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
1
作者 张僮潼 魏树国 周妍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8期141-146,共6页
针对传统蚁群算法迭代次数多,规划路径长且存在冗余拐点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蚁群算法。首先在启发函数中引入角度因子,并以局部影响系数、全局影响系数和角度影响系数表征局部影响因子、全局影响因子和角度影响因子的重要程度。同时改... 针对传统蚁群算法迭代次数多,规划路径长且存在冗余拐点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蚁群算法。首先在启发函数中引入角度因子,并以局部影响系数、全局影响系数和角度影响系数表征局部影响因子、全局影响因子和角度影响因子的重要程度。同时改进信息素挥发系数和信息启发因子,增强信息素的引导作用。其次为了使算法在初期搜索时更具指引性,根据地图已知信息和优选路径特征初始化信息素浓度矩阵。最后对改进算法规划路径进行二次优化,减少路径长度和转弯次数。为验证算法有效性,使用Matlab在栅格地图中对改进算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能够以更少的迭代次数获得长度更短、转弯次数更少的最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算法 角度因子 信息素引导 信息素矩阵 二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波纹管高压水射流渐进成形实验及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魏树国 张少伍 何凯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2-137,共6页
以厚度为0.3 mm、直径为Φ220 mm的焊接不锈钢管作为实验用毛坯,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五轴高压水射流渐进成形机床上进行波纹管成形实验。首先,通过单一因素实验确定影响成形的因素的取值范围,然后设计正交实验优... 以厚度为0.3 mm、直径为Φ220 mm的焊接不锈钢管作为实验用毛坯,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五轴高压水射流渐进成形机床上进行波纹管成形实验。首先,通过单一因素实验确定影响成形的因素的取值范围,然后设计正交实验优化方案,采用极差分析方法分析正交实验结果,确定了4个因素对成形精度影响显著性的先后次序为:水射流压力>靶距>轴向力>喷头旋转速度,并确定了高压水射流渐进成形波纹管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水射流压力为100 MPa、靶距为12 mm、喷头旋转速度为400 mm·min^(-1)、轴向压力为320 N。实验表明,在此工艺参数下成形的波纹管的成形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管 高压水射流 渐进成形 水射流压力 靶距 喷头旋转速度 轴向压力
原文传递
晶粒尺寸对竹节晶铜箔微轧制变形行为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守东 卢日环 陈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1-854,共14页
高性能铜箔已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微电子等领域,为降低其制备成本和调控组织性能,对拉拔−压缩−剪切复合成形条件下的竹节晶铜箔轧制微观变形行为进行研究。建立微观尺度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竹节晶微轧制变形的晶粒尺寸效应。该... 高性能铜箔已经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微电子等领域,为降低其制备成本和调控组织性能,对拉拔−压缩−剪切复合成形条件下的竹节晶铜箔轧制微观变形行为进行研究。建立微观尺度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竹节晶微轧制变形的晶粒尺寸效应。该微观模型将每个离散单元只是作为晶粒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积分点上采用单晶体本构模型建立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微观层次复合轧制竹节晶铜箔的变形特征表现为高度的异向性和局部化;竹节晶铜箔轧制力变化符合类似Hall-Petch关系,即轧制力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大;随着晶粒尺寸减小,复合轧制竹节晶铜箔的滑移均匀性和晶界滑移协调能力均增强;动态剪切带和变形带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向晶界偏移。为保证轧制竹节晶铜箔变形的稳定性和进一步减薄,晶粒尺寸小于100μm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晶轧制 晶体塑性 有限元 晶粒尺寸效应 微观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剪切对单层晶极薄带轧制变形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陈守东 卢日环 +1 位作者 李杰 孙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50,共8页
为确定最优的极薄带轧制工艺,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强剪切对轧制单层晶极薄带微观变形行为和晶体转动演化的影响。采用基于位错滑移机制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最大异速比达到1.5。建立了晶粒取向随机分布的单层晶极薄带轧制模型,以... 为确定最优的极薄带轧制工艺,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强剪切对轧制单层晶极薄带微观变形行为和晶体转动演化的影响。采用基于位错滑移机制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最大异速比达到1.5。建立了晶粒取向随机分布的单层晶极薄带轧制模型,以探究少晶组织的晶界作用特性。结果表明:强剪切导致单层晶极薄带轧制微观变形和晶体转动表现出显著的局部化。强剪切促进了晶粒的剪切变形,使得晶界的协调变形能力增强。在轧制区施加强剪切变形,可使已启动滑移得到扩展,主滑移带缩窄分散形成新的次滑移带,滑移更加集中和各向异性。变形后晶粒取向主要绕箔材宽度方向发生转动和分散,强剪切使转动角度增大和分散点更加集中稳定。模拟表明强剪切严重影响单层晶极薄带轧制变形的各向异性,进而导致择优取向、滑移局部化以及非均匀应力-应变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薄带轧制 强剪切 变形行为 局部化 晶体塑性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冷处理对纯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夏双五 张红云 +1 位作者 陈守东 张金标 《黄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0-22,共3页
采用深冷处理工艺,系统研究直径1.772 mm纯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电导率的变化。实验表明深冷处理后纯银晶粒尺寸与形貌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其显微硬度由初始65.8 Hv增加至68.9 Hv,电导率由初始99.45%IACS增至101.28%IACS。X射线衍射... 采用深冷处理工艺,系统研究直径1.772 mm纯银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电导率的变化。实验表明深冷处理后纯银晶粒尺寸与形貌并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其显微硬度由初始65.8 Hv增加至68.9 Hv,电导率由初始99.45%IACS增至101.28%IACS。X射线衍射仪分析得出,纯银经深冷处理后晶向峰值(220)、(311)均增强,组织均匀性得以提升,各晶向的半高宽产生一定程度降低。通过分析晶粒尺寸变化,得出半高宽值的降低主要由于深冷处理诱导微观应变的减小,而这有利于电导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冷处理 显微组织 电导率 半高宽 晶粒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薄带异步轧制滑移带演化的晶体塑性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陈守东 卢日环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4,共10页
以单层晶极薄带轧制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尺度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其在拉-压-剪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宏观剪切带和微观滑移带演化,优化极薄带材轧制工艺。在微观层次上,每个晶粒被离散成若干个有限元单元,且每个积分点采用单晶体本构模型。... 以单层晶极薄带轧制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尺度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其在拉-压-剪复合应力状态下的宏观剪切带和微观滑移带演化,优化极薄带材轧制工艺。在微观层次上,每个晶粒被离散成若干个有限元单元,且每个积分点采用单晶体本构模型。宏-微观层次模拟的共同特征是滑移带演化高度的各向异性和局部化,微观层次的模拟更加明显。结果表明:新剪切带随轧制区施加额外剪切变形而形成,在拉-压-剪复合应力下,强剪切造成已缩窄的主次剪切带随轧制压下的增大而又扩展。单系滑移带在各变形晶粒内的演化差异很大,存在主次滑移,随压-剪复合应力状态的增强而形成亚滑移带。在拉-压-剪复合应力下,单滑移扩展和叠加形成贯穿晶界的累积滑移带,晶界起到很好的滑移承载和传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薄带异步轧制 单层晶铜箔 滑移带 晶体塑性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C-4WS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
7
作者 赵琦 徐礼锋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10期150-156,共7页
为改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在转向工况的操纵稳定性,以自制样车为研究对象,基于滑模控制理论,全面考虑多速度工况,设计四轮转向系统SMC-4WS控制器,追踪车辆行驶状态,以捕获到的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实时数据为反馈输入量,以整车二自由... 为改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在转向工况的操纵稳定性,以自制样车为研究对象,基于滑模控制理论,全面考虑多速度工况,设计四轮转向系统SMC-4WS控制器,追踪车辆行驶状态,以捕获到的横摆角速度、质心侧偏角实时数据为反馈输入量,以整车二自由度理论模型提供参考输入量,实现对前后轮转向角度的输出控制;同时,为有效分析驾驶员在转向工况下的决策情况,构建基于“位置+方位”综合控制的驾驶员预瞄模型;最后,在Simulink&Carsim联合仿真环境中搭建“人-车-路”闭环控制系统并进行双移线工况下的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四轮转向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样车的操纵稳定性;在转向工况下,具备方向预瞄特点的驾驶员模型可实现对车辆行驶状态的优化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 四轮转向 操纵稳定性 方向预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取温度对钒氮微合金化热轧钢板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建 李月丽 张金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8-102,共5页
通过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第二相的析出形貌分析、拉伸和冲击试验研究了不同卷取温度对钒氮微合金化热轧钢板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卷取温度为600℃时,钢的主要强化方式为细晶强化,组织分布均匀,晶粒最为细小,第二相析出物... 通过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第二相的析出形貌分析、拉伸和冲击试验研究了不同卷取温度对钒氮微合金化热轧钢板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卷取温度为600℃时,钢的主要强化方式为细晶强化,组织分布均匀,晶粒最为细小,第二相析出物明显增多,获得了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铁素体晶粒尺寸为7.1μm,屈服强度为497.5 MPa,抗拉强度为600 MPa,塑性未有明显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分别为24%和65%,冲击韧性最好。卷取温度降低至560℃时,产生更多细小的第二相析出物,主要强化方式为析出强化,细晶强化减弱,使钢的强度增加,韧-塑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氮微合金化 卷取温度 热轧钢板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NiCrBSi/WC-Co复合涂层的组织与耐磨性能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东生 田宗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20,共5页
采用同轴送粉激光熔覆技术在42CrMo合金钢基体表面制备WC-Co颗粒增强NiCrBSi复合涂层(NiCrBSi/WC-Co复合涂层),研究了复合涂层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由γ-Ni固溶体、WC、FeNi3、B2Co3、CoCx... 采用同轴送粉激光熔覆技术在42CrMo合金钢基体表面制备WC-Co颗粒增强NiCrBSi复合涂层(NiCrBSi/WC-Co复合涂层),研究了复合涂层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涂层主要由γ-Ni固溶体、WC、FeNi3、B2Co3、CoCx、FeCr0.29Ni0.16C0.06、W3C、Co3W3C6等物相组成;复合涂层顶部为方向杂乱的细小树枝晶,中部为较粗大的柱状树枝晶,底部为垂直于结合界面生长的胞状晶,涂层与基体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复合涂层表面的平均硬度为810HV,远高于基体的(270HV),磨损质量损失为0.3mg,远低于基体的(1.9mg),其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复合涂层可显著提高42CrMo钢基体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复合涂层 组织 耐磨性能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自一体式山核桃采摘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赞松 曹成茂 +1 位作者 伍德林 张建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09-1319,共11页
为提高山核桃采摘效率,降低采摘成本,针对目前我国山核桃高空作业机械化程度低等特点,设计并研制了一款手自一体式山核桃采摘机。文章阐述了该机关键部件的设计,并对偏心轮机构进行数学建模与分析计算。应用ANSYS对果树进行自由模态响... 为提高山核桃采摘效率,降低采摘成本,针对目前我国山核桃高空作业机械化程度低等特点,设计并研制了一款手自一体式山核桃采摘机。文章阐述了该机关键部件的设计,并对偏心轮机构进行数学建模与分析计算。应用ANSYS对果树进行自由模态响应分析,初步确定山核桃树采摘的频率范围为7~20 Hz。根据山核桃采摘试验,结果表明:振动频率对果树的采摘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果实采摘率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振动频率为22 Hz时,采摘率为95.1%;为了提高采摘率且尽可能减小芽枝和果树的损伤,建议控制采收频率为16~18 Hz,此时果实的平均采摘率为83.9%~88.0%。未采摘的果实通过人工或机械二次采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自一体式 山核桃 偏心轮机构 振动频率 采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氮微合金化对汽车用热轧钢板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建 李月丽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0-156,共7页
通过向钢中添加VN12合金冶炼了5种不同钒、氮含量的试验钢,将冶炼后的钢锭先锻成板坯,再热轧成7 mm厚的钢板。经化学成分对比分析,试验钢的平均钒/氮比约为4.42,即每增加0.01%的钒,可增氮约0.00226%。借助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试... 通过向钢中添加VN12合金冶炼了5种不同钒、氮含量的试验钢,将冶炼后的钢锭先锻成板坯,再热轧成7 mm厚的钢板。经化学成分对比分析,试验钢的平均钒/氮比约为4.42,即每增加0.01%的钒,可增氮约0.00226%。借助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和第二相的析出情况,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组织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钒、氮含量的增加明显细化了铁素体晶粒,促进了大量第二相细小颗粒的析出,铁素体晶粒尺寸由9.42μm减小至4.62μm。通过拉伸和冲击试验,分析了试验钢的力学性能,对试验钢的强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钒含量由0.024%增加至0.140%时,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202和165 MPa,保持了良好的韧塑性;钒氮微合金化钢板的主要强化方式为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细晶强化对屈服强度的贡献大于析出强化,但二者对屈服强度增量的贡献随钒和氮含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钒含量低于0.1%时,析出强化起主导作用,钒含量高于0.1%时,细晶强化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氮微合金化 热轧钢板 组织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成形轧制铜极薄带变形局部化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守东 陈敬琪 +2 位作者 李杰 孙建 卢日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随极薄带厚度的进一步减薄,轧制极薄带变形由于轧件厚度/晶粒尺寸比值小的尺寸效应和变形程度导致各向异性与局部化已完全不同于轧制厚件时的变形特性。采用具有拉拔-压缩-剪切复合成形功能的微型异步轧机开展系列厚度铜极薄带的箔轧实... 随极薄带厚度的进一步减薄,轧制极薄带变形由于轧件厚度/晶粒尺寸比值小的尺寸效应和变形程度导致各向异性与局部化已完全不同于轧制厚件时的变形特性。采用具有拉拔-压缩-剪切复合成形功能的微型异步轧机开展系列厚度铜极薄带的箔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成形轧制工艺和极薄带尺寸显著影响轧制力能参数与箔材质量。宏观有限元理论已不再适用出现这些新现象的极薄带轧制变形的建模。将嵌入初始晶粒形貌和取向等微观组织结构信息的介观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CPFE)用于复合成形条件下铜极薄带轧制变形局部化的模拟与分析,指导箔轧工艺优化和提高箔材质量。晶粒层次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准确预测了单层晶铜极薄带轧制变形局部化的现象和趋势,模拟与实验的轧制力吻合较好,尤其是各向异性。随上下工作辊异速比的增大,箔材厚度方向剪切变形增强,变形带、滑移带形成且局部化趋势显著。晶粒变形局部化的差异,对轧制制备极薄带材的控形控性造成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薄带轧制 铜箔 晶体塑性 有限元分析 变形局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极薄带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守东 查辰宇 卢日环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21-126,共6页
为响应节能减排号召,新能源成为能源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而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的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金属极薄带材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性材料,也是锂离子电池集流体的主要载体材料,将其他活性物质涂敷于金属极薄带上,可作为负极... 为响应节能减排号召,新能源成为能源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而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的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金属极薄带材是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性材料,也是锂离子电池集流体的主要载体材料,将其他活性物质涂敷于金属极薄带上,可作为负极或正极。高品质金属极薄带可以更好地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使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得到提升。本文综述了铜箔、铝箔、镍箔、不锈钢箔以及表面处理铜箔、铝箔复合集流体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极薄带材的厚度、表面处理及力学性能等对锂离子电池的影响,指出超薄、超延展、高强度的高性能金属极薄带在锂离子电池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极薄带 锂离子电池 集流体 正极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包上壳体可靠性评估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骏 潘涛 +2 位作者 吕雪伟 王东生 邢时超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第8期48-56,共9页
采用CATIA设计了电池包上壳体,简化电池包的模型参数,根据上下非平整、紧急转弯与紧急制动工况,计算电池包上壳体的刚度和强度。约束模态频率小于目标易发生共振,采用模态及安全系数评价电池包上壳体的可靠性,确定了电池包上壳体设计问... 采用CATIA设计了电池包上壳体,简化电池包的模型参数,根据上下非平整、紧急转弯与紧急制动工况,计算电池包上壳体的刚度和强度。约束模态频率小于目标易发生共振,采用模态及安全系数评价电池包上壳体的可靠性,确定了电池包上壳体设计问题和优化方向;基于有限元思想确定其局部加厚及局部布筋的优化方式。结果表明:在质量基本不改变和保证安全系数的情况下,采用局部布筋的方式,第一阶结构频率提高30.9%,第二阶结构频率提高31.1%;采用局部加厚的方式,第一阶结构频率提高33.5%,第二阶结构频率提高33.5%,两种方案优化结果得到改善,可以进一步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包上壳体 刚度分析 强度分析 模态分析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和重力铸造复合高速钢轧辊充型及凝固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守东 王银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71-778,共8页
复合高速钢轧辊外层采用卧式离心铸造,芯部采用重力铸造,成品在辊身上下段存在缩松缺陷。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轧辊外层卧式离心铸造和芯部重力铸造阶段的温度场变化、Niyama判据以及缩松和缩孔,分析主要工艺参数对全过程铸造充型及凝... 复合高速钢轧辊外层采用卧式离心铸造,芯部采用重力铸造,成品在辊身上下段存在缩松缺陷。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轧辊外层卧式离心铸造和芯部重力铸造阶段的温度场变化、Niyama判据以及缩松和缩孔,分析主要工艺参数对全过程铸造充型及凝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轧辊外层纵截面呈现由两端向中间的凝固顺序,外层横截面呈现由外向内的凝固顺序,转速的提高可以缩短外层凝固的时间;辊芯中心和上下辊身处容易出现缩松和缩孔。提高芯部重力浇注速度,可以实现从下往上的顺序凝固,获得高质量的复合高速钢轧辊。最后,进行了复合轧辊实际生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轧辊 卧式离心铸造 重力铸造 充型与凝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堇青石多孔陶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海军 李月丽 刘建 《佛山陶瓷》 2021年第10期4-9,共6页
本文介绍了多孔陶瓷的制备工艺及发展历程,阐述了多孔陶瓷的材料组成和微观结构,分析了不同原料造孔剂、碱金属氧化物等对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堇青石多孔陶瓷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 堇青石 多孔陶瓷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冷轧少晶铜薄带局部变形的CP-FE模拟
17
作者 陈守东 卢日环 +1 位作者 孙建 李杰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14-223,共10页
采用具有拉拔-压缩-剪切功能的微型异步轧机,开展少晶铜薄带轧制试验。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建立复合成形条件下少晶铜薄带轧制变形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CPFEM),分析晶粒间相互作用对晶间-晶内局部变形和滑移的影响。采用考虑晶粒尺寸、... 采用具有拉拔-压缩-剪切功能的微型异步轧机,开展少晶铜薄带轧制试验。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建立复合成形条件下少晶铜薄带轧制变形的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CPFEM),分析晶粒间相互作用对晶间-晶内局部变形和滑移的影响。采用考虑晶粒尺寸、形貌和织构的晶粒组织生成算法和取向赋予算法,建立薄带厚度方向上分布1—5层晶粒和特定织构的轧制模型。模拟得到的轧制力结果与试验测得的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拟结果表明,晶体塑性有限元模型可以定量预测复合成形轧制变形时晶粒尺度的滑移系启停、滑移局部化以及晶粒间的滑移对比。厚度方向只分布1层或2层晶粒的轧制模型,滑移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及局部化,形成与轧制方向呈45°的集中滑移和晶界-晶内的局部滑移,且对晶粒结构和取向依赖性强;厚度方向分布4层或5层晶粒时,则出现完全不同的滑移趋势。该模型可以准确获取晶粒尺寸和厚度相近时少晶组织滑移变形及其演化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成形轧制 少晶 晶间作用 晶体塑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均值差异测度的装配体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鵾 魏树国 +2 位作者 周妍 疏淑丽 李博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7-874,共8页
基于距离的装配体相似性度量方法由于忽略了对距离分布的分析,在其案例初筛过程中,采用该方法时易导致丢失部分相似的案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均值差异(MMD)的装配体相似性度量方法。首先,利用装配体中零部件数量及零部... 基于距离的装配体相似性度量方法由于忽略了对距离分布的分析,在其案例初筛过程中,采用该方法时易导致丢失部分相似的案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均值差异(MMD)的装配体相似性度量方法。首先,利用装配体中零部件数量及零部件类型数量、连接数量及连接类型数量,共4个参数,将装配体模型化为一维数据集合;然后,使用最大均值差异(MMD)算法,将表示装配体模型的一维数组映射到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RKHS),在该空间内计算出装配体间的距离,并利用离散系数对距离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最后,通过基于实例的实验和基于装配体参数生成规则的仿真比较实验对其进行了验证。实验及研究结果表明:在准确度上,MMD算法与欧氏距离(ED)和加权距离(WD)算法一致;在鲁棒性上,无论进行相似性分析的两装配体零部件数量是否一致,该方法的距离分布在零部件数量超过6个后即可达到基本稳定,最高离散系数约为WD算法的23%,距离分布的鲁棒性有了较大程度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体模型 装配体相似性 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 最大均值差异 欧氏距离 加权距离 离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链链板自动冲压成形系统设计
19
作者 刘述庆 孙建 +1 位作者 汪小敏 汪永明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8-176,共9页
为提高平顶链链板精度和生产效率,根据平顶链链板冲压成形工艺,以及生产效率要求,设计了一套多工位自动冲压成形系统,其中包括冲压模具结构设计以及送料系统设计。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包括预弯模具、折弯模具以及卷圆模具的结构设计,并利用... 为提高平顶链链板精度和生产效率,根据平顶链链板冲压成形工艺,以及生产效率要求,设计了一套多工位自动冲压成形系统,其中包括冲压模具结构设计以及送料系统设计。冲压模具结构设计包括预弯模具、折弯模具以及卷圆模具的结构设计,并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冲压模拟仿真,改进模具尺寸,提高链板成形精度。送料系统设计包括储料装置、自动送料装置结构设计及相关设备选型。为了实现自动化冲压生产,自动送料装置采用的是三自由度横杆式结构。最后,完成了样机制作和实验,试生产出的平顶链链板合格率达到97.83%,生产效率达每分钟9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平顶链链板自动冲压成形系统达到了链板的生产精度和生产效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链链板 多工位 自动冲压 冲压模具 送料系统
原文传递
Fe-Mn-Al-C系高Mn-Al轻质钢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建 王梓 +2 位作者 李景辉 黄贞益 程锐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共17页
Fe-Mn-Al-C系轻质钢以其低密度和高强韧性在车辆、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和发电厂等零部件的结构材料应用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当前Fe-Mn-Al-C系轻质钢的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出的优异性能,综述了Fe-Mn-Al-C系高Mn-Al轻质钢在成分设计、显... Fe-Mn-Al-C系轻质钢以其低密度和高强韧性在车辆、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和发电厂等零部件的结构材料应用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当前Fe-Mn-Al-C系轻质钢的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出的优异性能,综述了Fe-Mn-Al-C系高Mn-Al轻质钢在成分设计、显微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以及应用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轻质钢强韧化机制、力学性能和应用性能特点,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学者对Fe-Mn-Al-C系高Mn-Al轻质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展望。该系轻质钢的强韧化机制与析出相(MC型碳化物、κ-碳化物、B2和DO 3粒子等)的析出机理及其对轻质钢强韧化机制的影响机理和析出相对该系钢的氧化性、腐蚀性和耐磨性等各项应用性能的作用机制是今后该系轻质钢的重要研究方向。开展析出相可控析出研究有助于突破新一代钢铁材料增强增韧技术瓶颈,加快其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Mn-Al轻质钢 强韧化机制 力学性能 应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