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州市大气PM_(2.5)中金属元素浓度变化、来源及健康风险-以武进区监测点为例
1
作者 易仁玲 陈志永 +1 位作者 王珂 陈小岳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7期578-584,596,共8页
目的探讨常州市武进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金属元素浓度变化、来源及健康风险。方法2016-2022年,每月定期采集常州市武进区大气PM_(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PM_(2.5)中的金属元素质量浓度进行检测,采用富集... 目的探讨常州市武进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金属元素浓度变化、来源及健康风险。方法2016-2022年,每月定期采集常州市武进区大气PM_(2.5)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PM_(2.5)中的金属元素质量浓度进行检测,采用富集因子(EF)法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金属来源进行分析,并评估金属元素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结果2016-2022年共采集610份有效样品,常州市武进区大气PM_(2.5)质量浓度的M(P_(25),P_(75))依次为70(40,110)、54(41,79)、56(38,85)、54(41,76)、41(28,58)、40(28,60)和39(28,54)μg/m^(3),整体上呈递减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金属元素浓度整体上表现为:铝>锰>铅>铬>镍>锑>镉,除铬元素外,其他元素浓度均表现为冬春季高的特点;除锰的EF值在10~100之间,其他元素的EF值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均有大于100的情况。PCA结果显示,因子1由锑、铝、镉、铅和锰组成,因子2由铬组成,因子3由镍组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2.91%、15.46%和10.95%。各元素的危害商(hazard quotient,HQ)整体上从高到低依次为:锰>镍>镉>铝>铬>锑,按中位数浓度计算,各元素HQ值均小于1,铬的致癌风险(carcinogenic risk,CR)均大于10^(-6),镉在2016和2018年的CR值大于10^(-6);按第95百分位数浓度计算,锰的HQ值均大于1,铬、镉和镍的CR值均大于10^(-6)。结论2016-2022年常州市武进区大气PM_(2.5)中多数金属元素浓度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主要来源有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煤炭燃烧、钢铁工业和航运排放,高浓度锰存在非致癌风险,而铬、镉和高浓度镍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_(2.5)) 金属元素 富集因子 主成分分析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市武进区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2
作者 易仁玲 陈志永 +1 位作者 王珂 陈小岳 《现代医学》 2024年第9期1412-1419,共8页
目的:探讨常州市武进区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方法:2017—2022年,每月定期采集常州市武进区大气PM_(2.5)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PM_(2.5)中的PAHs质量浓度进行检测,采用分子诊断比法(MDRs)对PAHs... 目的:探讨常州市武进区大气PM_(2.5)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方法:2017—2022年,每月定期采集常州市武进区大气PM_(2.5)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PM_(2.5)中的PAHs质量浓度进行检测,采用分子诊断比法(MDRs)对PAHs来源进行分析,并评估PAHs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结果:2017—2022年共采集521份有效样品,常州市武进区大气PM_(2.5)的年均浓度在39~56μg·m^(-3),整体上呈递减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种PAHs总年均浓度1.08~5.54 ng·m^(-3),呈下降趋势且在不同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Hs单体表现为冬春季大于夏秋季。16种PAHs中以4~5环为主,苯并[b]荧蒽的浓度最高。苯并[a]芘的危害商(HQ)在0.02~0.37之间,PAHs的超额致癌风险(ECR)分别为1.68×10^(-6)、1.63×10^(-6)、1.06×10^(-6)、6.11×10^(-7)、2.34×10^(-7)和1.98×10^(-7),按季节进行分层,春、夏和秋季的ECR值小于1×10^(-6),冬季大于1×10^(-6),16岁以上人群的ECR值较高。结论:2017—2022年常州市武进区大气PM_(2.5)中PAHs浓度水平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主要来源有生物质和煤燃烧、化石燃料燃烧、石油类燃烧和机动车排放,非致癌风险可忽略,冬季致癌风险较高,16岁以上人群的致癌风险要高于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多环芳烃 污染特征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江苏省天然温泉场所水中微生物调查
3
作者 汪庆庆 陈小岳 +3 位作者 何智敏 沈淼 潘莹宇 丁震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天然温泉场所温泉水中微生物污染现况、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温泉水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方法于2021年调查江苏省4市8家温泉场所基本情况,检测温泉水中6种微生物的污染情况和分布特征,鉴定异养菌的细菌种群,分析... 目的了解江苏省天然温泉场所温泉水中微生物污染现况、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温泉水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措施。方法于2021年调查江苏省4市8家温泉场所基本情况,检测温泉水中6种微生物的污染情况和分布特征,鉴定异养菌的细菌种群,分析理化因素、消毒措施、管理措施对微生物超标的影响。结果温泉水中菌落总数、异养菌、大肠杆菌、耐热大肠菌群、嗜肺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合格率或阳性率分别为86.5%、35.1%、83.8%、13.5%、8.1%、24.3%,异养菌鉴定出6个菌属;室内温泉池中菌落总数高于其它场所(χ^(2)=12.838,P<0.05),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军团菌仅在室内温泉池和室外温泉池有超标,异养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所有水体均超标;水温和池水循环使用对微生物超标均有影响,水温≥40℃时菌落总数、异养菌、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合格率升高(χ^(2)分别为4.912、4.609、6.098、4.912,P<0.05),循环使用的温泉水菌落总数和嗜肺军团菌合格率降低(χ^(2)分别为5.025、3.909,P<0.05)。结论温泉场所水中微生物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建议对温泉水采用适宜的消毒措施,控制温泉水更换频率,将温泉场所纳入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菌落总数 异养菌 总大肠菌群 耐热大肠菌群 嗜肺军团菌 铜绿假单胞菌
原文传递
高通量全自动检测技术在空气中甲醛含量测定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杨晓灵 黎俊宏 +1 位作者 陈志永 靳艺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6-1190,共5页
[背景]甲醛是一种有毒有害的气体,全自动碘分析仪是一种测量水碘、尿碘的高通量全自动检测仪器,目前,其在空气中甲醛含量测定的应用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全自动碘分析仪的空气中甲醛含量测定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方法]空... [背景]甲醛是一种有毒有害的气体,全自动碘分析仪是一种测量水碘、尿碘的高通量全自动检测仪器,目前,其在空气中甲醛含量测定的应用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全自动碘分析仪的空气中甲醛含量测定的高通量检测方法。[方法]空气中甲醛经采样器采集,移取1.0 mL工作曲线溶液、标准物质溶液以及样品溶液,上机,一键启动,全自动碘分析仪进行全自动测量结果计算。分别对溶液静置时长和仪器工作参数[检测波长,样品针下降深度和试剂2(R_(2))反应时间]进行优化;最后进行方法学验证,其中包括精密度、检出限、定量限和加标回收实验;用4种不同浓度的标准物质样品溶液以及采集的10份空气样品进行手工法与高通量全自动检测两种方法做平行比较应用考察。[结果]本研究最终优化的条件为:配制好的溶液静置2 h及以上;仪器工作最优参数为:检测波长660 nm,样品针下降深度2800,R2反应时间为900 s。方法学验证,线性关系为光密度(D)=0.9787×甲醛溶液浓度(C)0.0364,相关系数为1.0000,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是0.015、0.052μg·mL^(-1),两个不同浓度的标准物质样品溶液日内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是1.35%和1.18%,日间精密度实验的RSD分别为1.82%和1.50%。回收率实验测得的回收率在96.8%~107.4%。4种不同浓度的标准物质样品溶液以及采集的10份空气样品进行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全自动碘分析仪两种测量方法的平行比较应用考察,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近,4种不同浓度的标准物质样品溶液测量结果均在不确定度范围内。[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空气中甲醛含量测定在全自动碘分析仪的检测方法,具有溶剂用量小,全自动高通量等特点,具有与国标相当的方法灵敏度,准确度高,日间日内精密度良好,回收率在96%以上,可为空气中甲醛含量测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全自动检测技术 环境空气 甲醛
原文传递
苏南某市大气污染物O_(3)、PM_(2.5)对呼吸系统门诊量的时间序列分析
5
作者 易仁玲 陈志永 +1 位作者 王珂 陈小岳 《职业与健康》 2024年第24期3416-3421,共6页
目的探讨大气污染物臭氧(ozone,O_(3))、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与呼吸系统门诊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2022年苏南某市12个环保监测点的空气污染数据、同期气象数据和6家监测医院的每日呼吸系统门诊就诊数据... 目的探讨大气污染物臭氧(ozone,O_(3))、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与呼吸系统门诊量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2022年苏南某市12个环保监测点的空气污染数据、同期气象数据和6家监测医院的每日呼吸系统门诊就诊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定量分析O_(3)、PM_(2.5)暴露与呼吸系统门诊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苏南某市2021—2022年儿童和成人呼吸系统门诊量每日平均分别有1246和433人,O_(3-8 h)平均浓度为109.39μg/m^(3),PM_(2.5)的日均浓度为35.15μg/m^(3)。单污染物模型显示,O_(3)(Lag03)每升高10μg/m^(3),儿童和成人呼吸系统门诊量分别增加0.35%(95%CI:0.26%~0.45%)和0.81%(95%CI:0.64%~0.98%);而PM_(2.5)(Lag 07)每升高10μg/m^(3),儿童和成人呼吸系统门诊量分别增加8.13%(95%CI:7.88%~8.39%)和6.46%(95%CI:6.06%~6.87%)。多污染物模型显示,O_(3)在单独引入NO_(2)和同时引入SO_(2)、NO_(2)、CO、PM_(10)时,儿童和成人呼吸系统门诊量的超额危险度均增加;PM_(2.5)在单独和同时引入SO_(2)、NO_(2)、CO、PM_(10)时,儿童和成人呼吸系统门诊量的超额危险度均降低。结论大气O_(3)、PM_(2.5)浓度升高与呼吸系统门诊量之间呈正相关,其中儿童对PM_(2.5)浓度升高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细颗粒物 呼吸系统疾病 门诊量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