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引领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院县共建”农业科技合作模式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一弓 贺东昌 +1 位作者 马宏斌 张丹丹 《农业科技管理》 2019年第4期54-58,共5页
文章总结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与17个县(市)共建"院县共建"农业科技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阐述了该模式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背景下"院县共建"的发展思路,如提高自身科... 文章总结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与17个县(市)共建"院县共建"农业科技合作模式的成功经验,阐述了该模式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提出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背景下"院县共建"的发展思路,如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拓宽农业科技合作领域、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建立常态化农业产业技术培训服务机制等,以期为地方农业发展、人才培养、科技贡献率提升等发挥智库引领作用,为地方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后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引领 地方农业 院县共建 农业科技合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山西省酿造原粮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白文斌 景小兰 +1 位作者 董良利 王伟仁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1136-1138,1143,共4页
为保障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中传统酿造业的酿造原粮供应,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即建设忻定盆地、晋中盆地、吕梁山地和上党盆地4个酿造原粮产业带,并针对性提出4个工作重点、7项扶持政策和3项保障措施,从而实现全省酿造原粮的... 为保障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中传统酿造业的酿造原粮供应,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即建设忻定盆地、晋中盆地、吕梁山地和上党盆地4个酿造原粮产业带,并针对性提出4个工作重点、7项扶持政策和3项保障措施,从而实现全省酿造原粮的产业化发展,助推传统酿造业持续、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造 原粮 产业化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的地位思考 被引量:18
3
作者 牛斌 何真 白成云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206-209,共4页
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提供者,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理应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农业科研单位游离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之外,无法充分发挥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力军的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 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提供者,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理应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农业科研单位游离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之外,无法充分发挥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力军的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以便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科技成果 转化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糟栽培双孢菇的示范与推广 被引量:4
4
作者 景小兰 田洪岭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2期29-31,共3页
醋糟栽培双孢菇经过在太谷县任村乡的示范推广,总结出最佳栽培模式与六大技术要点,且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结合山西省实际,醋糟栽培双孢菇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 醋糟 双孢菇 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杏鲍菇主要菌株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欣 骈跃斌 +2 位作者 何真 南晓洁 杨杰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27-29,共3页
对山西杏鲍菇主要菌株的栽培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P528和漳杏1号在菌丝特性和生育期特性等方面的表现优于其他供试菌株,且P528略优于漳杏1号,但差异不显著;从2个菌株在第1潮产率和子实体形态等方面来看,漳杏1号优于P528... 对山西杏鲍菇主要菌株的栽培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P528和漳杏1号在菌丝特性和生育期特性等方面的表现优于其他供试菌株,且P528略优于漳杏1号,但差异不显著;从2个菌株在第1潮产率和子实体形态等方面来看,漳杏1号优于P528,即漳杏1号适合于工厂化栽培,而P528适合于季节性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菌丝特性 产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农村技术承包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白成云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18-20,共3页
集中介绍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组织进行的"农村技术合同项目"。农村技术合同项目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民科技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中同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是实... 集中介绍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组织进行的"农村技术合同项目"。农村技术合同项目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民科技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中同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农业科学技术成果是实施农村技术合同项目的前提,而农民培训、努力工作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实施该项目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技术合同项目 科技成果 农业生产力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除草剂的发展现状及其在高粱上的应用 被引量:25
7
作者 景小兰 董良利 +7 位作者 张建华 曹昌林 郭瑞峰 史丽娟 彭之东 范娜 李光 白文斌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5期182-185,共4页
笔者从中国除草剂发展的现状出发,浅谈了除草剂产业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中国高粱田除草剂的应用、研究及使用现状,指出了中国高粱田除草剂在引进开发新除草剂品种的基础上,急需发展短残效品种和抗除草剂转... 笔者从中国除草剂发展的现状出发,浅谈了除草剂产业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中国高粱田除草剂的应用、研究及使用现状,指出了中国高粱田除草剂在引进开发新除草剂品种的基础上,急需发展短残效品种和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开发用于高粱田的除草剂混合制剂并提高使用技术,研制和应用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友好型除草剂增效剂和安全剂等,改进除草剂剂型,提高高粱田除草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发展现状 高粱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糟与稻草栽培双孢菇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景小兰 田洪岭 《山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11期90-92,共3页
对双孢菇醋糟栽培法与稻草栽培法的工艺流程和双孢菇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醋糟是栽培双孢菇极好的原料,既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用它栽培的双孢菇在产量与品质上又有明显优于稻草栽培的双孢菇,并且为醋糟找到了... 对双孢菇醋糟栽培法与稻草栽培法的工艺流程和双孢菇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醋糟是栽培双孢菇极好的原料,既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用它栽培的双孢菇在产量与品质上又有明显优于稻草栽培的双孢菇,并且为醋糟找到了一条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糟 稻草 双孢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肥在园林植物种植中不同施用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景小兰 董良利 +1 位作者 白文斌 侯东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期237-241,共5页
为了解决沼肥在园林植物种植中的清洁、高效施用问题,本研究以园林植物菊花和果桑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分别从沼液净化处理、沼液最佳喷施和园林生土熟化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确定孔径3cm且过滤堆置厚度50cm的核桃壳... 为了解决沼肥在园林植物种植中的清洁、高效施用问题,本研究以园林植物菊花和果桑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分别从沼液净化处理、沼液最佳喷施和园林生土熟化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确定孔径3cm且过滤堆置厚度50cm的核桃壳为沼液净化最佳处理。(2)菊花喷施60%的浓度沼液间隔6天,果桑喷施60%的浓度沼液间隔10天为最佳喷施处理。(3)每吨园林生土中底施66.7L沼肥(沼液+沼渣),定植后每隔5天喷施33.3L沼液(浓度为60%),经50天后即可使生土熟化,供栽植园林植物所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肥 园林植物 施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科技优势 推动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成云 任永玲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190-192,共3页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推广示范力度,可以强势推动新农村建设。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建立一个机制,即建立由资金、技术、人才、组织四位一体的成果转化机制;构建三大体系,即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科技培训...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推广示范力度,可以强势推动新农村建设。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建立一个机制,即建立由资金、技术、人才、组织四位一体的成果转化机制;构建三大体系,即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科技培训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技术推广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麦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浅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宏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2期203-205,共3页
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苦荞麦株高、千粒重等遗传力较高,早代进行选择效果明显;株粒重等遗传力低,应放宽选择标准,增加选择世代。株粒重虽然与产量高度相关,但遗传变异系数较小,直接选择效果差,可通过选择株高、株粒数和千粒重来达到提高株... 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苦荞麦株高、千粒重等遗传力较高,早代进行选择效果明显;株粒重等遗传力低,应放宽选择标准,增加选择世代。株粒重虽然与产量高度相关,但遗传变异系数较小,直接选择效果差,可通过选择株高、株粒数和千粒重来达到提高株粒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麦 遗传力 主要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现代杂粮生产 推动杂粮产业化进程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宏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3期486-488,共3页
杂粮营养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日益升级,人们对杂粮的需求特别是优质杂粮的需求日益迫切。山西是杂粮大省,如何发挥各地的优势,在杂粮产业化开发中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晋中市、长治市、吕梁市均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各... 杂粮营养丰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日益升级,人们对杂粮的需求特别是优质杂粮的需求日益迫切。山西是杂粮大省,如何发挥各地的优势,在杂粮产业化开发中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晋中市、长治市、吕梁市均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粮 绿色基地 产业化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黄土薄基岩型采煤沉陷区农田土壤化学性状空间变异
13
作者 白成云 白文斌 +1 位作者 焦晓燕 韩雄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7期686-689,共4页
以山西潞安集团司马煤矿为例,针对厚黄土薄基岩型煤层地质,对沉陷破坏农田的不同沉陷深度下土壤化学性状空间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开采沉陷显著影响沉陷区农田表层土壤的化学特性,受其影响最大的是0~20 cm土层,其次是20~40 cm... 以山西潞安集团司马煤矿为例,针对厚黄土薄基岩型煤层地质,对沉陷破坏农田的不同沉陷深度下土壤化学性状空间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开采沉陷显著影响沉陷区农田表层土壤的化学特性,受其影响最大的是0~20 cm土层,其次是20~40 cm土层。(2)沉陷农田不同下沉深度土壤养分受沉陷影响的增减程度不一样,但整体有向沉陷区农田底部运移的趋势。在沉陷2 a的农田中,位于沉陷中部(即沉陷4 m处)有养分积聚和盐渍化趋势。(3)在土壤化学特性中,受开采沉陷影响最大的是土壤速效磷,其次是土壤速效钾,再次是土壤全氮和土壤有机质,而土壤酸碱性受其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土壤 化学性状 空间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娄烦县马铃薯引种筛选试验
14
作者 杨林栋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5期81-83,共3页
对娄烦县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这5个品种植株形态、块茎性状、抗病性、产量等性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晋薯16号产量最高,其次是同薯28号,分别比紫花白(ck)增产39.04%和32.53%,与对照产量相比差异显著,且综... 对娄烦县引进的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这5个品种植株形态、块茎性状、抗病性、产量等性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晋薯16号产量最高,其次是同薯28号,分别比紫花白(ck)增产39.04%和32.53%,与对照产量相比差异显著,且综合农艺性状好,抗病性强。通过本次试验得出,晋薯16号和同薯28号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娄烦县 马铃薯 抗病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水县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15
作者 王慧杰 张一弓 +1 位作者 王慧贤 李清华 《农学学报》 2016年第9期96-100,共5页
为加快县域农村经济发展,以山西省文水县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考察、调查数据、文献查阅等方法,分析了当前文水县农民收入现状,并针对该县以农业为特色的特点,结合当前全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工作部署,指出农民收入呈现增长缓慢、城乡收... 为加快县域农村经济发展,以山西省文水县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考察、调查数据、文献查阅等方法,分析了当前文水县农民收入现状,并针对该县以农业为特色的特点,结合当前全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工作部署,指出农民收入呈现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增长不均衡等特点,分析原因主要是村级组织、土地流转、农产品流通、科技服务等方面发展缓慢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文水县农民增收步伐的几点建议:科学布局产业发展,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产品收益,统筹农业资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水县 农民增收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糜子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景小兰 李志华 董旭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6-151,共6页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糜子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6个糜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山西晋中榆次设5个播期试验,研究了播期对糜子品种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晋中当地播期B5(7月15日)糜子不能安全成熟。其余4个播期糜子均能正常成熟... 为探讨不同播期对糜子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6个糜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山西晋中榆次设5个播期试验,研究了播期对糜子品种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晋中当地播期B5(7月15日)糜子不能安全成熟。其余4个播期糜子均能正常成熟,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各品种生育期都缩短,各品种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蘖等形态特性及单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等经济性状整体上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减小趋势。从产量来看,晋黍9号、汾黍6号适宜早播,在5月底播种,汾黍6号产量最高可达5 913.63kg/hm^2;伊糜5号、固糜21号、榆糜2号及保黍1号则宜晚播,6月初播种,榆糜2号产量最高可达6 306.96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糜子 品种 生育期 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