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咯替尼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古晓东 兰超 +6 位作者 张华一 杨文福 刘慧娟 王嘉 张渤 郑瑞林 王玉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口服吡咯替尼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48例口服吡咯替尼治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口服吡咯替尼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48例口服吡咯替尼治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进行疗效评价,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4.0进行不良反应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进展生存(PFS)曲线,将患者按不同临床特征进行分层,应用log-rank法进行PFS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PFS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48例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71.6%(106/148),疾病控制率(DCR)为89.2%(132/148)。整体中位PFS时间为11.0个月(95%CI 10.1~11.9个月),其中19例伴脑转移患者中位PFS时间为10.0个月(95%CI 7.4~12.6个月)。无病间期(DFI)、转移器官数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分层患者的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激素受体阴性与阳性患者间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FI(>1年比≤1年:HR=5.254,95%CI 0.728~37.933,P=0.046)和ECOG评分(≥2分比0~1分:HR=2.454,95%CI 1.261~4.788,P=0.008)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3级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31例,20.9%)和手足综合征(38例,25.8%)。结论在真实世界中吡咯替尼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特别是对于DFI>1年和ECOG评分0~1分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 erbB-2 肿瘤转移 吡咯替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