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2
1
作者 陈文欣 李强 +4 位作者 薛赢俊 邵华卿 李贞 陆文倩 胡晓波 《检验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722-726,共5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标志物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分别检测1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4项标志物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分别检测164例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其中81例为呼吸道肿瘤组、83例为消化道肿瘤组)和52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浆TM、TAT、PIC、t-PAI-C水平,分别比较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及恶性肿瘤有转移者和恶性肿瘤无转移者之间4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恶性肿瘤组TM、TAT、PIC、t-PAI-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呼吸道肿瘤组TM、TAT、PI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PAI-C水平2个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肿瘤组TM、TAT、PIC、t-PAI-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肿瘤有转移者TAT、PIC、t-PAI-C水平高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P<0.01),而TM水平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肿瘤组和消化道肿瘤组中恶性肿瘤有转移者的TAT、PIC、t-PAI-C水平明显高于恶性肿瘤无转移者(P<0.01),TM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与纤溶系统功能紊乱。血浆TM、TAT、PIC、t-PAI-C水平可作为恶性肿瘤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凝血标志物诊断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病例对照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蕾 谭榜云 +5 位作者 孙志鹏 卢大鹏 安淑娟 陈琳 张巧梅 李燕平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54-58,共5页
目的评价肺癌患者凝血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肺癌患者、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61例为肺癌组、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3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 目的评价肺癌患者凝血标志物的变化,分析其对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肺癌患者、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61例为肺癌组、肺部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3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和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的含量,用免疫荧光检测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肺部良性疾病组血浆t-PAIC、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均P<0.05),肺癌组血浆TM、TAT、t-PAIC、PIC含量明显增高(均P<0.05);与肺部良性疾病组相比,肺癌组血浆TM、TAT含量明显增高(均P<0.05);TM、PIC、D-二聚体含量在肺癌的不同病理类型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及纤溶系统异常,TM、TAT、t-PAIC、PIC对血栓的形成表现敏感,是诊断肺癌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栓前状态 血栓调节蛋白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女性常规凝血指标参考范围建立 被引量:10
3
作者 曾甲子 曹正 +3 位作者 翟燕红 朱宏远 谢鑫 钟军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9年第8期1273-1276,1293,共5页
目的研究本地区妊娠期女性常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在不同孕期水平变化,建立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妊娠期女性常规凝血指标的参考范围。方法选择2016年7... 目的研究本地区妊娠期女性常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在不同孕期水平变化,建立适用于本实验室的妊娠期女性常规凝血指标的参考范围。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间在北京妇产医院建档的健康孕妇1068例,分为孕早期组333例、孕中期组240例、孕晚期组355例及非孕妇女140例。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C28-A3文件,最终建立妊娠期女性常规凝血指标的参考范围。结果研究结果显示,D-dimer与FIB均随着孕周的增长而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PT孕中、晚期较孕早期有缩短趋势,TT孕中期较孕早期有缩短趋势。结论实验室应建立妊娠期女性不同孕期常规凝血指标的参考区间,密切监测孕妇产前凝血功能指标,了解其妊娠期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变化,对提高分娩安全,预防妊娠期母胎并发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凝血指标 参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参数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磊 李娟 +3 位作者 王金华 张彦平 黄伦 张雯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28-131,共4页
目的比较实体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侧向散射光强度即颗粒度(neutrophil lateral scattering intensity,NEUT-X)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肿瘤化疗使用G-CSF患者(研究组),32例肿... 目的比较实体肿瘤化疗患者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侧向散射光强度即颗粒度(neutrophil lateral scattering intensity,NEUT-X)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2例肿瘤化疗使用G-CSF患者(研究组),32例肿瘤化疗未使用G-CSF患者(研究对照组)和50例门诊表观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使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细胞计数,收集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参数结果数据。分析研究NEUTX参数在化疗过程中的变化,同时观察三组患者临床感染发热率,以揭示白细胞形态参数与机体抵抗能力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研究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T-X为:1 324(890.2,1 358.0),1 440(1 397.3,1 466.3),1 329(1 295.1,1 359.4),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78,P=0.002),且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使用G-CSF前后白细胞数分别为:0.99(0.22,1.75)×109/L,7.53(1.00,14.05)×109/L,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395,P=0.005);研究组患者使用G-CSF前后中性粒细胞形态参数NEUT-X分别为:1 382(1 323.6,1 440.4),1324(890.2,1 358.0),两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832,P=0.004);研究组与研究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热病例数分别为:23/52例、4/32例(χ~2=9.14,P=0.002)。结论肿瘤化疗病人使用G-CSF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中性粒细胞NEUT-X参数降低,且感染发热率高于未使用G-CSF患者,推测中性粒细胞颗粒度对评估实体肿瘤化疗病人免疫力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胞内颗粒度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外周血白细胞形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浆凝血与纤溶标志物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谭榜云 张蕾 +1 位作者 李燕平 孙志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8期2253-2255,225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凝血及纤溶异常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AECOPD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3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凝血及纤溶异常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AECOPD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3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T)、与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 AECOPD患者TAT、PIC、t-PAIC、PT、FIB、TT、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TAT与PIC呈正相关,与TT呈负相关,PIC与PT、TT呈负相关,与FIB、D-二聚体呈正相关,FIB与TT呈负相关,与D-二聚体呈正相关(P<0.05)。结论 AECOPD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易于血栓形成,利用上述凝血与纤溶指标对判断AE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凝血标志物 纤溶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织血小板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刘湘帆 HIDEO WADA 胡翊群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6期505-506,509,共3页
关键词 网织血小板 IPF比例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SXXE-2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TM、TAT、PIC、t-PAIC水平对DIC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7
作者 林静 孙志鹏 +2 位作者 李娟 肖娜娜 哈小琴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413-1416,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的疑似DIC患者的...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室(ICU)的疑似DIC患者的111例,根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的标准,分为DIC组和非DIC组。在临床怀疑DIC时检测诊断DIC相关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等]及TM、TAT、t-PAIC、PIC。比较组间TM、TAT、t-PAIC、PIC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诊断切点及诊断效能。结果DIC组的TM、PIC和t-PAIC值高于非D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PIC、t-PAIC值诊断DI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6、0.861、0.819;cut-off值分别为:24.950U/mL、2.836μg/mL、13.100ng/mL;灵敏度分别为:60.7%,89.3%,71.4%;特异度分别为:81.0%,82.8%,87.9%,采用联合检测后,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95.7%。结论联合检测血浆中的TM、t-PAIC和PIC水平等对早期诊断DIC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调节蛋白 凝血酶抗凝酶复合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健康成人尿液有形成分参考区间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刚强 郑善銮 +11 位作者 张磊 李岩 张凯歌 詹颉 王丽滨 郭瑛 杨丽华 王金华 路蔓 张楠 赵静 董玲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11-114,119,共5页
目的建立西安地区健康成人尿液有形成分参考区间。方法参照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制定的行业标准WS/T 402~2012,组织西安地区6家医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北... 目的建立西安地区健康成人尿液有形成分参考区间。方法参照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制定的行业标准WS/T 402~2012,组织西安地区6家医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应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Sysmex UF1000i检测健康查体人员1487例(男性935例,女性552例)、孕妇体检人员随机中段尿液标本247例,共计1734例,检测项目包含尿液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上皮细胞(EC)、细菌(BACT)和管型(CAST)等参数。结果西安地区尿液有形成分参考区间(单位:个/μl):男性:RBC:0~9.4,WBC:0~9.5,EC:0~4.6,CAST:0~1.68和BACT:0~53.9;女性:RBC:0~20.2,WBC:0~15.9,EC:0~25.8,CAST:0~1.26和BACT:0~722.0;孕妇:RBC:0~37.4,WBC:0~40.5,EC:0~55.7,CAST:0~3.59和BACT:0~2201.2;其中,尿液有形成分RBC,WBC,EC,BACT和CAST男性、女性、孕妇间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次实验建立了西安地区健康成人尿液有形成分参考区间,为西安地区各医院尿液参考区间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地区 尿液有形成分 参考区间 SYSMEX UF1000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e抗体时临界值的确认和验证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琳 孙志鹏 +2 位作者 哈小琴 杨淑娟 张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1期3036-3037,共2页
目的探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稀释测定法、重复测定法确定和验证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时的临界值的一致性。方法 ROC曲线法选取采用ELISA法检测抗-Hbe时吸光度值/临界值介于0.1~1.5的标本,通过最大约... 目的探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稀释测定法、重复测定法确定和验证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时的临界值的一致性。方法 ROC曲线法选取采用ELISA法检测抗-Hbe时吸光度值/临界值介于0.1~1.5的标本,通过最大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抗-HBe检测临界值;稀释测定法通过倍比稀释质控品进行抗-HBe检测临界值验证;重复测定法选取抑制率介于40%~60%的标本进行抗-HBe检测临界值验证。各标本均采用HISCL-5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测定比较。结果 ROC曲线法中,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90时,确定的抗-HBe检测临界值为49.89%;稀释测定法和重复测定法验证通过了试剂厂商指定的抗-HBe检测临界值(50.00%)。结论稀释测定法和重复测定法均可用于抗-HBe检测临界值的验证,ROC曲线法可以确定出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抗-HBe检测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CL-5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稀释测定 重复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泉州地区健康成人UF5000尿沉渣分析仪相关参数参考范围调查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静琪 陈雅斌 +2 位作者 王婉妮 黄丽燕 张志珊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49-152,175,共5页
目的调查泉州地区健康成人UF5000尿沉渣分析仪相关参数参考范围。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人1120例随机新鲜中段尿液标本,在UF5000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记录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上皮细胞(... 目的调查泉州地区健康成人UF5000尿沉渣分析仪相关参数参考范围。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于泉州市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人1120例随机新鲜中段尿液标本,在UF5000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记录红细胞(RBC)、白细胞(WBC)、上皮细胞(EC)、管型(CAST)和细菌(BACT)等结果。将标本按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进行划分,参考CLSI C28-A3文件的研究方法,建立泉州地区UF5000尿沉渣分析仪上述检测参数的参考范围。非参数检验用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性比较。结果参考范围:男性RBC:0.0~8.1(/μl),WBC:0.0~7.2(/μl),EC:0.0~3.3(/μl),CAST:0.0~0.70(/μl),BACT:0.0~44.8(/μl);女性RBC:0.0~12.9(/μl),WBC:0.0~13.1(/μl),EC:0.0~24.9(/μl),CAST:0.0~0.42(/μl),BACT:0.0~698.0(/μl)。男女之间比较,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217^-2.982,均P<0.05)。男性RBC各年龄组间比较、BACT青年组和中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20^-2.268,均P<0.05);女性EC和BACT各年龄组间比较、WBC青年组和中年组、老年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Z=-10.691^-2.649,P均<0.05)。结论研究对UF5000尿沉渣分析仪的参考范围进行了调查,明确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参考范围,为目前各地区调查UF5000尿沉渣分析仪相关参数参考范围提供了临床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F5000 健康成人 尿沉渣 参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11
作者 王绍栋 《江西医学检验》 2005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吸附法测定OX-LDL,同时用酶法测定血脂、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OX-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TG、ApoB、及LP(a... 目的探讨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免疫吸附法测定OX-LDL,同时用酶法测定血脂、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OX-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TG、ApoB、及LP(a)较对照组增高,而HDL-C、ApoA1降低,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OX-LDL越高。结论血浆OX-LDL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程度显著相关,测定其水平对评价冠心病的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LDL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冠心病 血浆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免疫透射比浊法 LDL-C 水平 结论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干化学与流式细胞术联合用于尿液有形成分镜检筛选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0
12
作者 马骏龙 丛玉隆 +4 位作者 陆玉静 王成彬 刘培培 张永强 凌励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4-500,共7页
目的 制定针对UF-1000i尿液分析流水线(由UF-1000i尿流式分析仪和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仪组成)自动化检测结果的尿液镜检复检规则.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尿液常规标本共2 839份.首先利用UF-1000i尿液分析流水线对2... 目的 制定针对UF-1000i尿液分析流水线(由UF-1000i尿流式分析仪和AX-4030尿干化学分析仪组成)自动化检测结果的尿液镜检复检规则.方法 收集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尿液常规标本共2 839份.首先利用UF-1000i尿液分析流水线对2 839份尿液标本进行有形成分分析(包括RBC、WBC、CAST)和干化学检测(包括ERY、LEU、PRO).每份标本在尿液分析流水线上检测完毕后由选定的2名主管检验师采用双盲法做显微镜镜检计数,以2名主管检验师检测结果的均值作为镜检结果.以镜检结果为判断标准,采用UriAccess3.0软件对2 839份尿液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检规则的设置和调试,计算复检规则的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漏诊率)及复检率.再选择299份尿液标本对该复检规则进行临床有效性验证,最终通过漏诊率与复检率的结果来评判所制定的复检规则的可行性.结果 采用UriAccess3.0软件,根据2 839份尿液标本的6项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进行复检规则的设置和调试,筛选出37条需要复检的规则和27条无需复检的规则.以镜检结果为标准,该复检规则的符合率为81.11%(2 311/2 839),真阳性率为40.51%(1 150/2 839),假阳性率为16.17%(459/2 839),真阴性率为41.00%(1 164/2 839),假阴性率(漏诊率)为2.43%(69/2 839),复检率为18.28%(519/2 839).将制定的复检规则输入UriAccess3.0软件,选取299份尿液标本进行复检规则的验证,其验证结果符合率为82.27%(246/299),真阳性率为36.12%(108/299),假阳性率为16.39%(49/299),真阴性率为46.15%(138/299),假阴性率(漏诊率)1.34%(4/299),复检率为19.06%(57/299).对其中的4份假阴性标本进行分析,均为非泌尿科和肾病科患者,且RBC、WBC镜检结果均在3~8个/HP范围内,对严重肾功能异常患者不会造成漏诊.结论 针对UF-1000i尿液分析流水线制定的复检规则能够有效地筛选出真正需要镜检确认的异常标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检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分析 化学 分析 显微镜检查 自动分析
原文传递
自动化尿液干化学和有形成分分析复检规则的制定和应用 被引量:47
13
作者 陈雨 程闽 +6 位作者 李薇 杜娟 李建英 吴卫 黄媛 李覃 崔巍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1-506,共6页
目的 结合尿液干化学分析(简称干化学)和有形成分分析(简称尿流式),制定自动化尿常规分析的复检规则.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1 714份中段尿标本,其中1 300份用于建立复检规则,214份用于验证所建立的规则,另外... 目的 结合尿液干化学分析(简称干化学)和有形成分分析(简称尿流式),制定自动化尿常规分析的复检规则.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0月1 714份中段尿标本,其中1 300份用于建立复检规则,214份用于验证所建立的规则,另外200份健康体检者的标本用于建立UF-1000i尿流式分析仪的参考范围.所有标本通过Siemens Bayer Clinitek 500型干化学分析仪、Sysmex UF-1000i尿流式分析仪及尿沉渣显微镜(简称尿沉渣)检测,进行RBC、WBC、PRO及CAST分析.针对自动化尿常规的不同检测方法,设计了4种复检方案:(1)方案1:单独使用干化学时RBC、WBC和PRO任何一项参数出现阳性者;(2)方案2:单独使用尿流式时RBC、WBC和CAST任何一项参数超出参考范围上限者;(3)方案3:联合使用2种方法检出的WBC结果不相符合,即同一项参数在一台仪器上检测为阳性或超出参考范围上限,在另一台仪器上检测为阴性或不超出参考范围上限,而RBC、PRO(对应尿流式的CAST)中任何一项参数在任何一台仪器上出现阳性或超出参考范围上限者;(4)方案4:联合使用2种方法检出的RBC、WBC、PRO(对应尿流式的CAST)结果不相符合者.通过Sysmex Laboman UriAccess Ver 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不同检测方法的自动化尿常规分析的复检规则.结果 UF-1000i尿流式分析仪的参考范围:RBC为0~7.5个/μl(男)、0~15.9个/μl(女);WBC为0~11.6个/μl(男)、0~12.7个/μl(女);上皮细胞为0~6.5个/μl(男)、0~21.4个/μl(女);CAST为0~1.3个/μl.尿沉渣显微镜镜检结果显示,1 300份用于建立复检规则的标本中,阳性标本占47.46%(617/1 300),阴性标本占52.54%(683/1 300).在阳性标本中,RBC阳性者最多,占60.13%(371/617),其次为CAST阳性者,占8.43%(52/617).4种方案的假阴性率(漏诊率)分别为8.38%(109/1 300)、4.69%(61/1 300)、0.62%(8/1 300)和0.54%(7/1 300);复检率分别为47.85%(622/1 300)、59.38%(772/1 300)、72.85%(947/1 300)及52.23%(679/1 300);方案4的漏诊病例中无1例血肌酐结果异常.采用214份临床标本对所建立的复检规则(方案4)进行验证,其漏诊率为0,复检率为53.74%(115/214).结论 方案4的漏诊率最低,复检率也较低,且无严重肾功能异常者漏诊,是理想的复检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分析 化学 分析 显微镜检查 自动分析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血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建立与验证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0
14
作者 续薇 郝晓柯 +17 位作者 崔巍 江虹 王学锋 屈晨雪 郑磊 杜彦丹 曲林琳 胡恩亮 王剑飚 毛志刚 刘玲玲 郑翠玲 孙德华 普程伟 包春喜 凌励 李强 李覃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1-607,共7页
目的 建立可用于血液分析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的规则,为血液分析不同检测系统提供建立和验证自动审核规则的思路,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缩短TAT时间.方法 多中心研究收集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八家医院检验科2017年1月至11月期间的EDTA-K2... 目的 建立可用于血液分析检验结果自动审核的规则,为血液分析不同检测系统提供建立和验证自动审核规则的思路,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缩短TAT时间.方法 多中心研究收集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八家医院检验科2017年1月至11月期间的EDTA-K2抗凝血常规样本共34629例:规则建立组3478例,其中差值检查(Delta check)288例;规则验证组5362例,其中Delta check 2494例;临床试应用组25789例.应用Sysmex XN系列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同时制备血涂片、染色、镜检,将临床信息、设备参数、检测结果和镜检结果汇总;利用统计学方法筛选自动审核条件(包括项目和cut-off值);将自动审核条件录入仪器软件;进行模拟条件的一期验证以及检测后样本二期验证,分别计算真阴性、假阴性、真阳性、假阳性、自动审核通过率和通过正确率;应用确定的自动审核条件自动审核血常规结果验证漏检率、得出自动审核通过率和TAT时间.结果 (1)自动审核规则涉及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Delta check及性状异常共43条.(2)规则建立组中3190例样本其假阴性为1.94%(62/3190)(P〈0.001),自动审核通过率为76.74%、通过正确率为97.47%;规则验证组中2868例样本其假阴性为3.38%(97/2868)(P=0.002),自动审核通过率为42.26%、通过正确率为92.00%;规则建立组288例和规则验证组2494例Delta check假阴性分别为1.39%和2.61%(P〈0.001).(3)三家医院试应用自动审核规则,检测的25789例血常规样本,检验结果报告平均TAT缩短分别为24、32、7 min,30 min内发报告率分别提高33%、53%和7%,自动核通过率为72%~74%.结论 应用血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43条能够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缩短TAT,提高血常规检验工作效率.值得指出的是,在临床应用时,对于与本研究相同型号的检测系统,应用前应进行验证,并在应用中做周期性验证;对于不同型号的检测系统,本研究提供其建立血液分析自动审核规则的方法,可结合检测系统的技术参数建立适合各自的自动审核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审核规则 血液分析 验证 TAT 漏检率
原文传递
XS-1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海 钱超 +4 位作者 王红霞 付淑宏 秦小玲 张清 丛玉隆 《医学动物防制》 2010年第8期708-710,784,F0003,共5页
目的对XS-1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随机收集住院患者新鲜血液标本,严格按照该仪器操作规程使用配套试剂,测定仪器的重复性、线性、互染率、以及通过标准化的传统手工显微镜检进行对比分析,对仪器性能进... 目的对XS-1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随机收集住院患者新鲜血液标本,严格按照该仪器操作规程使用配套试剂,测定仪器的重复性、线性、互染率、以及通过标准化的传统手工显微镜检进行对比分析,对仪器性能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各项参数总重复性测定,CV值均在3%以下,携带污染率达到仪器的测试水平;各稀释度标本结果均呈良好的线性;连续开机144h,测定全血质控WBC、RBC、HGB、PLT等结果稳定性良好;WBC、RBC、HGB、PLT等结果与XE-2100相关性良好。自动进样模式和末梢全血手动进样模式的相关性良好;五分类结果与显微镜及XE-2100相关性良好。显微镜分类比对,符合率良好;IG未成熟粒细胞值(即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细胞之和),与油镜分类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细胞之和结果相关性良好。结论 XS-1000i系统具有优良的性能,主要指标符合临床应用要求,自动化程度高,血液检查标准、规范、检测快速准确,操作简便,是目前较理想的小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S-1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 仪器性能 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