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凹凸棒石表面硅烷偶联剂改性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姚超 李锦春 +2 位作者 丁永红 李效棠 李连惠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7,共4页
利用硅烷偶联剂(LM-N308)对纳米凹凸棒石表面进行有机改性。红外光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表明,约有占改性产品质量6.1%的LM-N308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在在纳米凹凸棒石的表面,形成有机包覆层。表面改性后的纳米凹凸棒石的表面性质由亲水... 利用硅烷偶联剂(LM-N308)对纳米凹凸棒石表面进行有机改性。红外光谱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照片表明,约有占改性产品质量6.1%的LM-N308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在在纳米凹凸棒石的表面,形成有机包覆层。表面改性后的纳米凹凸棒石的表面性质由亲水性变成了疏水性,用于复合材料中能同时提高其强度和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凹凸棒石 硅烷偶联剂 有机表面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凸棒土有机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良 姚超 +2 位作者 丁永红 李效棠 李连惠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41-43,共3页
采用饱和氯化钠对凹凸棒土进行离子交换,利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凹凸棒土进行有机改性,并且通过XRD、FT-IR、TG-DTA、EDS等分析手段对改性前后凹凸棒土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有机改性后大约有9.0%的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以物理吸附... 采用饱和氯化钠对凹凸棒土进行离子交换,利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凹凸棒土进行有机改性,并且通过XRD、FT-IR、TG-DTA、EDS等分析手段对改性前后凹凸棒土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有机改性后大约有9.0%的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以物理吸附的形式存在于凹凸棒土的表面。离子交换对凹凸棒土的晶体结构、成分和有机表面改性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凹凸棒土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有机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白云石凹凸棒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良 姚超 +2 位作者 丁永红 李效棠 李连惠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7年第6期34-36,共3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SG-Si900)对白云石凹土进行有机表面改性,通过IR和TG-DTG对改性前后的凹土进行了表征。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凹凸棒土与PP复合制备聚丙烯/凹凸棒土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在凹凸棒土填充量达到2%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和拉... 采用硅烷偶联剂(SG-Si900)对白云石凹土进行有机表面改性,通过IR和TG-DTG对改性前后的凹土进行了表征。将经过表面处理的凹凸棒土与PP复合制备聚丙烯/凹凸棒土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在凹凸棒土填充量达到2%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和拉伸强度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凹凸棒土 有机表面改性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3PO_4掺杂PANI/ATP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4
作者 吴凤芹 曾永斌 +2 位作者 姚超 李效棠 徐启利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3-17,共5页
用原位聚合法在凹凸棒土(ATP)的表面包覆上磷酸(H3PO4)掺杂的聚苯胺(PANI),合成了H3PO4-PANI/ATP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聚合时间、H3PO4掺杂量、过硫酸铵(APS)用量、聚合温度和苯胺投料量对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温度... 用原位聚合法在凹凸棒土(ATP)的表面包覆上磷酸(H3PO4)掺杂的聚苯胺(PANI),合成了H3PO4-PANI/ATP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聚合时间、H3PO4掺杂量、过硫酸铵(APS)用量、聚合温度和苯胺投料量对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温度为20℃,苯胺投料量为30%,聚合时间为4 h,n(An)∶n(APS)∶n(H3PO4)=1∶1∶5.81时,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可达到6Ω.cm。并通过XRD、FTIR和TG-DTA对该条件下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凹凸棒土 掺杂 原位聚合 纳米复合材料 体积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凹凸棒土的制备
5
作者 姚超 张良 +2 位作者 丁永红 李效棠 徐启利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9,共5页
以SnCl4·5H2O和SbC13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在凹凸棒土表面包覆了二氧化锡掺杂锑形成的导电层。运用XRD和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解pH、水解温度、氧化锡的包覆率、m(SnCl4·5H2O)/m(SbCl3)、反应时间和热... 以SnCl4·5H2O和SbC13为原料,采用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在凹凸棒土表面包覆了二氧化锡掺杂锑形成的导电层。运用XRD和TEM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水解pH、水解温度、氧化锡的包覆率、m(SnCl4·5H2O)/m(SbCl3)、反应时间和热处理条件对导电凹凸棒土体积电阻率和颜色的影响。制备导电凹凸棒土的合适条件是:pH1.0~2.0,m(SnCl4·5H2O)/m(SnCl3)-10~15,反应温度70~75℃,加料时间1.5h,包覆率70%,煅烧温度550℃,煅烧时间3h。XRD表明,掺锑二氧化锡为四方相金红石结构。TEM显示,在凹凸棒土表面形成了导电包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导电粉体 体积电阻率 二氧化锡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和磺基水杨酸共掺杂聚苯胺/凹凸棒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3
6
作者 姚超 曾永斌 +3 位作者 陈志刚 李为民 李效棠 徐启利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5-491,共7页
用快速原位聚合工艺制备了盐酸(HCl)和磺基水杨酸(sulfosalicylic acid,SSA)共掺杂聚苯胺(polyaniline,PANI)/凹凸棒黏土(attapulgite,ATP)纳米复合材料(HCl-SSA-PANI/ATP),用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Fourier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 用快速原位聚合工艺制备了盐酸(HCl)和磺基水杨酸(sulfosalicylic acid,SSA)共掺杂聚苯胺(polyaniline,PANI)/凹凸棒黏土(attapulgite,ATP)纳米复合材料(HCl-SSA-PANI/ATP),用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Fourier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镜、循环伏安法和Raman光谱等对所得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HCl和SSA所组成的混合酸溶液能快速促进苯胺聚合和PANI掺杂反应。反应15min,所制得的纳米复合材料的体积电阻率可达2Ω·cm。HCl-SSA-PANI以晶态形式包覆在ATP表面,形成核壳棒状纳米结构,包覆层厚度在3nm左右。纳米复合材料中HCl-SSA-PANI的包覆率约为27.79%,与纯HCl-SSA-PANI相比,其耐热性得到了提高,且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纳米复合材料中由对位聚合生成的HCl-SSA-PANI为翠绿亚胺结构,其与ATP之间存在物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凹凸棒黏土 原位聚合 共掺杂 纳米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