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加培养与氧调控协同提高大肠杆菌产L⁃苏氨酸
1
作者 王泽建 银肖剑 +4 位作者 郭文慧 吕莹 范晓光 栗波 梁剑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5年第5期160-166,共7页
以实验室1株大肠杆菌为出发菌株,首先将活化后的大肠杆菌菌液按照5%接种量接种至优化后的发酵罐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调节控制溶解量不低于15%,并实时流加葡萄糖酸钠、磷酸甜菜碱和玉米浆干粉混合溶液,控制细胞的氧消耗速率(oxygen uptake ... 以实验室1株大肠杆菌为出发菌株,首先将活化后的大肠杆菌菌液按照5%接种量接种至优化后的发酵罐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调节控制溶解量不低于15%,并实时流加葡萄糖酸钠、磷酸甜菜碱和玉米浆干粉混合溶液,控制细胞的氧消耗速率(oxygen uptake rate,OUR)为215 mmol/(L·h),通过在线氧消耗速率控制系统、补料控制与OUR调节的作用关系,获得最优流加补料方案:流加25%氨水控制pH值,调整转速和通气控制溶氧15%以上,当溶氧开始回升时流加质量浓度为65%的葡萄糖,起始流加速度1 g(/L·h),控制残糖浓度不超过1.0 g/L。结果表明:L⁃苏氨酸产量提高了35%,达到155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苏氨酸 氧消耗速率 优化调控 流加培养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突变改造谷胱甘肽合成相关酶及高效催化生产谷胱甘肽
2
作者 张秀春 王骏之 +1 位作者 徐华栋 沈美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96,共6页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一种含有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主要由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GSHA)和谷胱甘肽合成酶(glutathione synth...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一种含有γ-酰胺键和巯基的三肽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主要由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GSHA)和谷胱甘肽合成酶(glutathione synthetase,GSHB)两步催化得到。在利用天然酶催化生产谷胱甘肽的过程中,发现天然酶的催化效果较差,其中GSHA为反应过程中的限速酶,该酶会受到产物的反馈抑制。该文对来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GSHA进行分子改造,对GSHA中参与转化的活性位点进行分析,通过丙氨酸扫描对关键氨基酸进行替换。对蛋白质表面非活性区域的氨基酸进行分析,引入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提高稳定性。将酶活力提升的突变位点进行组合,获得了催化效果较高的突变体Y131A-A511D,相比于野生型酶活力提高了6倍,并对最佳突变体的酶学性质进行分析。将突变体Y131A-A511D用于催化合成谷胱甘肽,在8 h内合成了76.8 mmol/L的谷胱甘肽,达到了高效催化生产谷胱甘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γ-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 定点突变 丙氨酸扫描 酶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沪酿3.042菌株产脱氨酶发酵条件优化
3
作者 王泽建 刘建镔 +4 位作者 万培耀 邢利民 徐欣玥 汪绍杰 梁剑光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该研究初步探索了米曲霉在摇瓶条件下发酵产腺苷酸(AMP)脱氨酶的发酵工艺,并对米曲霉产腺苷酸脱氨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碳源、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和表面活性剂)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米曲霉在摇瓶条件下产腺苷酸脱氨酶的... 该研究初步探索了米曲霉在摇瓶条件下发酵产腺苷酸(AMP)脱氨酶的发酵工艺,并对米曲霉产腺苷酸脱氨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碳源、有机氮源、无机氮源和表面活性剂)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米曲霉在摇瓶条件下产腺苷酸脱氨酶的最佳条件为250 mL的锥形瓶装40 mL培养基,在28℃培养62 h。最优培养基成分含量为麸皮0.4%、蔗糖2.5%、鱼粉2%、(NH_(4))_(2)SO_(4)0.075%、吐温-800.175%、柠檬酸钠0.2%、MgSO_(4)0.03%、ZnSO_(4)0.01%、CaCl_(2)0.01%、KH_(2)PO_(4)0.02%。在此条件下,酶活可达到205.63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脱氨酶 发酵优化 腺苷酸(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秆及其制浆废弃物的组分分离与结构特性表征
4
作者 唐卫 何玉财 勇强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麦秆资源作为中国产量丰富的秸秆资源,可采用生物化学转化方法制备高价值的可发酵性和功能性糖。研究采用亚氯酸钠漂白法和磨木木质素提取法从麦秆及其制浆废弃物(麦糠)中分离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并对其各组分结构特... 麦秆资源作为中国产量丰富的秸秆资源,可采用生物化学转化方法制备高价值的可发酵性和功能性糖。研究采用亚氯酸钠漂白法和磨木木质素提取法从麦秆及其制浆废弃物(麦糠)中分离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并对其各组分结构特征及理化特性进行全面解析。结果表明,麦秆和麦糠中的纤维素主要由聚集态的葡聚糖组成,而半纤维素主要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82.6%木聚糖、5.3%阿拉伯聚糖、1.5%半乳聚糖和79.3%木聚糖、7.6%阿拉伯聚糖、2.0%半乳聚糖。麦秆和麦糠中的木质素中同时含有3种苯丙烷结构单元:紫丁香基单元、愈创木基单元和对羟基苯基单元,且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键主要由β-O-4,β-β和β-5所组成。麦秆和麦糠中的木质素的羟基含量和羧基含量也存在差异,总量分别为5.68,0.11 mmol/g和5.98,0.14 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秆 麦糠 纤维素 半纤维素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多肽LLTRAGL抗异烟肼致肝损伤活性评价及其机制研究
5
作者 钟雅韵 李滨 +3 位作者 曹永娜 张姗姗 张云 柳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11,共13页
目的构建异烟肼(Isoniazid,INH)致肝损伤斑马鱼模型,对多肽LLTRAGL保肝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肝脏特异表达绿色荧光的转基因斑马鱼Tg(L-FABP:EGFP)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斑马鱼培养用水)、INH致肝损伤组(INH 6 ... 目的构建异烟肼(Isoniazid,INH)致肝损伤斑马鱼模型,对多肽LLTRAGL保肝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肝脏特异表达绿色荧光的转基因斑马鱼Tg(L-FABP:EGFP)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斑马鱼培养用水)、INH致肝损伤组(INH 6 mmol/L)、阳性药组(INH 6 mmol/L+GSH10μmol/L)和多肽处理组(INH 6 mmol/L+LLTRAGL 25、50、100μg/mL)。药物处理48 h后,检测斑马肝脏面积和肝脏荧光强度;通过TUNAL染色,观察斑马鱼肝脏区域细胞凋亡情况。运用转录组学、分子对接及RT-qPCR技术测定多肽对差异表达基因的调控情况。结果与INH致肝损伤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多肽处理组斑马鱼肝脏面积和肝脏荧光强度均显著恢复,且肝脏细胞凋亡显著减少。转录组学分析表明GO富集分析涉及包括与细胞凋亡相关在内的64个条目,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分析均涉及MAPK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多肽LLTRAGL与MAPK信号通路上核心靶点EGFRa、FGFR1、PDGFRa、PDGFRb和INSR具有良好对接能。RT-qPCR结果表明,与INH致肝损伤组相比,多肽LLTRAGL显著下调egfra、fgfr1、map2k2、map3k1、map3k7和mapk12a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下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1、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本研究通过建立斑马鱼INH致肝损伤模型,探究了多肽LLTRAGL的保肝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其保肝作用可能为通过参与调控MAPK信号通路,降低凋亡因子表达,从而缓解肝脏损伤,为INH致肝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LLTRAGL 斑马鱼 保肝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玉米芯花青素的射频冷等离子体辅助提取及体内外抗氧化活性
6
作者 徐小燕 朱国兵 +3 位作者 张盟 龚磊 易霞 朱劼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0-629,共10页
采用射频冷等离子体辅助提取技术从紫玉米芯中提取花青素,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考察了放电功率、处理时间和工作压力对紫玉米芯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质谱仪(UPLC-MS)对紫玉米芯花青素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采用射频冷等离子体辅助提取技术从紫玉米芯中提取花青素,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考察了放电功率、处理时间和工作压力对紫玉米芯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质谱仪(UPLC-MS)对紫玉米芯花青素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使用秀丽隐杆线虫和H2O2分别对紫玉米芯花青素进行了抗氧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冷等离子体预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放电功率127 W、处理时间75 s、工作压力150 Pa。在该条件下,紫玉米芯花青素提取量为(4.05±0.05)mg/g,较溶剂提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的提取量分别提高49.45%和28.98%。紫玉米芯花青素主要由天竺葵素-3-O-葡糖苷、矢车菊素-3-O-葡糖苷、矢车菊素和矮牵牛素-3-O-葡糖苷组成。与溶剂提取法和超声辅助提取法相比,冷等离子体辅助提取的花青素成分中矢车菊素-3-O-葡糖苷质量分数提高,天竺葵素-3-O-葡糖苷质量分数降低。紫玉米芯花青素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2972、0.2770 g/L,接近同样条件下抗坏血酸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采用紫玉米芯花青素喂养的秀丽隐杆线虫,平均寿命延长29.26%;较H2O2处理组,其抗氧化能力提高了26.25%,体内活性氧水平降低了6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冷等离子体 紫玉米芯 花青素 秀丽隐杆线虫 抗氧化活性 食品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合成酶与运动发酵单胞菌耐受酚醛的关系
7
作者 易霞 张盟 +4 位作者 王一龙 蒙顾 王心悦 何玉财 朱劼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48-57,共10页
通过基因表达谱、基因重组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谷氨酰胺合成酶与生物炼制菌株耐受酚醛的关系。基因表达谱研究结果表明,在4-羟基苯甲醛、丁香醛和香草醛的胁迫下,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 ZM4)的I型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ZMO049... 通过基因表达谱、基因重组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谷氨酰胺合成酶与生物炼制菌株耐受酚醛的关系。基因表达谱研究结果表明,在4-羟基苯甲醛、丁香醛和香草醛的胁迫下,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 mobilis ZM4)的I型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ZMO0493分别显著差异上调2.80,2.52和3.21倍。通过基因重组发现,ZMO0493过量表达提高了运动发酵单胞菌的酚醛转化和乙醇积累。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ZMO0493蛋白与氧化还原酶(ZMO1116/ZMO1661)和氨基转移酶(ZMO0056/ZMO1207)显著相关,表明该I型谷氨酰胺合成酶与运动发酵单胞菌的酚醛耐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发酵单胞菌 乙醇发酵 酚醛 谷氨酰胺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布沙星关键中间体的合成工艺
8
作者 盛利强 刘玉乾 +3 位作者 丁秋雨 王艺翰 王亚晶 黄险峰 《合成化学》 2025年第1期68-72,共5页
为合成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扎布沙星的关键中间体,通过对文献路线的分析,基于经济高效的原则,采用了一条合理的合成路线,以N-(2-氰基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和丙烯氰作为起始原料,通过加成、环合等8步反应,成功地得到了合成扎布沙星所需的... 为合成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扎布沙星的关键中间体,通过对文献路线的分析,基于经济高效的原则,采用了一条合理的合成路线,以N-(2-氰基乙基)氨基甲酸叔丁酯和丙烯氰作为起始原料,通过加成、环合等8步反应,成功地得到了合成扎布沙星所需的关键中间体2-三氟乙酰基-2,6-二氮杂-螺[3,4]辛烷-8-酮-甲基肟甲磺酸盐,总收率20.5%。本文优化了扎布沙星关键中间体合成路线,整条路线反应条件温和、中间体纯度高,为进一步放大工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喹诺酮类抗菌药 扎布沙星 中间体 化学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抗生素菌渣厌氧发酵性能和物料转化特性
9
作者 任建军 朱李霞 +6 位作者 尹冬敏 毛洪刚 呼和涛力 牛东泽 李春雨 唐睿 夏禧龙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5-1384,共10页
为探究抗生素菌渣(Antibiotic fermentation residue,AFR)作为单一底物厌氧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以经过脱抗处理的红霉素菌渣(EFR),头孢菌素菌渣(CFR)和青霉素菌渣(PFR)3种典型的大宗AFR为原料,开展中温((35±1)℃)条件下的产甲烷潜... 为探究抗生素菌渣(Antibiotic fermentation residue,AFR)作为单一底物厌氧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以经过脱抗处理的红霉素菌渣(EFR),头孢菌素菌渣(CFR)和青霉素菌渣(PFR)3种典型的大宗AFR为原料,开展中温((35±1)℃)条件下的产甲烷潜能和动力学试验,探究不同抗生素菌渣厌氧发酵的基本特性.通过原料组成,物料平衡及相关性分析等解析不同菌渣厌氧甲烷发酵的共性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EFR具有最高的产甲烷潜能,约为226m L/g VS,比CFR和PFR分别高27.0%和20.2%.不同菌渣在厌氧发酵中表现出明显的动力学特性和代谢活动差异,PFR具有最大的产沼气速率为13.2m L/(g VS·d).EFR具有明显的两阶段特征,一级动力学常数K_(1)和K_(2)分别为0.0336和0.2012d^(-1).物料衡算验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难溶性物质剩余量对厌氧系统的启动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结合相关性分析,菌渣的SCOD/TCOD、C/N、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等指标是评估其在厌氧发酵中性能的重要参数,说明优化菌渣特性可提高发酵效率.经脱抗处理的抗生素菌渣可作为厌氧发酵的单一基质,为菌渣的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菌渣 厌氧发酵 产气动力学 物料平衡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药学创新性实验》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金鹏 周舒文 丁淑敏 《广州化工》 CAS 2021年第21期223-224,227,共3页
努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设计了《现代药学创新性实验》课程,并从课程选题、指导模式、考核方式、运行保障机制及与科创竞赛有机结合等方... 努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我们设计了《现代药学创新性实验》课程,并从课程选题、指导模式、考核方式、运行保障机制及与科创竞赛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实践表明,《现代药学创新性实验》课程已经成为我们培养创新型药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抓手,对于其他专业创新型实验的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培养 现代药学创新性实验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仁抗氧化肽的分离鉴定及分子对接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迎阳 董亚云 +1 位作者 邹平 郑文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198,共10页
该研究利用酶解法结合凝胶色谱柱从橄榄仁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抗氧化肽,采用分子对接模拟6种抗氧化肽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结合机制。采用酶解法从橄榄仁中提取抗氧化活性肽,以水解度、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 该研究利用酶解法结合凝胶色谱柱从橄榄仁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抗氧化肽,采用分子对接模拟6种抗氧化肽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结合机制。采用酶解法从橄榄仁中提取抗氧化活性肽,以水解度、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从6种商用酶中筛选出最适蛋白酶为木瓜蛋白酶,以底物浓度、酶底比、酶解时间、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选取影响酶解反应的3个因素(酶底比>温度>时间)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50 g/L、酶底比为3.3%(质量分数)、温度20℃、时间88 min。对最优条件下的粗肽液进行SephadexG-25和SephadexG-15分离纯化得到6个具有良好活性的抗氧化肽,分别为WLSF、TSVLR、LVYLVR、AGGKPFQ、YYPFKGFA、AFNVDERLAR。TSVLR显示出最高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81.07%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42.48%。分子对接研究表明,纯化的肽通过疏水效应和氢键与抗氧化相关的关键蛋白SOD有效结合。结果表明,橄榄仁可作为天然食物来源制取功能性食品的一个新的探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仁 抗氧化肽 响应面优化 分离鉴定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8大孔树脂-C18柱联用分离牡丹籽壳中短叶松素及抗氧化研究
12
作者 张迎阳 邹林玲 +4 位作者 陈文涛 孙承骏 邹平 徐莹 满在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58,共7页
以牡丹籽壳为原料,利用大孔树脂和C18反相键合硅胶柱(C18柱)联合分离短叶松素,回收率为(98.33±0.64)%。用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牡丹籽壳粗黄酮(Mu Dan Ke Flavonoids,MDKF),得率最高为(10.54±0.13)%;比较了6种大孔树脂(AB-8... 以牡丹籽壳为原料,利用大孔树脂和C18反相键合硅胶柱(C18柱)联合分离短叶松素,回收率为(98.33±0.64)%。用70%(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牡丹籽壳粗黄酮(Mu Dan Ke Flavonoids,MDKF),得率最高为(10.54±0.13)%;比较了6种大孔树脂(AB-8、S-8、DM301、HPD600、HPD100和D101)的吸附率和解析率,发现S-8大孔树脂的吸附率和解析率最佳,分别为83.47%和84.46%;优化S-8大孔树脂分离MDKF的最佳条件为:上样液质量浓度1.6 mg/mL,上样液流速2.0 mL/min,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60%,洗脱液流速1.5 mL/min,洗脱液体积100 mL;对经过C18柱分离后的组分进行LC-MS分析得到短叶松素,回收率为(98.33±0.64)%;分离前后抗氧化能力比较:C18纯化物>S-8大孔树脂纯化物>MDKF粗提物;分子对接实验表明,短叶松素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有结合能力,过氧化氢酶的结合能力最强为-9.1 kcal/mol。实验表明,短叶松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作为食品、药品或化妆品等抗氧化剂的添加,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对牡丹籽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壳 短叶松素 大孔树脂 C18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8大孔树脂-C18柱联用分离干腌牛肉抗氧化肽的研究
13
作者 张迎阳 陈文涛 +4 位作者 徐莹 孙承骏 邹林玲 邹平 满在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79,共9页
该文利用盐酸提取法提取了干腌牛肉多肽,借助AB-8型大孔树脂及C18球形硅胶柱的分离纯化出4种抗氧化肽,利用分子对接模拟了4种抗氧化肽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结合位点。利用盐酸提取法提取了抗氧化肽并测试其在1... 该文利用盐酸提取法提取了干腌牛肉多肽,借助AB-8型大孔树脂及C18球形硅胶柱的分离纯化出4种抗氧化肽,利用分子对接模拟了4种抗氧化肽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结合位点。利用盐酸提取法提取了抗氧化肽并测试其在1、2、3、4、5 mg/mL的抗氧化能力,发现在5 mg/mL时,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率分别为86.24%、35.62%和54.34%。对比了AB-8、D101、S-8、X-S、HPD-500、NKA-9的吸附率与解吸率,AB-8的吸附率与解吸率最好,分别为92.55%和82.88%。研究优化了AB-8的上样流速、上样量、乙醇洗脱浓度和洗脱流速,在4 BV/h上样流速、39 mL上样量、75%(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洗脱剂和1 mL/min洗脱流速时,可以分离出3个组分(A、B和C),测试3个组分的抗氧化能力,B组分的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O_(2)^(-)清除能力最高,分别为73.33%、21.01%和63.33%。对B组分进行C18柱分离,分离出4个抗氧化肽:FDGDF、TGPGPW、FLSDH和KPFDAK。与SOD(PDB ID;1E9O)进行分子对接,发现FDGDF、TGPGPW、FLSDH和KPFDAK均可以与SOD形成氢键,结合能分别为-6.7、-6.55、-6.6、-7.35 kcal/mol,1 mg/mL的FDGDF可以有效增加SOD活力11.64%,酶活力单位增加697 U/mL,研究结果为干腌牛肉制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腌牛肉 抗氧化肽 大孔树脂 分离纯化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学院新媒体中心建设助推高校育人工作实效
14
作者 谢旭 沈悦 《品位·经典》 2022年第21期84-86,共3页
新媒体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各项工作的有力抓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如此。利用好新媒体可以为高校思政工作注入活水,收获显著成效。但是如何打破部分二级学院长期新媒体中心建设不稳和运转不良的困境,是一大难题。
关键词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育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8树脂联用C18柱分离牡丹籽粕中新橙皮苷及生物活性研究
15
作者 邹平 陈文涛 +5 位作者 胡建刚 徐莹 张迎阳 孙承骏 夏炜芳 高蕙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6-116,共11页
该实验借助AB-8树脂联用C18分离纯化牡丹籽粕中新橙皮苷,并进行生物活性探究,为开发相关产品提供依据。借助吸附动力学模型筛选了6种大孔树脂(AB-8、X-5、DM301、CAD-40、D101和NKA),AB-8树脂的吸附/解析能力优于其他5种;优化AB-8的分... 该实验借助AB-8树脂联用C18分离纯化牡丹籽粕中新橙皮苷,并进行生物活性探究,为开发相关产品提供依据。借助吸附动力学模型筛选了6种大孔树脂(AB-8、X-5、DM301、CAD-40、D101和NKA),AB-8树脂的吸附/解析能力优于其他5种;优化AB-8的分离条件为上样速度8 BV/h、上样量为60 mL、洗脱剂为60%(体积分数)乙醇溶液、洗脱流速为5 mL/min;抗氧化活性测试表明1 mg/mL新橙皮苷对于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83.23%、81.05%和72.03%;250 mg/mL新橙皮苷可以通过提高细胞内抗氧化活性来减少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实验表明,2000 mg/mL新橙皮苷对于K562的抑制率为92.49%,500 mg/mL新橙皮苷可以有效抑制K562分裂的G1期;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新橙皮苷可以通过结合B淋巴细胞瘤-2基因、细胞分裂蛋白激酶2生成氢键作用来抑制K562增殖。该实验从牡丹籽粕中分离出了活性物质新橙皮苷,为科学认识牡丹籽粕废弃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橙皮苷 大孔树脂 生物活性 分子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变量的多目标评价在教学中的应用——萃取精馏分离异丁烯/异丁烷的优化设计
16
作者 高晓新 王稚蒙 +3 位作者 陆凯锐 黄薇 汤吉海 王建浩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0-226,共7页
以常规萃取精馏和侧线萃取精馏分离异丁烯/异丁烷为研究对象,从能量、经济、热力学、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多目标评价,对这两种工艺的精馏塔和溶剂回收塔进行决策变量优化,获得最佳操作参数。该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探索... 以常规萃取精馏和侧线萃取精馏分离异丁烯/异丁烷为研究对象,从能量、经济、热力学、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多目标评价,对这两种工艺的精馏塔和溶剂回收塔进行决策变量优化,获得最佳操作参数。该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探索精馏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实践能力和节能降耗意识,提升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精馏 决策变量 多目标评价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高分子基角膜修复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杨 张传蕾 +4 位作者 孔彦惠 刘慧玉 任天 刘潇 丁硕秋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71-81,共11页
由于盲人数量庞大、可供移植的捐赠角膜供不应求,人工角膜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人工角膜常因力学性能不足而发生植片撕裂,为克服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尝试改善人工角膜的力学性能。文章针对胶原蛋白、明胶、丝素蛋... 由于盲人数量庞大、可供移植的捐赠角膜供不应求,人工角膜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人工角膜常因力学性能不足而发生植片撕裂,为克服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尝试改善人工角膜的力学性能。文章针对胶原蛋白、明胶、丝素蛋白以及壳聚糖这4类常见的天然高分子基角膜修复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关进展进行了总结。结果发现,通过光交联、热交联等物理方法,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交联、京尼平或戊二醛交联等化学方法以及其他复合方法都可以显著提升角膜材料的力学性能,但这些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进一步开发高质量人工角膜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归纳总结希望能够为角膜修复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修复 天然高分子材料 组织工程 人工角膜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优化牛肉抗氧化肽制备及其活性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若男 须圣煜 +6 位作者 陈文涛 徐馨雨 马进 邹平 张龙 陈徉 张迎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71-180,共10页
该实验旨在利用膜分离技术改进抗氧化肽的提取方法,提高其在食品工业和健康领域的应用潜力,并支持对抗氧化肽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首先,通过盐酸提取法从干腌牛肉中提取抗氧化肽,并测试了其在不同质量浓度下(0.2、0.4、0.6、0.8、1 mg/... 该实验旨在利用膜分离技术改进抗氧化肽的提取方法,提高其在食品工业和健康领域的应用潜力,并支持对抗氧化肽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首先,通过盐酸提取法从干腌牛肉中提取抗氧化肽,并测试了其在不同质量浓度下(0.2、0.4、0.6、0.8、1 mg/mL)的抗氧化能力,发现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也随之增强。接着,利用膜分离技术对牛肉中的抗氧化肽进行了分离纯化,使用不同微孔滤膜(PTFE、CA、PVDF、CN-CA、PES、混合膜)进行分离,并测试了其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其中,CN-CA水系混合纤维微孔滤膜的清除率最佳,分别达到了77.45%和51.06%。优化后的BTESE/CN-CA复合膜制备条件为15 g/L溶胶浓度、7.5 min热处理时间、150℃热处理温度、1.25 MPa。通过多肽评分和半衰期分析,推测分离出的Phe-Asp-Gly-Asp-Phe(FDGDF)的活性最强,并利用量子化学模拟分析了FDGDF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结合位点和力场。该项研究表明,膜分离技术能显著提升牛肉多肽的抗氧化活性,为食品和营养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肽 膜分离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与木犀草素对蚕丝的拼色及功能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培宏 方娇娇 +3 位作者 赵宜涛 王亚楠 陈新 曹红梅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8,54,共6页
从姜黄中提取天然多酚类姜黄素化合物作为色素,对提取物进行结构鉴定和表征,并将其与木犀草素拼染,探讨了拼染的协同效应与机理。结果表明:姜黄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素类化合物;将其与木犀草素拼混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可呈现出与直接... 从姜黄中提取天然多酚类姜黄素化合物作为色素,对提取物进行结构鉴定和表征,并将其与木犀草素拼染,探讨了拼染的协同效应与机理。结果表明:姜黄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姜黄素类化合物;将其与木犀草素拼混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可呈现出与直接染色不同的黄色色泽;拼染蚕丝织物的各项色牢度可达3级以上;抗氧化、抗紫外和抑菌性能均有明显提升。1%(omf)姜黄素类化合物和2%(omf)木犀草素拼色染色的蚕丝织物抗氧化性达90%以上,UPF值为191.44,抑菌带宽度为0.45 c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木犀草素 天然染料 染色 功能改性 蚕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梗儿茶素的制备及其对蚕丝织物的染色和功能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娇娇 赵培宏 +3 位作者 赵宜涛 邓书义 陈新 曹红梅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为提高茶梗废弃物的利用率,从中提取天然色素用于蚕丝织物的染色和功能改性。采用LC-MS、FTIR以及UV对茶梗提取物进行结构鉴定及表征;探究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色pH值等工艺参数对染色蚕丝颜色性能的影响,比较铁观音茶梗、铁观音茶叶... 为提高茶梗废弃物的利用率,从中提取天然色素用于蚕丝织物的染色和功能改性。采用LC-MS、FTIR以及UV对茶梗提取物进行结构鉴定及表征;探究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色pH值等工艺参数对染色蚕丝颜色性能的影响,比较铁观音茶梗、铁观音茶叶、高山绿茶的提取物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以及抗紫外、抗氧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该茶梗提取物主要成份为儿茶素,对蚕丝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色时间70 min、染色温度80℃、染色pH值为7.5;3种不同来源儿茶素染色性能相比,铁观音茶梗儿茶素染色蚕丝的表面得色量稍高,色牢度三者相当;3种儿茶素染色蚕丝的抗氧化和抗紫外性能较未处理蚕丝有大幅度提高,直接染色蚕丝的紫外防护系数UPF值均大于150,抗氧化活性均大于60%;采用铝离子前媒染后染色蚕丝的UPF值均大于230,抗氧化活性均大于70%,铁观音茶梗儿茶素染色蚕丝的抗紫外性能优于另外两种茶叶,抗氧化性能比绿茶低、与铁观音绿茶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儿茶素 蚕丝织物 抗氧化性 抗紫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