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栀子果醇提液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1
作者 沈俊颖 易有金 +6 位作者 刘汝宽 陈景震 覃晓莉 李培旺 刘瑞连 杨艳 邝鼎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9期207-216,共10页
目的:鉴定栀子果醇提液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探讨其抑菌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测定栀子果醇提液主要有效成分,并利用TCMSP、HERB、SymMa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Di... 目的:鉴定栀子果醇提液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探讨其抑菌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测定栀子果醇提液主要有效成分,并利用TCMSP、HERB、SymMap、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DisGeNET和GeneCards等数据库预测栀子果醇提液有效活性成分与致病菌相关的交集靶点;运用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运用微生信在线绘图工具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可视化分析。运用Autodock Tools软件和PyMOL软件所筛选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和可视化。通过抑菌实验验证栀子果醇提液抑菌的关键活性成分。结果:鉴定栀子果醇提液活性成分16个,对应靶点249个;筛选致病菌靶点1810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88个。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出主要相关的生物过程(BP)有炎症反应的负调控、蛋白磷酸酶结合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出主要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癌症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力。抑菌实验显示槲皮素在抑菌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结论:栀子果醇提液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整合发挥抑制致病菌作用,为其进一步综合开发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果 致病菌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UPLC-Q-TOF-M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