、5、7、10和14 d进行行为学检测。CCI手术后14 d处死大鼠,从脊髓腰膨大分离小胶质细胞并进行培养。检测细胞培养24 h后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IL-1)浓度。结果与CCI+vehicle组比较,MI缓解CC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并且降低培养细胞的IL-1浓度。结论 MI缓解CC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并降低小胶质细胞中IL-1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慢性压迫性损伤 白细胞介素-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烧伤膏对大鼠随意型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斌钰 刘斌焰 +2 位作者 李丽芬 何引飞 王亚荣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0-376,共7页
目的 观察紫花烧伤膏对大鼠皮瓣存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 大鼠72只,随机分为紫花组(外用紫花烧伤膏)、阳性对照组(外用海普林乳膏)、阴性对照组(未手术组)和模型组(外用凡士林),每组18只.在大鼠背部设计蒂在头... 目的 观察紫花烧伤膏对大鼠皮瓣存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 大鼠72只,随机分为紫花组(外用紫花烧伤膏)、阳性对照组(外用海普林乳膏)、阴性对照组(未手术组)和模型组(外用凡士林),每组18只.在大鼠背部设计蒂在头侧的8 cm×2 cm的随意型皮瓣,2次/日涂药,观察大鼠皮瓣成活情况;比较术后1、2、3和7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并行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皮瓣成活面积百分比:紫花组(73.58±10.74)%,模型组(33.40±16.05)%,紫花组比模型组提高了54.61% (Q =10.63,P<0.01),与海普林组(71.65±11.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紫花组血清SOD和NO含量高于模型组,MDA、TNF-α和IL-6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与海普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紫花组与海普林组皮瓣组织水肿、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紫花组有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形成,皮瓣血管所占面积明显高于模型和海普林组(P<0.01).结论 紫花烧伤膏可明显改善大鼠皮瓣血液循环,提高皮瓣的成活率,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损害、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NO的含量、降低TNF-α和IL-6水平、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烧伤膏 随意型皮瓣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的手术时机
8
作者 刘向东 张伟广 任志勇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9期885-886,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的手术治疗时机的把握。方法 73例确诊为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的患者全部行规范抗结核药物及中药辅助治疗,2~3周后行脓肿病灶清除术;体温正常后,再行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结果 73例患者术... 目的探讨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的手术治疗时机的把握。方法 73例确诊为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的患者全部行规范抗结核药物及中药辅助治疗,2~3周后行脓肿病灶清除术;体温正常后,再行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结果 73例患者术后(30±13)d体温、血沉、血红蛋白逐渐恢复到正常,(6±1.5)个月病灶闭合。随访3年未出现结核扩散和复发。结论腰椎结核寒性脓肿合并混合感染在积极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及时手术,无须在混合感染控制后才施行手术治疗,积极的掌控手术时机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寒性脓肿 混合感染 病灶清除术 手术时机
原文传递
鞘内注射奈福泮或/和新斯的明对切口疼痛大鼠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郭云翮 李祥 +1 位作者 薄五海 王艳红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0年第6期412-418,共7页
目的采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观察鞘内联合应用盐酸奈福泮和新斯的明的痛行为及对脊髓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上结合鞘内置管技术,采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定大鼠疼痛行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奈福泮、新斯的... 目的采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观察鞘内联合应用盐酸奈福泮和新斯的明的痛行为及对脊髓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切口疼痛模型上结合鞘内置管技术,采用累积疼痛评分法评定大鼠疼痛行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奈福泮、新斯的明及联合应用时对脊髓背角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F组相比,手术组大鼠累积疼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与s组相比,D,组、D:组及c,组均明显降低累积疼痛评分(P〈0.01);各组用药无统计学差异。奈福泮与新斯的明ED。。量单独使用时均明显抑制12-fos蛋白的表达,而1/2ED30两药的合用,抑制程度更大。它们的作用主要产生在脊髓Ⅰ~Ⅱ层、V~Ⅵ层,以Ⅰ~Ⅱ层分布最多。结论鞘内注射盐酸奈福泮和新斯的明的抗伤害作用与抑制c—fos蛋白的表达有关,在脊髓水平上,盐酸奈福泮与新斯的明对c—fos的抑制作用存在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福泮 新斯的明 鞘内注射 切口疼痛模型 c—fos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