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综合治疗的疗效随访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帆 齐立强 +5 位作者 韩国晖 黄莉 杨文福 白玮 刘洋 王鹤皋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观察经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的乳腺癌综合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访山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124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导管型883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型260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97例。保乳术(B... 目的观察经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的乳腺癌综合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访山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治疗的1240例乳腺癌患者,其中导管型883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型260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97例。保乳术(BCS)或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术后放化疗的共275例;改良根治术(IRM)和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术后放化疗的共965例。BCS和IRM后,均行术后常规患侧全乳房、全胸壁调强放疗(IMRT)和锁骨淋巴引流区放疗,DT约50 Gy。腋窝淋巴转移阳性者,补照腋窝区DT 60~70 Gy。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行辅助性内分泌治疗。HER-2阳性者,加用曲妥珠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治疗。结果BCS和IRM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分别是81.8%和78.2%(P>0.05),其中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者为91.8%;1~3个淋巴结转移者为74.0%;4个以上转移者为63.0%。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和无转移者五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型五年生存率为98.0%;HER-2型为37.7%;TNBC型为17.5%。结论导管型对内分泌治疗敏感,预后最好;HER-2型对抗HER-2靶向药物有效,预后居中;TNBC型具有较强的侵袭性,且对内分泌和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预后最差。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的多少,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房切除术 改良根治性 放化疗 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至2018年山西省3个城市居民肺癌风险评估及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杜欢 王昕琛 于磊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2期925-929,共5页
目的探讨2014年至2018年山西省3个城市居民的肺癌风险及筛查结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山西省3个城市(太原、晋城、阳泉)4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肺癌风险评估,肺癌高风险人群通过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进行筛查... 目的探讨2014年至2018年山西省3个城市居民的肺癌风险及筛查结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山西省3个城市(太原、晋城、阳泉)4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肺癌风险评估,肺癌高风险人群通过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进行筛查,分析筛查结果并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84539人纳入调查,其中36790人(19.94%)为肺癌高风险人群。男性的肺癌高风险检出率高于女性[29.76%(25690/184539)比11.30%(1100/184539),χ^(2)=10.44,P=0.001]。肺癌高风险人群中参与临床筛查者共12660人(34.41%),肺癌临床筛查阳性3038例(24.00%)。不同性别、民族、学历、婚姻状况、职业、有害物质接触史、生活用燃煤、清洁取暖、室内油烟、肺结核病史高风险人群的临床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吸烟、饮酒、饮茶、体育锻炼、二手烟暴露时间、生活环境大气污染、肺气肿病史、尘肺病史、肺癌家族病史、精神压抑、精神创伤高风险人群的临床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吸烟、二手烟暴露1~14年、生活环境大气污染、肺气肿病史、肺癌家族病史、精神压抑均是肺癌高风险人群临床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均P<0.05),体育锻炼是肺癌高风险人群临床筛查阳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山西省3个城市居民的肺癌高风险人群参与筛查率有待提高,肺癌高风险人群的肺内结节检出率主要受年龄、吸烟、二手烟暴露时间、肺癌家族史、肺气肿病史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高风险人群 筛查 低剂量螺旋CT 城市居民
原文传递
乳腺癌消化道转移病理及临床分析
3
作者 赵园园 薛登峰 +1 位作者 李鹏 李静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11期1136-1138,I0002,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胃肠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04年3月至2019年3月5例诊断为乳腺癌合并胃肠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评估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5例原发乳腺癌中,3例浸... 目的分析乳腺癌胃肠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山西省肿瘤医院2004年3月至2019年3月5例诊断为乳腺癌合并胃肠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评估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5例原发乳腺癌中,3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浸润性小叶癌。胃肠转移灶中,直肠2例,乙状结肠1例,小肠和直肠同时1例,小肠和胃窦同时1例,转移灶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与原发乳腺类型相同。4例原发乳腺癌与胃肠转移间隔时间1~14年,1例同时发现左乳肿物及子宫、结肠转移灶。5例患者1例死亡(三阴乳腺癌),1例失访(三阴乳腺癌),其余3例患者均生存。结论乳腺癌胃肠转移较为罕见,临床上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患者预后仅与原发乳腺癌的类型有关,与转移灶的部位、数目等无明显关系。且原发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越高,发生多部位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胃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疫苗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勒 郭钢 张华一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5年第2期157-160,共4页
乳腺癌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复发率及死亡率常年居高不下。除了传统治疗方式外,免疫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癌症疫苗更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癌症疫苗旨在通过持久的免疫反应来根除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特异性... 乳腺癌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复发率及死亡率常年居高不下。除了传统治疗方式外,免疫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癌症疫苗更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癌症疫苗旨在通过持久的免疫反应来根除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特异性、不良反应小以及免疫作用持久等优势。目前已有多种癌症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文章对乳腺癌疫苗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癌症疫苗
原文传递
乳腺癌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与保乳整形术效果比较
5
作者 于磊 张华一 杜欢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与保乳整形术后乳腺癌患者生存及复发、转移情况以及乳房重建满意度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及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 目的探讨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与保乳整形术后乳腺癌患者生存及复发、转移情况以及乳房重建满意度差异。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分析及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4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乳整形组(行保乳整形术)和乳房重建组[行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横行腹直肌肌皮瓣)],比较干预效果、BREAST-Q量表评分和乳房美学效果。随访1年,记录患者生存、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情况。结果保乳整形组患者72例,年龄(45±1)岁;乳房重建组患者72例,年龄(45±2)岁。乳房重建组和保乳整形组患者术后1年均生存,局部复发率[1.39%(1/72)比2.78%(2/72),χ^(2)=0.34,P=0.560]、远处转移率[1.39%(1/72)比1.39%(1/72),χ^(2)=0.00,P=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乳房重建组BREAST-Q量表乳房满意度评分高于保乳整形组[(87±6)分比(6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3,P<0.001);两组社会心理健康、性健康、胸部生理健康、放疗不良影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房重建组乳房美学效果优良率高于保乳整形组[95.83%(69/72)比69.44%(5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7,P<0.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与保乳整形术后生存及复发、转移情况相近,在社会心理健康、性健康、胸部生理健康、放疗不良影响方面亦未显示出差异,但自体组织乳房重建术乳房美学效果更佳,且患者对乳房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保乳成形术 生命质量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延续护理模式优化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6
作者 许慧娟 李炘正 +2 位作者 田旭风 王海蓉 马啊琴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师结合数字化平台的延续护理模式对优化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13日至2023年1月13日期间于我院就诊的543例乳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依据制订的患者管理计划、患者响应及完成情况来分析患...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师结合数字化平台的延续护理模式对优化乳腺癌患者全程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13日至2023年1月13日期间于我院就诊的543例乳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依据制订的患者管理计划、患者响应及完成情况来分析患者参与度;依据患者上传的问卷报告及复查指标来分析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管理效率。结果在为期1年的管理中,共制订患者管理计划9703次,累计随访105例患者并制订了297次随访任务,回访率为16.95%。227例患者累计填报问卷473份,31例患者上传复查指标共80份。患者脱落率为2.58%。29例患者发生问卷预警,共计33次;3例患者报告指标预警,共4次。个案管理师对问卷预警响应时间和指标预警响应时间分别为71.58 min和459.33 min。预警报告的3~4级不良反应主要为疼痛、食欲减退、便秘、中性粒细胞严重减低等。结论延续护理模式将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参与度,优化医务工作者临床管理效率,对未来乳腺癌患者临床管理新思路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延续护理 数字疗法
原文传递
吡咯替尼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古晓东 兰超 +6 位作者 张华一 杨文福 刘慧娟 王嘉 张渤 郑瑞林 王玉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口服吡咯替尼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48例口服吡咯替尼治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口服吡咯替尼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48例口服吡咯替尼治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进行疗效评价,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4.0进行不良反应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进展生存(PFS)曲线,将患者按不同临床特征进行分层,应用log-rank法进行PFS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PFS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48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71.6%(106/148),疾病控制率(DCR)为89.2%(132/148)。整体中位PFS时间为11.0个月(95%CI 10.1~11.9个月),其中19例伴脑转移患者中位PFS时间为10.0个月(95%CI 7.4~12.6个月)。无病间期(DFI)、转移器官数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分层患者的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激素受体阴性与阳性患者间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FI(>1年比≤1年:HR=5.254,95%CI 0.728~37.933,P=0.046)和ECOG评分(≥2分比0~1分:HR=2.454,95%CI 1.261~4.788,P=0.008)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3级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31例,20.9%)和手足综合征(38例,25.8%)。结论在真实世界中吡咯替尼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特别是对于DFI>1年和ECOG评分0~1分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erbB-2 肿瘤转移 吡咯替尼
原文传递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皮瓣转移+胸壁修复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8
作者 于磊 张华一 杜欢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859-861,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皮瓣转移+胸壁修复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53岁女性,因左乳肿物并...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皮瓣转移+胸壁修复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53岁女性,因左乳肿物并广泛侵犯皮肤,左腋下肿大淋巴结行左乳肿物穿刺活组织检查,提示为浸润性癌伴随淋巴结转移,分期为T4N2M0,ⅢB期。先给予新辅助化疗联合靶向治疗6个周期,后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皮瓣转移术+胸壁修复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9个月未发生远处转移,生命质量良好。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背阔肌皮瓣转移术+胸壁修复术可用于因乳腺病变范围过大而无法采用常规手术方式治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背阔肌皮瓣转移术 胸壁修复术
原文传递
CDK4/6抑制剂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昕 张华一 +3 位作者 栗东海 王勒 杨开林 郭钢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9期713-716,共4页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联合传统内分泌治疗能显著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但不同的药物、给药剂量、用药周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的疗效和安全事件。确认CDK4/6抑制剂对我...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联合传统内分泌治疗能显著改善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但不同的药物、给药剂量、用药周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的疗效和安全事件。确认CDK4/6抑制剂对我国乳腺癌患者是否同样适用,既是国内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也是实际诊疗工作中的需要。文章介绍了不同药物的经典临床试验及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
原文传递
乳腺癌易感基因1/2突变的遗传性乳腺癌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永梅 张华一 郭钢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2期953-956,共4页
遗传性乳腺癌是指由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致病性胚系突变所致的恶性肿瘤。目前认为BRCA1/2基因与遗传性乳腺癌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突变会使正常功能丧失,基因组出现不稳定,继而致肿瘤发生,尤其对于胚系突变者,不仅乳腺癌患病风险极大增加... 遗传性乳腺癌是指由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致病性胚系突变所致的恶性肿瘤。目前认为BRCA1/2基因与遗传性乳腺癌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突变会使正常功能丧失,基因组出现不稳定,继而致肿瘤发生,尤其对于胚系突变者,不仅乳腺癌患病风险极大增加,卵巢癌和其他癌症的概率也会提高。随着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出现及临床应用,BRCA1/2基因已被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文章就BRCA1/2基因突变的遗传性乳腺癌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遗传易感性 乳腺癌易感基因 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分子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在乳腺癌中的作用靶点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毕萍 李鹏 田富国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73-77,共5页
乳腺癌作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寻求除手术治疗、放化疗、内分泌治疗之外的靶向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治疗靶点被挖掘出来。文章就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在乳腺癌中的有效作用靶点及其... 乳腺癌作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寻求除手术治疗、放化疗、内分泌治疗之外的靶向治疗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治疗靶点被挖掘出来。文章就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在乳腺癌中的有效作用靶点及其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乳腺肿瘤 肿瘤抗原表位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接受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Ⅲ期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
12
作者 冯伟霞 罗飞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815-821,共7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影响接受新辅助治疗(NAT)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Ⅲ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Stat 8.3.9软件收集2010年1月至201...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影响接受新辅助治疗(NAT)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Ⅲ期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并构建预后预测模型。方法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Stat 8.3.9软件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登记的接受新辅助治疗的HER2阳性Ⅲ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获得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病理特征资料。使用R 4.2.1软件createDataPartition工具以7∶3将患者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乳腺癌患者特异性生存(BCSS)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 4.2.1软件survival包和rms包构建BCSS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及曲线下面积(AUC)、生存率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X-tile软件计算与预后相关得分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观察列线图模型的净收益。结果共纳入接受新辅助治疗的HER2阳性Ⅲ期乳腺癌患者1790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250例)和验证组(5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放疗、组织学分级Ⅲ~Ⅳ级、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T4期、淋巴结转移率1%~30%、淋巴结转移率31%~60%、淋巴结转移率>61%是患者BCS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以上因素构建NAT的HER2阳性Ⅲ期乳腺癌预后列线图模型。经内部验证,建模组C指数为0.732(95%CI 0.724~0.739),验证组C指数为0.728(95%CI 0.721~0.737);建模组列线图模型预测3、6、9年BCSS率的AUC分别为0.724、0.719、0.775,验证组分别为0.773、0.699、0.758;生存率校准曲线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3、6、9年BCSS率与实际观测的结果高度拟合。计算SEER数据库纳入患者列线图模型总得分,预测预后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80.0分和142.0分,依此划分的低风险组(总分≤80.0分)、中风险组(总分>80.0分且≤142.0分)、高风险组(总分>142.0分)及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分为ⅢA、ⅢB、ⅢC期患者BCS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列线图模型风险分层区分BCSS效果更明显。DCA曲线显示,与AJCC分期和两个极端治疗情况(完全治疗和完全不治疗)比较,列线图模型预测NAT的HER2阳性Ⅲ期乳腺癌的BCSS有更高的净收益。结论影响接受NAT的HER2阳性Ⅲ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为是否放疗、组织学分级、ER状态、PR状态、T分期、淋巴结转移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BCSS的效能较好,较传统AJCC分期有更大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erbB-2 新辅助疗法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数字疗法的营养全程管理新模式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许慧娟 李炘正 +2 位作者 霍静 田旭风 康金秀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3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疗法营养全程管理模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营养管理的指导价值。方法采用双盲整群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2022年1—12月入组的研究对象随机化分到A、B两个病区。A区7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做化疗常规指导, B区7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数字疗法营养全程管理模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营养管理的指导价值。方法采用双盲整群随机分组的方法, 将2022年1—12月入组的研究对象随机化分到A、B两个病区。A区7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做化疗常规指导, B区7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化疗常规指导基础上通过数字疗法对患者进行营养全程管理, 包括营养评估及干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患者主观全面评定量表, 分别于管理前、管理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随访3个月后, 观察组NRS 2002、PG-SGA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能量摄入及蛋白质摄入轻度不足比例增加, 严重不足比例降低(P<0.05)。结论基于数字疗法的乳腺癌化疗患者营养全程管理模式可实时动态收集患者居家、入院到出院的完整数据资料, 实现个性化、一体化、全疗程的管理和治疗, 全面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学疗法 数字疗法 营养管理
原文传递
血清VEGF、vWF及凝血指标与甲状腺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丁炜 苗永民 +1 位作者 王伟 刘美亚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6期835-84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凝血指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甲状腺癌(TC)患者136例为TC组,同期确诊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8...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凝血指标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甲状腺癌(TC)患者136例为TC组,同期确诊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VEGF、vWF及凝血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无瘤生存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C组VEGF、vWF、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更高,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更低(P<0.001);与年龄<55岁患者比较,年龄≥55岁患者VEGF、vWF、TT、Fbg水平更高,PT、APTT水平更低(P<0.001);与乳头状癌患者比较,滤泡状癌患者VEGF、vWF、TT、Fbg水平更高,PT、APTT水平更低(P<0.001);与TNM分期I~II期患者比较,TNM分期III~IV期患者VEGF、vWF、TT、Fbg水平更高,PT、APTT水平更低(P<0.001);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比较,有淋巴结转移患者VEGF、vWF、TT、Fbg水平更高,PT、APTT水平更低(P<0.001);与肿瘤大小<2 cm患者比较,肿瘤≥2 cm患者VEGF、vWF水平更高(P<0.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高VEGF组、高vWF组、高TT组、高Fbg组无瘤生存期短于低VEGF组、低vWF组、低TT组、低Fbg组(Log-rank=9.149、8.856、4.683、5.867,P<0.001)。结论TC患者VEGF、vWF及凝血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且有助于预测术后无瘤生存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凝血指标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甲状腺良性结节
原文传递
太原市2020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欢 王昕琛 于磊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592-595,共4页
目的分析太原市2020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人群筛查结果。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山西省太原市城市社区为研究现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年龄为45~74岁的所有常住居民(具有太原市户籍且居住在太原市3年以上)作为研究对象,排除... 目的分析太原市2020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人群筛查结果。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山西省太原市城市社区为研究现场,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年龄为45~74岁的所有常住居民(具有太原市户籍且居住在太原市3年以上)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已明确诊断的肿瘤患者及其他正在治疗的有严重内外科疾病患者,通过问卷收集人群基本资料和危险因素等信息,并从项目医院进行临床筛查获取筛查结果,计算人群癌症高危率、阳性病变检出率、疑似病例检出率。结果共有5878名居民参与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筛查,评估为癌症高危人群3003例(51.09%),各癌种阳性病变检出率由低到高分别为肝癌(3.87%,21/542)、上消化道癌(13.88%,78/562)、结直肠癌(15.78%,71/450)、乳腺癌(25.79%,122/473)、肺癌(54.92%,536/976),其中,男性除肺癌、肝癌阳性病变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外,其余癌种均低于女性;各癌种疑似病例检出率由低到高分别为肝癌(0,0/542)、上消化道癌(0.55%,3/562)、肺癌(0.71%,7/976)、乳腺癌(2.75%,13/473)、结直肠癌(3.11%,14/450),其中,男性肺癌疑似病例检出率高于女性,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疑似病例检出率低于女性。结论太原市2020年开展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过程中,群众参与积极性、依从性较好,但阳性病变检出率与疑似病例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癌症防控形势不容忽视,需做好进一步的宣传教育,同时探索更合理的筛查方式,从而更好地提升癌症筛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早期诊断 筛查 城市居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