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多沙班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许溪麟 李小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451-456,共6页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艾多沙班作为直接Xa因子抑制剂,具有口服吸收快、药物和食物相互作用小、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及依从性等优势。尽管上市时间较晚,但其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艾多沙班在心...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艾多沙班作为直接Xa因子抑制剂,具有口服吸收快、药物和食物相互作用小、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及依从性等优势。尽管上市时间较晚,但其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将艾多沙班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多沙班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SK9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瑶 杨晋静 +1 位作者 刘静祎 王敬萍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1260-1264,共5页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型(PCSK9)抑制剂已成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新药物。近年来研究表明,PCSK9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细胞凋亡、...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 9型(PCSK9)抑制剂已成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新药物。近年来研究表明,PCSK9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细胞凋亡、自噬、炎症、泡沫细胞形成和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等密切相关,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PCSK9抑制剂的"作用多效性"。本综述旨在分析PCSK9在分子结构、细胞功能、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这将进一步巩固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新治疗策略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疾病 PCSK9抑制剂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外周血管阻力与血清Hcy、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爽 白莎 +1 位作者 王恒 郝春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变化,并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外周血管阻力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3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和外周血管阻力的变化,并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外周血管阻力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3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26例为高血压组,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年龄≥60岁的健康体检者107名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清Hcy、血脂水平,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记录心功能、外周血管阻力参数。比较两组Hcy、血脂水平、心功能及外周血管阻力参数变化,分析心功能、外周血管阻力参数与Hcy、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的外周血管阻力参数每搏外周阻力(SSVR)、系统阻力(SVR)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参数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左室每搏做功(LSW)、左室射血时间(LVET)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组心输出量(CO)与Hcy、TC、LDL-C呈负相关,每搏量(SV)与Hcy呈负相关,左室每搏做功(LSW)与Hcy、LDL-C呈负相关,左室射血时间(LVET)与Hcy呈负相关,外周血管阻力指标SSVR、SVR与Hcy、TC、TG、LDL-C呈正相关,SVR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功能,包括心排量和心肌收缩力均显著减低,外周血管阻力显著增加,并且这种血流动力学的紊乱与Hcy、血脂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血流动力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4
作者 高鑫 王仲朝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889-892,896,共5页
目前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占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的50%左右,因其临床表型多样,合并多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循证学证据证明血管紧张素... 目前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占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患者的50%左右,因其临床表型多样,合并多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循证学证据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盐皮质受体拮抗剂、地高辛等药物在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中可改善患者预后,控制症状,但与HFrEF不同的是,HFpEF患者应用这些药物并未获益。近来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HFpEF的临床研究结果,改写了没有药物能够改善HFpEF远期预后的历史[1,2],但药物干预仍缺乏令人信服的长期疗效。除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对HFpEF患者的作用也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对于HFpEF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运动不耐受是HFpEF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血浆容量扩张被认为是HFpEF的主要机制,通过改善运动不耐受,监测肺动脉压力,控制血容量的分配及降低左心房压力等方面对HFpEF进行治疗。非药物治疗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为HFpEF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临床研究结果 非药物治疗 血浆容量 肺动脉压力 长期疗效 临床表型 地高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造影剂脑病1例
5
作者 周世奇 韩涌 +1 位作者 张俊奇 杜静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339-340,共2页
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CIE)是使用造影剂后出现的罕见并发症,本文报告1例13岁女性室间隔缺损患者在使用造影剂后出现的无影像学改变的CIE,在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随访预后良好;分析引起CIE的可... 造影剂脑病(contrast-induced encephalopathy,CIE)是使用造影剂后出现的罕见并发症,本文报告1例13岁女性室间隔缺损患者在使用造影剂后出现的无影像学改变的CIE,在经过积极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随访预后良好;分析引起CIE的可能原因,探讨CIE的治疗手段及如何避免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此类病例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造影剂 造影剂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及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婧 王敬萍 +3 位作者 王慧仙 杨晋静 马秀瑞 闫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532-536,共5页
目的 观察β1及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及β3-AA)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不同时期的分布特点,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不同抗体分布特点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0例为心力衰竭组,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于入院即刻... 目的 观察β1及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及β3-AA)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不同时期的分布特点,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不同抗体分布特点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0例为心力衰竭组,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于入院即刻测定两组血浆中β1-AA、β3-AA、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入院后24 h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组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后7d、3个月再次测量血浆中β1-AA、β3-AA、NT-proBNP水平及LVIDd和LVEF等值;出院后1年随访其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结果 心衰组β1-AA/β3-AA值小于对照组[(1.53±0.33)ng/L比(1.76±0.68)ng/L,P<0.05].心功能Ⅳ级的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发作期患者β1-AA/β3-AA较心功能Ⅲ级患者低[(1.51±0.43)ng/L比(1.55±0.23)ng/L,P<0.05).随着心功能得到改善,β1-AA、β3-AA均有所下降,且二者比值短期内升高,后又有下降趋势(P<0.05).出院后1年时间内,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相比,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后期β1-AA/β3-AA、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间/病史均较低(P<0.01).用全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期β1-AA/β3-AA、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间/病史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独立预后指标(P<0.01).结论 β1-AA/β3-AA失调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之间存在联系,可用于临床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β1、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Β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全国多中心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诸国华 孙希鹏 +14 位作者 李静 皮林 唐海沁 高海青 丛洪良 曲鹏 卢新政 张新军 赵洛沙 郭艺芳 刘东霞 张亮清 唐桦 华琦 范利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10期758-764,共7页
目的比较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0号)与其他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山西、四川、辽宁、北京、河北10个省市共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 目的比较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0号)与其他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天津、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山西、四川、辽宁、北京、河北10个省市共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74例。根据是否服用0号(按年龄差≤5岁及性别1∶1进行配对),分为0号组和非0号组,每组787例。1574例患者中,高龄(≥80岁)患者共186例,依据是否服用0号分为2个亚组:高龄0号组(n=102)和高龄非0号组(n=84)。对比2组患者所有临床资料及2个亚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精神状态评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研究对象的高血压分级和诊室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号组患者每天服用的降压药物片数显著少于非0号组患者[(1.33±0.63)和(1.41±0.63)片,P<0.05],服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16.39%和70.1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4.07%和11.82%)、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9.53%和34.18%)、β受体阻滞剂(4.32%和13.09%)及利尿剂(1.65%和6.86%)者也显著少于非0号组患者(P<0.05)。在安全性方面,2组患者及2亚组高龄患者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肝功能、肾功能、糖脂代谢、电解质水平以及抑郁焦虑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明确的降压效果,可减少每日服药片数,提高患者依从性,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复方血平氨苯蝶啶片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3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为波 武丽 +2 位作者 季聪华 张颖 毛威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索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3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方法以台州市洪家街道老年人社区健康体检资料为基础,统计MS患病率;分析CDS、IDF和ATPⅢ诊断标准MS患病率的一致性。结果 1 120名老年人平均年龄(68.36±6.85)岁,男女比0.91:1... 目的探索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3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方法以台州市洪家街道老年人社区健康体检资料为基础,统计MS患病率;分析CDS、IDF和ATPⅢ诊断标准MS患病率的一致性。结果 1 120名老年人平均年龄(68.36±6.85)岁,男女比0.91:1。根据CDS、IDF和ATPⅢ诊断标准,MS患病率分别为19.29%、29.02%和17.41%。根据IDF诊断标准,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和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31.96%、58.57%和76.34%,男女MS患病率分别为16.45%和40.51%;根据ATPⅢ标准,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和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31.96%、58.57%和56.16%,男女MS患病率分别为11.78%和22.56%。IDF与ATPⅢ诊断标准的MS患病率一致率为78.75%,Kappa值为0.4.15(P<0.01),两者中度一致。结论洪家街道老年人MS发病率较高。3种诊断标准侧重点各有不同,IDF和ATPⅢ标准更适合洪家街道老年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代谢综合征 流行病学 患病率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洛他唑对大鼠心室肌Ito及ICa-L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英乐 李广平 +2 位作者 何蓉 李健 董平栓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第3期178-183,共6页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to)、L型钙离子流(ICa-L)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有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西洛他唑组),喂养3~4周。将大鼠右心室肌单细胞使用胶原酶Ⅱ分离出单个细胞... 目的研究西洛他唑对大鼠心室肌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Ito)、L型钙离子流(ICa-L)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有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西洛他唑组),喂养3~4周。将大鼠右心室肌单细胞使用胶原酶Ⅱ分离出单个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右心室肌细胞Ito及ICa-L离子通道电流。结果 50μmol·L^(-1)西洛他唑加入对照组细胞外灌流液,Ito幅值由加药前的(21. 55±2. 61) p A/p F降至(5. 36±2. 16) p A/p F,P <0. 05; 2μmol·L^(-1)西洛他唑加入对照组细胞外灌流液,Ito幅值由加药前的(18. 64±7. 89) p A/p F降至(7. 63±1. 78) p A/p F,P <0. 05;药物洗脱后Ito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而对比两组大鼠的Ito及L型钙离子流(ICa-L)的电流密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性药理学实验表明西洛他唑灌流液直接作用于大鼠右心室肌细胞,可抑制Ito离子通道电流,提示西洛他唑可能对室性心律失常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洛他唑 瞬间外向钾电流 L型钙离子流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危患者胆固醇合成吸收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他汀类药物的反应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任洁 白娜 +4 位作者 张亮清 朱利军 陈小平 王启辉 李保 《中国医药》 2016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危患者体内胆固醇合成水平与吸收水平的相关性及不同合成吸收水平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反应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冠心病高危患者159例,给予阿托伐他汀...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危患者体内胆固醇合成水平与吸收水平的相关性及不同合成吸收水平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反应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冠心病高危患者159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1次/d,顿服,共治疗4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角鲨烯、谷固醇水平,并计算角鲨烯/总胆固醇比值(10^2×mmol/mol)和谷固醇/总胆固醇比值(10^2×mmol/mol)。根据角鲨烯/总胆固醇比值把患者分为低合成组(≤17,39例)、较低合成组(〉17~66,39例)、较高合成组(〉66—131,41例)和高合成组(〉131,40例);根据谷固醇/总胆固醇比值分为低吸收组(≤138,39例)、较低吸收组(〉138—164,40例)、较高吸收组(〉164—202,40例)和高吸收组(〉202,40例)。分析不同合成吸收水平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反应性。结果男性和女性年龄、吸烟及饮酒比例、HDL-C和角鲨烯水平比较[(54±10)岁比(58±8)岁,38.0%(27/71)比3.4%(3/88),19.7%(14/71)比0.0%(0/88),(1.4±0.3)mmol/L比(1.5±0.3)mmol/L,(0.42±0.05)mg/ml比(0.58±0.07)mg,/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吸收组,胆固醇低合成、较低合成、较高合成和高合成者分别占12.8%(5/39)、15.8%(6/39)、30.8%(12/39)、41.0(16/39);高吸收组分别占35.0%(14/40)、37.5%(15/40)、30.0%(8/40)、7.5%(3/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吸收水平的升高,合成高者逐渐减少,随着合成水平的升高,吸收高者逐渐减少(P〈0.01)。低合成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仅38.5%(15/39)合成水平降低,而高合成组82.5%(33/40)合成水平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合成水平的升高,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合成水平降低的人数逐渐增多(P〈0.01)。低吸收组治疗后合成水平降低69.2%(27/39),高吸收组降低62.5%(25/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随着吸收水平的升高,使用他汀类药物后合成水平降低的人数逐渐减少(P=0.033)。结论在冠心病高危患者中,胆固醇合成与吸收存在负反馈调节。胆固醇合成水平越高对他汀类药物的反应性越好,而吸收水平越高,反应性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胆固醇合成 胆固醇吸收 阿托伐他汀 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治疗的新技术和新器械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强 凡雪静 +1 位作者 李俊 李小明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12期162-166,共5页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一种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近年来出现了多种可最大限度治疗HFpEF的新技术和新器械,本文介绍了有较强应用前景的...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一种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近年来出现了多种可最大限度治疗HFpEF的新技术和新器械,本文介绍了有较强应用前景的左心房分流器及左心室扩张器,分析了不同类型器材的原理、设计、临床试验结果、研究现状及局限性,并进行了不同类型器材间的对比,旨在探讨HFpEF治疗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 器械治疗 新技术 新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室间隔起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强 王瑾 +1 位作者 刘慧慧 李小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0期906-909,927,共5页
左束支区域起搏包括左束支起搏(LBBP)和左室间隔起搏(LVSP),LVSP是经室间隔对左侧心内膜下左束支区域进行起搏,以实现生理性起搏,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初步证实。相较于希氏束起搏,LVSP阈值低而稳定,而相较于LBBP,LVSP操作过程简... 左束支区域起搏包括左束支起搏(LBBP)和左室间隔起搏(LVSP),LVSP是经室间隔对左侧心内膜下左束支区域进行起搏,以实现生理性起搏,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已初步证实。相较于希氏束起搏,LVSP阈值低而稳定,而相较于LBBP,LVSP操作过程简单,学习周期短,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LVSP的相关研究及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间隔起搏 生理性起搏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左心房功能 被引量:22
13
作者 于志琴 李天亮 +4 位作者 张晓丽 胡新玲 李小明 高兵兵 张煜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08-1012,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阵发性房颤(AF)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0例因阵发性AF接受RFCA治疗患者(AF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1个月及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另选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阵发性房颤(AF)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0例因阵发性AF接受RFCA治疗患者(AF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1个月及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另选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常规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峰)、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m),计算E/Em;测量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 P)、最小容积(LAV min)和最大容积(LAV max),计算左心房主动排空率(LAAEF)、左心房被动排空率(LAPEF);以2D-STI获得左心房各节段应变及应变率曲线,测量并计算左心室收缩期及左心室舒张早、晚期左心房平均峰值应变(mSs、mSe、mSa)、应变率(mSRs、mSRe、mSRa)以及左心房僵硬度(LASt)。比较RFCA前后阵发性AF患者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F组术前LAD、LAV p 、LAV min 、LAV max 、E/Em、LASt增大,LAPEF、LAAEF、E、Em、mSs、mSe、mSa、mSRs、mSRe、mSRa减低(P均<0.05)。AF患者RFCA术前及术后3天、1个月、3个月左心房应变参数及LASt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天mSs、mSe、mSa、mSRs、mSRe、mSRa较术前减低,LASt较术前增高(P均<0.05);术后3个月mSs、mSe、mSa、mSRs、mSRe、mSRa较术前增高,LASt较术前减低(P均<0.05);术后1个月、3个月mSs、mSe、mSa、mSRs、mSRe、mSRa较术后3天增高,LASt较术后3天减低(P均<0.05);术后3个月mSRs较术后1个月增高(P<0.05)。结论阵发性AF患者RFCA术后3天左心房功能下降,术后1个月辅泵功能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左心房储备、辅泵、管道功能均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心房颤动 心房功能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最新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天欢 李小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2期1290-1293,1305,共5页
心力衰竭指心脏结构或功能性原因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心力衰竭中的一种器械治疗方式,旨在通过双心室起搏改善心室收缩的不同步,进而提高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 心力衰竭指心脏结构或功能性原因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心力衰竭中的一种器械治疗方式,旨在通过双心室起搏改善心室收缩的不同步,进而提高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CRT应用于临床,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其适应证在不断扩大,但CRT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的选择在临床上一直存在疑问,且近几年希氏束-浦肯野系统起搏开始应用于CRT中,使这一领域出现新的憧憬。现就目前CRT的研究现状,其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和希氏束-浦肯野系统起搏的抉择进行综述,给临床工作提出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4)与Ⅲ导联ST段、QRS波时限鉴别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存左前降支受累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晓斌 张昭福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第4期272-279,共8页
目的研究V_(4)、Ⅲ导联ST段改变及QRS波时限鉴别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左前降支不同受累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下壁STEMI患者189例,将其中64例... 目的研究V_(4)、Ⅲ导联ST段改变及QRS波时限鉴别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左前降支不同受累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下壁STEMI患者189例,将其中64例存在单一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并存左前降支不同阻塞的病例,分为左前降支闭塞组(阻塞程度≥99%,n=17)、左前降支狭窄组(50%<阻塞程度<99%,n=21)、左前降支正常组(无阻塞,n=26)。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V_(4)、Ⅲ导联ST段偏移量与QRS波时限相关界值。结果左前降支正常组患高血压、脑梗死者占比低于左前降支闭塞组与左前降支狭窄组;左前降支闭塞组患糖尿病及心功能KillipⅢ—Ⅳ级者占比高于左前降支正常组(P均<0.05)。左前降支闭塞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其他两组显著降低(P<0.01),左前降支正常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左前降支闭塞组(P<0.01)。在心电图方面,左前降支闭塞组与左前降支狭窄组患者V_(4)导联ST段压低(ST_(V_(4))↓)数值、V_(4)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差值(ST_(V_(4))↓-ST_(Ⅲ)↑)、V_(4)导联QRS波时限(QRSV_(4))均高于左前降支正常组(P均<0.05);与左前降支正常组相比,左前降支闭塞组Ⅲ导联QRS波时限增宽(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T_(V_(4))↓-ST_(Ⅲ)↑>-1.46 mm(敏感性83.3%,特异性57.1%),QRSV_(4)>97.38 ms(敏感性68.4%,特异性80.8%)对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存左前降支受累(包括左前降支闭塞或狭窄)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诊断性能更优(敏感性76.3%,特异性84.6%)。结论下壁STEMI并存左前降支受累患者合并疾病较多,特别是左前降支闭塞时患者心功能更差,而ST_(V_(4))↓-ST_(Ⅲ)↑、QRSV_(4)能够为下壁STEMI合并左前降支病变提供诊断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壁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左前降支 心电图 QRS波时限 多支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治疗的新器械和新技术
16
作者 凡雪静 何强 +1 位作者 冯世华 王敬萍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3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中以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居多。药物治疗对此类患者的疗效仍有较大局限性。而心脏移植因价格昂贵、供体有限、术后排异等问题在临床尚无法广泛展开。近年来器械治疗的发展为此类心衰患者的...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中以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居多。药物治疗对此类患者的疗效仍有较大局限性。而心脏移植因价格昂贵、供体有限、术后排异等问题在临床尚无法广泛展开。近年来器械治疗的发展为此类心衰患者的治疗带来转机。该文主要通过介绍2种用于治疗HFr EF患者的新型植入式装置,心脏收缩力调节器和压力反射激活疗法的原理、设计、临床试验结果和最新进展,探讨其研究方向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 器械治疗 新器械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达格列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效果
17
作者 蒋晓 刘鼎 武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00036-00036,38,共2页
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达格列净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探讨。方法:取2019年6月到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均应用达格列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 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达格列净对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探讨。方法:取2019年6月到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均应用达格列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及比值(E/e’)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及比值(E/e’)均比治疗前指标水平更优,P<0.05。结论: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达格列净可以改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格列净 慢性心力衰竭 2型糖尿病 左心室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血流速度联合血清D-D、TBIL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杨杨 申晓彧 +2 位作者 岳云飞 李佳 王玉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5期2920-2924,共5页
目的:评估左心耳(LAA)血流速度联合血清D-二聚体(D-D)、总胆红素(TBIL)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340例NVAF患者,按照有无LAA血栓形成结果分... 目的:评估左心耳(LAA)血流速度联合血清D-二聚体(D-D)、总胆红素(TBIL)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340例NVAF患者,按照有无LAA血栓形成结果分为血栓组(52例)、无血栓组(288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LAA血流速度、D-D、TBIL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AA血流速度联合血清D-D、TBIL预测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价值。结果:血栓组持续性房颤比例、年龄、B型钠尿肽(BNP)、D-D、TBIL水平高于无血栓组(P<0.05);血栓组LAA充盈速度、LAA排空速度低于无血栓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持续性房颤、年龄大、BNP水平升高、D-D水平升高、TBIL水平升高是影响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LAA充盈速度高、LAA排空速度高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LAA充盈速度、LAA排空速度、D-D、TBIL及四者联合预测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AUC为0.826、0.735、0.833、0.837、0.928,其中四者联合预测的AUC显著高于单一预测。结论:LAA充盈速度降低、LAA排空速度降低、D-D水平上升、TBIL水平上升是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LAA血流速度联合D-D、TBIL可提升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左心耳 血栓形成 血流速度 D-二聚体 总胆红素
原文传递
左心房应变用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
19
作者 彭玲 郭志浩 +7 位作者 关欣 张利霞 林云佳 耿捷 张颖怡 任宁 郑柳颖 耿建慧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4期250-256,共7页
目的评估采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的左心房应变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价值。方法入选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期间于天津大学胸科医院高血压中心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心室舒张功能超声评估指南,对患... 目的评估采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的左心房应变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价值。方法入选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期间于天津大学胸科医院高血压中心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心室舒张功能超声评估指南,对患者合并的LVDD进行分级,比较不同分级LVDD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心肌应变参数的差异,以HFA-PEFF评分系统5~6分为界值诊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左心房储备期应变(LASr)、左心房通道期应变(LAScd)、左心房收缩期应变(LASct)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用于诊断HFpEF的价值,然后将评估指南中的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替换为LASr,再次对所有患者进行LVDD分级,比较替换前后各组患者的数量以及特征。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8例,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168例,舒张功能减低Ⅰ级组30例,舒张功能减低Ⅱ级组30例。三组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最大左心房容积、左心室质量指数、LAVI、二尖瓣E峰速度、间隔e′、侧壁e′、平均E/e′比值、LASr、LAScd、LASct、LV-G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根据HFF-PEFF评分系统5~6分,LASr(界值28.3%)、LAScd(界值-14.9%)、LASct(界值-14.0%)及LV-GLS(界值-18.3%)诊断HFpEF的AUC分别为0.844,0.779,0.769和0.841。将舒张功能评估指标LAVI>34mL/m 2替换为LASr<28.3%,入组患者中舒张功能正常者由168例减少为124例,舒张功能减低Ⅰ级组由30例增加至70例,舒张功能减低Ⅱ级组由30例增加至34例,使用LAVI仅26.3%的患者诊断为LVDD,使用LASr有45.6%的患者被诊断存在LVDD,LVDD的检出率增加了19.3%。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常合并LVDD,与应用LAVI比较,应用LASr这一指标评估LVDD,有助于鉴别舒张功能假性正常的患者,早期检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的LVD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应变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 原发性高血压 斑点追踪技术
原文传递
MYBPC3和MYH7双变异致左心室致密化不全患者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亚辉 李小燕 +3 位作者 宋邦荣 王月丽 张峻瑞 任燕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0-1165,共6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致密化不全(LVNC)家系携带的致病基因及致病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例LVNC患者及其家系成员。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病史、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对先证者行全外显子测序,重... 目的探讨左心室致密化不全(LVNC)家系携带的致病基因及致病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1例LVNC患者及其家系成员。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病史、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检查结果。对先证者行全外显子测序,重点对与遗传性心肌病相关基因进行分析,应用Sanger测序对候选致病位点进行验证。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进行致病性判定。结果先证者携带MYBPC3基因c.C2827T无义变异和MYH7基因c.G2221C错义变异。先证者姐姐携带MYBPC3基因c.C2827T无义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对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判定,均为有害变异。结论MYBPC3基因c.C2827T和MYH7基因c.G2221C杂合变异是先证者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致病原因,为该患者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左心室致密化不全 MYBPC3基因 MYH7基因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