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儿科合作在新生儿抢救与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莉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5010-5011,共2页
目的:探讨产、儿科合作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开展产、儿科合作前后分娩的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如HIE的发生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早产儿及死亡率的变化、新生儿医师在产科查房转诊情况。结果:产、儿科合作前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目的:探讨产、儿科合作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开展产、儿科合作前后分娩的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如HIE的发生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早产儿及死亡率的变化、新生儿医师在产科查房转诊情况。结果:产、儿科合作前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是8.74%和4.65%,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是6.7%和2.64%,HIE的发生率分别是6.92%和2.27%,胎粪吸入综合征分别是5.91%和3.28%,查房前后转诊率分别是26.78%和13.37%,早产儿分别是6.8%和8.56%。结论:产儿科合作是提高围生保健水平非常见效的途径,在新生儿抢救和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儿科合作 新生儿窒息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中国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纬 陶梦梦 +2 位作者 李坤坤 曹文君 侯国强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3-1309,共7页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多重慢性病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我国目前有关生命质量的研究多集中在特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而有关多重慢性病的生命质量研究相对较少。目的了解我国老年多重慢性病患...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多重慢性病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我国目前有关生命质量的研究多集中在特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而有关多重慢性病的生命质量研究相对较少。目的了解我国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选取年龄≥55周岁且关键变量值完整的3361例多重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欧洲五维度三水平健康评定(EQ-5D-3L)量表评估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采用年龄调整合并症指数计算十年生存率;使用Mann-Whitney或Kruskal-Wallis检验、Tobit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效用值为0.888(0.709,0.964)分,“困难”比例最高的维度为疼痛/不适[2430例(72.30%)],“严重困难”比例最高的维度为行动能力[593例(17.64%)]。十年生存率测算结果显示,十年生存率最高为90.15%,仅有2.44%(82/3361)的患者达到;大部分患者[848例(25.23%)]的十年生存率为21.36%,有43.59%(1465/3361)的患者十年生存率接近于0。Tobi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小学及以上学历、不吸烟是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女性、>60岁、丧偶、自评健康状况为不好、不饮酒、夜间睡眠时长不足或过长、未进行中等强度活动、患病数量≥4种、门诊次数≥3次是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我国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较差,应重点关注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夜间睡眠时长、体力活动、患病数量等因素。应加强对老年多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进一步提高该人群的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慢性病 慢性病共病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EQ-5D-3L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营养性吸吮在促进危重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栗红 胡晶 +2 位作者 阴怀清 武师润 阴崇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1855-1856,共2页
非营养性吸吮主要是针对不能经口喂养的早产新生儿,在胃管喂养时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是一种辅助新生儿喂养方式。由于早产新生儿体质量过低,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经口喂养困难,易出现胃肠不耐受等情况[1]。据相关研究表明,采用非... 非营养性吸吮主要是针对不能经口喂养的早产新生儿,在胃管喂养时给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是一种辅助新生儿喂养方式。由于早产新生儿体质量过低,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经口喂养困难,易出现胃肠不耐受等情况[1]。据相关研究表明,采用非营养性吸吮,可有效刺激早产新生儿口腔迷走神经,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发育[2]。为此,本次我院将非营养性吸吮在促进危重早产新生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营养性吸吮 危重早产儿 生长发育 胃肠激素水平 早产新生儿 经口喂养 胃管喂养 喂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与UGTlA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侯国强 王莉 阴怀清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G1y71Arg多态性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高胆组,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UGT1A1...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G1y71Arg多态性对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高胆组,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UGT1A1基因第一外显子,并对其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高胆组和对照组各纳入60例,两组性别、出生体重、日龄、血型、入院时肝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总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GT1A1基因第一外显子G1y71Arg基因型Arg/Arg、Arg/Gly、Gly/Gly频率分别为43.3%、50.0%、6.7%和3.3%、65.0%、31.7%,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528,P<0.001);高胆组Gly71Arg中Arg等位基因频率为68.3%,显著高于对照组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394,P<0.001)。UGT1A1基因Gly71Arg多态性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OR=3.864,95%CI2.261~6.604)。结论 UGT1A1基因Gly71Arg多态性可能与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原文传递
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永琴 李建丽 胡晶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9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脐静脉置管术(UVC)联合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53例UVC联合PICC置管(观察组)及28例周围静脉留置术(PIV)联合PICC置管(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2种方法在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脐静脉置管术(UVC)联合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53例UVC联合PICC置管(观察组)及28例周围静脉留置术(PIV)联合PICC置管(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2种方法在治疗中的优越性。结果观察组反复穿刺置管的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穿刺点红肿、硬结、液体外渗、导管脱出低于对照组(P<0.05),PICC 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最大下降占体质量的百分比、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恢复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第2周体质量增长、矫正胎龄37周体质量增长百分比、体质量达到2 000 g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而第1周体质量增长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VC适用于出生的早期,在危重儿住院初期的抢救治疗中更具实际意义。而PICC可在后期应用,为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提供支持,保证热卡的供给,从而达到追赶生长的目的。两种静脉通路的联合应用可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置管术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周围静脉留置术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按摩对早产儿母乳喂养管理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宋飞燕 郭永琴 +1 位作者 李建丽 胡晶 《实用医技杂志》 2019年第9期1173-1175,共3页
随着产科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产儿被成功救治。母乳是早产儿的最佳喂养来源,但目前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母乳喂养效果并不明显,这与早产儿的各项生理功能不成熟,尤其是吸吮-吞咽功能不成熟有极大关系,因此导致早产... 随着产科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产儿被成功救治。母乳是早产儿的最佳喂养来源,但目前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母乳喂养效果并不明显,这与早产儿的各项生理功能不成熟,尤其是吸吮-吞咽功能不成熟有极大关系,因此导致早产儿的喂养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护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早产儿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管理 按摩 口腔 医疗技术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两种静脉输液途径效果评价及成本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建丽 董艳 +2 位作者 郭永琴 王莉 候国强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应用外周静脉短导管(PIV)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两种输液途径进行效果评价及成本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95例应用PICC的V... 目的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应用外周静脉短导管(PIV)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两种输液途径进行效果评价及成本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95例应用PICC的VLBWI和同期90例留置PIV的VLBWI,分别作为PICC组和PIV组,比较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平均住院日、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成本及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比较,PICC组每周体质量增长高于P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日比较,PICC组短于PIV组[(48.2±5.2)d比(53.2±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ICC组(35.4%)低于PIV组(44.9%),其中静脉炎(PICC组21例次,PIV组169例次)、液体渗出或外渗(PICC组2例次,PIV组185例次)、导管脱出(PICC组3例次,PIV组145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管堵塞(PICC组7例次,PIV组84例次)和其他(静脉穿刺栓塞、感染)(PICC组1例次,PIV组3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静脉输液途径成本比较,PICC月成本(1951.5元)稍低于PIV(2008.5元),单次成本(1691.5元)高于PIV(129.9元),PICC成本-效果比值(30.22)优于PIV(36.45)。结论对于VLBWI,PICC可减少患儿静脉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体质量增长。但单月成本两者相近,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观察时间过短有关,对于PICC,随着留置时间延长,其卫生经济学优点将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导管相关并发症 成本
原文传递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莉 丁晚玲 郭永琴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877-1878,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分析 早产儿 小剂量红霉素 喂养不耐受 静脉营养支持 治疗 儿科医护人员 喂养问题
原文传递
积水性无脑畸形一例
9
作者 丁晚玲 王丽红 刘怡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5-5,共1页
患儿男,16d,因“纳差4d伴发热半天”入院。系第1胎第1产,胎龄38周,出生体重2.7kg,生后无窒息。入院前4d出现吃奶差,曾针刺皮肤,半天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其母孕1个月时,被人用刀砍伤,孕中晚期阴道少量出血,常接触电脑... 患儿男,16d,因“纳差4d伴发热半天”入院。系第1胎第1产,胎龄38周,出生体重2.7kg,生后无窒息。入院前4d出现吃奶差,曾针刺皮肤,半天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其母孕1个月时,被人用刀砍伤,孕中晚期阴道少量出血,常接触电脑,父母均19岁,未婚先孕,未做婚前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水性无脑畸形 出生体重 少量出血 孕中晚期 未婚先孕 婚前检查 第1胎 无窒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