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七通舒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程霞 李文忠 +4 位作者 贾尚英 张伟 孙其恩 于小荣 杨建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8期1368-1370,共3页
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传统的神经营养修复药物疗效欠佳。此次研究在山西省内4家医疗单位进行了多中心的三七通舒胶囊联合传统的神经营养修复药物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三七通舒胶囊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边红霞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448-449,共2页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于全球首位,糖尿病导致的多系统损害病变后果严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负担加重。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2型糖尿病(T2DM)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包括远端对称性感觉运...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于全球首位,糖尿病导致的多系统损害病变后果严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负担加重。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2型糖尿病(T2DM)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包括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周围神经病和非对称性近端神经根神经病、单发颅神经病及嵌压性神经病(DPN),可依据临床表现予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检测 神经传导检测 DM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趋化素、血栓前体蛋白、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变化及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
3
作者 刘龙 赵丙瑞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3期330-333,共4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趋化素(CHEM)、血栓前体蛋白(TpP)、载脂蛋白(Apo)B/ApoA1比值变化及与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1月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48h后进行复查,...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趋化素(CHEM)、血栓前体蛋白(TpP)、载脂蛋白(Apo)B/ApoA1比值变化及与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1月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48h后进行复查,根据是否出现HT分为HT组(21例)和非HT组(59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及CHEM、TpP、ApoB/ApoA1比值预测溶栓后HT的效能。结果HT组CHEM、TpP、ApoB/ApoA1比值明显高于非HT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EM、TpP、ApoB/ApoA1比值均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HEM、TpP、ApoB/ApoA1比值的曲线下面积均>0.50,具有预测溶栓后HT的效能(P<0.05);将三项指标串联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HT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7、66.67%、91.53%,其中曲线下面积、特异度高于任意单一指标(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HT风险高,CHEM、TpP、ApoB/ApoA1比值为HT的危险因素,各指标联合检测对预测溶栓后HT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趋化素 血栓前体蛋白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 出血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急救与护理
4
作者 赵晓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24期92-93,共2页
目的加强对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认识,增强急救意识,提高生存率。方法对19例该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措施,给予脱水剂、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糖皮质激素配合氧疗等治疗措施,及时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体位,加强基础护理予以营养支持... 目的加强对神经源性肺水肿的认识,增强急救意识,提高生存率。方法对19例该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救治措施,给予脱水剂、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糖皮质激素配合氧疗等治疗措施,及时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正确体位,加强基础护理予以营养支持。结果存活6例、死亡13例。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急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肺水肿 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损害7例分析
5
作者 陈春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1088-1089,共2页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病理学 神经系统/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中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6
作者 边红霞 李斌 陈春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758-759,共2页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发病率为200/10万,年病死率(80~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复发率达40%^([1]),严重影响个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给家人和社...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发病率为200/10万,年病死率(80~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复发率达40%^([1]),严重影响个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给家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神经内科 对照组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晨 赵雅丽 +2 位作者 王慧聪 王璇 高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6期634-637,共4页
目的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多种危险因素的分析达到对TIA后脑梗死的预警及防治的目的。方法搜集2006年8月至2009年1月在太原市中心医院、临汾市人民医院住院,临床确诊的199例TIA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进行90d的随访。结果 TIA后... 目的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多种危险因素的分析达到对TIA后脑梗死的预警及防治的目的。方法搜集2006年8月至2009年1月在太原市中心医院、临汾市人民医院住院,临床确诊的199例TIA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进行90d的随访。结果 TIA后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症状持续时间≥1h、言语障碍、肢体无力、体质量指数(BMI)≥25kg/m2、心功能不全、既往颅内血管事件病史、CT/MRI显示缺血性卒中、颈动脉超声斑块这8个因素是TIA后90d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TIA进展至脑梗死的患者,14d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肢体无力、心功能不全、既往颅内血管事件病史、颈动脉超声斑块。90d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症状持续时间≥1h、言语障碍、肢体无力、BMI≥25kg/m2、心功能不全、既往颅内血管事件病史、CT/MRI显示缺血性卒中、颈动脉超声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塞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刘云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920-921,共2页
脑梗死已成为全球高致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逐步提升,脑梗死的病死率已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如何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仍是当前的主要问题。有研究表明康复护理可较为有效地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脑梗死已成为全球高致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逐步提升,脑梗死的病死率已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如何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仍是当前的主要问题。有研究表明康复护理可较为有效地提高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较大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探究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的恢复研究,现对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选80例进行对照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医疗护理水平 功能恢复 随机抽选 护理人员 患侧下肢 膝关节屈曲 上肢带 生活质量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崔红丽 李晓峰 +2 位作者 燕毅男 陈伟荣 李新毅 《中国医药》 2014年第8期1141-1146,共6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提取相关数据.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应用Stata 12.0软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提取相关数据.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数据合并,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应用Stata 12.0软件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11篇合格文献(13项研究),累计2 577例,其中AD组l 209例,对照组1 3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poE ε4等位基因及e3/4、ε4/4基因型携带者AD易感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ε4 vs ε3:比值比(OR)=2.88,95%置信区间(CI)为2.41 ~3.44;ε3/4 vs e3/3:OR =2.62,95% CI为2.11 ~3.25; ε4/4 vs ε3/3:OR =7.98,95% CI为4.21~15.13];ApoE e2等位基因及ε2/3基因型携带者AD易感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2 vs ε3:OR =0.77,95% CI为0.62 ~ 0.96;e2/3 vs ε3/3:OR=0.76,95% CI为0.58~0.98).结论 中国人群ApoE基因多态性与AD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阿尔茨海默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文敏 王静 马全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9期1392-1394,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查163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0.9mm及IMT〈0....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检查163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0.9mm及IMT〈0.9mm两组,测定患者一般情况及实验室相关生化指标如:血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测定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结果(1)与IMT〈0.9mm 组相比,IMT≥0.9mm组的血清胱抑素C值明显增高(2.26±1.11)mg/L比(1.02±0.19)mg/L(P〈0.001)。(2)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 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IMT呈显著正相关,与维生素B12呈显著负相关(P〈0.05)。(3)颈动脉IMT与各生化指标间的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是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颈动脉血管内膜增厚程度成正相关,可作为临床上早期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小荣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3期375-376,共2页
出血性脑梗死(HI)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后因梗死区血液再灌注等原因所致梗死区内继发出血的现象,临床也称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它是脑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其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转归,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故分析出... 出血性脑梗死(HI)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后因梗死区血液再灌注等原因所致梗死区内继发出血的现象,临床也称为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HT),它是脑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其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转归,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故分析出血陛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对预防和及早诊治,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的I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 临床分析 相关危险因素 预后转归 血液再灌注 出血性转化 严重并发症 继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对预后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卫朱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2期304-306,共3页
急性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多发性危急重症,由脑部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引发脑组织发生局限性缺血性坏死导致。近年来,虽本病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功能障碍遗留问题仍较为突出,促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降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为现阶... 急性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多发性危急重症,由脑部血液循环出现异常,引发脑组织发生局限性缺血性坏死导致。近年来,虽本病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功能障碍遗留问题仍较为突出,促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降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为现阶段临床使用广泛的静脉溶栓药物,可与血栓中分布的纤维蛋白选择性结合,进而促进局部血流量最大程度恢复,降低颅脑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推进康复进程。本研究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使用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部血液循环 急性脑梗死 缺血性坏死 局部血流量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静脉溶栓治疗 危急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例脑耗盐综合征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江华 赵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3期81-82,共2页
目的进一步加强对脑耗盐综合征的认识,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符合标准的低钠血症患者,根据脑耗盐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确定该综合征的病例。结果急性脑血管病伴低钠血症患者31例,其中脑耗盐综合征24例,占大多数,多发生于病后1~2周... 目的进一步加强对脑耗盐综合征的认识,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符合标准的低钠血症患者,根据脑耗盐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确定该综合征的病例。结果急性脑血管病伴低钠血症患者31例,其中脑耗盐综合征24例,占大多数,多发生于病后1~2周,积极补钠治疗有效。结论急性脑血管病伴低钠血症者多为脑耗盐综合征,及早发现、积极治疗,能提高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对于顽固性低钠血症应提高认识,筛查肿瘤,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钠血症 脑耗盐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 急性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23例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4期497-499,共3页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lleration,SCD)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损害包括脊髓后索和侧索的合并变性,可累及周围神经、视神经及大脑半球,以痉挛性瘫痪、感觉性共济失调及周围神经障碍为主要表...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lleration,SCD)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损害包括脊髓后索和侧索的合并变性,可累及周围神经、视神经及大脑半球,以痉挛性瘫痪、感觉性共济失调及周围神经障碍为主要表现。以往对本病误诊较多,近年来由于检查手段提高,使本病能及时确诊和正确治疗,改善了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维生素B12缺乏 感觉性共济失调 周围神经 痉挛性瘫痪 脊髓后索 大脑半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卒中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护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晓雯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2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收治56例重症脑卒中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病因分析,采取有效翻身、扣背,呼吸道管理,康复护理,加强营养等措施。结果 50例达到临床治愈,4例因经济负担放弃治疗,2例死...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收治56例重症脑卒中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病因分析,采取有效翻身、扣背,呼吸道管理,康复护理,加强营养等措施。结果 50例达到临床治愈,4例因经济负担放弃治疗,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并肺部感染采取积极的护理,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部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晓雯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1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脑卒中并发DVT患者,采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及正确体位,加强基础护理,予以合理营养支持。结果除2例放弃治疗、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19例均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1例脑卒中并发DVT患者,采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及正确体位,加强基础护理,予以合理营养支持。结果除2例放弃治疗、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19例均达到临床治疗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及早采取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瘫痪肢体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卒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及短期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丽春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2期3961-3964,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4.5 h内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能够显著降低致残率,是治疗AIS的首选方法。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是静脉溶栓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神经系统疾病。发病4.5 h内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能够显著降低致残率,是治疗AIS的首选方法。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是静脉溶栓治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影响了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限制了其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本研究拟通过检测AIS患者甲状腺激素功能,探讨其对静脉溶栓后sICH和短期不良预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症状性颅内出血 静脉溶栓 神经系统疾病 溶栓治疗 甲状腺激素 临床实践 不良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一例并文献复习
18
作者 于小荣 霍晓东 +4 位作者 赵敏 王丽春 逯琴 卫朱军 申红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2期1450-1451,共2页
颈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FM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节段性、非动脉硬化性和非炎症性的血管病,目前倾向为先天发育不良,临床报道例数较少,极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近期收治并经影像证实的1例FMD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 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文献复习 颈动脉 先天发育不良 动脉硬化性 原因不明 临床报道 节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血性脑梗死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丽春 李江华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6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28例,非大面积梗死18例。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病情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 目的:探讨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28例,非大面积梗死18例。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病情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出血性脑梗死多发于心源性脑栓塞患者,血肿型死亡率高,其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3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于小荣 卫朱军 霍晓东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937-939,共3页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以探索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及抗凝治疗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多样化,头部CT扫描检查易误诊、漏诊。本组13例... 目的研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以探索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特点及抗凝治疗结果。结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多样化,头部CT扫描检查易误诊、漏诊。本组13例中7例正常,有6例异常,其中3例误诊。MRI、MRV及DSA确诊率高,本组13例均依据上述检查确诊,并明确了病变部位。本组13例均抗凝治疗3个月以上,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2-3周后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头颅影像,病灶明显减少,且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早发现、早治疗可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及早预防并给予规范化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静脉成像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抗凝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